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35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最近更新 订阅RssFeed

所有时间内24小时内三天内一周内一月内一年内最近更新

  • 绵阳职业技术教务处

    绵阳职业技术教务处

    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座落在美丽的中国科技城绵阳市。她位于风光秀丽的富乐山麓、流水潺潺的芙蓉溪旁。环境优雅,浓荫夹道,四季花香,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院起源于1933年创办的江苏省立宿迁玻璃科职业学校,在80年来的办学历史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行业和社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10余万人,涌现出了中国国画领域葡萄画的一代宗师苏葆祯、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庞中华、中国第一代非职务专利权人曾祥炜、重庆市经济风云人物敖志平、四川汽车跨国收购第一人董平、全国劳动模范李华胜等一大批成功人士。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绵阳机电工业学校、绵阳工业学校组建成立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学院坚持诚信为基,能力为本,创新为魂,特色为翼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传承建材行业优势,服务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政校企研四方联动共育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先后获得国家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社科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50余项荣誉称号。学院占地面积5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6亿元。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集生产实训于一体的数控加工车间、电子产品生产车间等校中厂,院内生产性实训车间达到14个;与中物院五所及长虹电子等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厂中校,校外实训基地达到180余个。以此为依托,学院紧紧围绕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进行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建成了以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为主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构建了模块式工学结合等各具特色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突出了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院现有在校学生13000余人,其中高职专科11000余人,高职本科近200人。开设50余个高职本、专科专业,其中,国家示范专业5个,材料类特色专业群在全国建材职业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旅游、财经、土建、艺术等多个优势专业群强力支撑地方支柱产业发展。设有材料工程、建筑工程、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管理工程、计算机科学、人文科学、艺术等8个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继续教育、中专教学等3个教学部。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川-181所、国家建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等10余个技能鉴定、培训考核机构。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达90%以上,就业率达95%以上。多年来,学院积极发挥国家示范的示范带动作用,主动服务行业、地方和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先后承担省市各级科研项目80余个、各类科技创新项目100余个,取得专利20余项,为建材行业的发展和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市政府主导下,学院牵头组建了绵阳职业教育集团和绵阳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并成为理事长单位和主任单位,在整合科技城职业教育资源、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技术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发挥了龙头作用。如今,学院站在新的起点,正在按照对上积极探索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对下积极探索中高职协调发展、对外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交流、对内不断强化内涵建设的办学思路,积极实施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等后示范建设项目,努力做好深入对接全国建材行业和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两篇文章,并以与韩国东国大学校、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南台科技大学和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等高校的深度合作为良好开端,进一步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办学,把学院办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

    jwcs.myvtc.edu.cn - 2019-12-20 - 收藏
  • 沈阳理工教务处

    沈阳理工教务处

    沈阳理工大学前身是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创建于1948年。1960年组建成立沈阳工业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签署了共建沈阳理工大学协议。2016年获批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成为省局共建的国防特色院校。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占地面积11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4万平方米。校园建筑气势恢宏,庄重典雅,环境清新宜人。校园内建有局域网,图书馆面积3.9万平方米,纸质藏书133.3万册。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标准运动场和大学生文体中心,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学校建有东北地区唯一的兵器博物馆,是国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及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沈阳理工大学已由一所学科单一的军工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管、文、经、法、艺相结合,服务辽宁、面向全国,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承担着为沈阳军区培养国防生的重任。是教育部批准的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高等院校之一。学校设有20个学院(教学部)。现有教职工1663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397人,教授、副教授55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及全国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9人。省领军人才、省优秀专家、省特聘教授、省教学名师、省高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61人,辽宁省创新团队4个。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7926人,其中本科生1639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234人。有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有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47个二级学科点(学科方向),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术等7个学位门类。有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重大科技平台。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和培育学科,2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设有53个本科专业。200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示范)专业、改革试点专业及重点支持专业16个。有6个省级教学团队;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2011年我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现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1个。办学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为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受到社会的极大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位居辽宁省高校前列。建校六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10万余人。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及1个市级大学科学园。学校研制开发的条形码、飞锯机、大型螺旋活套等国家级新产品、火炬计划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得科技总经费9.4亿元,累计科研立项3200余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1200余项。5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学校申请专利数年均超过110项。学校承担国家和省级教改立项195项,教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52项。学校与俄罗斯、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芬兰等12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所属的9个研究所共建了4个设备技术先进的合作实验室。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大学开展联合办学。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合作举办了孔子学院和国家级普希金俄语中心。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三大战略和教学质量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学科提升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程五大工程。弘扬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兵工精神,秉承弘志励学,德才并蓄的校训,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

