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35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最近更新 订阅RssFeed

所有时间内24小时内三天内一周内一月内一年内最近更新

  • 人大教务处

    人大教务处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陈雨露先后担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靳诺教授,校长为刘伟教授。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中国人民大学广大师生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积极探索,求真务实,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目前学校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早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现有26个教学单位(23个学院、3个研究院)、25个跨学院研究机构,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苏州校区、深圳研究院等。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76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86个(其中自主专业44个、交叉学科9个、专业学位22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25个(其中自主专业39个、交叉学科7个)。学校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拥有5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拥有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拥有5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和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连续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9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2%,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3年初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9个学科排名第一,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位居全国高校首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836人,其中教授615人,副教授749人。学校拥有19名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受聘为第二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先后有462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54位专家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入选人数位居全国高校首位。中国人民大学名师辈出,俊彦云集,已故名家大师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华、尚钺、吴景超、李景汉、庞景仁、石峻、缪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风、许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刘铮、查瑞传、苗力田、吴大琨、萧前、林文益、阎达五、阎金锷、方生、高鸿业、钟契夫、吴宝康、彭明、彦奇、曾宪义、宋涛、萨师煊、王传纶、李文海、许崇德、刘佩弦、周诚、王思治、方立天、郑杭生、夏甄陶、周升业、罗国杰、蓝鸿文、甘惜分、庄福龄等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老一辈著名学者黄达、戴逸、黄顺基、卫兴华、胡钧、陈共、严瑞珍、高铭暄、孙国华、王作富、许征帆、何沁、高放、方汉奇、李占祥、赵履宽、邬沧萍、陈先达、张立文、钟宇人、吴易风、胡乃武、周新城、赵中孚等成就卓著,耕耘不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学术精湛、锐意创新,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其中17人入选千人计划项目,6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项目,1人入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0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8人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3人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3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7人入选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9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25人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10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8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截至2015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4776人,其中本科生11199人,硕士研究生8537人,博士研究生3658人,外国留学生1382人,留学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茅。此外,学校还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生2743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5319人,网络教育注册生61793人。学校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全国高校数量多、门类全、综合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理论型、管理型优秀人才,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从陕北公学至今,学校共培养了25万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领袖人才,其中既有许多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又有许多声名遐迩的企业家,政绩斐然的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以及卓有建树的新闻、法律、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注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同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学校已有许崇德、王利明、曾湘泉、黄卫平、史际春、秦宣、李景治、翟振武、杨凤城、郭湛等教授11次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报告;自许崇德教授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法制讲座作报告以来,学校已有高铭暄、龙翼飞、郭寿康、王利明、林嘉、刘春田、朱信凯、吴晓求等教授10次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专题讲座,分别都是参加学者最多的高校。一大批教师为中央领导和中央国家机关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先后承担或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北京2008年奥运会总体影响评估(OGGI)、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的研制等特大、重大项目。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46万余项,共获得经费24.1亿余元,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一位。学校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自2004至2014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我校论文数量连续11年保持全国高校第一。。自2010年起,学校共有32部学术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位居全国高校第一。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先后同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等53个国家和地区的255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与港澳台地区24所高校(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截至2015年12月,作为中方合作伙伴,学校共参与了海外13所孔子学院的建设,其中欧洲7家,美洲4家,非洲1家,亚洲1家。学校自2009年始,每年举办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学校还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适应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了包括世界汉学大会在内的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授予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世界知识产权总干事弗朗西斯·加利,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哈桑尼、罗伯特?蒙代尔,阿根廷前总统德拉鲁阿,日本前首相竹下登等13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米切尔?斯宾思、约翰?纳什、泽尔腾、托马斯?谢林,联合国经济政策特别顾问、著名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尼克拉斯?斯特恩,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池田大作,台湾宗教界知名人士、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塞浦路斯总统尼科斯·阿纳斯塔西亚迪斯,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等81位知名人士为名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料中心、信息中心和图书出版中心。学校图书馆共有藏书462.9万册(包括线装古籍40余万册),电子图书24815GB,并设有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发布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公开出版发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66种期刊和六大系列数据库产品,编辑的年度报刊资料索引是中国四大文献检索索引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著作的重要出版基地。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北京市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首都劳动奖状、北京市教育创新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2001-2005年北京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先进集体、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北京奥运培训优秀组织奖、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先进单位、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等荣誉称号。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贯彻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思想库建设、国际影响力提升、大学形象建设和美丽校园建设五大战略,为把学校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jiaowu.ruc.edu.cn - 2019-12-25 - 收藏
  • 传媒大学教务处

