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35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最近更新 订阅RssFeed

所有时间内24小时内三天内一周内一月内一年内最近更新

  •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教务处首页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教务处首页

    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由北京邮电大学与北京学涵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新的机制和新的办学模式合作举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在京举办的第一所独立学院。学院位于延庆县康庄镇,现有校园占地500亩,建有充足的教学及辅助用房,独立的图书馆大楼及实验楼。图书馆藏书近62万册,电子图书23万余册,可访问数据库71个,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学院院长由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李杰研员担任;授课教师由北京邮电大学选派的教师、学院专职教师、外聘教师(含刚从高校退休的教师、业内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31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33%以上。学院立足于电子信息领域,以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为重点,以数字媒体类专业为特色,建成了涵盖工、管、文、艺4个学科的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学院现设有通信与信息工程系、电子与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经济管理系、艺术与传媒学院、外语系、基础教学部7个教学单位,共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物流工程、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传播学、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英语、财务管理、软件工程等15个专业,在校生近5000余人。学院建有院级实验教学中心7个,各中心下设实验室,全院共有90个实验室,开出900余个实验项目。经过10余年时间的建设和发展,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工程教育训练中心、互联网商务管理实验中心先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院成为国内独立学院中少有的获得3个省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的高校。学院依托3个市级示范中心,建立了通信工程综合实训基地、网络工程综合实训基地、机器人综合实训基地、经济管理综合实训基地、数字媒体综合实训基地等5个校内综合实习实训基地,1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满足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学院先后与中兴通讯、亿阳信通、宝信软件等133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派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派出教师参加企业的暑期实践,保障了人才培养与专业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同时,学院积极引进企业资源进入校园,与中兴通讯公司共同创办了北邮世纪—中兴网络通信学院,培养符合通信领域新技术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与亿阳信通公司共同开办亿阳班,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现代通信人才。学院立足本科教育,拓展国际合作,积极探索本科学历教育+英语+专业证书+境外学习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成为国内第一所获批加入雅思全球搜索引擎系统的中国高校,也是第一家获得接受留学生资质的北京地区的独立学院。学院先后与英国、法国、日本、美国、韩国、芬兰、德国和台湾地区等高校签署了校际友好院校并实施了合作项目,创办了中法工程师部,引进了日本先进的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中美物联网学分互认交流学习项目,开展了学历教育和短期课程培训合作,对学生进行职业化和社会化训练。目前,学院已有近300余人赴英、法、美、日、韩、芬兰、德国等国家进行学习交流,已经接受11批次留学生来我院就读。学院师生学科竞赛成绩显著,到目前为止,学生参与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华北五省、北京市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北京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大赛、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首都高校物流设计大赛等各类竞赛,共63人次获得国际奖项、272人次获国家级奖项、1752人次获省部级奖项,获奖人次居同类院校前列。多位教师在北京民办教育园丁奖、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等比赛中获奖。学院八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8.46% 以上,3000余人就业于国有企事业单位,近650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开展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并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下设7类工作坊,2间工作室,每年投入专项经费近50万元。同时,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学生创业热情高涨,成功案例不断涌现,学院被评为全国青年创业教育年度先进集体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文化建设奖。随着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影响力逐步提高,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北京市5A 级社会组织中国动漫游戏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优胜学校全国最具品牌影响力独立学院北京市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优秀组织院校北京市无偿献血优秀组织单位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等称号,并成功打造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人才培训中心、国家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数字产品研发基地、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综合服务平台认定测评中心、中国民办教育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培训基地,多次获得北京市安全系统集体嘉奖。建院以来,各级领导(国务院原副秘书长陈进玉,时任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副司长宋德民,时任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北京市教委委员叶茂林、黄侃,时任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线联平,市教工委常务副书记刘建、副书记唐立军、王民忠,延庆区区委书记李志军、延庆区教委主任魏旭斌,大兴区原区委书记沈宝昌等)先后到学院视察指导工作,并对世纪学院依法办学、规范管理、较高的教学水平、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学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做的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学院积极探索内涵式发展,实施工程教育和工程师培养,加大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交流力度,力求做精做强,已形成学院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为区域经济和信息领域服务能力,将学院建设成具有影响力的应用型大学,为建成特色鲜明的工程师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dept.ccbupt.com/jwc - 2019-12-30 - 收藏
  •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坐落于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学校是我国首批建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高等院校,也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应用型专门人才。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统筹发展继续教育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格局。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历史沿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以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主体,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成。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起始于1952年;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前身为1977年创建的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1984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4年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学校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办学定位 学校以教师教育和应用性人才培养为基本定位,发挥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办学优势,突出创新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服务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办学特色。发展目标 学校秉承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教师教育传统,恪守明德精业的校训规范,紧跟教育现代化步伐,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致力于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学科专业  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教育学(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设计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50余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教育硕士、旅游管理硕士、艺术硕士),建有省级高水平学科1个(设计学),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教育学、化学)。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应用化学、旅游管理,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23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79人 (其中教授15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996人、硕士生导师321人。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24人次,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2人,江西省井冈学者特聘教授1人,二级教授1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入选人员16人,赣鄱英才555工程入选人员1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提名称号1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对象计划入选人员12人,全国优秀教师 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7人,江西省模范教师 1人, 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2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78人。