    218.25.35.28 - 2019-12-20 - 收藏
  • 江苏海事职业教务处

    江苏海事职业教务处

    学院概述学院坐落在人文荟萃、环境优美的南京江宁大学城,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江苏省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学院先后获得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江苏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高职高专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系统普法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江苏省软件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办学历史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专门培养远洋船员和内河船员的学校,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南京海运学校和1956年成立的南京航运学校,是第一批履行国际海事组织STCW78/95公约、具有船员教育与培训资质、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可的航海院校;两校2000年由交通部划转到江苏省,隶属于省教育厅管理;2003年,两校合并升格成立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学院整体搬迁到江宁大学城办学;2015年5月,学院以优秀成绩通过省教育厅、财政厅组织的省级示范院校验收。办学思路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为重,坚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办学,坚持关注政府、关注行业、关注同行,服务地方、服务企业、服务学生的三坚持三关注办学理念;明确了要实现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办学水平、一流的师生福利的四个一流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政校企合作、特色品牌、科研兴校、国际化与开放等五大战略;全力推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建设和优化、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师生员工幸福与健康、信息化校园建设以及党建思政教育等十项工程。办学条件学院拥有江宁、秦淮和板桥三个校区,校区占地总面积1429亩,建筑面积32.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达到11.1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5亿元。有教职员工7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22人、副高职称150人,各类省部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30名,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90%,航海类教师持高级船员适任证书近101人,其中远洋船长、轮机长25名,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位置。学院馆藏图书85万册,期刊1000余种、数字图书资源10.57T。专业建设学院设有航海技术学院、轮机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部等8院3部,共42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近12000人。拥有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1个省品牌专业、3个省特色专业、4个省重点建设专业群,拥有3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海事局海事联合调查实验室、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以轮机智能化机舱和航海大型操纵模拟器为代表的教学实验实训设备在全国航海高职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合作办学学院成立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发展理事会,广泛寻求社会支持与合作。学院是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海事局共建单位,先后与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合作开办3+2高职本专科分段培养人才项目,与南京晓庄学院开展4+0高职本科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加拿大亚岗昆学院合作开办2.5+0.5模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外近20所知名大学开办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委托开展4个专业定向培养直招士官项目,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共建省级大学科技园。并与国内多所本科院校合作开展专转本、专升本、专接本的项目。人才培养质量我院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新生录取分数排名多年来居于江苏省高职院校前列,航海类专业学生高级船员适任证书考试一次性通过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连续多年保持领先,毕业生双证持有率近98%。据麦可思公司调查报告显示,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半年后的就业薪酬连续三年来一直居于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首位。近三年,学院获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全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教师获得国家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5项。学生获得省级(含行业协会、学会)以上各类技能大赛奖励254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全国挑战杯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一等奖3项,学生在全国海员技能大比武中,分别取得团体冠军、季军、亚军的优异成绩,是全国唯一连续三届均获得前三名的学校,也是大比武企业代表队连续三届冠军的指导院校。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56篇,完成纵向课题189项,专利授权达824项。学院依托15个校企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各类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技术服务394项,技术服务到账经费累计超过2000万元。学院船员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形成品牌,社会培训项目达86项,基本涵盖国家海事局核定的所有培训项目,五年来共完成7万多人次的各类培训任务、5.5万人次的职业技能鉴定任务,培训和技能鉴定总收入达9000万元。江海气度,日月风华。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院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主动服务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服务长江黄金水道、江苏沿海开发建设,遵循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经济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主动适应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海洋运输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为建设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航海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而努力奋斗。

