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35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最近更新 订阅RssFeed

所有时间内24小时内三天内一周内一月内一年内最近更新

  • 江苏科大教务处

    江苏科大教务处

    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责任为先、公平为上、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秉承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强化船舶、海洋、蚕桑三大特色,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造船强国战略需求和社会进步为己任,努力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多源合流,文化底蕴深厚。1952年第一工业机械部船舶工业局筹建新中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52年11月福建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源自1866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造船科、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源自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学堂)造船科并入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53年7月上海机电工业学校(源自1933年创办的上海私立大公职业学校)机械科和上海水产学院附设上海水产学校(源自1912年创办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轮机科并入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53年8月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正式创办,开始招生。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学校从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源自1979年创办的江苏省镇江粮食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源自1951年创办的华东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签署协议共建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苏科技大学。学校拥有完备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培养条件不断完善。目前拥有镇江东、南、西3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占地2600余亩。一个占地2350余亩的镇江市丹徒新区十里长山新校区正在全面建设之中。学校有15个学院;拥有15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省部级技术转移机构,11个国家级、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6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台套数28916台(套);纸质图书195万余册(含张家港校区)、电子图书270余万种,主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蚕业》《蚕业科学》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学校积极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具有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支撑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校是全国相关高校中船舶工业相关类学科专业设置最全的高校之一,是具有船舶特色整体性和应用性优势的高校之一。学校蚕业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蚕业研究机构,先后16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二等奖11项,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家桑种质资源库和蚕种质资源库。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工程硕士、农业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等5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类型,其中工程硕士有11个培养领域。有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2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2个一级学科省重点序列学科,6个一级学科省重点培育学科;拥有56个本科专业,分属涉船学科群、涉海学科群、蚕桑及生物学科群、基础学科群等学科群,其中工科专业33个。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省级卓越计划联盟试点专业,获批省级卓越计划(软件类)试点高校。获教育部等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8项。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结构日趋合理,师资水平不断提升。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229名。具有正高职称人员167名,副高职称人员581名。其中国家级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青年千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以及江苏省教学名师、特聘教授、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33各层次人才、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等103人;4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2个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培育点。学校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春风化雨,桃李芬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在校普通本科生22100余人(含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5956人),研究生2200余人,全日制外国留学生300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我校设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工作办公室,已为部队输送国防生1100余名。在我国船舶工业骨干企业中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中我校毕业生占有很高比例,学校享有中国造船工程师摇篮的美誉,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7%以上。学校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船舶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注重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相互紧密结合。学校拥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二级保密资格单位证书和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先后承担了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防军工课题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研究课题。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项目241项、省部级项目33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3项,其中一等奖1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1617篇;合作参与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项;授权发明专利969件。学校积极争取科研基础平台建设项目,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条件,拥有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发改委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农业部、4个省教育厅和1个中国农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国家培育点;3个江苏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2个江苏省科技厅、3个农业部、3个中国农科院、1个江苏省农林厅、1个江苏省经信委和1个江苏省经贸委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跨国技术转移中心;与企业合作共建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此外还拥有1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4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镇江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学校一贯重视与海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不断拓宽办学途径。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省船舶与海洋类高校联盟,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学校建有海外教育学院,与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科研与办学合作。与江南造船集团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上海沪东造船厂、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设在学校,学校各类奖助学金年总额达2000余万元。其中,招商局集团、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在学校设立各类奖助学金20多项。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江苏科技大学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江海襟怀、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船魂精神激励着广大师生和校友砥砺前行,成为一代又一代江科大人创造学校发展新辉煌的精神动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江苏科技大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卓越,努力推进学校事业跨越发展。展望未来,江苏科技大学紧紧围绕海洋强国、造船强国战略,大力弘扬船魂精神,努力达到本科教学一流、优势学科一流、应用技术先进的办学水平,努力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学术交流中心之一,为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长远目标而奋斗。