    传媒大学教务处

    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中国国家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列入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1计划、111计划、千人计划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4个研究院,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并设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涵括了新闻学、文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管理学11大学科门类。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共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建校以来,学校致力于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

    jw.cuc.edu.cn - 2019-12-25 - 收藏
  • 菏泽教务处

    菏泽教务处

    菏泽学院坐落于中国牡丹之都——山东省菏泽市,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49年初的冀鲁豫区第二师范学校。1949年8月,定名为平原省立菏泽师范学校。1952年12月,更名为山东省菏泽第一师范学校。1958年8月,经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改建为菏泽师范专科学校。2002年1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原菏泽师专、菏泽教育学院、菏泽电大、菏泽师范、菏泽农校五校合并,筹建菏泽学院。2004年5月,教育部正式批准菏泽学院为普通本科高校。2012年收归省教育厅主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建校60多年来,共向国家输送了14万余名合格毕业生,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菏泽学院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秉持修德、笃学、求是、创新的校训,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学校现有4个校区,占地面积1436亩,建筑面积56.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2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93万余册、期刊2200余种,拥有电子图书253万册,数据库为24个。现有本科专业57个,涉及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面向25个省、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2981人,继续教育在读生4164人。拥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卓工计划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精品课程2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现有教职工1569人,专任教师112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75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379人。教师中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海智专家30名。经过几代学院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初步实现了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多项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山东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校园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平安校园、山东省高校绿化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和奖励。2016年4月,菏泽学院三届三次教代会暨工代会审议通过了《菏泽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和基本办学定位。十三五期间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深化综合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体系;加快转型发展,形成办学特色,产出标志性成果;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建成区域性本科转型示范学校,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步伐,学校办学质量将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将逐步提升,作为鲁西南文化传播中心、现代科技创新基地、高素质人才摇篮的作用将更加明显。菏泽学院必将成为鲁西南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京九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jwc.hezeu.edu.cn - 2019-12-25 - 收藏
  • 人民大学教务处

