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时间内24小时内三天内一周内一月内一年内最近更新
哈师大教务处平台
哈尔滨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黑龙江省教育、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是黑龙江省属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成立于1951年,前身是1946年我党在东北解放区建立的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校训精神,发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优良传统,弘扬以行知精神为代表的大学文化,牢固树立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立德树人、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培养和输送了39万余名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黑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学校办学基础条件良好,占地面积346万平方米,教学基础设施建筑面积16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7.5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亿元。建有集文博馆、动植物博物馆、游寿纪念馆、艺术馆为一体的展览中心。图书馆藏书354万册,是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500人,其中专任教师1681人,教授、副教授92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841人。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共6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3人,龙江学者、省级名师、省级突出贡献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共83人。学校专业、学科设置齐全,现有26个学院(部),80个本科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群)和21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在校生3.7万人。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有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等4个国家级基地,10个省级和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心理学会等7个省一级学会挂靠在我校,有各类研究所、研发中心51个,由学校主办的14种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韩国、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育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在海外创办了4所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招生院校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 基地。2016年1月,学校成功召开了第十二次党代会,全校上下凝心聚力,豪情满怀,开启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师生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建设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jwc.hrbnu.edu.cn - 2020-01-01 - 收藏华南师大教务处
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96年进入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5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3个校区,占地面积 3025亩,校舍面积155万平方米,图书374万册。学校现有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体育人文社会学(重点培育)4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含5个攀峰重点学科,14个优势重点学科和3个特色重点学科,共18个一级重点学科和4个二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和教育学3个学科进入全国高校前10%;化学、植物与动物学、工程学和数学4个学科进入ESI 全球前 1%。学校拥有84个本科专业,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0多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布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门类。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良好、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现有专任教师197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109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16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840人。现有院士(含双聘和外籍)1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领军人才8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珠江学者15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7名,并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3名。学校自建国之初就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现招生范围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4894人,硕士研究生7553人,博士研究生842人,博士后在站98人,留学生1019人,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有国家级绿色光电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光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发平台示范基地、教育部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有6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工程实验室、22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国际合作基地、6个广东省高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学校还拥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7个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此外,广东省网络图书馆、广东高校建筑规划设计院等机构均设在学校。学校积极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已与国(境)外1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引进智力与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合作办学、举办国际会议、出版学术成果、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其中,与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与瑞典隆德大学等联合组建的光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标志着学校国际化科技进程迈进了新的阶段。学校与加拿大卑诗省高贵林市、法国留尼旺大学、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大学共建了三所孔子学院。学校充分发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的优势,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教师培养与培训基地、教育研究与政策咨询智库、教师终身学习与资源共享平台。作为广东各阶段教育的工作母机,学校一直承担着全国高校中最大规模的教师培养与继续教育任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机构;教育部 国培计划海外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广东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先后落户我校。教育服务范围辐射全国,并率先持续开展中英、中美中小学校长双向交流培训,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学校依托教育心理等学科优势,强化教育研究,全力打造南方教育高端智库,在珠三角、粤东西北努力建立若干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心)。学校服务广东教育综合改革,与多个地方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优质附校资源辐射各地。学校在服务港澳台教育发展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先发优势,是最早在香港澳门合作办学的内地高校,被誉为澳门师资三大力量之一。80多年来,学校数易校名,几度迁徙,虽历经沧桑,却弦歌不辍。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秉承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的优良传统,践行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共同铸就了学校今天的繁荣与发展。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广东、辐射港澳、面向世界,致力于培养卓越教师、推动区域教育发展、引领中国南方教师教育,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服务,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
