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35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最近更新 订阅RssFeed

所有时间内24小时内三天内一周内一月内一年内最近更新

  • 湖南师大教务处

    湖南师大教务处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7个校区,占地2700余亩,建筑面积119余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学校设有24个学院,3个教学部,开设89个本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学校拥有发育生物学、伦理学等6个十二五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物理、数学中的分析基础研究及应用、英语语言文学比较与研究、湖湘文化研究等9个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化学和哲学等22个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和哲学、生物学、物理学等3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目前,我校有化学、临床医学2个学科ESI(基本科学指标)排名居全球1%;拥有1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18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以及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中心;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文化、生物发育工程及新产品研发、量子效用及其应用3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国家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等1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心);拥有石化材料与资源精细利用、动物多肽药物创制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蛋白质组学与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及中药分析、低维量子结构与调控、高性能计算与随机信息处理等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拥有多倍体鱼繁殖与育种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体适能与运动康复等7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及多肽药物等2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拥有5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5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拥有湖南省道德建设研究基地等8个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县域发展研究中心等5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6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人,中组部千人计划人选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研团队2个;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7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含学科特区3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等3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4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7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71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40人。学校先后同39个国家和地区的151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人员交流、教学和科研合作,并分别与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韩国圆光大学、美国南犹他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学校图书馆藏书392余万册,其中古籍22万余册,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103个。学校主办12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5种;学校出版社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国家一级出版社。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输送毕业生40余万人,培养了一大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在校学生3.6万人,其中研究生近9000人,长短期来华留学生1000多人,已形成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格局。面向未来,湖南师范大学将始终秉承仁、爱、精、勤的校训精神,继续遵循立足湖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内涵、强化特色、跻身一流的基本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深化综合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努力开创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综合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局面。