    jwc.just.edu.cn - 2019-12-27 - 收藏
  • 泰州师专教务处

    泰州师专教务处

    泰州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1941年诞生于抗日烽火硝烟中的泰兴乡村师范和1952年建立的苏北泰州师范学校。2000年在泰州师范和泰兴师范的基础上组建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4月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泰州学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000余人。设有人文学院、数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体育系等11个院系,共有本、专科专业40个,分布在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建有3个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1 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98人,高级职称231人(正高级4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364人(博士89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7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333工程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6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人选2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人。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教师公开出版论著、教材90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CSSCI、人大复印资料收录60余篇。学校坚持文化育人,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有1个省级大学生艺术团和60多个校园学生社团。近三年,学生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一等奖、创业大赛一等奖、省五星工程奖金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50多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6%。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江苏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深化综合改革,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建成一所引领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jwc.tzsz.net - 2019-12-27 - 收藏
  •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教务处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教务处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其前身系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于2003年3月获教育部批准为独立学院,2013年4月获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学校,是重庆市第一所获得批准转设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2013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应用型大学战略研究试点高校之一,正在积极创建全国领先的应用型大学。学校位于重庆市合川区,现设有15个二级院(部),现有招生的本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一级学科门类。学校与中兴通讯公司合作成立了中兴通讯学院,共同建设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学校积极申报专业硕士学位培育单位,经重庆市学位办组织专家考察论证获得通过。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层次、懂管理、会经营、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近年来,师生在全国、全市各类赛事中获奖数百项,如学生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多次获国家级优秀奖、省部级一等奖;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多次获重庆赛区一等奖;参加重庆市第二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获重庆市一等奖;参加第三届本田中国节能竞技大赛,获大学组重庆赛区第一名;参加第四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与实践活动,获景观设计比赛一等奖;学校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话剧《毕业季》,作为重庆市唯一入围中国第四届校园戏剧节的作品,荣获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中的优秀剧目奖;师生创作的剧目《家园》参加重庆市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囊括全部五项大奖。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万名合格人才。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 以上。自办学以来,毕业生中已有千余人考上了研究生,如考上了香港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先进独立学院重庆市民办教育先进集体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称号。

    jwc.cqrk.edu.cn - 2019-12-27 - 收藏
  • 广商教务处

    广商教务处

    广州商学院的前身是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广东省第一所新机制二级学院、全国第一批独立学院。2014年学校成为广东省第一所由独立学院转设的普通本科高校,一直扮演着广东民办高等教育探路者的角色。 办学条件校园面积近1000亩,总建筑面积达30多万平方米,已建成8个实验实训教学中心,包括23个公共电脑室、73个专业实验室、12个语言实验室和150多个校外实践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多万元,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近200万册。校园信息化建设逐步加强,校园网、无线网络已覆盖全校,实际使用带宽为8G。教学大楼、图书馆、多媒体课室等为学生提供了完善的学习环境。教师公寓、学生公寓、银行超市、校医院为全院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保障。目前,学校形成了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文学、法学、工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开设2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000多人。人才培养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办学理念,探索实施以德育为先,以专业实践能力为体,以信息化和国际化为两翼的一体两翼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系列大赛、国际机器人竞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获得全国、省部级奖项200多项,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品德高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国际视野宽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交通便利学校位于广州开发区内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核心区域。广州开发区是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级开发区,是广州市改革开放的窗口,有111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开发区投资设厂。中新知识城是广东省和新加坡合作打造的,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国家战略项目。地缘优势为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将成为高端人才引育园、创新平台聚集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成果荣誉学校办学以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5000多人,历届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就业率95%以上。2011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广东省学位委员会评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社会声誉不断提高,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等荣誉称号。2016年1月11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16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在2016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50强中,广州商学院位居广东省民办大学第1名,全国位列第42位;在2016中国财经类民办大学排行榜中,广州商学院位列广东财经类民办大学第1名。国际化办学学校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模式,于2012年成立了国际学院,重点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目前已与英、美、澳、加、德国等多所名校签署协议,开展本硕连读项目。2012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与美国贝尔维尤大学(BU)合作举办中美本科双学位办学,统考招生,并于2013年起面向广东省统招中美双学位管理专业本科学生。