jw.scnu.edu.cn - 2020-01-01 - 收藏西南林学院教务处
西南林业大学地处四时花开不断的春城昆明,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院校,拥有70多年林业高等教育的办学经历和30余年的独立办学历史。西南林业大学起源于1939年云南大学森林系和1958年成立的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1973年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与南迁昆明的北京林学院合并办学,成立学校的前身云南林业学院,1978年北京林学院迁回北京办学后,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变更为云南林学院,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为林业部直属的6所区域性林业本科院校之一,2000年学校由国家林业局直属高校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管理,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198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设有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林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生态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18个教学单位。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451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30人、外国留学生40余人。现有教职工117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数为379人,其中正高职人数为107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突专家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者7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学校坚持立足云南、依托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办学定位,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品德、知识、技能、个性为一体,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在推行学分制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目前共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49项,其中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云南省精品课程19门、云南省教学团队6个、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林学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3万余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的办学宗旨,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具有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有一级学科硕士点 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 11个一级学科被列入省硕士学位授权点十二五建设规划、2个一级学科被列为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林学一级学科被列为省院省校教育合作咨询共建重点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省级挂牌重点学科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72个。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校党委提出的教学科研并重,科研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在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数量层次、科研奖项、科研经费总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先后成立了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国家级科研平台的重大突破,科研项目的数量和层次有了较大提高。2006年至今,共新增科研项目17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项、社会科学基金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奖33项,科研到位经费达2.535亿元。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20万册,报刊1700多种,电子图书35.6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余个。标本馆被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省遴选为科普教育基地,拥有植物、木材、林木病理和森林昆虫等标本40余万份。据教育部2013年1月29日发布的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显示:我校的林学并列全国第5位、林业工程位居全国第5位,风景园林学并列全国第6位,生物学、生态学、城乡规划学也进入排名。学校始终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向,发挥区域、行业和学科优势,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培育、森林保护、竹藤研究、木质科学与技术、高原湿地等方面在国内有一定优势,一些领域居于国内同类研究前沿;在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旅游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蚁类、鸟类、鱼类等方面研究取得突出成绩,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受到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多次表彰和奖励。学校十分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均面向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招收留学生。与非洲马里共和国阿斯基亚中学共建孔子课堂,在泰国喃篷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海外分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等国以及台湾地区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法国、德国、波兰等国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近年来在学分互认的基础上,与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泰国和越南等国高校开展了2+2、3+1等模式的本科生联合培养,以及各种形式的本科生、研究生短期教学实习和毕业论文实习项目。与美国瑞尔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环境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麦克亚瑟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现已建成以林学学科为主,生物环境类学科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管、教等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设施较为完善、环境十分优美的红土高原上的绿色人才摇篮,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正努力向建设有特色高水平林业大学的目标迈进。
jwc.swfu.edu.cn:8080 - 2020-01-01 - 收藏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教务处
