您好,欢迎来到35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最近更新 订阅RssFeed

所有时间内24小时内三天内一周内一月内一年内最近更新

  • 四川医科大教务处

    四川医科大教务处

    校始建于1951年,前身为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1978年升格并更名为泸州医学院,199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2003年开始留学生学历教育。2015年4月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同年12月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学校占地2011亩。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7000余人。在职教职工5000余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000余人,硕士生导师566人,博士生导师17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300余人,并聘请了包括邱蔚六、樊代明、付小兵等院士在内的20余名国内外专家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学校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7个,专业学位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有26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3个,本科第一批次招生专业13个,双学位专业5个。学校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有省级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6门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四川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近两届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连续六年获西南西北分区赛一等奖,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次、三等奖4次;连续两次获国际口腔医学本科生操作技能大赛一等奖;2015年获第五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中医药创意设计竞赛一等奖;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国家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毕业留学生回国参加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达81.88%,远高于其所在国平均水平。学校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省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研究基地和机构,是四川2011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的牵头单位,有四川省唯一一个以医药、医疗器械研发为特色的省级大学科技园。截止目前,学校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700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校是四川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图书馆是四川省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优秀图书馆。学校有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3所,编制床位总数4370张,有国家级和省部级医学重点专科或学科8个,是国家级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国家或省级住院医生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拥有4000多万人口的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域医疗卫生中心。

    www.lzmc.edu.cn/html/jiaowuchu - 2019-12-18 - 收藏
  • 城建学院教务处

    城建学院教务处

    天津城建大学是一所天津市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是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年更名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3年更为现名。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建校30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发展城市科学,培育建设人才的办学宗旨,践行重德重能、善学善建的校训,坚持依托行业,强化特色,质量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立足天津、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服务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以工、理、管为主要学科,工、理、管、经、艺、文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城建类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已为国家培养了4万余名适任敬业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处在天津市高校前列。2007年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成绩。学校设有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地质与测绘学院、城市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等12个学院,社科部、体育部、计算中心等3个教学部(中心)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具有接受外国留学生的资格。全校共有专任教师92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449人,其中教授132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8.75%;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744人,占专任教师的80.78%,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6人,占专任教师的34.31%。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天津市千人计划人选8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2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6人,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3人,双聘中国工程院士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人。天津市教学名师8人,市级创新团队2个,教学团队6个。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逐步发展留学生教育。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60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余人。拥有本科专业50个。近年来,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土木工程),天津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点7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点5个;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等6个专业通过全国高等教育本科专业评估,获批建筑学学士学位授权点;获批天津市优秀教学实验室4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12个,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天津市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6部。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继续推进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生态城市、智慧城市、城市经济和城市文化学科群建设。获批天津市重点一级学科4个;拥有学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其中工学7个,理学1个(地质学),管理学1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硕士学位点30个;获批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工程、风景园林、建筑学),其中工程硕士授权领域4个(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环境工程、测绘工程)。学校整合优势资源,拓展合作空间,重点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现有天津市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5个,天津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天津市高校智库1个;获批天津市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获批天津城建大学成果转化中心;获批天津绿色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建立了协同创新平台4个。