    jxc.gzcc.cn - 2019-12-27 - 收藏
  • 贺州学院教务处

    贺州学院教务处

    贺州学院(英文:HezhouUniversity)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校址位于桂、湘、粤三省(区)交界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国首个长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贺州市,交通便利,贵广高铁、桂梧高速、广贺高速、洛湛铁路贯通全境。学校创建于1943年的广西省立平乐师范学校(1938年,同济大学曾因抗战避乱在此校址办学),后多次更名或改建,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贺州学院。在73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自强、自立、求知、求真的校训,201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4年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2015年成为广西整体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6年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数字媒体专业协作会理事长单位。学校现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400多亩,校舍面积约36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6亿多元,馆藏纸质图书100多万册,办有《贺州学院学报》学术期刊。学校以工学、教育学、管理学为主,积极发展理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法学和农学等学科。现有本科专业43个、专科专业14个。学校拥有广西重点学科2个、广西高校特色专业5个、广西创优项目5项、广西硕士专业学位重点建设学科3个,是广西重点培育教师教育基地。全日制在校生13746人,其中本科生11696人、专科生1918人,留学生28人;与大连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16人。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923人,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1人;专任教师673人,具有正高级职称46人、副高级职称170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65人;特聘客座教授、知名专家89人;广西特聘专家1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贺江学者特聘专家岗1人,双师型教师210人。学校积极探索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转型发展之路,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基本完成覆盖学校主干专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平台。成为教育部与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首批合作签约院校之一,与中兴通讯公司合作共建贺州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学院;与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合作共建数字媒体产业人才项目实训基地数字媒体创意产业孵化中心和凤凰数字媒体‘产?学’研究院;与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贺州学院新道经济管理学院和新道创新创业学院;与广东宝贤集团合作共建贺州学院餐饮管理学院;与广西海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甲骨文(广西)OAEC人才产业基地贺州学院中心;与广西三诺电子有限公司合作筹建三诺科技学院。学校与贺州市各县区政府合作共建贺州学院村镇学院。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起创新创业理论—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由第二课堂引入第一课堂。通过开展卓越人才试点、课程置换、实践性选修课等方式,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教改成果更加显著。获自治区级教改教研立项课题128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合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了面积为35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免费提供给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入驻;正在建设8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与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创新学院。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获自治区级以上奖项1641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在内的国家级奖项178项。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广西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7个,贺州市重点研究室2个,形成了桂东特色资源利用与开发、南岭民族走廊族群历史文化族群关系、贺州方言等特色领域研究。获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6项;国家授权专利89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103篇;先后承担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819项,其中国家级22项、省部级129项。学校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建有具有地方特色的贺州民族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已列入国家博物馆名录,成为广西高校唯一一家经国家备案的综合性国有博物馆;建设的语言博物馆为全国首家高校语言博物馆、首家专业的实体语言博物馆。舞蹈《嫁郎》参加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二等奖;群舞《山·阳光》参加广西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获得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参加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二等奖;舞蹈《我从瑶山来》参加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红五月科技文化艺术节获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中国梦我的梦贺州学院大学生艺术巡梦乡村行活动、我们的价值观道德讲堂建设、铭记抗战?关山重度—贺州及周边县区原抗战老战士寻访活动,获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学校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英国、泰国、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日本、马来西亚等国2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或合作关系,已选送25批学生出国学习,招收了24批外国留学生。学校环境优美,绿草如茵,先后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国家AAA级景区,自治区级绿色先进集体、绿色大学、文明单位文明卫生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和谐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进入新时期,贺州学院正抢抓机遇,大力推进转型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升级版,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www.hzu.gx.cn:8080/jwc - 2019-12-27 - 收藏
  • 河北工业大学教务处新址