    jxzx.jmi.edu.cn - 2019-12-20 - 收藏
  • 商丘学院教务处

    商丘学院教务处

    商丘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商丘市区东南部著名的应天书院旧址旁,邻近已有四千多年历史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商丘古城。商丘地处陇海和京九铁路、连霍和济广高速公路及105和310国道的交汇处,东临皖苏,西扼中原,北接齐鲁,南襟江淮,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历史厚重,人杰地灵,历代文人墨客荟萃。商丘学院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在广袤的豫东平原上。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目前占地面积为2017亩,全日制在校生2万人,现总资产超13亿元,建筑面积达52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大气,教学区、行政区、生活区、运动区、休闲区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别具一格的建筑设计,赏心悦目的园林风格,都充分体现了商丘的丰厚文化底蕴。校内绿树成荫、四季花开,200多亩的湖面碧波涟漪,黑天鹅在湖中嬉戏,金孔雀在小岛上悠然漫步,上千只白鸽翱翔天际遥相呼应……翠堤、凉亭、石雕、假山掩映于绿树红花之中,令人心旷神怡,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科学的办学思想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目标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坚持严谨、求真、务实、创新的办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完整、系统、特色化的大学教育,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多所大学均建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本科毕业生考研和出国深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建设人才25000多人,600多人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其中不乏有985、211等国内知名高校,就业率连续稳定在90%以上。坚实的学科建设学校现有十院二部,即传媒与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商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风景园林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和公共艺术教学部,设有46个本科专业,32个专科专业。学科的发展思路是以工管农为主,文经理艺教多学科协调发展。现拥有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学校先后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基本建成适应教学需要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08个,实践基地项目68个,为强化实践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雄厚的师资力量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坚持内培与外引双渠道,不断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已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219人,其中高级职称占30.64%,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占57.79%。学校还从全国各院校聘请了一批知名专家、教授直接参与到教学之中。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先后获批省部级项目141项,市厅级项目102项,校级科研项目52项。发表论文857篇,著作45部,获科研成果奖18项。先进的教学设施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电子与电气工程实验室、楼宇自动化实验室、电路原理实验室、语音实验室、实验实训室、多媒体电教中心等先进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为1.133亿元,图书馆藏书达220万余册,另有电子图书40万余册,硕博论文50万余篇,中外文纸质、电子期刊11000余种。校内建有标准化塑胶运动场,各类体育运动、文娱活动设施齐全,能充分满足师生文体活动的需求。优良的学风建设学校科学文化氛围浓厚,学术活动频繁。院士、博士生导师、专家、教授定期为师生作学术报告,开阔了师生的眼界;学生勤奋好学、团结拼搏,形成了自强不息、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人文学院在校生刘欣悦荣获第55届国际小姐中国大赛总决赛冠军,将中国人的美丽传播到了世界。近年来,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民办高校先进单位、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园林单位、河南省最美大学校园等荣誉称号。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当前,商丘学院正乘改革发展东风,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打造特色、强化质量、凝心聚力、加快转型,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民办高校而努力奋斗!

    www.squ.net.cn/Article - 2019-12-20 - 收藏
  • 松山教务处

    松山教务处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有40年办学历史,是全省高职院校中举办高等教育历史最悠久的院校之一,现有全日制在校大专学生9142人。院校代码:12060,办学性质:公办,录取批次:第三批A线。【办学历史】 学院前身为广东韶关钢铁集团职工大学,始办于1976年3月,办学初期校名为韶关钢铁厂七二一工人大学;1982年6月,粤北三所冶金职工大学合并为韶钢职工大学,由韶钢管理,并迁至曲江区原广东工业大学旧址办学;2000年6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普通高等职业学校;2014年6月,由韶钢移交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管理。【办学条件】 学院地处韶关市南郊,邻近京珠高速公路,紧靠广韶公路,毗邻粤北名胜南华寺,占地43.7万平方米。学院秉承以人为本、教育创新、依法治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弘扬求索、敬业、务实、创新的校训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励精图治,于2005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毕业生近年来总体就业率均在99%以上,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学院下设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计算机系、经济管理系、外语系、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实习工厂等8个二级教学单位。现有教职工553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的195人,副高以上的90人,双师素质教师186人,广东省技术能手3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1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全国冶金职教杰出个人12人。兼职教师98人,聘请了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罗东元为代表的一批企业优秀技术人才为客座教授。学院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院被授予2008-2010年度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学校、全国冶金高等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院党委被授予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工作优秀组织奖、固本强基工程创新奖;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在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评估中荣获全省第四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在省教育厅考核中获优秀等级。【专业建设】 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按照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思路,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岗位需求的专业群。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营销与策划专业为中央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建设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管理专业为省高职教育重点建设专业,数控技术、软件技术专业为首批省级高职院校重点培育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获第一批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立项。【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按照对接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发挥背靠韶钢的大优势,探索建立厂中校、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央财、省财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的建设为牵引,进一步充实实验、实训硬件资源,初步形成了国家、省级、院级三级实训基地体系。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功能齐全,能充分满足不同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的要求,课程开出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百。现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9个,下属实验室、实训室、计算机室共75个。其中,中央财政扶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两个:电子电工与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控技术专业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省级实训基地8个:机电维修省级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省级实训基地建设、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机电技术公共实训中心、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软件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个:机电技术公共实训中心。学院校企合作蓬勃发展,在在韶关和珠三角等地设有86个稳定的实训基地,其中4个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宝钢集团韶关钢铁有限公司、中国联通(韶关分公司)、广州市友迪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曲江团委(韶关)。在宝钢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设有30个实习实训教学点。丰富的实训资源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技能考证和竞赛】 依托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积极开展高新技术考试和技能鉴定。学院建立全国高新技术考试站和职业技能鉴定所,能组织五十多个职业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基本满足学院各专业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近十年学院曾先后三次被省职业鉴定指导中心评为技能鉴定先进组织。建立双证书制度,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取得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据统计,有近半的学生在毕业时考取了两种职业资格证书,其中有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了七种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学院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贴近行业企业标准及规范的系统赛前训练,学院师生获得了几十项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大奖,圆了广大师生人生出彩的职业梦想。【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推进图书和信息资源建设,建有音乐室、绘画室、形体训练室、九龄广场、松林公园和标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二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建立奖、助、贷、减、免制度,依托大学生就业与终身发展协会、心理健康协会、英语俱乐部等78个学生社团,发挥红色文化节、校园读书节、商务文化节、宿舍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科技创新大赛等品牌活动的引领作用,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文教育和社会实践,为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华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促进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培育了学生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人文精神。40年的发展历史,我院在教学、技能培训、学生管理以及毕业生就业工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建校以来,已培养了以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庄庆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管理骨干和以黄晓波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人才。我院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和综合素质高等特点,及在工作中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并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我院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先进齐全的教学设施,幽雅的校园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立志成才的求学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为企事业单位推动技术技能累积、科学研究、培养订单人才架设了平台。

