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35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最近更新 订阅RssFeed

所有时间内24小时内三天内一周内一月内一年内最近更新

  • 中科大教务处

    中科大教务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急需的新兴科技领域设置系科专业,创造性地把理科与工科即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注重基础课教学,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使学校得到迅速发展,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等,使学校得以恢复并迅速发展。七五、八五期间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很快发展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主动适应国内外科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挑战,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大力推行教学科研改革和结构性调整,进行第三次创业,成为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风,形成了不断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学校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目标,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与科研竞争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学校有20个学院、30个系,设有研究生院,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安徽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稳态强磁场科学中心、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和45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学与科研人员1812人,其中教授615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698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8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7人,千人计划44人,青年千人计划16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5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2人。同时,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受聘担任名誉(客座)教授、大师讲席教授。在校学生15500多人,其中博士生1900多人,硕士生6200多人,本科生7400多人。本科生生源和培养质量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图书馆藏书220万册,已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以及若干科研、教学公共实验中心。目前,全校上下正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和科教优势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www.teach.ustc.edu.cn - 2019-12-21 - 收藏
  • 鲁迅美术学院教务处

    鲁迅美术学院教务处

    鲁迅美术学院前身是1938年建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代领导人亲自倡导创建。毛泽东同志为学院书写校名和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1945年,延安鲁艺迁校至东北。1958年发展为鲁迅美术学院。1998年,江泽民同志为学院题词:弘扬鲁艺传统,培育艺术人才,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悠久的办学历史积淀了学院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领先的办学实力。经过78年的发展,鲁迅美术学院现已成长为师资力量雄厚,专业齐全,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著名高等艺术学府。学院现有沈阳和大连两个校区,沈阳校区地处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坐落在著名的高新产业街——三好街;大连校区地处美丽的国家风景旅游度假区大连的金石滩。校园总占地面积957662.94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10887平方米,现藏有59.2073万册图书,并藏有国内历代书画真迹、碑帖拓片和文物计3000余件,美术馆和艺术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3796.77平方米。沈阳校区现有12个教学单位:工业设计学院、中国画系、版画系、油画系、雕塑系、摄影系、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综合绘画系、美术史论系、文化传播与管理系、艺术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人物画工作室);设有10个专业:中国画、书法学、绘画、雕塑、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美术学。大连校区现有7个教学单位:视觉传达设计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工艺美术教学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部、专业基础教学部、公共基础教学部和鲁美?文化国际服装学院(中日合办);设有5个专业: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学院各专业均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共有3个一级学科: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14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中国最早开设的传统长线型专业;摄影专业是全国最早培养摄影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专业;绘画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全国第五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雕塑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教学团队;动画专业被评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辽宁重点支持专业;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是全国同类院校中唯一的国家级工业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摄影影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版画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学院拥有一支素质好、能力强、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授64人,副教授142人,讲师235人,助教106人。其中,有13位专家享受由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学院既是著名的学府,同时又是美术创作、艺术设计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在全国历届美展中入选率、获奖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藏有数量颇多的鲁美教师和校友的作品。学院在大型艺术、历史题材创作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全景画是学院大型艺术创作的整体创作实力的标志。设计学科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等为代表的遍布全国的展陈重大工程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参与创作设计施工的重大工程中有35项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院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文艺舆情信息研究基地,被辽宁省政府批准为绘画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工业产品设计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 辽宁省紧缺人才和艺术类人才培养基地。继承鲁艺传统,坚持开拓创新,是学院的立校之本。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责任感、时代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美术专门人才、设计专门人才和艺术理论研究专门人才,是学院的根本任务。在教学上,学院坚持与社会发展、时代要求同步,坚持强化基本功训练,构建严谨的教学体系:创作教学以反映现实生活、反映时代变革为主体,鼓励学生对当代艺术思潮的研究与实验,提倡富于个性和当代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在学科建设上,强调人文学科、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的渗透和互补,从而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培养出了一大批受到社会广泛欢迎的艺术人才和国家需要的不同层次的设计人才。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成为中国美术界、设计界的领军人物和著名艺术家以及专业领域的佼佼者,创作了许多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和经典工程,并以其鲜明的创作特征为中国美术界、设计界所瞩目。创办于1980年的学报《美苑》(双月刊),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美苑》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等荣誉,并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4年被列入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扩展版。2016年,《美苑》杂志将恢复《艺术工作》刊名。学院与国际上30多所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扎实有效开展学术活动和人员交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学院秉承鲁艺的优良传统,以心系国运、艺以载道的情怀,独立、批判、自省的目光审视时代潮流,汇融中西,办出特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院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的领先地位,全面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综合型高等美术学院。