燕京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中国优秀独立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学校位于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区域——燕郊高新技术开发区,距天安门38公里,一河之隔毗邻首都行政区。历经多年的发展,燕郊已成为京东地区最富发展实力、发展魅力和发展活力的现代化产业新区。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办学设施齐备完善,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体育场、数字化图书馆和校园网络。设有8个二级学院,工、管、艺、文、经、理、法、教育8个学科门类,47个本科专业以及19个专科专业。在校本科生逾20000人,累积为国家输送优秀毕业生27000余人。学校以勤奋创新 璞玉成器为校训,坚持育人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4+1(理论教育与应用能力训练)、1+N(学历证书加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为主,满足多样化需求,培养四会五有(即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与人共处;有感恩之心、有博大胸怀、有吃苦精神、有创新意识、有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才和发展途径。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开放办学,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下,建设400余家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实习与就业的平台,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让45%以上的学子实现在北京工作的梦想。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成果丰硕,考研上线率在10%以上,每年都有众多学子考入985、211院校攻读研究生;大学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连续7年超过50%;就业率和考研上线率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89项,发表学术论文940余篇,编写出版专(译)著、教材198部,获得专利5项。学校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倡导爱心教育、责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感恩教育、雷锋连支教等成为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教育活动。每年一次的科技文化节、汽车文化节、体育文化节、英语文化节、大学生艺术节、中国国际新人电影节等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获国家级奖学金3985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大奖440余项。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先后与北美、亚洲、欧洲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投资建设了海外课堂学习基地,让学生享受到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哺育,也让众多学子获得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向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创新型大学的目标前进,已成为我国最优秀的民办高校之一。先后荣获河北省园林式单位河北省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优秀民办学校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权威媒体和机构评为全国最具品牌价值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影响力民办大学。2015年遴选为河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在武书连高校排名中,连续多年人才培养质量名列中国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前列。
www.yit.edu.cn/jwch - 2020-01-01 - 收藏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皖北重镇宿州市。这里曾是老(子)庄(子)出入论道和孔子游说之地;楚汉相争的垓下古战场、掩香埋玉的虞姬冢、李白饮酒放歌的宴嬉台、白居易留连寓居的东林草堂、苏轼留下的墨宝扶疏亭、刘邦藏身避祸的皇藏峪等均坐落此地;鞭打芦花车牛返的道德文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绝唱等在这里写就。如今,这里襟连沿海,背倚中原,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交通便捷。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区,始建于1950年2月,2001年6月独立升格为高职学院,2007年7月宿州教育学院并入,目前是一所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综合性普通公办高职院校。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300人,其中教师215人。教师中,有教授、副教授82人,博士及在读10人、硕士115人,省级专业带头人及省级教学名师18人。拥有较为完整配套的教学、实验、阅览、生活、运动和娱乐设施,特别是近年学院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以来,校园内绿树成荫,鲜花锦簇,绿草成荫,楼房建筑错落有致,亭阁水榭相映成趣,处处明净整齐,安静有序,成了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殿堂。学院占地960亩,拥有图书资料65万册、校舍建筑25万平方米,设有机电工程系、计算机信息系、经济管理系、人文社科系、外语系、农艺系、动物科学系、基础教学部、中专部等9个教学机构和1个博士工作站、1个高等成人学历教育函授站、1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园林技术、会计电算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整形技术、影视多媒体技术等45个专业,各类在校生6000余人。学院主办的《学报》面向国际国内公开发行。为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深造,除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外,学院还设有院级奖学金、特困补助、勤工助学岗位,与安徽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本科高校联合开展针对在校生的本科学历教育,全力帮助应届毕业生升入本科高校继续深造。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学院凝练了开放共赢、创新立业、拼搏崛起的学院精神,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勤学、善思、励志、践行的浓郁学风,营造了安静、整洁、文明、有序的育人环境。学院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发展道路,狠抓学生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学院被教育部、农业部等部门评为中央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实训基地、安徽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等,先后获得安徽省文明单位、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学院正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朝着创办特色鲜明、主干突出、质量优良、实力靠前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www.szzy.ah.cn/jwc - 2020-01-01 - 收藏郑州交通学院教务处