    jwc.gdsspt.net - 2019-12-20 - 收藏
  • 广西医科大教务处

    广西医科大教务处

    广西医科大学创建于1934年11月21日,坐落在具有绿城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校本部占地面积71万多平方米。前身是广西省立医学院。1940年校址迁至桂林。1949年以前,学校在战乱中七次迁徙校址,三次变更校名。1949年11月更名为广西省医学院。1952年由中央卫生部委托中南卫生部直接领导。1953年4月中央卫生部批准改称为广西医学院。1954年7月由桂林迁回南宁市现址至今。1996年5月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医科大学。?学校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华侨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有招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留学生资格的首批30所高校之一,是广西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是广西医学教育、医学研究、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的中心。校本部共设有20个学院(教学部),即: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肿瘤医学院、口腔医学院、武鸣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全科医学院、信息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体育部、研究生院、生命科学研究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学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2011年,作为国家正式实施医学专业认证后的第一所医学院校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全国第三所大学接受并通过了护理学专业试点认证。2015年,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组专项现场评估、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顺利通过教育部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专项评估工作专家组的专项评估、口腔医学本科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口腔医学本科专业认证委员会专家的认证工作。师资队伍素质高。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586名,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及以上教师1300人,正高职称479名,副高职称506名,高级职称教师占62%,国家千人计划短期项目创新人才1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8名,广西首批院士后备人选1名,八桂学者7名、广西特聘专家7名,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4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5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5名,以及一批选聘任中华医学会专业学会常委、委员和广西医学会各专业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委近100名,还有一批优秀人才被选为国家级和省级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人才工程重点培养对象。生源质量好、来源广。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461人,其中本科生9531人,七年制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198人,硕士研究生2899人,博士研究生279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27人,留学生(含汉语进修生)687人,专科生(高职)6651人,预科生88人,及进修生101人。学生来自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19个国家。1978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至今留学生来源国已达54个。医学及相关学科门类齐全。学校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医学教育培养体系,是广西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法学等6大学科门类,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共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5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单位,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2015年,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评广西唯一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获批设立戴尅戎院士工作站、樊代明院士工作站、于金明院士工作站、张兴栋院士工作站、魏于全院士工作站等5个院士工作站;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广西特色优势重点学科6个,广西重点学科9个,广西医疗重点建设学科1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3个,广西重点实验室7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联合地方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因检测示范中心1个,南宁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1个,广西2011协同创新中心4个,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西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广西教育厅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3个,广西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1个,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区域高发恶性肿瘤生物靶向诊治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3个,广西人才小高地4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含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计划)15个等。专业设置丰富。学校共拥有22个本科专业,8个本科专业方向,分别是:临床医学、临床医学(病理检验方向)、临床医学(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临床医学(七年制)、临床医学(5+3一体化)、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药学(临床药学方向)、临床药学、护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中外校际交流项目)、医学检验技术、英语、英语(医学英语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医疗保障方向)、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医疗保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物医学工程、社会工作、生物技术、中药资源与开发、康复治疗学、法医学、应用统计学、翻译、运动康复。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前1%,排名1441位;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课公开课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等。学校共设有21个高职高专专业(方向),分别是:医疗美容技术、康复治疗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 、口腔医学技术、药学、药学(3+2)、药学(药品经营方向3+2)、护理、护理(英语方向)、护理(3+2)、护理(社区护理3+2)、护理(英语专门化3+2)、计算机信息管理、心理咨询、医学营养、医学生物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应用英语、体育保健、中西医结合专业(高升专)、卫生信息管理。科技成果显著。学校在广西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研究方面,如在血红蛋白研究、蛇毒研究、心血管疾病防治、区域高发肿瘤防治、药物创制研究、肝脏移植、断指再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地中海贫血防治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优势。十一五以来,获省部级以上课题1737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87项(重点项目2项),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1项,获得项目和资金居于广西高校前列,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广西科学技术进步特别贡献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各类奖项166项,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54件,发表SCI论文1884篇。主办有《中国癌症防治杂志》、《结直肠肛门病外科杂志》、《广西医科大学学报》3种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是中国综合性医药卫生类以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教学科研设施优质。拥有良好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教学公共设施,学校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总面积3000平方米,配备300多件高端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录播监控回放系统。教学用计算机5495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21068个。图书馆馆藏书刊149.64万册,电子数据库34个(电子图书1528337册),数字资源38000GB。校园信息网络功能优良,千兆(1Gbps)为主干,百兆到桌面,覆盖全校区及直属附属医院。实践基地覆盖广,服务社会声誉高。学校现有111个实践教学基地,其中临床教学基地41个(含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全科医学实践教学基地),15个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1个医学人文技能培训基地,3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附属肿瘤医院、附属口腔医院)是广西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2所直属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武鸣医院)正在过渡为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即第三附属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第五附属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六附属医院(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七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第八附属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第九附属医院(北海市人民医院)、第十附属医院(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附属民族医院(广西民族医院)、附属传染病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附属柳铁中心医院(柳州市铁路中心医院)等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引领壮乡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活跃。学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派出优秀教师和科研人员4000多人次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瑞典、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越南、泰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院、医疗或研究机构、学术机构讲学、留学、进修、攻读学位及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并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渠道和合作关系。接待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与科研合作6000多人次。?迄今,学校先后获得广西高校多个第一,已培养了6万余名各层次医学人才,他们已成为引领广西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十一五以来,学校本科生每年总体就业率均达90%以上,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临床执业医师)平均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0%,并获得第六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南赛区)分区赛一等奖、全国二等奖和第七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特等奖。目前,在新的历史时期,全校师生员工秉承造就本省人才,为本省之用的优良办学传统,牢记厚德励志,博学弘医的校训,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国家发展战略和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3+3+5发展战略(即重点做好拓展发展空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改革凝练特色3项工作,重点打造地中海贫血、肝癌、鼻咽癌防治3大研究中心,重点建设5所直属附属综合医院或院区),并推进学校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由常规发展向主动发展转变,由以医为主优势向文工理管法等各具特色、融合发展转变,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地方医科大学而努力奋斗!