    210.30.232.72 - 2019-12-21 - 收藏
  • 郑州大学教务处

    郑州大学教务处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入选高校、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校本部四个校区分别是: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和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6万人、各类在校研究生1.5万人,以及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1600余人。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42年国立河南大学的前身),1952年该校迁入郑州成立河南医学院(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校),她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教育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化学家侯德榜教授,耐火材料专家钟香崇院士,土木工程专家孙国梁教授,耳鼻咽喉科专家董民声教授,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泜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执鞭任教。千禧之际,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悠久历史铸就郑大特色文化。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形成郑大人包容宽厚、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汇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学生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世界60余个国家和地区,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围;融汇多学科的知识对流与文化碰撞,文、理、工、医等12个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相融互补的育人氛围;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特色文化,三个校区的特色文化长期积淀与升华,形成笃信仁厚、慎思勤勉,体现时代特征的郑大校风。在强化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学校注重发挥文化引领的社会职责,努力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合校十五年发展,完成综合性大学布局。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化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工程4个学科(领域)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学校有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独立设置的二级学科博士点、5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霍裕平、吴养洁、申长雨、马蒂(外籍)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炯天、杨胜利、王复明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中国工程院何季麟院士担任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英国医学科学院尼克?莱蒙院士担任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院长,南振中先生、张海先生、二月河先生等执教我校。坚持立德树人,形成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校本部设有108个本科专业。主校区面向全国招收一本学生;南校区国际学院在一本招生,北校区软件与应用科技学院在二本招生。学校先后被列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河南省委宣传部与郑州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培养卓越新闻人才。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全国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类别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学中心7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学校滋兰树蕙,桃李芬芳,50万名校友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坚持科技创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学校拥有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钙镁磷复合肥国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郑州大学);拥有2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资源材料等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设有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郑州大学药物研究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测试与计算中心等校级科研机构。近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1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计16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在《Science》和《Nature》发表论文7篇。2015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5项(含1项重大项目、5项重点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4项(含2项重点项目)。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广泛。拥有微纳成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细胞与基因治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与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其中,与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伍伦贡大学及波兰华沙大学、罗兹大学等国外高校合作办学,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学生互派交流机制。学校每年接待国(境)外来访1000余人次、数百名师生出国(境)访问交流,在印度设孔子学院,每年有1300余名推免生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就读。学校发起创建了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与200余家知名企业和地方政府建立校企、校市合作关系。9家附属医院开放床位数达2万余张,年总门诊量达1000余万人次。郑州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上市,业绩位居本行业全国前两名。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年产值达2.4亿元,成为河南民用建筑设计行业的领先企业,形成郑大服务品牌。2015年,郑州大学第一部大学章程颁布实施,开启了学校依法治校的新征程。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确立了以‘一省一校’为主线,以协同创新为抓手,加快学校转型发展与内涵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思路;确立了4231综合改革方案。今天的郑州大学,正按照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打造全国一流大学,努力建成中部地区的人才高地、科研基地和交流合作中心,打造一流学科,争创一流大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贡献。