办学条件 学校现主要有枫林校区和红角洲校区,占地面积2162亩,校舍建筑面积64.9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901.88万元,纸质图书253.97万册。建有文科综合、基础化学、电工电子、基础物理4个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的校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34个,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建成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人才培养 建校以来,共培养了11万余名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近五年来,研究生及大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全国大学生英语、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力学以及艺术设计、音乐、体育等各类竞赛和科技文化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726项。学校健美操队队员代表国家队夺得了我国健美操项目的首枚世界金牌。科学研究 建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发改委重点工程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农业部国家研发分中心1个、省科研创新团队2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5个。近五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和科技部、教育部等部、省级科研项目848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项29项;获发明专利65项。学校出版发行《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地方文化研究》3种学术刊物,《职教论坛》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获全国优秀职教期刊一等奖,在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历年文章全文转载量名列全国职教类期刊第一、全国教育类期刊中位居前列,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职教刊物之一。职教基地 学校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被江西省确定为江西省城镇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职业技能鉴定站。截止十二五期末,培训基地共举办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职教师资培训84期,培训职教师资11308人次,先后获批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中5个专业培养(培训)标准、培养(培训)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7个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对外交流 先后与美国、英国、芬兰、瑞士、丹麦、德国、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摩洛哥、印度、韩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40多所高校及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分别开展了本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合作办学、互认学分以及教师进修、教师交流互访、学生交换学习及游学交流、合作研究等项目。学校长期坚持聘请外籍教师、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并派遣本校教师到国外进修、教学和进行合作研究,并鼓励学生赴国外大学学习深造。学校正积极与国外大学合作申办孔子学院。今后,学校将拓展硕士学历层次的中外合作项目,并积极探索海外办学和建立合作机构模式。学校具有招收海外和港澳台地区留学生的资格。现有来自于俄罗斯、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留学生在我校进修汉语或接受学历教育。学校还先后举办了多届中美、中日和两岸青年文化交流活动,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的职业教育考察团也多次来校交流,洽淡合作项目。发展愿景 学校是我国职教师资培养领域北有天津、南有江西、优势互补格局中的重要一极,被社会誉为南方职教师资培养的摇篮。目前,学校以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提高质量为战略主题,以学科突破为主要引领,显著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服务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能力,实施差异化发展和融合发展战略,力争突破博士学位授权点,努力把学校建成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jwc.jxnu.edu.cn - 2019-12-30 - 收藏
  •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江苏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江苏财经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目前,学校占地面积812亩,建筑面积24.7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1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700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63万册、电子图书7500GB。现有全日制在校生8845人,教职工452人,专任教师370人,正高职称28人,副高职称102人,博士后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232人,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为86%。其中包括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333工程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淮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优秀教师;拥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A类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和重点专业13个,省示范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高等职业教育百门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精品教材1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3部,教育部高教社百门精品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6部,省重点教材5部。国家和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共5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个,国家、省、市级培训服务基地10个。主持教育部、财政部立项的高等职业教育会计和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2门,能力测试中心1个,参与9门。牵头主持和制定全国财指委财务管理专业、全国粮指委粮食工程专业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验实训标准建设。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社会输送了5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广受社会赞誉。近年来,学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坚持立足淮安、面向江苏、突出财经的办学定位,着力调整专业结构。目前,学校设有会计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院、人文艺术与法律学院、机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粮食工程与管理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基础教学部等9个教学单位,开设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金融保险、法律事务、粮食工程等32个专业及方向,2009年又先后开设了会计、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同时与南京审计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联合开展3+2本科分段培养,与南京财经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接本教育,与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合作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在着力培养脑子灵、懂管理、善经营、会动手、身心好、讨人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中,学校积极推进人人出彩的素质教育育人体系,系统打造价值引领、文化育人办学特色,建有周恩来文化馆、淮商文化馆、货币文化馆、今世缘文化馆、艺术文化馆、物流文化馆、汽车文化馆、3D会计展示馆、酒器艺术文化馆、翔宇文化广场以及清风苑、清风亭、清风墙三位一体的廉洁教育基地。不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深入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办学内涵质量,增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先后建成大学生服务中心、大学生素质定向拓展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淮安市服务外包产业园以及淮安市人才市场大中专院校分市场,切实为学生办实事,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竞争力。五年来,共有近千人次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学校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先后举办江苏省高职高专会计骨干教师研修班、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双师素质教师培训班、全国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国培项目),拥有淮安市中小企业服务基地、江苏省饲料人才培训基地、江苏省粮油人才培训基地、淮安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淮安市财税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淮安市金融从业人员考试培训基地、淮安市人民调解员培训基地、淮安市创业培训基地。同时,与国内知名企业共建今世缘营销学院、中央新亚管理学院、京东电商学院、江苏紫金保险学院、用友新道创新创业学院和中锐汽车商务基地、全国用友会计人才培养基地。建校以来,学校相继以优秀格次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江苏省委教育工委高职高专基层党建考核,并荣获省文明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省园林式校园、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省节水型高校、省文明宿舍、文明食堂先进单位、省对外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还先后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财政、金融、商业、统计、粮食、报关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职财经教育分会常务副主任单位,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会计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统计学会高职统计分会副会长单位、海峡两岸高等职业院校校长联席会(2016)轮值主席单位。