    河北工业大学教务处新址

    河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3年的北洋工艺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培养工业人才的高等学校,创办了全国最早的高校校办工厂。1929年改称河北省立工业学院,1995年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113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勤慎公忠的校训精神,坚持工学并举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并于2016年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大学建设一层次学校。学校设有20个教学机构,建有7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20个河北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入选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4个学科入选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拥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类别、2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是全国地方工科院校中最早开展MBA教育的高校,同时也是河北省内唯一开展EMBA教育的高校。河北工业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断完善,引才、聚财的氛围越来越浓郁,人才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近年来,学校已全引进和培养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并成功引进数百名高水平博士,240余人具有国家级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省部级以上专家称号。河北工业大学认真落实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统领教育教学改革,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着力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教学研究成效显著,先后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河北省级教学成果奖42余项,获批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建设项目34项、省级建设项目117项。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和实验实训中心,工学坊创E空间入选天津市众创空间,并已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获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国家级、省级近400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持续提升,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学校与空军联合培养国防生工作扎实有效,84名毕业国防生获空军蓝天边陲贡献奖。先后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经验典型高校50强之一。学校在2002年和2008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成为在同一评估体系下连续两次获得优秀的为数不多的高校之一。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名博士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3名博士后被评为河北省(天津市)优秀博士后;1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9篇博士论文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科研组织运行模式,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科研评价方法,着力建设高水平团队,着力提高科研总体规模和质量,着力提升服务国家和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建有包括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33个,已涵盖主干学科领域所在学院;成立了河北工业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河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研究院,拥有国家军工保密资质,并具备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全部资质;与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共同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推动三地协同发展。学校新立课题4400余项,其中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课题290余项。学校主持的国家02重大专项子项目实现了河北省高校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的突破,并成为全国承担02专项的138个团队中的5个优秀团队之一,其二期项目已通过国家重大专项专家评审。学校年科技经费3亿元,百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是河北省内获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最多的高校,也是河北省十大优秀发明创造单位。学校先后与河北省内所有设区市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与渤海新区签署区域-大学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协助渤海新区入选全国首批国家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试点园区,并在中捷高新区共建河北省渤海绿色过程工程产业研究院,与唐山市联合成立了河北工业大学曹妃甸工业区循环经济与新能源发展研究院;与天津市西青区、蓟县、东丽区、北辰区、高新区、武清区京津科技谷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科技战略合作协议等,与滨海新区成功举办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与天津冶金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并共同筹建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天津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建立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天津中心河北工业大学分中心;与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中石化、北方通用动力集团、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百余家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1500余项科技成果在全国数百家企事业单位应用或产业化,创经济效益过百亿元。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部、教育部联合认定的全国首批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共青团中央认定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先后在河北省石家庄、邢台、沧州、邯郸、保定和天津市等地已建或在建了科技园区,形成了一园多区的鲜明特色。学校注重国际交流合作的内涵发展、质量提高和品牌建设,不断完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机制,加强教师国际交流和引智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规模与水平,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合作办学新格局。目前,学校已与60余所国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培养覆盖本科到博士各层次,学历教育合作项目已拓展到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新西兰、瑞典等国家。学校于2012年获得招收国家留学基金委政府奖学金留学生资格,2014年获批高校自主招收留学生资格,2015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学校现有在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500余人,留学生53人。学校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奥地利虚拟现实可视计算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虚拟现实可视计算研究院,该研究院被联合国授予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服务网络联络员称号;加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电力电子研究联盟并成立中美联合高性能电力电子研究中心;与美国是德科技公司共同成立河北工业大学-美国是德科技射频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与河北省外专局、唐山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新加坡-中国科技促进协会签订协议,共建南洋河北科技研究中心。当前,国家双一流建设为学校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省市部共建为学校搭建了新的发展平台,学校正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发挥精诚团结、奋斗拼搏、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优良传统,不断深化学校综合改革,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努力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jwc.hebut.edu.cn - 2019-12-27 - 收藏
  •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教务处