    人民大学教务处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陈雨露先后担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靳诺教授,校长为刘伟教授。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中国人民大学广大师生秉持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积极探索,求真务实,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和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目前学校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早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现有26个教学单位(23个学院、3个研究院)、25个跨学院研究机构,另设有体育部、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苏州校区、深圳研究院等。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76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86个(其中自主专业44个、交叉学科9个、专业学位22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25个(其中自主专业39个、交叉学科7个)。学校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0个,博士后流动站19个。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拥有5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拥有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拥有5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和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连续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9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2%,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3年初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9个学科排名第一,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位居全国高校首位,排名第一的学科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836人,其中教授615人,副教授749人。学校拥有19名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受聘为第二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先后有462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54位专家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入选人数位居全国高校首位。中国人民大学名师辈出,俊彦云集,已故名家大师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华、尚钺、吴景超、李景汉、庞景仁、石峻、缪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风、许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刘铮、查瑞传、苗力田、吴大琨、萧前、林文益、阎达五、阎金锷、方生、高鸿业、钟契夫、吴宝康、彭明、彦奇、曾宪义、宋涛、萨师煊、王传纶、李文海、许崇德、刘佩弦、周诚、王思治、方立天、郑杭生、夏甄陶、周升业、罗国杰、蓝鸿文、甘惜分、庄福龄等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老一辈著名学者黄达、戴逸、黄顺基、卫兴华、胡钧、陈共、严瑞珍、高铭暄、孙国华、王作富、许征帆、何沁、高放、方汉奇、李占祥、赵履宽、邬沧萍、陈先达、张立文、钟宇人、吴易风、胡乃武、周新城、赵中孚等成就卓著,耕耘不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学术精湛、锐意创新,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其中17人入选千人计划项目,6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项目,1人入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0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8人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3人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3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6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7人入选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9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25人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10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86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截至2015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全日制在校生24776人,其中本科生11199人,硕士研究生8537人,博士研究生3658人,外国留学生1382人,留学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茅。此外,学校还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生2743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5319人,网络教育注册生61793人。学校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全国高校数量多、门类全、综合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理论型、管理型优秀人才,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从陕北公学至今,学校共培养了25万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领袖人才,其中既有许多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又有许多声名遐迩的企业家,政绩斐然的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以及卓有建树的新闻、法律、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注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同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学校已有许崇德、王利明、曾湘泉、黄卫平、史际春、秦宣、李景治、翟振武、杨凤城、郭湛等教授11次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报告;自许崇德教授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法制讲座作报告以来,学校已有高铭暄、龙翼飞、郭寿康、王利明、林嘉、刘春田、朱信凯、吴晓求等教授10次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专题讲座,分别都是参加学者最多的高校。一大批教师为中央领导和中央国家机关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先后承担或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北京2008年奥运会总体影响评估(OGGI)、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的研制等特大、重大项目。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46万余项,共获得经费24.1亿余元,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一位。学校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自2004至2014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我校论文数量连续11年保持全国高校第一。。自2010年起,学校共有32部学术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位居全国高校第一。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先后同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法国巴黎第一大学等53个国家和地区的255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与港澳台地区24所高校(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截至2015年12月,作为中方合作伙伴,学校共参与了海外13所孔子学院的建设,其中欧洲7家,美洲4家,非洲1家,亚洲1家。学校自2009年始,每年举办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学校还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适应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了包括世界汉学大会在内的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授予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世界知识产权总干事弗朗西斯·加利,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哈桑尼、罗伯特?蒙代尔,阿根廷前总统德拉鲁阿,日本前首相竹下登等13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米切尔?斯宾思、约翰?纳什、泽尔腾、托马斯?谢林,联合国经济政策特别顾问、著名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尼克拉斯?斯特恩,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池田大作,台湾宗教界知名人士、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塞浦路斯总统尼科斯·阿纳斯塔西亚迪斯,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等81位知名人士为名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料中心、信息中心和图书出版中心。学校图书馆共有藏书462.9万册(包括线装古籍40余万册),电子图书24815GB,并设有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发布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公开出版发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66种期刊和六大系列数据库产品,编辑的年度报刊资料索引是中国四大文献检索索引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著作的重要出版基地。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北京市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首都劳动奖状、北京市教育创新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2001-2005年北京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北京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先进集体、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单位、北京奥运培训优秀组织奖、首都教育系统奥运工作先进单位、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等荣誉称号。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弘扬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贯彻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思想库建设、国际影响力提升、大学形象建设和美丽校园建设五大战略,为把学校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jiaowu.ruc.edu.cn - 2019-12-25 - 收藏
  • 聊大教务处

    聊大教务处

    聊城大学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70年山东师范学院迁至聊城办学,1974年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建立,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培养资格,并与海内外诸多高校合作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传承百年办学传统,独立办学近半个世纪,学校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20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学校现设25个学院,9个研究院所,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9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12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0000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00多人,其中教授226人,副教授654人。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海外特聘专家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获得者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高等学校首席专家、齐鲁文化英才等2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3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聘请中国科学院吴培亨院士、魏江春院士、石钟慈院士等为学校双聘院士。学校拥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机构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0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地3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1个,山东省理论工程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山东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高校优势科研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近年来,获批国家级课题206项,省部级课题387项,120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8个,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全国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9项。省部级及以上教研教改课题41项,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微软办公软件核心技能世界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华龙舟大赛等各项竞赛活动中,我校学子每年获得奖励5000余人次,其中冠军或一等奖获得者达几百人次。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绩优秀。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与20多个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开展了包括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合作办学等在内的30多个交流合作项目,常年开展学生交换留学项目。与约旦费城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学校占地面积3000亩,校舍面积75.3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亿元。东西校区两个图书馆总面积49500平方米,共有30多个书库和阅览室,阅览座位6000余个,现有纸质藏书241.8万册,中外文期刊1950种,电子图书309万余种,中文电子期刊130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11179种,各类中外文数据库55个。校园环境优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教学相长、学风浓郁,享有学在聊大的美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优秀项目办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示范文学校园中国最美校歌济南军区国防生培养工作特别奖山东省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特色亮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力推动学生成长、学者发展、学术增长、学科建设,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