    jwc.jscjxy.cn - 2019-12-30 - 收藏
  •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位于大运河畔、渤海之滨的沧州市,是河北省教育厅直属的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学校1952年在天津建校,校名为河北水利土木学校;1955年更名为河北省天津水利学校;1958年,迁至保定市,并升格为高等学校,校名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1960年更名为河北水利学院;1966年,迁至石家庄平山县岗南镇,校名为河北水利工读专科学校;1970年迁至沧州市,校名为河北水利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改为现名。学校现设水利工程系、电气自动化系、交通工程系、电力工程系、土木工程系、计算机系、经济贸易系、基础部和马列教学部七系二部,设置专业37个,其中,市政工程专业被教育部定为国家级有特色专业,供用电技术专业被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省级示范专业,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水利部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00余人,其中副高职以上14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100余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2人,河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河北省优秀教师8人,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市级以上各类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沧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教师1人。学校面向河北、河南、黑龙江、陕西、山西、辽宁、湖北、安徽、山东、天津等多省市招生,全日制普通在校生6000余人,函授、夜大等各类成人教育在校生1000余人。学校占地680余亩,教育教学设备先进,设施齐全,条件优良。图书馆拥有现代化的图书管理系统,馆藏文献57万余册。校园网采用CISCO、SUN和HP的产品,通过2兆光纤与河北教育科研网连接,通过100兆光纤与公网连接,开通了E-MAIL、DNS、WWW、FTP等网络服务,构建了覆盖全校的现代化教学平台与信息交流平台。拥有教学用计算机1300余台,语音室2 个,现代化多媒体教室35个。建立了覆盖所设专业、软硬件配套的45个实验实训基地(室),其中,电子电工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为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获中央专项资金支持。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学校逐步建立起一批具有真实职业环境或仿真环境的实验实训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现已建有8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了产学研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校企双赢。学校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教学管理严谨,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强,历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5%以上,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声誉及影响力,先后被上级部门授予河北省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高校、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就业指导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安全防范先进单位、河北省安全文明校园社会实践先进高校、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集体,并多次被沧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沧州市文明单位、沧州市绿化先进单位等称号。2006年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校坚持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服务社会。近几年,教师参加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50余项,其中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市级奖励3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300余部,公开发表教研和科研学术论文230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7项,2名教师获沧州市第五届青年科技进步奖。学校坚持立足河北,面向全国,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把培养水利、电力、建筑、市政、自动化、交通、计算机、财经等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学校办学的优势和定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的道路,形成了以全日制高职高专教育为主,集成人教育、岗位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办学格局,成为特色鲜明,质量较高,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良性互动的高等院校。