    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教务处

    黑龙江工商学院(原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是2002年5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4年2月在教育部正式备案的民办独立学院。2011年原黑龙江科技学院利民校区全部教育教学资源整体并入成栋学院,使学院的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2015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教发函[2015]81号),学院转设更名为黑龙江工商学院,标识码为4123013300。学院的上级主管部门为黑龙江省教育厅,办学地址为哈尔滨利民开发区学院路群英街(原时代大街1号),办学层次为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实行国家计划内全国统一招生。学院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精神,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以教育部《关于完善本科学校设置工作的指导性意见》为指针,以推动学院内涵转型发展为主线,以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强化学生技术应用和开发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紧紧围绕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具有勇于创新精神,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备继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全面规范办学行为,大力推进学院转型,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型学院。学院建立了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是学院的决策机构,理事长是学院法定代表人。理事会成员结构符合要求并能依法行使职权,理事会章程和学院章程已报请主管部门审核。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344人,全部为本科生。现开设本科专业23个,分别属于工学(10个)、管理学(4个)、经济学(2个)、文学(1个)艺术学(6个)。其中属于与黑龙江省实体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的工程、技术、管理类等紧缺专业有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等16个,占开设专业总数的69.6%。学院规模适中,专业设置符合教育部《关于完善本科学校设置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教发司〔2013〕178号)精神。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26人,生师比为17.2:1。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161人,占教师总数37.8%;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35人,(其中正教授29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58人(其中博士30人),占教师总数60.6%。每个本科专业皆配备了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至少1人;各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分别配备了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至少2人,各门专业必修课程分别配备了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至少1 人。师队伍中属于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40.4%,来自行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兼职教师8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8%。学院校园占地总面积为46万平方米(折合689.66亩),生均62.6平方米。校园用地全部用于教育教学项目。校舍建筑总面积为22.95万平方米,生均31.3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5.08万平方米,生均20.5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为4,087万元,生均5,565元。各类教学仪器设备已全部纳入学院固定资产账目管理。学院教学计划规定的实验实训课开出率为100%。学院图书资料为纸质图书总数76.08万册,生均103.6册。另有中外文期刊315种,电子文献32378种。图书馆设有北京方正Apabi电子图书系统、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系统、武汉鼎森人文畅销期刊数据库系统及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自学院创办以来,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建立了广泛的社会联系,形成了较好的社会声誉。2005年成栋学院被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评定为全国百所一类较好层次独立学院,同时被选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和副理事长单位、黑龙江省民办教育发展促进会理事单位、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2007年被推选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独立学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2008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金牌服务院校;200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优质服务金奖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2012年被中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评为中国教育改革卓越成就奖单位,2013年被中国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评为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

    www.hgs-edu.cn - 2019-12-27 - 收藏
  •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教务处