    jwc.gxmu.edu.cn - 2019-12-20 - 收藏
  • 浙江外国语教务处

    浙江外国语教务处

    浙江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基础,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法学、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立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在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著名国际旅游城市--浙江省省会杭州市。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浙江教育学院,1994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并更名。校训为明德弘毅 博雅通达。学校以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为特色。目前面向全国15个省(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含留学生)8000余人。设有英语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国际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科学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应用外语学院、社会科学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国际学院等12个学院(部)。开设28个本科专业,即英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俄语、朝鲜语、德语、商务英语、翻译、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小学教育、音乐学、美术学、科学教育、网络与新媒体、会展经济与管理和电子商务。其中,英语专业为省级优势专业,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应用化学等4个专业为省级新兴特色专业。学校注重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融合,实施外语复语式、外语+专业、专业+外语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专业核心课程全外语和双语教学。学校建有200余个实习实践基地。学生国际视野宽阔,外语优势明显,综合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屡创佳绩。志愿者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服务于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浙商大会、世界文化交流大会、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西湖博览会、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等国际大型活动,获得了浙江省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世界浙商大会志愿者、世界文化交流大会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等荣誉。不少学生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国巴黎第九大学、香港大学,英国杜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毕业生就业率在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师资队伍素质精良,年富力强。现有专任教师420人,其中教授72人(占17%,其中50岁以下教授31人,占教授总数的43%),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6人(占42%),外语类专业绝大部分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省高校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3人,省三八红旗手1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人。学校聘请20余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常年有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近30人。学校积极打造多语种、跨学科、国际化的学科建设特色,成效初显。现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化学等5个省一流学科(B类);建有拉美研究与中拉合作、浙江文化走出去两个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国际商务语言与文化、国际旅游与休闲等19个研究机构。公开出版的《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近三年来,学校教师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0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出版学术著作、译著60余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管理世界》《教育研究》《中国科学》(英文版)《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新闻与传播研究》等权威杂志和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多项科研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奖、商务部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校积极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需求。拉美区域研究正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的智库。学校是教育部 国培计划重点培训机构、浙江省教师教育重点建设基地、浙江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学校长期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在国内开展各类教师培训,获得良好声誉。学校公开出版《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月刊?小学版》《作文新天地》《小学生世界》等报刊。其中《教学月刊(中学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学校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是中国政府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浙江省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的项目单位,已与美国、俄罗斯、德国、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智利、墨西哥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学分互认、学位联授等国际联合培养模式,年均派出学生250人次,同时招收来自北美、拉美、东欧、西欧、中亚、非洲等地区的留学生来校进行长短期学习,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与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合作共建在该国的首个孔子学院。学校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现有文三路和小和山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645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文三路校区位于杭州市中心,南邻西子湖,东依古运河,交通出行便利,学习生活便捷。小和山校区位于杭州市小和山高教园区内,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所。学校拥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外语语言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多语种同声传译、多语种文化体验、普通话考试中心等47个实验室;建有录播和微格教室10间。有独具特色的外语教学与自主学习平台;20余种经管类实训平台等。多媒体学习资源丰富,有2万多小时的外语声像资料,同时还建有13路卫星电视(CNN、BBC、NHK、TV5、KBS、古巴视野,以及CCTV的英、西、阿、法、俄、韩语等频道),并通过IPTV平台覆盖校园网,将学习资源延伸到学生宿舍。学校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图书88.41万册,其中多语种外文原版图书10.63万册;电子图书53.48万种,其中外文电子书21.48万种;中外文报刊1012余种;有中外文数据库24个,形成了以语言、文学、文化、经济为主要资料的外语馆藏特色。学校当前正在大力实施品牌化、国际化、集群化三大战略,致力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发展,满怀豪情地朝着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知名高校阔步前行!