    web.hbgz.edu.cn - 2019-12-30 - 收藏
  • 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务处

    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务处

    黑龙江科技大学是黑龙江、吉林乃至内蒙地区唯一一所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高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国家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的唯一一所高校,是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高校,是黑龙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践行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铸就了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办学精神,培养出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和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煤炭工业的脊梁。一、历史沿革学校前身是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鸡西建立的东北第一所煤矿工人干部学校。1954年与鹤岗煤矿学校合并成立鸡西煤矿学校。1958年在此基础上成立本科教育鸡西矿业学院。1964年因院校调整又改为鸡西煤矿学校。1978年复建本科教育鸡西矿业学院,1981年改称黑龙江矿业学院,隶属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1998年划归地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0年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学院。2013年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大学。二、发展历程学校坐落于冰城夏都哈尔滨市的松花江畔,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70年的发展历程谱写了一部艰辛的创业史,可概括为三部曲:第一部曲——依煤而生,曲折发展。学校因煤而生、依煤而长。边陲煤城办学56载,几代科院人凭借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始终以服务煤炭为已任,甘守清贫,艰苦创业,献身煤炭,为国家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奉献了全部的青春和热血。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第二部曲——二次创业,跨越发展。为更好地为国家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学校抢抓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战略机遇,于2001至2003年白手起家在哈尔滨建设新校区。历尽千辛万苦,攻坚克难,用泪水、汗水和血水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一座现代化的新校园。2003年8月,学校主体由鸡西市迁入哈尔滨市,实现了办学空间的跨越。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实施学科专业建设工程和人才强校战略,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跨越。第三部曲——办学转型,科学发展。2004年以来,实施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2008年在国家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被确定为黑龙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2012年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4年获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十三五开局之际,学校结合国情省情校情,科学确立了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立足应用,精准育人的办学理念,绘就出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科技大学的长远发展蓝图和百年名校的宏伟目标,汇聚全校合力,聚力转型发展,激发办学活力。三、学校现状学校不断积淀和创新,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法学、文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学为要、固基强实的思想和以生为本、为生尽责的服务理念,以立足应用的教学理念为引导,以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769人,其中研究生、博士生819人。十五以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连续保持省内高校前三名,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在全国、全省大学生标志性竞赛中,获奖数量和层次居于省内高校领先水平。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坚持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科学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现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重点专业10个。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14门省级精品课。建成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1个国家煤矿安全培训基地。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围绕区域、行业和国家发展需求,按照学科链与产业链相协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思想,不断优化与整体架构以矿业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十二五期间,建有 煤炭产业省级重点学科群,矿业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3个省重点一级学科。拥有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金融硕士授予权和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建有国家级中心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安全科技支撑平台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具有国内一流的现代制造工程中心、现代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中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等一批高端服务平台。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师为尊、为师服务的理念,构建开放、多元、有序、效能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实施五大工程23项计划的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全国优秀教师、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23人,省教学名师、教学新秀9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15人,聘请教育界、企业界、政界知名人士等150余人为兼职教授。长期聘用企业工程技术骨干145人为双师型教师,直接服务特色人才培养。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坚持应用为主,把科研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作为重点,不断推进科技工作向质量性、战略性、组织性、导向性转型,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6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7项。2001年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学校围绕区域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搭建了五大服务平台。其中,服务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内首个石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跻身国家战略,总体负责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纯石墨材料开发及其典型应用,成为黑龙江和国家石墨新材料产业发展人才与技术主要支撑;服务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战略的现代装备制造研发平台,是军委总装备部颁发军品研发资质的全国六所高校之一,直接为国防与军工企业服务;服务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的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安全基础研究国家级中心实验室是国内外最早进行水合物技术预防瓦斯灾害和瓦斯固化储运的研究平台;牵头成立黑龙江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致力于3D打印技术创新研发和技术攻关;牵头搭建的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人才与技术支撑平台成为黑龙江省高教强省战略的五大服务平台之一,每年为煤炭企业解决一大批技术难题,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坚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跨文化学习与互动,不断拓宽国际合作领域,先后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加拿大、奥地利、美国、德国、法国等开展合作办学和科技交流,引进、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取得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新经验,成为黑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全面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建设,为大学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保证。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教育系统关系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和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标兵、师德建设十佳单位等80余项省级荣誉。当前,学校正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紧紧围绕质量提升主线,聚力转型发展,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开启了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科技大学和百年名校梦的新征程,为国家经济发展、龙江全面振兴和行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jwc.usth.net.cn - 2019-12-30 - 收藏
  • 河西学院教务处首页