拥有天津市地震工程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拥有建筑设计研究院、天城工程建设咨询监理公司、城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城大环境污染检测与控制有限公司等多个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学校坚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注重基础研究,凝炼科研方向,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近五年来,获批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30余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天津市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开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280余项,主持横向协作科研项目12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7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500余篇,其中SCI、EI和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1000余篇。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近五年来共举办了270余项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3项, 获批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7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天津市物理竞赛、数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等大学生竞赛活动中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12项;在天津市各类文艺展演中获得37项荣誉;有109支团队和个人获得天津市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队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其中一支队伍获得天津市暑期社会实践标兵荣誉称号;城大众创空间获批市高校众创空间,并顺利通过绩效考核获得天津市A级优秀众创空间;在天津市高校三走特色项目交流展示评比活动中获得市一等奖;大学生国防协会获得市高校学生先进集体标兵;获市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和王克昌特等奖学金各1人,1名学生获得天津市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建设了一支高水平女子足球队,获得中国大学生女足锦标赛2010年度、2012年度第二名,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足比赛第三名,2015年中国大学生女子五人制足球比赛第三名;4名学生运动员入选国家队参加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比赛,获得金牌;4名学生运动员作为中国女足主力队员参加了2015年加拿大女足世界杯比赛并进入八强。大学生体育比赛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0余项。高标准承办了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比赛,获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先进单位。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目前已与来自12个国家的27所院校及机构签署谅解备忘录,与5所国外大学开展了8个联合培养项目,其中与丹麦VIA大学合作举办的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已招生三届、学生人数175人。长短期留学生累积达500名,其中学历留学生170余名,生源国达22个。邀请国外知名大学专家学者余500人次来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获批市外专引智项目42项,被评为市外专引智示范单位。支持300余名师生长短期出国研修。成功举办了流域管理、结构防灾、交通运输等国际学术会议。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强化内涵,提升质量为主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着力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提升服务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加速教育国际化进程,深化综合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努力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综合实力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城建类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jwc.tcu.edu.cn - 2019-12-18 - 收藏
  •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也是上海市属高校中唯一的一所医科类重点特色院校。1985年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成立,目前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管理机构,学校校级领导兼任研究院院级领导的管理体制。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亩,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在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布局中,已成为张江药谷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校60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拥有700多名专家和教授,3名两院院士,76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64名上海市名中医。1999年,我校首批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的评估,并于2007年再次被评为优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中医院校前列。学校有21个直属学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2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15个研究中心;成立了由上海19家中医机构组成的医教研联合体。有3个教育部基地: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是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生规模为全日制在校生7301人,其中博士生507人、硕士生1942人,本科生3574人,专科生194人,留学生1084人;全日制在校生中港、澳、台地区学生178人。此外,成人教育学生3854人。每年有来自日、韩、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留学生1235人次。学校是国家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特色专业点建设高校。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专业覆盖全部中医药学科。在2010年的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估中,中药学科被评为全国唯一的中药一级学科优秀流动站;近年,有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4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有14个本、专科专业(方向),除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临床本科专业外,还设有护理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康复治疗学、药学等专业。学校还有8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学校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研、教学、医疗等合作关系。学校设有两个教育部备案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分别是中英合作药学、中英合作护理学项目。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中医外科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及中医骨伤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培育)2个:中医医史文献学、针灸推拿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8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高校一流学科)10个。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在2012年的国家一级学科评估中,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医学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二,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三。上海中医药大学坚持不重其大,重其优;不重其全,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实的办学理念,坚持研究教学型、特色型、外向型的办学定位,是一所专业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闻名的中医药高等学府。