    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教务处

    学校发展基本概况长春财经学院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其前身吉林财经大学信息经济学院,于2000年5月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2004年1月被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长春财经学院。自建校以来,学校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一是2000年至2004年的初始创建时期,属于吉林财经大学的二级学院;二是以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至2012年的基础建设,积累发展经验时期;三是2013年以来的提升品质、内涵发展时期,以2014年转设成功为标志,学校进入弯道超车的发展阶段。学校位于长春市净月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现有教师532人,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0592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948.42万元。学校设会计学院、金融学院等9个学院,3个教学部。开设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税收学、审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经济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经济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日语共2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工学5个学科门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2013年正值学校处于关键发展时期,随着以李树峰为董事长的新一任领导班子履职,秉持博学厚德、自强不息的校训,确定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服务,师生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进而提出了一、三、五、十、百的战略目标。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落实了立德树人任务,理清了发展思路。2014年学校成功转设之后,学校重新审视办学指导思想与定位,夯实教学中心地位,加强内涵建设,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学校围绕着国家《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应用型的学校类型定位,将学校的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从而确定了办学思路,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服务,师生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依托、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培育积淀办学特色;坚持依法治校、专家治学、民主管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吉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正确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完成了学校的顶层设计,确定了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学科专业发展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发展目标定位。在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党委保障、专家治学、民主管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下,重心下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教学实体作用。积极培育学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通过以六个养成为目标,以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完善了一、二、三、四、五的德育工作体系。以我爱国、我爱校、我文明、我诚信为主题,实施青马工程、文明修身工程、诚信感恩工程、典型引领工程,培养学生爱国、敬业、创新、奉献、诚信的精神品格。创新优化体制机制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驾驭全局,实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科学民主决策,突出校长基本职责及行政管理权限,突出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工会、教代会、女工委组织健全,教职工民主管理、利益诉求渠道畅通,为学校发展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学校将各教学单位由系改为学院,下设系管辖相关专业,落实了校、院(部)二级管理体制,权责明晰,建立和完善了教学管理制度。成立了一委、两室、三督导的监控及评价组织机构,建立了一主、四辅、五条线的循环提升运行模式,完善了由监控目标、监控主体、监控手段、信息反馈等系统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夯实办学实力学校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巨资,用于青年教师的学习培训,出国访学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学校制定规划对青年教师进行有计划和针对性地培养,用政策鼓励青年教师成长,提高博士硕士奖励薪资,改善工作条件,实行低职高聘政策,建设了一支以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师德先进个人、吉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长春市劳动模范等为代表的优秀教师队伍。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6.62%;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占35.1%;主讲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占89.7%,均具有硕士学位并通过岗前培训。学校自己培养的一批中青年教学名师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双师型教师已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可靠保障。学校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新建2.7万平方米的图书馆为学校地标式建筑。新图书馆蔚为壮观、内饰雅致、功能完备,设施精良、服务一流,极大改善了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条件。馆藏纸质图书106.22万册,电子图书22.8万种。形成了以经济管理类为主,计算机、外语和法学等学科专业的多类型、多语种、多载体的馆藏体系。学校新建落成6600平方米,集教学、实训、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仿真性实训室群——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采用目前国内外领先的华为虚拟化桌面云技术,购进33款国内先进智能软件,通过虚拟仿真环境下的专业实训与跨专业综合实训相结合的建设模式,打造了一个完整的、高规格的、全天候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实训中心共计15个实训室,可以满足21个专业开展课程实训和专业实训。如此规模、前沿和功能的实训中心,目前在吉林省高校中首屈一指填补空白,在全国民办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学校建成吉林省第一家钱币博物馆。全馆面积为530平方米,馆内由五个展区组成、共展出自古至今的钱币800余套。作为财经类高校,钱币博物馆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脉络,体会中国货币文化的深邃内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历史教育资源平台和经济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基地。学校投入巨资打造中国货币文化,传承发展兼蓄根植校园,并力争在拓展专业领域的尝试中走出新路。钱币博物馆实行对外开放。扩建为2千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大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竞技舞台;建成的众创空间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最佳的咨询、培训、服务、指导、孵化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形成了金融学、会计学、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等一批优势、特色、品牌专业。现有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转型试点专业1个,校级重点专业3个、重点建设专业5个、转型试点专业2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建设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着力打造了经管类专业等5个专业群,省优秀团队3个;省级精品课6门,省级优秀课12门,校级优秀课29门,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3个。2015年,学校与吉林财经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从2016年开始联合培养会计、工商管理、金融三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校八个学院分别与吉林省证券业、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投资业等行业有效对接,根据专业特点,与行业、企业广泛联系,邀请优秀企业家到校授课,开设企业家大讲堂。分别与吉林银行、长春市文教锅炉厂、九台市大学生创业园、苏州国际科技园等企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建立了8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接触专业工作、培养技能和提高就业质量搭建了平台。学校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课程改革,精心设计安排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数,做到种类、难度、深度及结构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就业发展定位、生源质量、师资和教育资源发展实际相适应,达到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将就业发展需求趋势确定为人才培养所需知识能力的目标。为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学校与百世集团吉林分公司成立长春财经学院?百世物流订单班。经过百世物流在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中,选拔30名学生作为订单班首批学员。按照百世物流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能力结构,修订教学计划,与企业联合为订单班定制课程,百世物流企业为订单班量身制作:企业文化HR,职业规划/职场礼仪、网络建设与规划等实务课程,以适应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逐渐积累办学成果学校已为社会培养13届共1.6万余名毕业生。学生就业能力、就业率、就业质量逐年提升,2015届毕业生学校总体就业率高于吉林省高校就业率3个百分点,居全省同类高校第三位。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学校较高的社会声誉吸引着莘莘学子,2015年招生高于吉林省文科最低录取线74分,高于理科最低录取线42分,在已转设的五所民办高校中排名第一位。据爱瑞深校友会组织开展的全国民办高校排名情况,我校由2014年的百名以外,上升至2015年的第73位。学校拓展国际视野,创新办学模式。2014年9月,长春财经学院与捷克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举行了合作办学项目签字仪式,三方联合开办1+3+2本硕连读班。第一批25名学生已于2015年9月,赴捷克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学习,一年的时间,他们不仅在语言运用和专业知识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而且在国际活动中展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捷克总统泽曼为该合作办学项目题词祝贺,习近平主席访捷期间接见了长财留学生代表,并给予勉励。第二批29名学生于2016年9月14日,赴布拉格金融管理大学学习,第三批39名学生将于2017年9月赴捷克学习。学生毕业后可以获中、美、捷三国本科学士学位及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成为视野宽、基础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这一合作办学的成功范例,足以证明长春财经学院办学规格与水平正与国际接轨。鉴于国际合作办学的成功,学校已成为国际大学校长委员会(IAPU)的正式成员。教研、科研工作成果丰硕。2014年,学校省级教研课题立项13项,校级立项48项,获得第十三届优秀高教科研成果奖20项;学校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突破、一个国家重点项目突破、一个省人文社科重点建设基地突破。立项、经费、结项均上新台阶,多项成果获得表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学校加强师德教育。有三名教师分别获得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省优秀教师和长春市师德标兵。学校加强教师业务培训,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大赛,在吉林省第二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我校3名参赛教师获得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其中初晓获得全省理工组二等奖的第一名;在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竞赛中,有5名教师获奖,其中李野获二等奖的第一名;在吉林省大学英语教师竞赛活动中,有10名教师获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及志愿者活动,均获良好成绩,多项成果受到省市表彰。学校的发展成就取得社会良好评价。2013年,在教育部学信网全国大学生满意度实名调查中,学校综合满意度位列全国独立学院第5名,吉林省独立学院第1名;教学质量满意度位列吉林省独立学院第1名;学生生活满意度位列省内所有高校第3名,受到省政府的肯定和鼓励。长春财经学院一路走出辉煌,验证了自己作为民办高校奋力拼搏的创业精神,不甘人后的事业情怀。而这些作为校园文化的基因和价值追求,使师生们升华为责任、创新、奋进的精神品质和严格、精细、高效的管理文化,并正在逐渐形成具有本校特质的校园文化。志存高远坚定理想学校董事会、领导班子已经绘就蓝图,着眼长期战略、坚持持续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转型求发展,以创新求提升,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向应用型转型,通过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创造条件适时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为实现长远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以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探索个性化的办学之路,彰显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当前,学校以评建、转型为契机,全校教职工精神饱满、团结一致,在董事会和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先进理念应变,以质量办学立足,以国际视野求新,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服务作为价值追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负起振兴民办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为建设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而努力奋斗!