    jw.zzu.edu.cn - 2019-12-21 - 收藏
  • 西安思源教务处

    西安思源教务处

    西安思源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东依白鹿原,西临浐河灞水,南眺巍巍秦岭,北瞰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景宜人。经过近二十年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教育为辅,工、文、经、管、教、法、艺、医等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12个二级学院,70余个本科、高职(专科)专业。校园占地近1,600亩,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在校全日制学生17,000余人。多年来,学校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以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高效管理平台建设为主线,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管理,推动了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特色日益凸显、管理运营高水平运行,逐渐成为一所享誉遐迩的新型本科大学。传承西安交大的一流教育品质西安思源学院创建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校的名誉校长、董事长、工会主席、科研副校长等一批高级管理人员都来自交大。2012年,西安交大又与思源学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交大对思源的支持日益增多,两校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思源继承百年交大精勤求学、敦笃励志优良传统,严谨创新,锐意进取,成就卓著,先后获得全国高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全国教育教学管理示范高校、 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文化建设单位等100多项荣誉,受到各级政府表彰和社会各界高度赞誉。荟萃严谨治学的名师名家团队西安思源学院拥有一支以西安交大为代表的,来自全国多所著名高校的优秀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249人,占教师总数的30.5%;拥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491人,占教师总数的60.2%。他们中有著名高等教育专家李维民,著名体育教学专家王庆波,教育教学专家周棉、著名审计教学专家段兴民,著名力学教学专家岳成章,著名电子信息及计算机教学专家陈绥阳、贾昌传,著名高等医学教育专家苗乃周,陕西省教学名师杨明琪、付润生,著名文艺评论家邢小利等等,这些都为卓越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保证。集合前景广阔的市场热门专业西安思源学院顺应中国经济调整、社会发展需要,开发出一批受到学生喜爱、用人单位欢迎的热门专业及方向,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应用英语、广告策划与传播、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学前教育、护理学、社会工作、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机电一体化(3D打印)、汽车检测与维修、文物修复与保护、空中乘务等。思源专业前景广阔,具有很强的市场张力,为学生未来高水平就业提供了保障。彰显成就卓著的教学教研业绩西安思源学院坚持以做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应用型大学为使命,目前拥有国家财政资助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本科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改项目13项,省级优秀教材2部,省级以上优秀课件14件,省级扶持奖励项目1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6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2项。拥有门类齐全的实习实训平台西安思源学院现有国内先进的工业4.0实训中心、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现代物流实训中心、机电实训中心、工业工程实训中心和124个高技术含量的实验室。其中,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产学研教育实验基地为国家级建筑实验基地,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综合服务平台认定测评中心为国家级专业测评中心,电气及智能制造实验实训教学中心为省级电气及智能制造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工业4.0实训中心为学校与西门子有限公司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学校还建有几十个校外实习基地,包括陕建集团、腾讯网、秦川机床、天津通广集团、无锡电子集团、陕西黄工集团、西安凯宾斯基、X 21等现代化知名企业。思源还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各类竞技大赛,在所参加的全国机械设计大赛、全国青年科普实验创新大赛、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数控技能大赛、创业计划竞赛、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英语写作大赛、英语演讲大赛等多项全国和省级赛事中,取得百余项优异成绩。建设勇攀高峰的升级换代工程西安思源学院十分重视学生教育深造,专门设立专升本和考研辅导机构,为学生升本考研、出国留学提供高质量的指导。近十年来,有2000多名学生从思源专科升入了本科,数百名学生考上了研究生,许多学生还实现了出国留学深造的梦想。2016年思源学生在专升本考试中,以上线率84.42%,比陕西省、西安市平均上线率高出近35个百分点的成绩,连续12年获得陕西省专升本第一名。思源毕业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2008年10月,陕西省教育厅授予学校陕西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展现丰富多彩的创新文化风采西安思源学院的创新文化节是陕西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大学生创新大赛,并已成为推进校园创新能力及成果展示的一项影响深远的品牌活动,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截至目前,西安思源学院共拥有国家授权专利62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国家专利授权数在陕西民办高校中名列前茅,受到中国创造协会、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科技厅、陕西省科协的高度评价。思源还有极具阳光气息与青春活力的校园文化生活,摄影、武术、书画、演讲、健美、声乐、器乐、国标舞等61个学生社团竞相比艳;学校的篮球、排球、足球、田径等多个体育团队竞逐于全国及全省各类比赛,并取得了多项优异成绩。极具阳光美丽的绿色环保校园西安思源学院是全国著名的花园式学校,是陕西省政府命名的绿色学校。在环保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思源的环境优势更为凸显。思源校园绿郁环绕、花团锦簇,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思源校舍建造恢弘大气,错落有致,设施完善,是学习的好地方。特别是学校所采用中水回用应用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侯立安以及国家环保部、陕西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吮吸清新空气,绿色环保生活,健康快乐成长,这就是思源!建立畅通快捷的国际教育通道西安思源学院还是一所具有成熟国际教育合作经验的大学。思源与加拿大莫哈克学院合作实施双文凭教育的中加大专班,成为陕西省中外合作办学重点示范项目;学校还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23所大学建立了以互认课程、互认学分为基础的分段教学联合培养机制,目前有超过331名学生通过这种机制顺利出国深造。思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专业与北美、澳洲和欧洲等地的大学实现了课程全对接。思源学子通过课程对接平台,搭乘思源海外深造直通车,出国学习专业対口,费用低廉,有校际关系保障。