    www.shutcm.com/shutcm/jwc - 2019-12-18 - 收藏
  • 哈医大教务处

    哈医大教务处

    哈尔滨医科大学是由原哈尔滨医科大学(我国医学先驱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创建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1938年改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原兴山(现鹤岗市)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二分校(其前身为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的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组建而成。伍连德博士铜像学校历经90年的发展建设,传承了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发扬了中国工农红军卫校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光荣传统,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具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经跻身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前列,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部委省共建大学。于维汉院士铜像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设计的大屋顶式办公楼学校设有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研究生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暨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口腔医学院、眼科医学院、护理学院、麻醉学系、重症医学系、医学影像学系、病理学系、体育学部、第一至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大庆校区等附属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卫计委俄语培训中心、黑龙江省医学科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中俄医学研究中心等设在校内。公卫学院大楼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885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委员1人,获南丁格尔奖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杰青1人,千人计划专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省龙江学者特聘教授3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2人。学校为国家教育部首批试办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的院校之一,是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的试点高校。校本部普通高等教育设17个专业:基础医学(5+2本硕连续培养)、临床医学(5+3一体化、五年制)、口腔医学、儿科学、护理学、麻醉学、药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公共事业管理、法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临床药学、市场营销、卫生监督、生物医学工程。外国留学生进行临床实习在校学生21022人。其中,研究生5370人,普通本科生11367人(校本部7592人、大庆校区3775人),普通专科生2797人,留学生466人,成人教育专科生356人、专升本学生666人。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公共管理、药学、护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6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生物学、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3个,省级重点学科(群)2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2003年通过教育部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教学评估。2004年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评估。2005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等优秀成绩。2006年学校作为国内首家医学院校参加了国际医学教育认证试点性评估,36项办学指标全部达到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医学教育全球标准的基本要求,其中26项指标达到高质量标准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国外专家肯定。2014年作为牵头方成立中俄医科大学联盟。2015年获批部委省共建大学。我校成为国内首家医学院校全球医学教育认证试点性评估单位我校主办首届医学院校校(院)长论坛十二五以来,编写教育部、卫生计生委十二五规划教材268部,其中主编46部,副主编51部,参编171部。获教育科研立项课题553项,获国家教学成果2项;省级教学成果25项;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虚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项;国家资源共享课程12门;国家视频公开课程4门。发表教学论文637篇,其中国家级教学文章255篇,教学论文获奖18篇;学校为黑龙江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基地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1人获得提名。王宪魁省长参观我校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十二五以来,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287项,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06项。获得各种奖励65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研究)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获国家科研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共发表论文15494篇,其中,SCI收录5334篇。编写出版著作492部。获得专利授权292项,发明专利授权104件,有效专利拥有264件,软件及著作权10件。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院士工作站2个。获批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个。巴德年院士回母校讲学学校专家、学者在国际、国家级学术团体中兼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常务委员的专家达356个职位,担任国际、国家级杂志主编、副主编的专家26个职位,其中有137人在多个国际、国家级学术团体中兼任副主任委员、副理事长以上职务。主办《中国地方病学杂志》、《国际遗传学杂志》、《国际免疫学杂志》《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等6种专业杂志。先后同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德国、韩国等10余个国家的百余所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五所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目前实际平均开放床位16912张,总诊疗人次799万人次。按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序,分别为附属一到五院标志性建筑五所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中三所为全国百佳医院学校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连续四次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单位。学校注重校园文化与环境建设,科技文化型校园建设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校园绿树成荫,红柱碧瓦间高楼耸立,仿古与现代风格交相辉映,彰显了博学与高雅的校园环境。学校三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校园一角学校领导集体带领全校师生团结奋斗,坚持以高水平的医学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根本,优先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长学制医学教育的办学思想。突出办学特色、推动研究教学型的大学快速发展,为实现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sta.hrbmu.edu.cn/jwc - 2019-12-18 - 收藏
  • 华政教务处

    华政教务处

    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华东政法学院。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校是上海市管理的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曹文泽教授,校长叶青教授。多年来,华政人遵循笃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训,发扬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辉煌中卓越的精神,已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学校现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有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设有19个学院(部),160余个科研机构;拥有法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4个本科专业,以及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法律史)、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一流学科、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各1个。学校积极推进智库培育和建设,提升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是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市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中国(上海)自贸区法治创新研究基地、法律文明演进研究是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政府体制改革与监管模式创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经济法律战略研究院是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治理研究院是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五强。近五年来,国家社科基金法学类项目、司法部项目立项数多次获得全国第一,国家级重大课题立项数在全国政法高校中居领先地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近400人,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入选全国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入选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获评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2人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获评全国留学回国先进个人,1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长江项目,1人任马工程首席专家,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0人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6人获评上海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6人获评上海市优秀中青年法学家,9人入选上海东方学者,5人入选上海青年东方学者,24人获评曙光学者,2人获得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22人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16人获评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学校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法律史、经济法学),4门国家精品课程(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经济法学、司法鉴定概论),4门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经济法学、司法鉴定概论、外国法制史、中国法制史),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法学、侦查学),4个上海高等学校市级教学团队,34门上海高校市级精品课程,5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1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侦查学),2个十二五本科教学工程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法学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型国际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在2002年、2008年两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为优秀。学校自1981年起创办研究生教育,1995年获批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全国首批试点单位之一。研究生教育基本形成了以法学为核心,经济学、管理学共同发展,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协调共进的一体两翼格局。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6年入选上海市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试点单位。学生在中国诗词大会、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棒垒球联赛等各类学术竞赛、艺术展演、体育比赛等活动中成绩斐然。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先进集体。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深入,先后与近150所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2年,我校获得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的资格,2014年,成为全国接收中国政府卓越奖学金六所高校之一。学校出版有《法学》、《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等法学类核心期刊。图书馆藏书233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500余种,各类数据库86个,电子图书206万余册,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法律文献中心,中外文法学数据库在全国法律院校中排名第一。学校是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松江校区是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园区。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坚持开放办学、开门办学、创新办学,立足教学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强化学校社会服务功能为增长点,推进协同创新,坚持依法治校,强化内涵发展,积极推进两基地(高端法治及社会治理人才培养基地、法学研究基地)、两中心(中外法律文献中心、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一平台(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发展战略,逐步建成一所国际知名、国内领先,法科一流、多科融合,特色鲜明、创新发展,推动法治文明进步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