    jwc.lcu.edu.cn - 2019-12-25 - 收藏
  • 太原科技教务处

    太原科技教务处

    太原科技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重型机械本科院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光荣办学传统的多科性大学,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52年,太原科技大学的前身山西省机械制造工业学校正式创建,近代中国杰出的机械工程专家,时任太原重型机器厂总工程师的支秉渊先生担任首任校长。1953年,学校划归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1955年,长春汽校、汉口技术锻冲专业师生整建制并入。1960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成为新中国设立的第一所重型机械本科院校。1965年,大连工学院、沈阳机电学院起重输送机械专业师生整建制并入。1981年,学校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83年成为全国第二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8年,学校改为教育部与山西省共建共管,以山西省管理为主。2004年学校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同年,山西省化学工业学校并入。200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6年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被教育部评为优秀。经过六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太原科技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装备制造主流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哲学、教育和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相互支撑,博士、硕士、学士多层次教育合理衔接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现有三个校区(主校区、南校区和晋城校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应用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环境与安全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法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成人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等16个二级学院,独立学院1所(华科学院);设有58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和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社会工作、工程硕士4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在机械工程等13个领域拥有授权资格。各类学生300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10人,博士生导师24名,硕士生导师32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特聘教授),享受政府特贴专家2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山西省青年科研专家15人。1人入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入围山西省333人才工程,山西省海外人才百人计划高级人才14人。学校还聘请了近百名海内外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学校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结合国际标准、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朴实厚重的品质,良好的工程能力和结合素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全省高校和全国同类院校前茅,部分特色优势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多次荣获全国和山西省大专院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一大批优势教学资源有力保障了人才培养水平的稳步提高。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努力搭建学科平台,优化学科结构,强化学科特色。设有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建设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山西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8个省重点(建设和扶持)学科以及7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学校具有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科研工作坚持立足优势,结合需求,注重应用,强化转化的原则,围绕重大技术装备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科研数量和质量不断上升。近年来,积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参与了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载人航天、核电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科技攻关任务,先后4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和数十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00余项,多次获得省部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荣誉。学校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000年学校与中国二重集团、太重集团、柳工集团、徐工集团等全国5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经贸管理部门共同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产学研董事会,大大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技术发展的能力,成果项目转化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拓展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模式,搭建合作平台,先后与中信重工、三一重工、洛阳轴承等一大批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由学校与太原重工合作研制的大型空间七杆机构滚切剪机、十五辊组合式矫直机等成果广泛应用于宝钢、首钢、太钢等上百家钢铁企业,形成系列化、成套化技术优势,并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学校控股高新技术公司科大重工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高新技术公司。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路线,先后与美国奥本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北佛罗里达大学、伊利诺斯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班尼迪克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丰桥创造大学、马来西亚威本科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学术访问、学生交流和科研合作等合作项目。学校还与日本丰桥言语交流会等国外社会团体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现总占地面积7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67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48万余册。面向未来,全体科大人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学术,开放办学理念,坚持质量建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方针,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为实现特色鲜明和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正努力奋斗。