    home.xasyu.cn/web/jwc - 2019-12-21 - 收藏
  • 中农教务处

    中农教务处

    中国农业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姜沛民,校长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 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 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 农业大学。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中央农业部机耕化农业专科学校、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平原省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 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 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 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长期以来,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得 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北京农业大学于1954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6所重点院校之一,于198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高等院校之一。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于1960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学校于1995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行列,于2004年被确定为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2003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国农业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2005年10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吴邦国委员长视察中国农业大学,祝贺农大建校百年,鼓励学校再创辉煌。2009 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视察中国农业大学,与师生代表亲切座谈,对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对学校提出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步伐的要求。2010年5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回信,鼓励全校师生为发展现代农业作出更大贡献。2012年9月15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来校参加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在视察学校时要求学校教书育人和党的建设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耽误,真正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具有农业特色的一流大学,为学校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极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jwc.cau.edu.cn - 2019-12-21 - 收藏
  • 大连交通大学教务处

    大连交通大学教务处

    大连交通大学创建于1956年,时为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铁道学院,隶属原铁道部管理;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实施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是一所以轨道交通和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总占地面积82.08万平方米,由沙河口校区和旅顺口校区组成。校舍建筑总面积54.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8亿元,图书馆建筑总面积4.3万平方米,馆藏文献资源总量为164.46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2500余种。学校设有研究生学院和13个二级学院,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省一级重点学科。201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学校有43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管理学、理学、文学、经济学和艺术学6个门类,工商管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有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土木工程、软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交通运输、工业设计、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13个专业为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车辆工程为辽宁省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学校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8237人,学校开展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学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院校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铁道部继续教育东北基地、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人才培训基地。2001年12月,学校创建辽宁省示范性软件学院,在国内率先进行传统专业+软件工程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大连)基地、辽宁省对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现有省级以上精品类课程35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7个。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百千万培养工程等两项成果被评为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奖励406项。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十万余名毕业生,在业内享有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的摇篮的美誉。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有省级及以上科技平台24个。其中,2006年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工程中心,2009年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1年现代轨道交通工程研究中心成为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2012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轨道交通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013年学校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学校具有专任教师1032人,其中,教授152人,副教授352人,博士生导师59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特聘教授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4人,辽宁省优秀专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选6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部级优秀教师8人,辽宁省高校教学名师13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6人;辽宁省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大连市领军人才7人;大连市优秀专家9人;省级教学团队6个。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产学研合作。近年来,与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成立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联盟,进一步强化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合作,学校是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和国家产学研合作先进单位。在国际交流方面,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加拿大、瑞典、德国、法国、韩国等40多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聘请特聘教授、客座教授百余人。2004年,中日友好大连人才培训中心落户我校。2011年成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成员单位。2012年被教育部正式确定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2015年获批为《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连交通大学将围绕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和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牢牢把握国家大力实施高铁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软件及信息制造基地等一系列战略机遇,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进内涵发展,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而努力奋斗!