    河西学院教务处首页

    河西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复旦大学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杰出校友、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李灿任名誉院长,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前任校长杨玉良受聘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李玉受聘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区位优势明显 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近2000公里区域内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服务区域拥有敦煌、张掖、武威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毗邻新疆、青海、内蒙、宁夏四个少数民族省区,在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对促进河西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办学历史悠久 河西学院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甘肃省立张掖师范学校,历经张掖师范学院、张掖师专,2000年并入原张掖农校(1941年成立)和张掖职业中专, 2001年升格为河西学院;2014年,并入原张掖医专、张掖市人民医院,组建新的河西学院;已有70多年的办学历史。办学定位准确 河西学院坚持立足河西、服务甘肃、借东之势、向西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治校理念,坚持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使命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做河西文章、出特色成果、建丝路名校的办学发展目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已初步建成河西及周边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基地、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学科专业齐全 设有18个二级学院,53个本科专业,10个医学专科专业,涉及文、理、农、医、教育、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种子科学与工程),省级特色专业8个(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护理学);省级重点学科3个(历史文献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后工作站1个(微藻工程);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0000余人,近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实施祁连学者工程,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2480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人,有教授137人(含主任医师),副教授422人(含副主任医师),博士107人,硕士680人;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受聘学校兼职教授;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专家6人,省级优秀专家1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甘肃省333555创新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9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聘请100多位知名学者为学校兼职(客座、特聘)教授。办学条件优良 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64亩,实验农场2200多亩,校舍面积48.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亿元,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多媒体教室座位957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馆藏纸质图书119万册,电子图书110万册;校园网功能先进,运行高效;附属医院是甘肃省会以外第一个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占地190亩,床位1300多张,年接诊60多万人次;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被誉为甘肃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科研成果丰硕 学校重视科研平台和智库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现设有20个研究院(所、中心),已建成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中心、河西史地与文化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0余个省级以上科研服务平台;与复旦大学共建复旦-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研究院,与陕西师范大学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学校是甘肃省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甘肃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和乡村医生培训基地。2011年以来,先后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8项,国家部委项目18项,省市科研项目200多项;出版著作和教材220部,发表论文2430篇,其中发表在SCI、SCIE来源期刊上的论文200多篇, 近百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社科成果奖, 获得50余项发明专利。对口支援成效显著 复旦大学对口支援我校以来,在教师进修深造、学术交流合作、互派干部挂职、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交流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大密度、高水平的工作格局和对口支援+的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三年来,双方真诚合作,共同推进,不断丰富支援内容,双方均有超过400人到对方学校参观访问、学术研讨、考察交流、学习进修;对提升河西学院办学实力、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发挥了重大作用。新疆支教扎实有效 作为距离新疆最近的大学,学校坚持支教援疆,向西发展,自2009年以来,已派出15批6000多名师范生到新疆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有力地支援了新疆基础教育,学校支教工作两次被新疆自治区教育厅表彰;学校鼓励毕业生到新疆就业,建立就业创业基地,拓展就业渠道,2015年有1140多人到新疆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展望未来愿景美好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为契机,不断推进转型、提升、发展战略,努力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努力打造河西学院升级版,力争早日建成河西大学。