    www.jwc.ecupl.edu.cn - 2019-12-18 - 收藏
  • 大理大学教务处

    大理大学教务处

    大理大学是一所省属本科高等院校,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举办,实行省、州共建,以省管理为主。学校前身是1978年成立的大理医学院(本科院校)和大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合并组建为大理学院。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理大学。大理大学是云南省地处非省会城市办学高校中成立最早且唯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省级立项建设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坐落于滇西中心城市——大理。校园占地面积23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有古城和下关两个校区。学校芳草凝绿,鸟语花香,被誉为山水中的大学、大学中的山水。经过36年的本科办学积淀,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医学、药学、教育学和生物学为优势,民族学和艺术学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多层次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本科学校。学校设有本科专业5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其中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个,有省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学校设有教学学院16个,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哲学社科研究基地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9个;有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继续教育学生21000多人。有专任教师1012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的462人,教授130多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700多人。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云岭学者、云岭文化名家等专家、学者60余人。学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提升、留学生教育为拓展、继续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学校是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单位,云南省首批国家级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云南省首批研究生教育创新联合培养基地,是云南省第一所在境外设立对外汉语中心的高校。2008年以优秀结论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了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科研水平大幅提升。近5年,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0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20多项,国外基金项目8项;参与两个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及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的研究工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0多项,获国家专利授权90多项;大理学院学报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出了一条地处非省会城市地方高校国际化办学的特色发展之路。现与国外41所大学和教育组织建立了教育教学及交流合作关系,并创办了首个汉语专业,在老挝、柬埔寨和泰国设立汉语实习基地,是云南省首批走出去试点高校和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截至2013年,为南亚东南亚国家累计培养留学生2400余人。率先开展国际日活动,被教育部评选为全国优秀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扎根边疆民族地区,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各类高素质人才10万余名。2010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是云南省文明单位。2006年至今,连续8年获得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等奖,2009年被评为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坚持立足大理,服务滇西,面向云南及周边地区的服务定位,秉承融四海文化,铸大学精神的理念和博学达真,大德至理的校训,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把大理大学建设成为在云南先进、西部有广泛影响、南亚东南亚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性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202.203.16.62/jwc - 2019-12-18 - 收藏
  • 四川音乐学院教务处