    jwc.zisu.edu.cn - 2019-12-20 - 收藏
  • 汕头大学教务处

    汕头大学教务处

    汕头大学是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得到著名爱国人士及国际知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的鼎力相助,李嘉诚基金会对汕大的支持款项预计至2018年将超过80亿港元。目前汕头大学是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高等院校,也是全球唯一一所由私人基金会——李嘉诚基金会持续资助的公立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888.70亩,建筑面积56.80万平方米(含体育馆、医学院、住宿学院等项目)。汕头大学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面向全国(含港澳台地区)招收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现有教职工1602人,全日制在校生10294人,已为社会培养出各类人才10万人。汕大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设置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含一级学科点覆盖数,我校共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广东省重点学科8个(其中攀峰重点学科1个:基础数学;优势重点学科4个:化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特色重点学科3个:海洋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6个,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广东省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4个、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广东高校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6个,广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教育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教育部2007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工商管理、艺术设计、法学、临床医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广播电视新闻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教育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教育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广东省名牌专业4个(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工商管理),广东省重点专业2个(临床医学、土木工程),开设七年制本硕连读临床医学专业,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已建成一批既能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又能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科研机构,主要有国家教育部智能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数字信号与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感染病与分子免疫病理重点实验室、结构与风洞重点实验室、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粤台企业合作研究院等。图书馆全面实行电脑化管理,并致力于建设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现有图书157.59万册,数字资源量达1442254GB,其中电子图书46091GB。学校校园网始建于1990年,经过211工程建设的专项投入,目前校园网已延伸到校内每一栋建筑物,学生可以从宿舍直接上互联网。医学院有五所附属医院和3所托管医院,有5523张病床,其中第一附属医院荣膺全国百佳医院和三级甲等医院,为医学生提供良好的医疗实践机会。全校教学科研实验设备居国内高校的先进水平。在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下,学校积极扩展学术交流和合作,国际化办学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学校目前已与英国、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16个国家和地区56所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制订并实施了本科生、研究生交流计划。2016年12月,由汕头大学和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创办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GTIIT)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学校围绕有志、有识、有恒、有为的育人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进行大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并计划在全新兴建的医学院开展最前瞻的生命科学教学课程。2001年起,在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下,学校全面启动以国际化为导向的改革工程,聘期外籍人士担任执行校长、院长等职务,在课程、教学、资源管理及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具典范意义的全方位教育改革探索,诸多改革经验已得到国家的肯定、支持和推广,被李岚清同志高度评价为中国高校改革的试验田。2009年起,汕头大学以构建先进本科教育体系为核心,积极探索创新国际化、精细化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自主办学综合改革试点进程。2012年,教育部、广东省、李嘉诚基金会决定三方共建汕头大学,支持汕头大学继续深化改革,建设成一所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2015年,汕大开展四院两部大部制改革,重组校内党政职能部门,积极探索构建以服务为核心理念、机构功能集成、机制运行高效的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汕大人不负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和李嘉诚先生所望,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营造了一个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良好环境,奠定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汕头大学将致力建设成具备现代大学的优质管理体制和卓越教育,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www.stu.edu.cn - 2019-12-20 - 收藏
  • 辽宁工程技术教务处