    jwc.hxu.edu.cn - 2019-12-30 - 收藏
  • 湖北大学教务处网站

    湖北大学教务处网站

    【校园概貌】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地处国家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内,现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等3个校区,总占地2000余亩。学校是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现任党委书记尚钢、校长熊健民。【历史沿革】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集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1984年8月更名改制为湖北大学,2013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文件,共建湖北大学。【办学条件】校舍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5亿元。图书馆总面积46051平方米,馆藏中外文纸质文献225.1万册、电子图书总量273.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68个。《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学校公共服务设施优良,拥有中国高校百佳食堂。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通过建设综合实训大楼,将进一步改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正、副教授7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2人、千人计划4人、万人计划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湖北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计划110人,先后有70余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特殊津贴,40余人获批国家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学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其中,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跻身世界高水平学科行列。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有11个学科在湖北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5个学科在湖北地区高校中排名前三。学校设有18个学科性学院,本科专业77个。有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1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4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35个领域)。拥有16个十二五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39个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人才培养】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00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700余人。学校大力实施一流本科教育工程、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十年树人计划,在湖北高校中率先实施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楚才计划、成立了楚才学院,成立了湖北高校首家通识教育学院。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多次在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大赛事中获一等奖。校五人制足球队自2003年组建以来连续12次获全国冠军,3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并取得中国在该项目历史上的最好成绩。校龙狮团获第五届世界龙狮锦标赛北狮项目2个世界冠军。有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7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拔尖创新人才试验计划项目、1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品牌专业、4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获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131个, 省级项目82个。【科学研究】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充分发挥哲学、中文、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教育学等传统学科的科研优势,不断推出有影响的成果。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理论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旅游管理、新闻学、外语、体育科学、档案学、材料科学、药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区域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9个,省级中试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学校是有机化工新材料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生物资源绿色转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和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参与单位,牵头与有关单位(企业)联合组建了天沭新能源材料工业研究设计院、湖北大学-贵州地税电子税务研究中心、湖北省精细磷化工技术研究院、湖北区域发展研究院和湖北县域治理研究院等多个科研机构,整合校内人文学科组建了高等人文研究院。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社会服务】注重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和优势学科、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主动参与五个湖北建设,积极为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目标作贡献。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建有30余个校企研发中心,具有旅游规划和土地规划甲级资质,主持完成了全省40%以上的旅游规划。与省内各地市州均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开展专家教授企业行系列活动和走出去、引进来的校企、校地交流合作,首批进驻湖北省大学科技园,扎实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积极参与智库建设,相关专家学者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提供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思想理论成果和决策咨询方案。学校被评为全省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进入在鄂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排行榜前十名。【国际交流】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常年互派专家学者访问、讲学,互派学生进修和攻读学位。学校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招收国际学生,具有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学历生资格,现有本、硕、博等各类国际学生近200人。2007年、2008年学校先后与美国孟菲斯大学、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2所孔子学院于2010、2012年两次双双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2015年与波兰雅盖隆学院合作建立孔子课堂。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教育部出国留学行前培训与研究中心,并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接收湖北省教育自费留学服务中心,全方位逐步完善外事工作与留学管理服务体系。【桃李芬芳】建校以来,学校已累计培养输送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20万人,一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湖北乃至全国党政管理、教育科技、新闻出版、企业经营等领域的精英和骨干力量。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吴定富,第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宪生,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斌、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岱梨,中国工程院原秘书长葛能全,国家测绘局副局长闵宜仁,广州军区原副政委、空军中将朱永清,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著名雕塑家、韶山毛主席铜像作者程允贤,著名歌唱家、《康定情歌》首唱者喻宜萱,著名剧作家、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词作者张敬安,长江学者谈胜利、刘昌胜、武利民、陈佺、景乃桓、江畅、王晓德、刘耀彬、黄灿华,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范春歌、刘枫等都是校友。【发展目标】面向未来,学校将以省部共建为新的起点,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自强不息、克难奋进,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校 训:日思日睿 笃志笃行校园精神:习坎精神:自强不息 克难奋进