黄河交通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河南省唯一一所培养交通专业人才为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前身为郑州交通职业学院。建校20余年来,学校秉承修德、启智、博学、笃信的校训,始终面向现代交通运输和现代汽车制造与服务行业办学,先后为社会培养了5万余名优秀人才,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黄河交通学院位于郑州黄河北岸武陟迎宾大道,地处郑州一刻钟经济圈内,战略地位尤为突出。学校置身于龙泉湖畔、嘉应观旁,与国家旅游名胜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隔河相望,乘坐城际列车从郑州火车站至学校仅需十余分钟,交通便利,环境宜人。学校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教学基地,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校内各专业实验实训室80余个,校内教学实习车间2个,学校总占地面积1129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亿余元。校区网络、WIFI全覆盖,生活设施完备,现代化学生公寓功能齐全,为莘莘学子提供良好的求学环境。学校设有汽车装备制造技术研究所、挂车车架轻量化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空调新冷媒技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所科研机构。2015年4月,河南省唯一一所具有专用车检测资格的机构汽车试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正式落户黄河交通学院,不仅服务河南专业车产业发展,更面向全国,为周边省市提供专用车检测认证服务。黄河交通学院实行校院两级管理。设置有汽车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五院四部三个中心和一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校开办车辆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管理等本、专科专业45个。其中,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改革试点专业3个;郑州市重点专业6个;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为河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黄河交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50人。其中,双师素质教师169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18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208人。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市级优秀教师18人。近几年来,学校教师完成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300余项,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71项;出版教材80余部、学报40余期。黄河交通学院以创建独具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为目标,积极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实施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中心、能力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开设有奇瑞班、平安班(车险理赔方向)、顺丰班等多个订单式培养班。成立了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黄河交通学院培训中心、东风风神河南培训中心,不仅为校内大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提供了优越的实习实训条件,而且面向社会和地方产业集聚区培训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黄河交通学院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开办卓越工程师班、卓越培训师班,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招收优秀考生,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交通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和一专多能的培训师,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提供人才支撑。黄河交通学院为毕业生建立了畅通的就业通道,学校先后在宇通客车、奇瑞汽车、神龙汽车、中原高速、万里路桥、顺丰速运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120余个学生实习、就业基地。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获得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等教育就业质量十佳示范院校荣誉称号。黄河交通学院在河南省政协委员、学校理事长李顺兴先生的带领下,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先后获得 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行风评议先进单位 、河南省平安校园等近百项荣誉称号。目前学校正在紧紧围绕转型发展,抢抓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重要历史机遇,强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努力奋斗。
jwc.zjtu.edu.cn - 2020-01-01 - 收藏茂名学院教务处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茂名市第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前身是创建于1986年的国家重点中专学校茂名市建设中等专业学校。学院秉持修德 强技 求实 创新校训,确立知识+技能+特长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树立职业决定未来,技术创造辉煌和用脑指挥手的高职教育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大力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先后为社会培养了3万余名毕业生。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12294人。学院现有市区文明北、水东湾新城和市区人民南三个校区,现实有校园面积1003.79亩,建筑面积186179.98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94601.54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82808.44平方米,体育场(馆)面积61580.21平方米,教科研仪器设备值约5500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达到54万多册,中文期刊342种、外文期刊4种、报纸40种、电子图书33万余种、数据库8个。有省级实训基地5个、校内实训室83个,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116个。建有工程测量、化学检验、数控车床、电工、电气设备安装等13个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点,是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示范培训试点单位。2016年6月,经中国建设教育协会审批,学院获得粤西地区唯一一个全国BIM应用技能考点。学院积极实施强师工程,加大对高学历、高职称及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力度。学院现有教师530余人,教授、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12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22人,双师素质教师315人,其中土木系57名专任教师中,获得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5人、国家注册二级建造师10人、注册城市规划师1人、注册监理工程师2人、注册造价师2人。学院聘请国内高等院校和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20人,外聘教师244人。现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院级培养对象5人,茂名市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拥有外籍教师。教师队伍中既有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茂名名教师等荣誉称号的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有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能工巧匠和获得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广东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的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学院现设有土木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机电信息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工程系、社科基础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中专部(中专学校)、成人教育部等9个教学系(部),学院现开设有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石油化工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等28个专业(共43个专业方向)。专业结构和布局与广东省和茂名市经济增长点的需求相匹配,形成了以工学为主,文、理、经济、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其中,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有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省级实训基地,建有建筑工程管理省级重点培育专业,有淄博鲁华泓锦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石油化工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有建筑测量、化工单元操作、基础会计等省级及院级精品课程21门,开发了建筑测量、化工单元操作等网络课程14门。