    jwc.tyust.edu.cn - 2019-12-25 - 收藏
  • 杭州师范教务处

    杭州师范教务处

    杭州师范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学校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师范学院,2000年前后,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校相继并入,2007年学校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百余年办学,弘文励教,青蓝相继,学校秉承勤慎诚恕,博雅精进的校训精神,长期坚守人文学堂,艺术校园的办学特色,不断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指向,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比较完备的地方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现有仓前、下沙、玉皇山、古荡湾等多个校区,分列于美丽的西子湖畔、钱塘江边和西溪湿地景区,学校占地面积202万平方米,有固定资产总值24.6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61亿元,图书馆藏书254万册。下设18个学院、1个基础教学部、1个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1个国有民办独立学院——钱江学院。校园环境清幽,有湿地书院之美誉,是青年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设置6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分属10个学科门类。近年来,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排名稳居浙江省高校前列,获6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系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地方实施高校,培养出了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不含独立学院),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博士和硕士学位研究生2300余人,留学生1500余人;教职工近2200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均超过50%。有共享两院院士5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人选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8人。学校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不断提升学科和科研水平。学校现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1个,与兄弟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6个,拥有教育部批准的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办学项目——教育领导与管理硕士。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8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6个。2007年以来,学校在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和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军工研发等多方面取得多项突破,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7个,省部级创新团队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位居省内高校前列,高水平论文数逐年上升,论文自然指数(NPI)位列中国大学百强榜。学校出版《杭州师范大学学报》《健康研究》《美育学刊》等学术期刊,其中《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板来源期刊,多次荣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学校与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与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合办一所孔子学院。拥有来华留学生招生与培养资格,是全国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工作院校。此外,学校还承担了国家汉办汉语教师的部分外派任务,承办海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业务。秉承百余年办学的优良传统,十三五发展期间,学校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积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传承教师教育、艺术教育特色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朝着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jwc.hznu.edu.cn - 2019-12-25 - 收藏
  •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8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宝武集团、鞍钢集团、中国铝业、神华集团和新兴际华等国家特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学校位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97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特别是2007年,学校作为第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图书馆藏书超过203万册。定期出版《工程科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思想教育研究》、《物流技术与应用》、《金属世界》、《粉末冶金技术》等重要学术刊物。学校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延庆分校组成。现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73个博士学科点,128个硕士学科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和20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据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科学技术史排名全国第1,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第2,矿业工程第3);安全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等学科享有盛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外国语言文学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批新兴学科,如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软件工程等焕发出勃勃生机。截至2016年底,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3615人,各类研究生12119人(其中硕士生9097人、博士生3022人),外国留学生892人;成人教育学院学生4628人,远程教育学生51339人。在站博士后239人。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职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3384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489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773人,其中专任教师1741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千人计划(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4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8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06人。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16年12月底,共申请专利5990项,授权专利3439项;有2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69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统计,1978~2011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列全国高校第4。近几年学校大型深凹露天矿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流射沸腾冷却强化多功能淬火控冷装备与工艺开发及创新、钢铁材料及制品大气腐蚀数据积累、规律和共享服务、宽带钢热连轧生产成套关键技术与应用、复杂破碎条件下露天-地下联合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研究及应用、大型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套工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与应用、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技术与应用、大型深采矿山资源开发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2016年发布数据,2015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SCIE、E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28位和16位。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13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先后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牛津大学等160多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学生在历年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得殊荣,特别是学校每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代表队在全国第一至六届机器人电视大赛中稳居前三甲,两次获得冠军,于2005年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军,首批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学生原创校史话剧《燃烧》、《绽放》等先后获得校园戏剧最高奖。学校同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营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及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光荣称号。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盛誉,涌现了一批以李敏宽、楼大鹏为代表的国家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官员。学生田径代表队在全国及北京市高校竞赛中数度摘桂;女篮代表队在北京市高校联赛中连续12次夺冠,并于2005年挺进CUBA全国八强。学校目前拥有约8.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体育场地。学校体育馆作为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竞赛场馆,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残奥会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四项赛事,学校体育馆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天,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师生正满怀信心,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把北京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奋进。