    jwc.hubu.edu.cn - 2019-12-30 - 收藏
  • 长春师范学院教务处

    长春师范学院教务处

    长春师范大学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是吉林省重要的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师资及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是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省属师范大学,更是一所拥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学校前身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创建的官立长春师范传习所,是吉林省师范教育的发祥地。百余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先后易名为长春府学堂、长春县立师范学校、吉长道立师范学校、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简称二师)、长春师范学校。1958年市政府在长春师范学校基础上建立长春师范专科学校,1981年学校获批为长春师范学院,2013年更名为长春师范大学。学校素有长春革命大本营长春革命的摇篮之称,在时名二师的校园里,发动了吉林省历史上第一次学生爱国革命运动;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建立的第一个支部中共长春支部;编辑、发行了吉林省第一本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刊物《秋声》。学校是吉林省中共组织的诞生地、爱国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发源地。学校现有71个本科专业,覆盖文、理、史、教、管、法、工、艺、经济学九个学科门类。教职工1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目前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设有21个教学单位、14个研究所。学校建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吉林省特色专业,8个吉林省品牌专业建设点,2个吉林省本科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群);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视频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立项建设课程,18门吉林省精品课程、48门吉林省优秀课程;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9项;获得教育部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是教育部东北三省区域性技术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吉林省支援新疆西藏教育培训基地学前与小学教师教育省市共建基地吉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学校现有1个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立项建设一级学科,3个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立项建设学科。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9个专业学位领域。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办确定的首批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同时承担和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学校建有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22个,其中天然药物分离纯化及活性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为国家发改委设立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有吉林省应用生态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光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东北民族与疆域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吉剧研究基地和吉林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十二五期间,学校获得纵向科研项目8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项,国家社科基金13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4项;获其它科研奖励142项;发表学术论文4245篇,其中,中文核心及三大检索论文1189篇;出版学术著作125部。学校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长白山学者1人,长白山技能名师1人,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高级专家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0人,吉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一、二、三层次人选23人,吉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人,吉林省青年科技奖1人,吉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11人,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9人,吉林省教学名师7人,吉林省优秀教师5人,长春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长春市优秀人才2人,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1人,吉林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1人,吉林省师德标兵1人,长春市师德标兵2人。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18人。学校与澳大利亚、俄罗斯、西班牙、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西班牙建立了孔子学院,与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实行学分互认、学位互授。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十万余名基础教育师资及其他各类专门人才,其中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竭诚奉献农村教育事业的好教师李元昌,全国十佳优秀教师李金华,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孟欣,全国三八红旗手王春丽等,是我校优秀毕业生中的杰出代表。学校于2009年成立了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拓宽了学校与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经过几代长师人的不懈努力,长春师范大学的办学实力明显增强,校园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全校师生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努力把长春师范大学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教学型、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jiaowu.cncnc.edu.cn - 2019-12-30 - 收藏
  • 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网站