    dean.ccufe.com.cn - 2019-12-27 - 收藏
  • 湛江师范学院教务处

    湛江师范学院教务处

    岭南师范学院(原湛江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百年师范教育历史的广东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美丽港城湛江市。学校1904年始设师范科教育,1978年更名为雷州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升格更名为湛江师范学院,2014年更名为岭南师范学院。 在百余年的师范教育历程中,学校肩负兴学育人的办学使命,凝练了勤教力学、立己树人的办学理念和崇德、博雅、弘志、信勇的校训精神,坚持立足粤西、服务广东、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应用人才,为粤西地区乃至广东省的教育文化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学校2000年成为全国第一所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师范院校,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0年被列为广东省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并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和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学科专业齐全,构建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设有18个二级学院,建有省特色重点学科3个(课程与教学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汉语言文字学),校级攀峰学科3个(教育学、化学和中国语言文学)、优势学科6个(物理学、生物学、数学、中国史、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学科3个(社会工作、传播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校院共建学科8个。现有本科专业62个(其中师范类专业32个),涵盖教、文、法、经、史、理、工、农、管、艺等10大学科门类;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汉语言文学和化学)、省级特色专业6个。师范专业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培养类别,形成了门类齐全、培养培训一体化的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学校面向全国15个省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多人。 优化办学资源配置,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近1000亩,校舍面积5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多元。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212万册、中外文纸质现期刊2038种、电子期刊3.59万种。建有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基地2个及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师资、幼儿园园长、学前教育师资等省级师培基地4个和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1个,广东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实训中心、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化学教学提高型重点实验室等省级教学平台14个。建有省级协同创新培育平台1个(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3个(广东高校新材料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植物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广东高校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省级重点提升平台1个(广东高校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研究开发中心),广东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粤西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广东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研究基地1个,湛江市重点实验室2个,以及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建设平台6个、省财政支持建设平台1个。设有教育研究院、新材料研究院、岭南文化研究院等校级研究机构3个及研究所59个。 以优师为本,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480多名,其中教授135名、博士25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41% ;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84.7%;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51人,28名教师被聘为兄弟院校硕士和博士生导师,58名教师获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和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16人被遴选为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9人被遴选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21人被评为省级强师工程资助对象,1人被评为湛江市优秀拔尖人才。聘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教师勤教力学、立己树人、为人师表,学校获授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负责任、强能力、善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重推行教学研做互动合一,培养具有驾驭课堂的教学力、体验反思的教研力、协同创新的实践力、心志专一的坚持力和为人师表的引导力的五力型优质教师。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及省级学术科技、专业实验、师范生技能、体育竞技、外语口语、艺术表演和社会实践等竞赛活动中屡获殊荣。毕业生考研录取人数逐年增长;毕业生扎根粤西,挺进珠三角,深入京、津、沪、宁、藏等地就业,被国内主流媒体誉为粤西过江龙和援藏良驹。就业率居省内高校前列,在麦可思公司发布的2009年度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榜上,学校位列中南地区非211本科院校第4名、全国非211本科院校第24名。 协同创新和育人,加强国际交流与校地合作。注重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1998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已培养培训长短期留学生600多人。同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新西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印尼、泰国、韩国、越南和港澳台地区的近50所境外高校和教育机构以及近30所中小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学术交流、专业合作、教育培训、教师互聘和学生跨文化学习交流活动,每年300多名学生出国学习、实习和研习。与白俄罗斯国立体育大学合作举办以中国武术和体育康复保健为特色的孔子课堂,已于2015年4月获国家汉办审批通过,于2016年春季开始招收学员。学校被命名为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充分发挥在人才培养、科技研究、智力支持等方面的优势,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驻地部队等各类单位紧密联系,在教育、科技、经济、文化、法律与政策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在积极拓展办学资源的同时,不断提升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当前,学校坚持错位竞争、内涵发展、特色兴校的发展策略,立足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以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动力,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人才队伍,大力实施创新强校工程,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罗海鸥、院长刘明贵。