    jwc.hunnu.edu.cn - 2020-01-05 - 收藏
  • 商丘医专教务处

    商丘医专教务处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卓越医生培养院校。学校培养了第33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静芳女士和第45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宋静主任,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也因此成为全国唯一培养了两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医学院校。学校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河南省商丘市,毗邻睢阳古城湖畔。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21年的归德圣保罗医院护士学校,历经河南省第五护士学校、商丘地区卫生学校等阶段,是河南省开办医学专业最早的学校之一。历经近百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教学、生活设施完善,校园环境幽雅,绿草如茵,景色宜人。基本情况:学校现设有临床医学系、护理系、口腔医学系、医学技术系和基础医学部、公共学科部、社会科学部、成人教育部等八个教学系(部);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护理(英语方向)、护理(日语方向)、护理(ICU方向)、护理(康复及老年护理方向)、助产、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医学营养、医学美容技术等18个专业及专业方向。面向全国22个省招生。建有基础医学、临床、护理、医用化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口腔等7个实训中心;建有千兆校园网、远程教育网站、多媒体教学评估系统、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计算机室等设施。图书馆藏书79.95万册,中外期刊近千种。学校在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格次;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获优秀格次。师资队伍:学校拥有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校本部专兼职教师87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3人。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硕士学位192人,9人当选省级学科研究会主任和副主任,7人被授予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中青年科技专家8人,4人为商丘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7人为学术技术带头人。此外,学校还聘请了第三十三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吴静芳主任、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生导师王红卫教授、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崔留欣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教学科研:近年来,我校教师发表论文1254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55篇,参编教育部,卫生部规划教材553部,其中主编105部。承担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371,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78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国家专利12项。质量工程建设:学校坚持特色制胜、争创一流,形成一批优势和特色专业。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评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专业实训基地是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药理学教学团队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外科学课程被教育部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急救护理技术、药理学、全口义齿工艺技术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秉承明德、至爱、励学、善思的办学历史传统,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社会的办学服务方向,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特色名校战略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依托,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着力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办学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医药卫生人才。校际合作:学校与郑州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在师资培养、专业发展、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通过校际合作,既为基层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又学习、借鉴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锻炼了师资队伍,提高了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2015年,学校与新乡医学院正式达成并签署了联合培养普通本科生的相关协议。计划招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50名,培养地点在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这一计划已经得到省教育厅批准。我校目前已经启动了专业教师的遴选工作,并筹备做好新生在我校学习期间的教学、科研以及日常管理等各项准备工作。该协议的签订将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我校人才培养水平,优化人才培养结构,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我校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校专升本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标志着我校在专升本宏伟目标过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我校将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为专升本目标而凝心聚力,奋力拼搏!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学校拥有3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建筑面积193424.74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1895人,开放床位1485张,设有55个临床、医技科室。在职职工1895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593人(高级职称220人、中级职称540人)。医院现有博士4人,硕士13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省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2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1人。 第二附属医院(商丘市中心医院),总建筑面积3.8万多平方米,拥有正规病床520张,临床、医技科室46个,层流净化手术室6套,年门诊量40万人次。在职职工506人,其中医技人员 435人,主任医师 16 人,副主任医师80人。主治医师150人,省级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12人,市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26人。为保证临床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学校在全省42家医院建有教学实习基地,可满足2000余名学生的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第三附属医院(柘城县人民医院),现有在职职工960人,副高级职称以上专家80多人,中级职称3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0人。开放床位1000张。设有血液肿瘤病诊疗中心、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心、小儿脑瘫治疗中心、腔镜治疗中心、神经康复中心及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50多个临床、专科科室,设有成人、儿童、新生儿三个规范化的重症监护病区。学校拥有国内130多所县级以上教学见习实习医院和三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甲等附属医院,保证在校学生见习实习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技能。招生与就业:学校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组,党、政一把手领导亲自抓就业,下设毕业生就业创业办公室,常年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与管理工作。学校坚持双向选择,学校推荐的就业原则,每年举办大中型及专场招聘会,邀请近三百多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为毕业生提供有效就业岗位6000多个,吸引了本校及其他高校毕业生8000多人前来应聘,经调查统计,近5000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同时积极到省内外医疗卫生及相关单位联系就业岗位,开辟多种就业渠道,引导帮扶毕业生就业。学校荣获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2015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大三附院等省内知名医院在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功招聘医护人员;上海安泰医院、华佳医院、立德医院和多家医药公司在商丘医专举办专场人才招聘会。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分析就业形势,安排部署就业工作。商丘医专已构建了以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为主导,以稳定的实习就业医院为依托,以不定期的系部专场招聘会为有效补充的常态化、不间断的就业招聘工作体系,拓展了毕业生的择业、就业空间,为实现毕业生多领域、宽口径、高质量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学校荣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全省五好基层党组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行风评议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省级青年文明号等100多项荣誉称号。学校历经近百年发展,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名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很多毕业生成为名医、专家。自我国参加南丁格尔奖评选以来,共有68名优秀护理工作者获此殊荣。河南省共有3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其中2人毕业于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发展前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和面向社区,服务基层的办学服务方向,为城市社区和县、乡基层卫生机构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基本知识,熟练的医学基本技能,较强的创新精神和服务意识,适应基层卫生工作需要的专科层次医疗卫生技术应用性人才。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学校新校区占地1500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校新校区建设工作,并给予大力支持。为了加强对新校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和管理,经向市政府请示,决定成立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和实施新校区建设工作。为解决新校区建设资金短缺的难题,学校多渠道、全方位筹措资金,十几家银行来我校实地考察,纷纷表示愿意融资学校新校区建设,目前3个亿的建设资金已经到位,新校区建设目前正在有序进行。百年大计开新举,一卷宏图绘锦程。校长张展高瞻远瞩,带领校领导班子和全校师生员工,制定了以专升本为中心的1211宏伟战略工程。学校升本工作已列入商丘市政府重点工作。商丘医专立足新起点,扬帆新征程,为实现梦想而昂扬奋进!