    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网站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覆盖工、文、理、艺、经济、管、法和教育等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0年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4年,学校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2012年、2016年连续两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占地面积1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文体和后勤服务设施,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6万m2,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各类藏书600余万册。学校建有安全通畅的校园网络、智慧快捷的校务平台。学校设有16个学院,有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股份公司、湖北省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和湖北省农机鉴定站等省级科研院所,办有1个独立学院。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2200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57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5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近50%。现有各类国家级人才22名、省级专家130余名。其中,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高端外国专家4人、全国模范(优秀)教师3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23人、楚天学者74人、湖北教学名师4人、楚天园丁奖1人。学校还先后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聘请了200多名有影响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学校现有62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专业,7个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6个湖北省本科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9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专业,1个湖北省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入选专业;3个湖北省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评估;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湖北高校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湖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2个、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基地9个、湖北高校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湖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湖北省精品课程21门。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的战略需求,大力实施以绿色工业为主导的135+学科发展战略。现有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5个湖北省特色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2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34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有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3个;有4个中职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5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1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6个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平台、22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等各类科研平台。2011年以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00余项。其中,获批国家基金项目216项,牵头或参与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研究10多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社科奖、发展研究奖、优秀调研成果奖等50余项;学校还通过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质认证和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2011年以来,在科技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排行榜中,我校均位居省属高校前列,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受到央视《新闻联播》等重要媒体的关注和专题报道。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湖北农机化》《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其中,《中国机械工程》连续12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学生为本,教师至上,自由发展,国际视野的治学思想,凝练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健全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按照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的办学定位,坚持以培养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竞赛中成绩优异,多项成绩创历史性突破。近五年来,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1000余项;各类科技文化竞赛获得国家级奖60余项,其中,一等奖近20项。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英语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结构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评选等国家级竞赛中均获得最高奖项。在体育赛事中,曾获得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十六强、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超级组男子单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被教育厅认定为就业核查免检单位。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并入选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涌现出一批全国村官创业百强之星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大学生创业之星等学生成功创业典型。201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是湖北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学校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捷克、芬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台湾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办有本、硕不同层次的联合办学项目8项,合作项目学生规模近1300人。现有67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和深造;常任外籍专家、教师50余名;先后成立湖北工业大学菲利普斯亲水胶体研究中心湖北工业大学中美能源研究中心湖北工业大学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平台等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中心)6个。学校多次获得各类表彰,被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美誉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外事(侨务)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委先进党委中心组省属高校‘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中,湖北工业大学正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坚持内涵发展,努力做优要学工到湖工的特色,做强工程师摇篮的品牌,为加快建成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乘风破浪,阔步前行!

    dean.hbut.edu.cn - 2019-12-30 - 收藏
  • 黄石理工学院教务处

    黄石理工学院教务处

    湖北理工学院地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摇篮的湖北省黄石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快速发展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校于1975年建校,1977年曾开办本科专业,经历了湖北省高等学校黄石高工班、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黄石分院、黄石高等专科学校等办学阶段,2004年升本成立黄石理工学院,2010年全国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1年更名为湖北理工学院,2014年成为湖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改革高校。湖北省属高校中率先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占地14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6.5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09.37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18个(含电子图书225.95万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9亿元。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3416人、专科在校生2706人,留学生35人,成人教育学生12022人,折合学生数17429人。师资1001人,其中正高职称100人,副高职称349人,博士171人,硕士541人;兼职博、硕士生导师58人。教师中有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2人,国务院津贴专家4人,省政府津贴专家9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4人;学校从国内外著名高校聘请了2名院士及30多名有影响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学校设有21个教学院部,拥有工、理、经、管、医、文、教、艺等8个学科门类和55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理论和药学4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为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专业6个;4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学校拥有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6个;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省级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推广中心1个。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4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1个、省级环境监测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省级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协同育人。先后与省内外地方政府、国家级科技园区、国内知名企业共建了3个非独立设置的二级学院;与本地医疗集团共建了2个非直属的临床学院;与省内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3个专业3+2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模式;与省内外企业共建了近20个研究院和研发中心;与武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武汉地区高校联合培养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63名;与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近三年50名教师赴境外进修培训、访学交流,28名学生赴境外游学、留学,学校招收了35名留学生。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近三年学生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书法、绘画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15项、省级奖项403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项、省级78项;培育和孵化大学生创业公司190余家;获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26篇;毕业生研究生考取率连年攀升,高于本省非211高校平均水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就业工作多次被评为湖北省先进集体。学校师生员工秉承明德、格物、经世、致用的校训,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开放创新的理工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克难攻坚,全神贯注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满怀信心地为建设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jwc.hbpu.edu.cn - 2019-12-30 - 收藏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