    202.192.128.61/jwc - 2019-12-27 - 收藏
  • 湖北文理学院教务处

    湖北文理学院教务处

    【学校概况】 湖北文理学院是省属公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地处中华民族智慧化身诸葛亮的故居—古隆中,校园三国历史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的襄阳师范专科学校;1966-1978年,武汉大学襄阳分校在此设立;1998年3月,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合并组建襄樊学院;2000年,湖北工艺美术学校整体并入;201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是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办学思想】 坚持综合性、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立足湖北、辐射全国的服务面向,坚持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坚持以内涵建设、实力提升、特色彰显为事业发展主线,大力推进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服务地方、开放办学等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人才培养】 设有本科专业54个、专科专业8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在校学生(含留学生)近16000人。拥有一批国家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和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校企(地)深度融合、科教有机结合、全员协作配合的人才协同培养特色日益凸显,荣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成人成才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已成特色,年度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励近300项,获批湖北省众创空间和全国KAB创业教育基地。【学科科研】 拥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15个,高水平创新团队5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3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心医院)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有力支撑医学学科快速发展。学校年度承担国家基金项目15项以上,省部级项目30项以上;年度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励10项以上,年度科研经费近5000万元;授权专利数量居全省高校十强。【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18人,专任教师945人;其中教授125人,副教授285人,博士研究生237人,硕士研究生526人;有国家千人计划学者、湖北省百人计划学者、楚天学者等高层次人才近30人。聘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终身教授陈刚、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著名历史文化学家冯天瑜等荣誉(客座)教授127人,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100余人,有一批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校园文化】大力弘扬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校训精神和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深入推进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艺术校园、运动校园建设,到诸葛亮读书的地方上大学、像诸葛亮一样读书去、新一代卧龙出山等特色语系感召着青年学生求学、探知、成长,隆中诸葛读书工程、周末志愿服务获得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格桑花援藏支教团队等活动蔚然成风,是高校系统唯一入选首批50个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单位。【开放办学】坚持与地方共生共荣,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襄阳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大学科技园、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成效显著,在地方支柱产业转型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大学建立有校际交流合作关系,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和留学生教育规模稳步扩大,大批国(境)外专家学者定期来校交流讲学,师生出国(境)培训游学已成常态。【发展目标】当前,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感召下,湖北文理学院人抢抓湖北省一主两副多极和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振奋精神,担当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强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和大学创建工作,向着建设地方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的新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jwc.hbuas.edu.cn/content/index - 2019-12-27 - 收藏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