    teach.ustb.edu.cn - 2019-12-25 - 收藏
  •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8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宝武集团、鞍钢集团、中国铝业、神华集团和新兴际华等国家特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学校位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97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特别是2007年,学校作为第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图书馆藏书超过203万册。定期出版《工程科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思想教育研究》、《物流技术与应用》、《金属世界》、《粉末冶金技术》等重要学术刊物。学校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延庆分校组成。现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73个博士学科点,128个硕士学科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和20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据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科学技术史排名全国第1,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第2,矿业工程第3);安全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等学科享有盛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外国语言文学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批新兴学科,如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软件工程等焕发出勃勃生机。截至2016年底,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3615人,各类研究生12119人(其中硕士生9097人、博士生3022人),外国留学生892人;成人教育学院学生4628人,远程教育学生51339人。在站博士后239人。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职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3384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489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773人,其中专任教师1741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千人计划(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4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8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06人。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16年12月底,共申请专利5990项,授权专利3439项;有2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69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统计,1978~2011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列全国高校第4。近几年学校大型深凹露天矿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流射沸腾冷却强化多功能淬火控冷装备与工艺开发及创新、钢铁材料及制品大气腐蚀数据积累、规律和共享服务、宽带钢热连轧生产成套关键技术与应用、复杂破碎条件下露天-地下联合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研究及应用、大型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套工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与应用、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技术与应用、大型深采矿山资源开发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2016年发布数据,2015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SCIE、E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28位和16位。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13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先后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牛津大学等160多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学生在历年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得殊荣,特别是学校每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代表队在全国第一至六届机器人电视大赛中稳居前三甲,两次获得冠军,于2005年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军,首批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学生原创校史话剧《燃烧》、《绽放》等先后获得校园戏剧最高奖。学校同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营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及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光荣称号。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盛誉,涌现了一批以李敏宽、楼大鹏为代表的国家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官员。学生田径代表队在全国及北京市高校竞赛中数度摘桂;女篮代表队在北京市高校联赛中连续12次夺冠,并于2005年挺进CUBA全国八强。学校目前拥有约8.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体育场地。学校体育馆作为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竞赛场馆,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残奥会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四项赛事,学校体育馆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天,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师生正满怀信心,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把北京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奋进。

    teach.ustb.edu.cn - 2019-12-24 - 收藏
  • 吉林财经教务处

    吉林财经教务处

    吉林财经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建设的学校。学校起步于1946年7月东北银行总行举办的银行干部训练班,经历了东北银行干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长春银行学校、吉林财贸学院、吉林省财贸学校等几个历史时期,1978年5月恢复吉林财贸学院,1992年5月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学校曾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金融高等学校、国家较早成立的普通本科财经院校之一、国家第一所税务本科大学。2005年,学校整体搬迁至被誉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林海"的净月潭畔,校园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校园建设以"自然、典雅、厚重、博大"为理念,现已完成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六大学科门类;有吉林省高校"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立项建设学科7个,其中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立项建设一级学科2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是国家工商管理、法律、税务、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会计、金融、公共管理、审计等9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现有3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2门;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含3个建设单位)。学校为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2年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在中注协教学评估中进入A级行列,与中央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位列前三名。2014年在第八届中国MBA领袖年会上,亚泰工商管理学院荣获"中国十佳MBA 商学院"荣誉称号。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77人,其中专任教师57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6.3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49.82%。专任教师中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入选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应用经济学学科规划小组(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财政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省新世纪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省高级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拔尖创新人才,省杰出创新创业人才,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等。学校现有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2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1个。学校主办的《当代经济研究》、《税务与经济》两个学术期刊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学校为首批"吉林省2011计划"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单位、首批"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立项单位;近年来,科研成果丰硕,社会效益显著。有4项科研成果荣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科研成果获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有15篇时政报告先后得到王岐山、吴邦国、温家宝、黄菊、回良玉及吉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分别作出批示,为服务地方经济作出重要贡献。学校始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形成了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办学传统,培养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及拔尖创新人才。现有在校学生12756人,其中本科生10947人,硕士研究生1809人,外国留学生30人。多年来学校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2%以上。学校为"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崇实"的校训精神,在学校的爱心教育下,涌现出了"爱的传递"等一批典型学生集体和"当代孝子"张尚昀、"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张爽、2015年度"感动吉林"人物之"创业之星"王佐文、自费赴南非支教的王星等一大批典型先进个人,其中张爽义务支教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五个栏目高密度播出。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美国计算机协会举办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国内外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学校实行开放办学模式,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现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法国、白俄罗斯、瑞典、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每年开展学者互派、科研合作、国际会议以及学生联合培养等交流活动。1988年,学校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9年开始与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合作办学。2010年,学校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共同创办了"香格里拉大学联盟"。2013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学校作为中国13所高校之一与俄罗斯13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学校的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校党委被吉林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吉林省高校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学校被评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2006年被遴选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7年在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学校在吉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检查评估工作中获得优秀;2012年,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被评为"2013—2015年度全省文明单位"。

    jwc.jlufe.edu.cn - 2019-12-24 - 收藏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