十二五期间学院获得省级教研立项项目15项,省级科研立项项目6项,获得茂名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项8项;教师主编参编十二五规划教材26本;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322篇,其中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论文23篇,SCI收录论文6篇,EI收录论文8篇。学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依托行业企业,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校企合作,全面推行2+1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模式的校企合作,形成了对接、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学院所有专业均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先后与中建四局、深圳地铁、宝钢钢铁、蒂森克虏伯电梯有限公司、中石化、富士康C次集团、万豪国际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下属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协议,先后设立订单班、冠名班约60多个。学院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近年来,学生近400人次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其中获得省级一等奖27人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历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达97%以上,连续6年位居全省专科层次院校前列,据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就业数据,2014年至2016年,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7.45%、97.40%、97.36%,均高出全省专科高校2个百分点。据中国首家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咨询的专业公司麦可思研究院对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的第三方数据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我院2012年以来,毕业生整体就业率、毕业半年后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吻合度、总体就业现状满意度等指标均高于本省高职院校平均值。十三五期间,学院将牢牢把握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及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创新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以工科为主,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粤东西北一流高职院校。
www.mmvtc.cn/templet/jwc - 2020-01-01 - 收藏江苏警官学院教务处
江苏警官学院是我国首批建立的省属公安本科院校。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的南京市公安学校。1953年更名为江苏省公安学校。1982年成立江苏公安专科学校。1998年与原江苏省人民警察学校合并,2000年原江苏省司法学校并入。2002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正式更名为江苏警官学院。2007年在全国省属公安本科院校中第一个接受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良好结论。2011年公安学一级学科被列入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学院被省学位委员会列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省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起学院先后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联办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978年复校以来,学院为全省各级公安司法机关培养输送全日制毕业生4.5万多名,成人学历教育毕业生2.5万多名,培训副科级以上公安民警5万多人次。目前,毕业生占全省公安民警总数的40%以上,其中80%已成为全省公安机关各个警种和基层所队的领导或业务骨干。学院已成为江苏公安专门人才来源的主渠道、在职民警培训的主阵地、警务理论与实战研究的主力军。学院主校区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石佛寺,另有安德门和龙潭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006亩,校舍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现有痕迹检验、法化学、刑事侦查等8个综合性实验室。建有警体馆、射击馆、泅渡馆、技战术训练模拟街区、标准运动场等训练场馆。图书馆纸质藏书71万册,电子图书138万种,中外文期刊840多种,开发建设公安特色数据库8个,在江苏公安网建立了数字图书馆。建有国内第一个指纹主题博物馆——南京中华指纹博物馆和国内唯一的民国警察史博物馆。经过多年发展,学院形成了以法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公安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现设有公安管理系、治安管理系、侦查系、刑事科学技术系、计算机信息与网络安全系、法律系、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警察体育教研部、基础课教研部、研究生教育部10个教学系(部)。设置公安管理学、治安学、侦查学、警务指挥与战术、经济犯罪侦查、刑事科学技术、涉外警务、网络安全与执法、交通管理工程、公安视听技术、安全防范工程、公安情报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物联网等1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和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方向(法学专业民商法方向)。学院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安管理专业主考学校,开设法学、刑事侦查、安全保卫等5个成人教育本、专科专业。学院常年承担全省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所队长轮训任务。目前全日制在校生57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在籍生3000人,年培训在职民警5300人次。学院现有教职工643人,授衔干部教师纳入全省公安机关一体化管理,参照公务员法进行招录、培训、选拔、考核。专任教师368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16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30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5人次,高校青蓝工程培养人选36人次,省和公安部教学名师3人,47名教师获得刑事技术鉴定资格。学院聘请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从公安机关聘请56名兼职教官。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取得新成效。现有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项目1个、省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高校本科特色(品牌)专业5个、省重点专业(类)2个、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或公安部精品课程12门、省高校重点立项建设教材2部、省高校精品教材(含立项建设)12部、主编公安部规划教材9部、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6个、省或公安部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科研工作迈上新台阶。公安部现代警务改革研究所正式获批,学院成为公安部首批设立的全国两个部级公安智库建设依托院校之一,同时,学院设有江苏现代警务研究中心、公安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社会公共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警察文化研究中心、民国警察史文献中心等研究机构。省科技厅批准我院成立了公共安全应急管控与指挥工程技术中心,学院在全省公安机关建立了41个科研基地和科研工作站,并在苏州设立创意警务研究室,与南京市公安局合作建立警务信息化应用研发实训中心,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重要成果。十二五以来,学院教职工共发表学术论文1394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46篇,CSSCI期刊发表论文72篇,被EI、SCI、ISTP收录论文35篇,在公安类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85篇。出版学术专著34部。