    四川音乐学院教务处

    四川音乐学院,其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四川省立戏剧教育实验学校, 经历了四川省立音乐实验学校、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成都艺术专科学校、西南音乐专科学校等时期以后,1959年经教育部批准更为现名,成为当时国内具有本科办学层次的六所专业音乐院校之一。学校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余亩,下设31个教学院系、18个研究中心(院所)。举办有包括附中、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层次的教育,在校生规模14000余人,在职教职工2000余人,是全国九所独立设置的专业音乐学院之一。1【学院环境优美、场馆设施齐全】锦江春色来天地、古蜀风韵在新都。学校锦江校区坐落于成都市中心武侯区锦江河畔,占地面积120余亩;新都校区位于古蜀发源地之一的成都市新都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学校有各类音乐厅、排练厅、演奏厅数十个,有标准化现代化的体育场、游泳场,能够满足师生教学和锻炼需求。图书馆占地16000㎡,各类藏书(含纸质、电子、音像等)155万册(件),是国内艺术院校图书馆中建筑面积最大、藏书量最多的图书馆之一。校史陈列馆、西南少数民族乐器陈列馆藏品丰富、特色明显。学校还与省内三所高校共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成为素质提升、文化兴川的重要力量。2【坚定办学定位、着力人才培养】学校办学定位为:建设以音乐专业教育为主体,美术、舞蹈、戏剧、影视、传媒艺术、艺术学理论等专业教育综合协调发展的专业艺术院校;建立应用型与教学研究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以本科教育为主、拓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强化传统和优势学科、打造和优化重点学科、积极拓展新兴和交叉学科;着力培养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高、精、尖艺术人才,大力培养适应能力强、技术水平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拥有编制齐备、在省内外有广泛影响、全国音乐院校中唯一的职业化运营的川音交响乐团以及川音民族管弦乐团、川音合唱团。此外还有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川音学生管弦乐团、川音附中学生乐团。3【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完善各层次教育】学校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发展各层次教育。目前学校本科层次有艺术学、管理学、工学三个学科门类,8个专业类、29个本科专业(126个专业方向)。学校于1986年取得音乐类文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已具有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于2005年首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批准的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授予权;于2014年获得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于2009年起和四川大学联合培养音乐传播学博士生,2013年成功获批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校从2003年开始招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4【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显著】学校在2008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彰显办学实力。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省级特色专业为:音乐学、工业设计、绘画、舞蹈学。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为:作曲系作曲主科教研室、钢琴系钢琴主科教研室、管弦系弦乐教研室、声乐系美声教研室、手风琴电子键盘系手风琴教学团队。省级重点学科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钢琴、美术。5【师资力量雄厚、专家德艺双馨】学校现有副高级以上专家、教授400余人,其中:二级教授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部优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4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5人,四川省教学名师3人。学校还有一大批热爱艺术教育事业、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专家教授组成的教学团队。老一辈音乐教育家常苏民、羊路由、刘文晋、郎毓秀等一大批专家、学者早已蜚声海内外。6【科研硕果累累、比赛捷报频传】学校有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发明奖 1 项,省教学成果奖 15 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奖 17 项。近五年来,学校师生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和评奖中获得国际奖项430余项、国内奖项 1400余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授予的奖项44项,中国音乐金钟奖13项,德国工业设计红点奖2项。出版学术专著140余部。学校还拥有四川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西南音乐研究中心。学报《音乐探索》入选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CSSCI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7【国际国内竞风采、川音校友谱新篇】经过近八十年的办学发展和几代川音人的共同努力,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专业人才。涌现了作曲家高为杰、何训田、贾达群,歌唱家范竞马、赵登峰、霍勇,表演艺术家刘晓庆,,钢琴教育家但昭义、钢琴演奏家李云迪、陈萨,小提琴演奏家宁峰、文薇等一批杰出校友,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声誉。近年来,学校还培养了李宇春、何洁、谭维维、王铮亮等一批新星,活跃在国内各类舞台上,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学校以建设一流艺术院校为己任,以培养一流艺术人才为目标,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团结奋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增强办学实力为目标,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办好人民满意的艺术教育谱写新的篇章。

    www.sccm.cn/jwc - 2019-12-18 - 收藏
  • 上海立信会计教务处

    上海立信会计教务处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根据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海提升财经类高校整体发展实力的规划,为适应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迫切需要,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财经教育影响力的迫切需要,经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于2016年3月由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上海金融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会计、金融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是由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著名教育家潘序伦于1928年创建,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1年获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上海金融学院的前身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创建于1952年的上海市银行学校,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学校被业界誉为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源地和未来金融家的摇篮。学校现有松江、浦东和徐汇三个校区,占地面积为1200多亩,拥有中国会计博物馆、当代钱币博物馆、教学楼、图书馆、校史馆、体育馆等设施,拥有中外纸质图书240万册,14个实验教学区、146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中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被列为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成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规模20000多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8000多人,专科生2000多人,专业硕士研究生百余人。学校生源质量和学生就业形势良好,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硕士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击剑体育特色项目久负盛名,是上海市击剑专业运动队体教结合改革试点学校;跆拳道项目为上海市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有本科专业33个,拥有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学科门类,兼有法、文、理、工等其他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交叉支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格局。工商管理学科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上海市I类高原学科;应用经济学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培育计划;开放经济与贸易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会计学、国际贸易、金融学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学校拥有会计学、金融学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会计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金融学、税务、财政学3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3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学校高度重视高水平、应用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实行常任轨和师资研究员、骨干教师激励计划、优秀人才工程等人事制度创新,聚集了一批包括特聘教授、东方学者讲座教授、客座教授等有重要学术地位和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现有教职员工1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0多人,副高级职称3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近450人。学校目前设有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自贸区金融研究院、浦东研究院、现代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开放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中国风险管理研究院、立信会计研究院、一带一路会计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其中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和浦东研究院已纳入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和上海高校智库建设计划。第二期知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高级战略研究中心——经济运行风险预警与管理研究中心为上海市教委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与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成立服务经济与制度创新决策咨询基地。学校围绕地方社会需求开展研究,初步形成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特色的应用研究优势。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实施国际化办学发展战略,与国(境)外近70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与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国际会计师公会AI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专业机构合作进行国际会计资格的培训。现有中外合作交流项目4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留学生600多人,其中学历生288人。在丹麦国际商学院正式开展孔子课堂建设,积极推进与巴基斯坦信息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孔子学院。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和自贸区建设,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面向国际,走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之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开放办学战略,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全面开展综合改革,加快提高学校服务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