    jw.djtu.edu.cn/jwzx - 2019-12-21 - 收藏
  • 西北政法教务处

    西北政法教务处

    西北政法大学位于世界历史文化古城西安,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一所法学特色鲜明,哲学、经济、管理、文学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承担包括应用型复合型、涉外和西部基层全部3个类型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任务。学校是西北地区法学研究的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西北地区第一个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陕北公学。后历经延安大学、西北人民革命大学、西北政法干部学校、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等时期。学校秉承严谨、求实、文明、公正的校训,坚持政治坚定、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老延大优良传统,致力于培育拥有扎实专业功底、朴实工作作风、求实工作态度以及追求伟大人格的专门人才,为国家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雁塔、长安两个校区共占地1347亩,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雅别致,是青年学子读书成才的理想家园。学校设有19个学院,承担研究生、本科生等各类学生的教学任务。设有30个本科专业,辐射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艺术等专业大类。现有法学、哲学、理论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5个一级学科,3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0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具有留学生招收权。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40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700余人。近年来,学校生源充足,考生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均在99.5%以上。学校积极拓展学生国际交流途径,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汇集了一支博学敬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一大批教师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社科名家陕西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实践经验的积累,积极推行专家教授、青年教师去实务部门任职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中央政法委、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同时,还聘有一支由著名学者、实务专家组成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队伍。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坚持把人才培养工作放在首位,以学生为本、质量立校,建构起课堂教学、实验实训、科研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为全部本科生配备了导师,对学生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深造、就业等予以全面的指导帮助。网络课堂和课程资源中心实现了所有本科课程资源的网上共享和师生的教学互动。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国家级创新实验区,法学实验实训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哲学、侦查学、新闻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广大学生在课业之余拓展学习途径、陶冶高尚情操、合理规划成长目标和全面展示才华搭建起广阔的平台。持续多年并独具特色的校园论辩、法律志愿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校园文化品牌获评教育部及陕西省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学术研究、文化艺术、体育休闲等类别的50多个学生社团使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多彩充实;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主持人大赛、校园歌手大赛、各种学生学术活动等为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一直以来,我校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政治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各级公、检、法、司法行政及其他党、政部门,律师事务所、公证等法律服务机构以及银行、证券、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学校以法治信仰、中国立场、国际视野、平民情怀为育人理念,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为导向,坚持教学实践并重,坚持加强内涵建设,朝着法学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进!

    jwc.nwupl.edu.cn - 2019-12-21 - 收藏
  • 大连外国语教务处

    大连外国语教务处

    大连外国语大学是辽宁省省属高校,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公立外国语大学。学校于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时为大连日语专科学校,1970年更名为辽宁外语专科学校,1978年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学院,2013年4月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大学。50多年来,学校秉承崇德尚文 兼收并蓄的校训精神,遵循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已经建设发展成为以外语为主,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学校总占地面积12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校区规划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功能齐全,充分体现了现代化、人文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馆藏印刷型文献180余万册。校园网设备先进,为学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目前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内外考试组织管理机构和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多语种外语培训基地、教育部指定的20余种专业考试的考点、上合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单位、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大连基地、国家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储备学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接收单位、教育部香港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院校、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设有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大连)、东北亚研究中心、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乌克兰研究中心、亚美尼亚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东北亚外交外事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驻大连工作站。学校2004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2005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第一批安全文明校园,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10月俄罗斯世界基金会在学校设立俄语中心,2010年9月获得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学校下设日本语学院、英语学院、俄语学院、韩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国际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汉学院、软件学院、国际培训学院、法语系、德语系、西葡语系、意阿语系、音乐系、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公共外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21个教学单位,33个本科专业,覆盖日、英、俄、法、德、韩、西、阿、意、葡10个外语语种。其中,朝鲜语、日语、俄语、英语为教育部特色专业,日语、英语、俄语、朝鲜语、德语专业为辽宁省示范性专业,俄语、日语、英语、朝鲜语为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日语、俄语、英语3个专业被评为首批省级优势特色专业,俄语专业被评为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翻译、商务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5个专业被评为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专业填补了东北地区人才培养的空白。学校有外国语言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翻译硕士下设英语、日语、俄语口译方向及英语、日语、法语、朝鲜语、德语笔译方向),设有东北亚外交外事高端人才培养博士项目。外国语言文学为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俄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获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学校主办的《外语与外语教学》入选全国文科百强期刊,同时入选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原科普性杂志《日语知识》和《英语知识》已分别成功转型为学术杂志《东北亚外语研究》和《语言教育》,受到外语界专家学者的好评。目前学校专任教师近9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0余人,每年聘请来自近20个国家10个语种的近百名外籍教师。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省级优秀专家4人,省级优秀教师7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4人,省级优秀骨干教师20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8人,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3人。比较文化研究基地为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声传译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学校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广泛开展跨院系、跨学科、跨国间的学术交流与研究。学校现有23个科研机构,近5年来获批国家、省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400余篇,近20部教材获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近300项学术成果获市级以上科研奖励,为东北乃至全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本科生、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共1.5万余人。2009年以来,我校学生共有近50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及地区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奥运会、残奥会、夏季达沃斯、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大连国际服装节、大连国际啤酒节等重要国际大型活动上都活跃着我校学子的身影。近年来,毕业生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活跃在外交、外经外贸、旅游、教育等各条战线。建校以来,学校共有百余名毕业生先后进入国家外交部工作,被誉为京外高校中考入外交部人数最多的高校。学校汇聚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式办学,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近年来,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埃及、突尼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及近20家企业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学校现有的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孔子学院、俄语中心以及上合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单位等众多国际化平台,以交换留学、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硕-博连读、多语种交流、国际实训等培养模式,与国外知名院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全校每年派出近1000名学生,在合作培养领域实现了语言+专业、语言+实训的成功对接。2007年至今,学校先后在俄罗斯、日本、韩国、哥伦比亚、圭亚那、巴西、亚美尼亚、葡萄牙、意大利建立9所海外孔子学院。学校秉承崇德尚文 兼收并蓄的校训,坚持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国际化的特色办学之路,高度重视学科和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正朝着建设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目标迈进。大连外国语大学是外语人才的摇篮,通向世界的桥梁。