    jwc.sqyx.edu.cn - 2020-01-05 - 收藏
  • 广东轻工教务处

    广东轻工教务处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教育厅直接管理。前身是创建于1933年的广东省立第一职业学校,至今已有83年的职业教育历史,先后为社会培养了9万余名毕业生。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学生21700人。2006年6月,学校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优秀。2007年,被列为省级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2008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2011年6月,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财政部组织的示范验收。学校有广州和南海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500亩(其中广州校区218亩),校舍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578万元。学校有实验实训场地面积148205平方米,有268个实验实训室,22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205个校外实习基地。学校现有教职工120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任教师总数的86%,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4%,学校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建立了一个由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高级经理人等组成的优质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数与专业专任教师数之比达到1:1以上,较好地满足了目前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轻工特色明显,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服务地方经济,促进社会发展,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坚持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实践和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下设艺术设计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轻化工程系、传播工程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经济系、旅游系、应用外语系、电子通信工程系、汽车系、环境工程系、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院系,共有70个专业,130个专业方向。学校与企业合作成立了30个培训服务机构,与企业共建12个技术研发机构(其中省级2个),与多家知名企业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学校与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建成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示范性专业6个,学校重点建设专业30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4个,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6个,2011年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经费支持专业2个,获省专项资金支持专业6个,2012年获得省级高职教育重点建设专业4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国家教指委精品课程22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3门,省级优质课程2门。2009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9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学校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珠江学者3人,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南粤教坛新秀1人,南粤优秀教师9人;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先进个人2人、省高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38名(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6人);广东省科技特派员35人,广东省基金项目评审专家7人,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咨询专家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35人。学校获得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立项21本;学校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近百项;承担省级以上教改项目20余项。连续多年,广东省第一志愿填报我校的上线考生数均在计划招生数的3倍以上,文理科实际录取分数都高于广东省划定的本科2B分数线,是广东省高职院校中录取分数最高和第一志愿上线率最高的高职院校。学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2010~2014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9.63%、99.58%、99.58%、98.79%、97.47%。学校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制度,双证书专业中学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9.5%。学校设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考试站,中央财政支持的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的数控技术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联合授予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技能紧缺型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中职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学校的软件学院是广东省示范性软件学院。 学校积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与企业共建12个技术研发机构,其中2个为省级工程中心,既促进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又提升了教师的科技服务能力。2008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17项;与企业合作共同承担省市各级各类工业攻关、农业攻关、社会发展领域的项目29项,其中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8项;面向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等507项,实现科技服务到款为1345万元,名列广东同类高校前列;技术成果在企业应用并通过省级鉴定3项;共申请专利342项(其中PCT国际专利1项),授权发明、实用新型、软件版权登记专利95项。学校教师多个项目成果获得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佛山市科技进步奖、汕头市科技进步奖,我校还获得中国轻工联合会‘十一五’轻工业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等称号。学校重视面向社会的培训工作。2008年以来,在进一步提高已有18个培训机构的培训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校企合作新建13个培训机构,到2012年累计完成培训量共108821人次,其中为中小企业职工培训52306人次。我校在2010年被广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认定为首批广州市国际服务外包培训机构,2012年被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为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学校对6个地区的27所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对口支援活动。学校是全国轻工职业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理事单位、广东省轻工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

    jwc.gdqy.edu.cn - 2020-01-05 - 收藏
  • 长江师范学院教务处

    长江师范学院教务处

    学校是一所重庆市属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9月,由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办学声誉,在重庆市高校布局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形势下,学校一如既往地担当起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积极进取,努力开创统筹城乡发展的地方高校建设新局面。学校所在地涪陵区,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素有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地处重庆市五大功能区的城市发展新区核心增长极。涪陵是先秦时期的巴国国都,文化积淀深厚,多元而独特的巴枳文化、易理文化和榨菜文化,孕育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艰苦创业、不甘人后的涪陵精神。涪陵有辉煌的书院办学史,北宋时期在长江北岸创办的北岩书院时称理学圣地,书院遗风及其理学精神厚泽涪陵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在地方文化的浸润孕育下,长江师范学院承袭诚意正心、钩深致远的治学旨趣,形成了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校训,确立了育人为本、质量为先、重学崇术、尚知笃行的办学理念。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有沪渝高铁、渝怀、南涪等3条铁路和沪渝(南线)、重庆三环、渝涪等3条高速公路,学校距涪陵高铁车站3分钟车程,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福州、成都等地,30分钟可到达重庆火车北站;距高速公路入口2分钟车程,40分钟可到达重庆主城。2001年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办学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校现有李渡和江东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1900亩,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建筑特色鲜明,是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亿元。建有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11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84个。图书馆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有纸质藏书150多万册,购置和自建各类专题数据库14种,数字资源容量达43TB。学校现有文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音乐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美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传媒学院17个二级教学单位和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设有51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基础,管理学、经济学、工学、艺术学为主干,多学科相互融合、各具特点,以教师教育为优势和特色,学术性和应用技术类专业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结构。中国语言文学是十一五重庆市重点学科,民族学、物理化学是十二五重庆市重点学科。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1个。有市级重点建设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程18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校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学校是教育部初中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培训院校、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三峡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重庆市属高校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00多人,其中教授103人,副教授286人,高级职称比例43%;博士151人,占专任教师的17%,硕士557人,占专任教师的62%。有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有兼职硕士生导师3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1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职业道德标兵1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重庆市终身教育奖1人,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2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资助计划28人。另有兼职教授26人,外籍教师6人。学校现有科研机构15个,其中有国家部委联合共建研究基地3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2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2个,重庆市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主办有《长江师范学院学报》、《三峡环境监测》、《长江师范学院报》三种全国公开发行报刊和《三峡教育论坛》、《乌江论丛》、《巴渝教育探索》等重庆市内部连续出版刊物。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24项,教育部等国家部委科研项目30余项,重庆市级科研课题300多项。学校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民委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重庆市文学艺术奖、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二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各类学术荣誉30余项。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1977年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多名各级各类人才,毕业生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水平高的良好形象著称,学校因此被誉为培养‘三区’教育子弟兵的摇篮。近三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珠江钢琴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200多项、市级奖420多项;先后获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集体奖40多项,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个人300多人(次)。学校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常年聘请多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2004年开始招收来自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波兰、日本、韩国、泰国、斐济等国的留学生,是重庆市同类院校中招收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三年来,学校先后与美国圣何塞州立大学、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芬兰坦佩雷应用技术大学、澳大利亚艾迪斯科文大学、波兰卢布林天主教大学、韩国公州立大学与草堂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以及泰国38所皇家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合作与交流,已形成互派留学生1+2+1人才联合培养等合作机制,并资助教师到国外进修访学70多人(次)。当前,学校正处于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发展新阶段,已经明确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学科强校,服务荣校,文化名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新思路和办一所受当地人民尊重的教学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新目标,启动了131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四步走行动方案。以硕士点立项规划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我校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水平;以服务涪陵及周边区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使命,推进学校学科专业转型;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以特色发展、错位竞争为抓手,推动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以办教学应用型大学为统领,全面提高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到2020年,努力将学校建成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成为渝东南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研基地和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重要基地。