    jwc.lixin.edu.cn - 2019-12-18 - 收藏
  • 北工大教务处

    北工大教务处

    北京工业大学校本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平乐园100号,东临东四环南路,南抵左安东路,西邻西大望路,北望平乐园小区;另有三地分校区。学校占地面积90.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6.43万平方米。北京工业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创建于1960年,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艺术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12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预审,正式跨入国家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百所大学的行列。学校共有31个教学科研机构:机械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学院、信息学部、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应用数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教学部、激光工程研究院、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城市交通学院、实验学院、樊恭烋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北京科学与工程计算研究院、北京古月新材料研究院、北京智慧城市研究院、北京知识产权学院/研究院、北京未来网络科技高精尖创新中心、京津冀绿色发展研究院。目前学校已覆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9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工程硕士、工商管理、建筑学、应用统计、工程管理、社会工作、公共管理、艺术硕士、教育硕士、城市规划等10种专业学位类别,19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62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产学研中心1个、国际合作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工程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培育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行业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2015年成立北京未来网络科技高精尖创新中心。截至2016年12月底,在职教职工总数2960人,其中专任教师1680人。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8名,北京市战略科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名,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入选者15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 入选者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1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名。截至2016年4月底,学校在校生2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100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130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39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建校56年来,北京工业大学已为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培养了13万余名毕业生(硕士、博士研究生24000余人),他们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骨干作用。北京工业大学已经成为北京市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科技创新与研究开发的重要力量,成为展现北京市属高校发展建设成果的示范窗口。励精图治铸就辉煌历史,奋楫直行谱写时代新篇。北京工业大学将继续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家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宗旨,科学谋划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落实《北京工业大学十三五发展建设规划》,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和开放办学三大战略,基本实现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战略转变。学校将继续秉承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校训,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育人质量的提高,努力将北京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首都世界城市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undergrad.bjut.edu.cn - 2019-12-18 - 收藏
  • 涉外商贸学院教务处

    涉外商贸学院教务处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经、管、文为主体,理、工、艺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富有特色,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高校。学校现有合川校区与铜梁校区,校园环境秀美,学习生活便捷。现设有经济与贸易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管理学院、表演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以及1个公共教学部、1个现代教育培训学院和1个国际学院。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5个,其中英语本科专业为重庆市特色专业。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目前在校生16000多人,其中本科学生占91%。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3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达65%,整体结构合理,师资实力较强。学校十分重视办学条件建设。现立项建设有重庆市市级教学团队1个,重庆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重庆市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重庆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1个,重庆市微型企业定点培训机构1个。建有校内专业实验室57个,通过产学研合作,已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54个,2010年被重庆市教委确定为重庆市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人才培养试点高校。教学用计算机1600多台,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共计16500座,图书馆纸质藏书166万多册、电子图书86万多册、期刊1200多种,室内外体育场馆面积40000多平方米。学校注重学生技能培养与思想品德教育。近三年学生在政府与行业举办的各类课外科技与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34项、二等奖122项,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学位授予率91%以上,研究生报考率25%,报考录取率达27%。学校已为社会各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其中包括2006年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刘刚、2010年重庆十大感动校园人物陈科兵等。学校重视开展科学研究。近三年我校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32项,其中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2项、市级教改项目14项;发表科研论文1600多篇、教改论文100多篇;编著(含参编)教材、著作49部,其中规划教材5部;艺术创作作品69件;获国家专利3项;获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30余项。学校积极探索国际交流与合作。近年来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已选派100多名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交流、学习,并常年聘请10多名外籍教师到校讲学。已帮助200多名学生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继续深造或就业。学校坚持开放兼容,树德育人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坚持内涵式发展,注重规模质量效益统一,增实力,创特色,强服务,求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2013中国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园、 重庆市普通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jwc.swsm.edu.cn - 2019-12-18 - 收藏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