申报立项科研项目34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39项、厅级项目14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承担公安部2项行业标准在全国发布实施并获得国家标准立项建设。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参加公安部组织的全国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创新比赛连续取得好成绩,成果获奖数达59项。60多项成果获得公安部科学技术奖、金盾文化工程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公安工作创新奖、科技强警奖以及全省警务理论和警务实战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定期举办江苏警务发展论坛和各种专题论坛,成为凝聚各方智慧为江苏公安工作献计献策的高端论坛。编撰出版《现代警务研究》丛书和公安学学术丛书、世界警学名著译丛。《江苏警官学院学报》被评为中国优秀社科学报、江苏省一级期刊,入选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报告扩展期刊》。学院加强公安智库建设、有效服务领导决策和基层实战的做法,得到了公安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对外交流不断拓展。学院与国内外多个警察教育训练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近年来,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德国、韩国、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警察代表团来访,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学院被公安部确定为引进国外人才项目执行单位、中欧警务培训项目执行单位、科技信息化局培训基地,承办了多期中欧警务培训班和国际警务联络交流、中欧IP KEY项目知识产权刑事执法培训等多个引智项目,有效提升了学院在国际警察教育培训领域的影响力。同时,学院还承担省部下达的教育援疆、援藏任务,开展与海南、黑龙江、湖南、甘肃等公安院校素质强警合作交流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学院坚持服务公安事业的办学宗旨,围绕培养忠诚、勇敢、智慧、奉献、廉洁的人民警察根本任务,坚持政治建警原则和从严治警、从严治校方针,坚持教学、科研与公安司法实践相结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突出公安教育特色,努力培养公安机关用人单位满意人才,形成了政治坚定、学习勤奋、作风踏实、警纪严明的校风和无私奉献的校训。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1000多人次受到二等功以上表彰,近百人被授予全国公安一、二级英模、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或省劳模。学生参加全国公安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文艺大赛等,成绩名列前茅;2014年参加全国首届军事训练营大比武,学院代表队被授予全面素质过硬代表队荣誉称号;在全省大学生文科知识竞赛、自然科学知识竞赛中,连续六年夺冠;参加上海世博会、深圳世界大运会、南京青奥会、苏州16+1峰会、南京国际马拉松、国家公祭日等重大活动安保,以优异表现受到社会广泛赞誉。学院多次获得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学院党委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公安厅为学院记集体二等功。学院改革与发展走过了近70年不平凡的历程,饱含了几代江苏警院人的光荣与梦想,映照着几代江苏警院人艰辛的奋进求索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党委着眼国家高校双一流建设和江苏教育现代化战略,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在省委、省政府,省公安厅、省教育厅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公安改革一系列重大部署,紧紧瞄准全面建成优秀公安本科院校、优秀省级在职民警培训基地和优秀警务理论与实战研究中心三个优秀目标,坚持主动融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流,主动融入公安工作改革发展大局,全面实施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坚持学历教育、民警培训、警务研究三者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内涵建设、硬件建设、队伍建设三大建设,努力建设一流公安院校,更好为江苏公安事业发展和新江苏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wz.jspi.cn/jwc.html - 2020-01-01 - 收藏扬州职业大学教务处
扬州职业大学 ,坐落在被誉为扬一益二的江苏省扬州市,是一所市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学校前身为扬州市机关干部业余大学,1984年更为现名。据学校官网2014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占地面积1100多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学校设有各类实验、实训室70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000多名,教职工1500名,专任教师1000人。图书馆藏书130万册,电子图书等资源140万种。学校下设22个二级学院,5个教学辅助单位,设置72个专业(方向),涵盖工、经、管、文等专业门类。据学校官网2014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500名,有专任教师近1000人,其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495人,教授55人,副教授379人;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33人,江苏省中青年专家2人,扬州市中青年专家17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占75%以上。全国优秀教师(4人):刘小中、周胜、林道立、周德卿江苏省333人才(11人):俞国、游文明、周胜、林道立、成授昌、冯晓九、黄欣加、李俊峰、刘正良、吴萍、贾沛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人):周胜、冯晓九江苏省中青年专家(2人):周德卿、林道立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周胜)、政治教研组教学团队(高志明)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研究团队(刘正良)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校文明食堂、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称号。2012年,学校荣获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科研机构据学校官网2014年9月信息显示,学校拥有市级科研平台3个。市级科研平台(3个):扬州市旅游产品工程技术中心、扬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研发平台[12-14]科研成果据学校官网2014年11月信息显示,学校获江苏省高校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江苏省第八届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扬州市2005—2007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0项。
211.65.8.7/jwc - 2020-01-01 - 收藏武汉工业学院教务处
武汉工业学院教务处是在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对全校本专科教学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和研讨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大学教学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对教与学双方进行有效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广泛收集国内外教学信息,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为学校领导进行有关教学方面的决策提供依据。教务处下设教学运行科、教学研究科、综合科、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科、实践教学科等5个科室,有教学管理人员1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11人。近年来,在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武汉工业学院教务处在校党委和校行政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严格教学管理,优化教学状态为重点,深化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坚持注重通识基础、强化特长培养、突出创新教育、倡导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知识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jwc.whpu.edu.cn - 2020-01-01 - 收藏
推荐资讯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