    辽宁工程技术教务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具有六十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重点大学。早在建国前夕,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支援解放全中国,经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分别成立了鹤岗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鸡西煤矿工业学校、抚顺工科高级职业学校、阜新工科高级职业学校以及东北煤矿工人速成学校。1958年分别成立了阜新煤矿学院、抚顺煤矿学院、辽宁煤矿师范学院和鸡西矿业学院。六十年代初期院校调整,四校合并,校址选于辽宁省阜新市,定名为阜新煤矿学院,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煤炭高等院校。1978年学校更名为阜新矿业学院。1996年4月, 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并升格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99、2000年,原阜新工业学校、辽宁电子计算机学校和辽宁省财政学校先后并入学校。2012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共建学校。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辽宁工大人秉承诚朴求是、博学笃行的校训,弘扬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精神,改革创新,苦干实干,创造了辉煌业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88所重点院校之一,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条件接收留学生单位之一,1999年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2获批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学生院校。现已成为拥有工、管、理、经、文、法、农、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办学特色突出,办学设施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的著名高等学府。现设有24个院系、117个本科与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目前,在册学生4.2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高职生、留学生3.2万人。辽宁工大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学习生活环境幽雅。学校建有阜新校区中华路校园、玉龙校园和葫芦岛校区龙湾校园,占地4240亩,其中阜新校区占地1900亩、葫芦岛校区占地2340亩,校舍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2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藏书220万册,订有中外文期刊2000多种。学校编辑出版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均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进入CSTA 和EI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并首批进入中国核心期刊。辽宁工大高举地矿特色旗帜,走特色发展之路,不仅拥有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传统学科,也拥有一批生机勃勃的新兴学科。建有矿业工程、力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安全生产技术基础研究中心、国家煤矿开采与安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煤矿液压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重大科技平台、9个省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已形成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辽宁工大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以培养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学科拔尖人才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富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4人、长江学者3人、具有副高级职称人员1000余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授900余人;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2名教师被确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教师荣获全国百名高校教学名师奖,5名教师被确定为辽宁省攀登学者,7名教师被确定为辽宁特聘教授。一批教师分别被确定为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及各类学会与学术期刊编委会委员。辽宁工大作为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始终把人才培养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以培养诚朴求是、博学笃行,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着力推进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实践,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开展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太阳石精神和应用创新能力,努力追求有社会责任感的质量、有社会适应能力的质量、有发展后劲的质量。2006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近年来,学校先后有80余项教学成果获国家和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95%以上,居辽宁省高校前列。广大毕业生以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勇于实践、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特点,赢得了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受到了社会的好评。教务处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学校先后两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进入全国50强。辽宁工大积极转变科技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面向国家煤炭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国家能源领域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学校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数百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和技术联盟。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 国家高新技术等各类科研课题3500余项,24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先后有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经费突破3亿元,拥有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在矿山灾害治理、安全技术与工程、测绘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制造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明显优势和突出特色,在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煤炭自燃火灾防治、矿区开采沉陷治理、三下采煤、地质动力区划等许多研究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校连续组织参加了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多次获得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组织奖;先后举办国际矿山测量协会第十二届大会、现代采矿与安全国际学术会议、中俄矿山深部开采岩石动力学高层论坛、国际测绘与地球空间信息研讨会等近百次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学术会议,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国际知名度。辽宁工大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与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中平能化集团、大同煤业集团、山西焦煤集团等20多家国内大型企业签订了实质性校企合作协议,与阜新、朝阳、营口、铁岭等市签订了市校共建合作协议。学校拥有国家安全培训一级资质、全国煤炭行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一级培训资质和全国煤炭行业经营管理干部工商管理培训资质。在省内高校中率先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会,拥有董事会单位120家。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越南、德国、澳大利亚、南非、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许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学术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美国西阿拉巴马州立大学、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日本九州大学、越南广宁工业大学和越煤集团等国外高校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互派专家、学者、留学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科研合作,聘请世界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名誉教授。学校聘请了一大批外籍教师和专家为学生上课,建立了可同时培养语言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门类培养体系,与国外科研院所合作承担了数十项科研课题。学校与越南广宁工业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美国西阿拉巴马州立大学等共同开办了1+4、3+1、3+2、2+2等联合培养人才模式。辽宁工大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已有128个项目获得资助。作为首批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高校,创造性构建实施了将第一、第二课堂有机整合的素质拓展学分化新模式——双嵌入素质拓展学分模式,素质拓展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形成了以一节、两月、三类讲座、四项工程 和十五项赛事为框架的校级校园文化活动体系。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建立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生课外科研训练和创新性实践模式,即以创新项目为牵引的训练全过程模式、以职业素养为导向的训练全参与模式、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训练全覆盖模式、以专业实践为基础的文科训练模式、以专业强化为目的的递进模式。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及辽宁省举办的各类科技学术竞赛活动中,有600余项作品获奖。我校大学生科学发展观宣讲团,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评为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社团、第三届全国高校十佳学生标兵社团,这是辽宁高校历史上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社团。我校学生代表昝莹莹作为三名学生代表之一,代表除北京、上海之外其它高校,在全国大学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座谈会上作主题发言,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以挂职锻炼为主要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多次受到中宣部、国家教委、共青团中央的表彰。学校被确定为首批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单位。校团委连续两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是辽宁省唯一两次获得该称号的高校。栉风沐雨,春华秋实。辽宁工大以其优良的学风和校风,多次被辽宁省政府、省教育厅授予文明单位、 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安全文明校园、优良学风校等荣誉称号。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已向国家输送了12万名各类人才,广大毕业生遍布国家经济建设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以10余名省部级领导干部为代表的一大批卓越管理人才、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为代表的著名专家、学者和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掌门人等一大批著名企业精英,广大毕业生中走出了四位国家煤炭工业部部长,近年来全国煤炭企业前7名中,有5个企业的总经理或董事长是我校的毕业生,学校素有煤炭行业黄埔军校的美誉。伟大的时代赋予崇高的使命,辽宁工大人正以昂扬的斗志、豪迈的情怀、创新的精神,高举地矿旗帜,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研究教学型大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jwch.lntu.edu.cn - 2019-12-19 - 收藏
  •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