    jwc.yznu.cn - 2020-01-05 - 收藏
  • 河北联合大学教务处

    河北联合大学教务处

    华北理工大学,坐落在沿海现代化城市、环渤海经济区工业重镇—唐山市;是一所以工、医为主,理、经、管、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留学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等全方位教育层次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学校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百年传承,底蕴深厚。华北理工大学的前身河北联合大学是2010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河北理工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强强联合组建而成的。河北理工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西学学堂矿务学学门,1958年建校,1959年天津大学矿冶系成建制并入,曾沿用唐山矿冶学院、河北矿冶学院、唐山工程技术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等校名;华北煤炭医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26年的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63年开始本科建制,曾沿用唐山煤矿医学院、河北医学院等校名,是原国家煤炭工业部所属唯一一所本科高等医学院校。合并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整体办学条件和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均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学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07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20多人;具有副教授、教授职称教师1000余人。学校现有双聘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高端人才、燕赵学者、省管专家等优秀人才100余人。学校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52000余人。老校区占地2700余亩、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51亿元;新校区位于唐山湾生态城,占地4500亩,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9个职能处室,29个教学单位,4个教辅机构和9个直属单位。学校建有一流的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CAD中心、计算中心、电教中心和网络中心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图书馆在全省率先引入RFID图书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藏、借、阅、咨、管一体化服务。学校办有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5种期刊,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学校拥有隶属附属医院和非隶属附属医院20家。学科设置齐全,专业特色鲜明。学校现有87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国家部委和省确定的重点学科,12个国家部委和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建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培训基地、河北省创伤研究所、河北省城乡统筹及一体化发展研究基地。中科院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唐山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唐山市院士工作站等机构依托我校建设。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成果显著。学校拥有8个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54门精品课,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19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386项;近年来,获得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65项。ESI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和全球热点论文数量排名居河北省高校首位,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注重人才培养,学生素质过硬。近年来,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竞赛中获奖励1000余项,其中国际级、国家级奖励260余项。学校被教育部评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先进单位。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地方,本科教育开展50多年来,共培养10多万名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已成为河北省冶金、矿业、重化工等行业总经理、总工程师的摇篮;全国煤炭行业高级医学人才、职业病防治业务骨干的摇篮。学校毕业学生以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适应社会需求,创业、创新能力强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5%以上,名列省内前茅。坚持实施科技兴校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研奖励85项;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1项,年均到款科研经费近亿元;学术论文被SCI检索420余篇,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合作发表论文6篇;获得专利授权697项,其中发明专利248项。深化交流合作,国际影响与日俱增。经国家汉办批准,与匈牙利佩奇大学合作建成了中东欧地区第一所中医孔子学院;是中—匈医学论坛中方承办单位;获教育部批准与德国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项目;先后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佐治亚瑞金斯大学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所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目前在校留学生200多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百年老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学校将始终秉承学术并举、崇术重用、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恪守明德博学、勤奋求实的校训,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战略,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大学。