    jiaowu.dlufl.edu.cn - 2019-12-21 - 收藏
  • 晓庄学院教务处

    晓庄学院教务处

    南京晓庄学院始于1927年3月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并任校长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为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学校的校训是教学做合一,校风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校歌是锄头舞歌。近90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10多万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专门人才,其中涌现出数百名中小学特级教师和教学名师,被誉为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学校现拥有两区一园三附校,即方山、莫愁两个校区、一个省级文保单位行知园(陶行知纪念馆)和附属南京实验国际学校、附属小学以及南京小红叶幼儿园,校园面积近1500亩。在职教职工近1200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近100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名,教育部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小学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各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名,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名,省高校教学名师1名,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1名,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6名,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2名,来自美、英、日、韩等国的外籍教师近20名。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2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籍学生16500余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专业49个,各类成人教育在籍学员近7600人;有来自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400多人。设有15个专业学院、1个研究中心、1个研究院,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与广西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多所重点大学合作开展研究生培养。现拥有国家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省级品牌专业1个(小学教育),省级重点专业(类)5个(教育学类、心理学类、化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个(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基础教育资源网络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省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或建设点5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3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中国语言文学、生态学),市级重点建设(培育)学科9个。学校秉承教学做合一的办学理念,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100余个科研项目获得86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省社会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近200项科研成果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教学成果荣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现有国家级精品视频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精品教材与重点教材10部。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校校、校地、校企等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凸显地方性、应用型,取得显著成效。根据麦可思的研究数据,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排名位列全省非211高校第4名,校友满意度为9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数百名学生在英语、体育、机器人、数学建模、数字绘画、创业计划、艺术展演、师范生教学技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等全国和省级各类大赛中摘金夺银,其中大学生合唱团荣获2009新加坡国际华文合唱节金奖并获特优奖杯和第六届世界合唱节锦标赛混声组银牌,《留守幼儿学前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报告》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二等奖。《国旗下讲话:晓庄独特的文化景观》、《晓庄陶老师:20年用爱心为学生暖心》和《弘扬行知精神 践行大爱理念——南京晓庄学院10年建立3+X关爱留守儿童模式》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志愿者在行动:晓庄学子18年义务为游客讲解南京大屠杀历史》荣获二等奖。学校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国际教育合作,并将教育国际化确立为学校的重大发展战略。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印尼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办了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国际课程实验班。至今已经接收和培养了来自美国、法国、日本、韩国、泰国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4000多人次,每年还选送300多名师生赴海外高校深造或访学交流。学校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与社区部共同举办的孔子学院开设13个孔子学堂,为近4000名澳洲中小学生开设汉语课程。学校第一个境外办学项目——印尼印多奴沙大学中文系已正式招生。学校是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每年承办多项中外文化交流项目和汉语教师培训项目。中央文明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设在学校陶老师工作站。依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的陶老师工作站(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二十几年如一日坚持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是南京市文明城市和基础教育的一个窗口,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并荣获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品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与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近年来,学校荣获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全省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江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普通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江苏省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和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目前,南京晓庄学院正在努力创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应用型品牌大学,为南京打造世界教育名城、为江苏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jwc.njxzc.edu.cn - 2019-12-21 - 收藏
  • 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