    四川外国语大学(简称川外)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西南地区外语和涉外人才培养以及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基地。历史沿革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发展历经了6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1950年4月,在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俄文训练团成立、历经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俄文大队(1951年1月)、西南人民革命大学俄文系(1952年11月)、西南俄文专科学校(1953年3月)、四川外语学院(1959年5月),2013年4月,更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校园环境学校背靠歌乐,面临嘉陵,校园呈梯级向歌乐山延伸,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景色秀丽,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园林式单位和重庆市著名的和谐生态型校园,是大山城中的迷你山城。学科专业学科专业学校拥有学术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外国语言文学),涵盖1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外国语言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6个,并已在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包括朝鲜语方向和越南语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哲学、课程与教学论、文艺与传媒、国际商务文化和比较制度学等2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招生。拥有翻译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国际商务硕士和新闻与传播硕士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涵盖21个授权领域。其中,翻译硕士覆盖18个授权领域,并已在英语笔译、英语口译、俄语笔译、俄语口译、日语笔译、日语口译、法语笔译、德语笔译、德语口译、朝鲜语笔译和朝鲜语口译等11个专业领域招生。各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除授予全日制硕士学位外,还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优势突出,相关学科发展迅速。学校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企业管理、课程与教学论5个省级重点学科。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在92所参评高校中获得全国并列第六、西部第一的优异成绩。 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战略,紧紧抓住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全面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学校现有教职工1100余人,师资68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约占师资总数的4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师资总数的23%,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比例为81%,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各类荣誉或称号的专家80余人。其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重庆市教学名师3人,重庆市优秀教师4人,重庆市首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教育部外语专业委会会委员4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1人,重庆市外语学科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11人,重庆市翻译系列高级职务评委员会委员13人,重庆市教学团5个 人才培养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生培养实行专博兼顾,学用相长,着力推进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交流才能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学校拥有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近年来,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总体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以他们卓越的外语才华和交流能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科学研究学校拥有外国语文研究中心、中外文化比较研究中心、国别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三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德国研究中心、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重庆国际战略研究院、重庆教育法治研究中心,建成了外语学习认知神经实验室、多语种语料库语言学实验室,开设了外语教育与资源研究所、词典学研究所等20多个研究机构,学校主办的全国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外国语文》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获得重庆市首批重点学术期刊建设专项资金资助。国际合作 学校与五大洲的八十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与国外院校在师资培训和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面具有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学校是世界法语大学协会(AUF)中国会员中唯一的正式会员单位。学校与国外政府及教育机构合作设立法语联盟、歌德学院语言中心、俄语中心、塞万提斯学院语言中心、法国图卢兹大学联合体驻中国办事处等涉外教育与文化交流机构。与非洲多哥洛美大学、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语言大学和美国西佛罗里达大学联合举办孔子学院。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合作创办本科双文凭项目(商务英语专业)。办学条件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先进,有西南地区最完善的外语教学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同传实验室、翻译实验室。学校图书馆藏有外国语言文学原版图书、语言类工具书等各类图书16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近3000种。社会服务作为重庆市大学联盟成员之一,为重庆市大学联盟成员学校开放相关课程,共享我校优质教学资源。学校结合外语优势和特色,服务社会,为提升重庆的国际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创造更好的经济环境、促进重庆产业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学校志愿者服务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重庆园博会等众多国际大型活动和重庆市外事活动,为外宾、商界友人、新闻记者提供接待、翻译、联络、协调、礼仪、向导等服务,受到国内外友人的一致好评。建校六十余年来,川外学子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重庆市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为增进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贡献。发展愿景学校秉承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训,发扬守责、求实、开放、包容的川外精神,实施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治校方略,凝练国际导向、多元通用的办学特色,狠抓内涵建设,努力为重庆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jwc.sisu.edu.cn - 2019-12-19 - 收藏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