    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已进入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部市共同支持的高校行列。上海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1956年成为本科院校,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有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21000多人,研究生7000多人,留学生总数2100多人,夜大学学生13000人左右。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6个,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拥有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古典文献学专业为全国重点培养古典文献人才的四个基地之一。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广告学和旅游管理4个专业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前教育专业入选教育部和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和小学教育2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广告学专业入选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依托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入选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项目。18个专业先后入选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6个、博士后流动站9个,共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9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9个,另外还有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建立起一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国家重点学科;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是上海地方高校中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培育基地;非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资源化学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拥有都市文化、计算科学、比较语言学和国际与比较教育4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此外,学校还拥有1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16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5个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2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智库;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在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学校的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教育学等11个学科进入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入选学科数位居上海市属高校第二。十二五期间,学校共获得1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地方师范院校之首。在最新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学校有9个学科达到QS世界一流学科入选标准,入选学科数位居上海所有高校第八,市属高校第二。2016年5月ESI中国高校综合排名显示,学校位列全国高校第85位。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和优秀青年学术人才,初步形成了一支以特聘教授为旗帜、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为中坚、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915人,其中专任教师183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300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667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596人,占专任教师的86.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48人。此外,学校还组建了一支500余人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5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7万多平方米,其中教室面积9.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9.9万平方米、实验室和实习场所7.2万平方米。两个中心图书馆与学院资料室藏书近350余万册;有100多个电子文献数据库和8个具有馆藏特色的自建数据库;馆藏古籍约18万册,善本古籍1350多种。经国务院专家组审批通过,学校于2009年被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建在学校的上海高校瓷器艺术博物馆是上海市十大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学校固定资产总值24.0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6.44亿元。学校被列入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以及上海市外国留学生预科基地。截止2016年3月底,学校与全球六大洲40个国家和地区的311个高校和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俄罗斯、法国等六个国家的7所高校合作举办1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日本广岛福山大学、非洲博茨瓦纳大学和美国密苏里大学建有三所孔子学院。建校6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20余万各级各类人才。2007年9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学校,亲切看望慰问老师,代表市委市府寄语学校,坚持教育优先。学校坚持师范教育的传统与特色,成为上海高层次、高质量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与培训基地,为上海基础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上海基础教育师资队伍中,近70%的骨干教师和近70%的中小学校长都是上海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其中有一批杰出的代表人物,如上海市教育功臣唐盛昌、刘京海、仇忠海,全国优秀校长吴小仲和高润华,上海市首届师德标兵童莹莹和张育青等。学校承担的中英数学教师双向互派交流项目,把上海基础教育的优势推向了世界。刘延东副总理在相关报告上批示,这一项目增加了对我国教育的信心,上海数学教育的经验应在国内总结推广,这是对上海基础教育的褒奖,也是对学校教师教育办学传统与特色的高度肯定。除了教师教育,学校还有大批杰出校友遍布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如中国科学院褚君浩院士等。学校于2005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评估专家组肯定了学校的办学定位;认可学校在办学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资金,拓展办学空间,加大教学投入所作出的努力;赞赏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一贯重视师德和学风建设所取得的成效;认可了学校传承长期以来形成的师范教育优良传统及把师范精神渗透到各类人才培养中的办学特色。同时,评估专家组也指出,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新办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学校把专业评估作为全面加强内部质量管理、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于2013-2014年在上海高校中率先对全校本科专业实施专业自主评估,邀请学科、管理、行业专家系统评定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根据评估结果和专家组建议,学校推行了包括专业调整、大类培养、专业质量年报制度、专业管理绩效考核、培养方案修订等在内的一系列深化改革举措,取得了成效。近年来,学校坚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和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以及《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的要求,主动适应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与文化大都市建设的需要,力求服务上海的同时,以长三角为核心,辐射并贡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学校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汇聚融合的时代背景,自觉融入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秉持厚基础、重实践、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致力于提升学生核心能力素养,通过构建人才培养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能力体系以及政策配套与资源支持体系、质量文化体系,推行八大改革举措,促进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的四个转变,形成了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与卓越发展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了卓越教师培养、人才培养国际化、围绕专业自主评估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办学特色。进入十三五发展阶段,学校将贯彻特色、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重点实施卓越教师与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提升、一流学科引领、国际化驱动等四大发展战略,坚守教师教育办学传统,力争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jwc.shnu.edu.cn - 2019-12-21 - 收藏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