    jwc.ncst.edu.cn - 2020-01-04 - 收藏
  • 仲恺教务处

    仲恺教务处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学、工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优势,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和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校园集云山之神秀,汇珠水之灵气,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前身为仲恺农工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何香凝先生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学校于1927年招生,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长15年。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题写校名。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办学,促进学校发展,1987年4月,根据国家副主席王震提议,经中共广东省委同意,成立了学校董事会,王震任名誉董事长,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任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1997年,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任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2008年,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任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2015年,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任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会成员由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以及港澳知名人士担任。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备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杨尚昆、王震先后为校园内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廖仲恺铜像、何香凝汉白玉塑像和廖仲恺纪念碑题字。国家主席杨尚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何鲁丽、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霍英东、马万祺等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一贯关心、支持学校建设,有力地推动着学校健康快速发展。海内外各界人士深怀对廖仲恺、何香凝及其开创事业的崇敬和景仰,不断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霍英东、马万祺、何厚铧、崔世安、曾宪梓、何鸿燊、杨钊、刘宇新等一批港澳社会名流为学校捐款兴建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等,添置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设备,设立奖教奖学金,为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遗余力。目前,学校有白云校区、海珠校区和钟村实习农场。学校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423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专任教师的648人;现有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2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0人,珠江科技新星4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14个。学校图书馆藏书155万册,电子图书320万册,各种类型数字资源库18个。建有完善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学校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1月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现设有18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雅思考点;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农业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和兽医硕士3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农业硕士有15个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54个本科专业(其中16个名牌、特色专业,含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学校面向全国17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万余人。学校拥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8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科研平台18个。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其中青年基金项目12项,数学天元基金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重点项目1项;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各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1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14个。申请专利298项,获得授权专利 181项;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论文138篇,出版专著61部。八十多年来,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基层农业技术干部、专家、学者以及省部级领导干部,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等。学校先后与英国利物浦大学、诺丁汉大学、布鲁内尔大学、布莱顿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圣道大学、密苏里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澳洲中央昆士兰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梅西大学,日本创价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德国富克旺根艺术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台湾地区静宜大学、铭传大学、屏东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友好互访和学术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高等学校创建"平安校园"优秀学校、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无偿献血贡献奖金奖单位、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回乡大学生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在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jwc.zhku.edu.cn - 2020-01-04 - 收藏
  • 吉林农大教务处

    吉林农大教务处

    学校创建于1948年,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吉林省省属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高校;2011年成为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合作共建大学,并成功获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68年的奋斗与努力,现已发展成以涉农优势学科为骨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大学,是吉林省农业、农村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人才培养摇篮和科技创新基地。学校占地近1400公顷,其中校园占地面积319.02公顷,总建筑面积80.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逾22亿元,图书馆藏书246.68万册。教学、科研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成人本、专科函授生在校生规模稳定在9000人以上。现有教职工1838人,其中,专任教师1179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803人;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优秀教师为代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5个学院, 2个直属教学部门。拥有 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 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78 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13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9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 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部委级科研平台9个,省市级科研平台47个,国际合作平台1个,校企共建平台3个,各种类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373个。学校依托雄厚的学科实力和教学科研资源优势,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办学理念,倡导明德崇智、厚朴笃行的校训精神,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布局,大力推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并运行以卓越型人才培养模式、三层次、三结合、五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和基础+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特色鲜明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人才。2001年和2007年,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两次均获得优秀成绩。十二五期间,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高,获得国际、国内和省级以上各类学科、课外竞赛表彰奖励近千项。在近年来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涌现出了众多扎根基层、自主创业、服务农业农村的优秀学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坚持科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走出了一条把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的科教服务之路。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44项,科研经费达到7.09亿。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9项,获奖数量再创新高,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和质量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首位。形成了以校地合作的安图模式、校村合作的民乐模式、校企合作的博瑞模式和国际合作的赞比亚模式为标志的科技服务体系,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农民200余万人次,创造技术增收150余亿元。学校坚持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不断拓展办学空间,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南非、赞比亚等国家的58所院校、科研院所及有关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充分挖掘、引进国(境)外智力资源,积极派遣中青年骨干教师及在校学生赴外访学、留学、开展国际科研合作;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个;大力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中国政府奖学金、中欧学分生奖学金和吉林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学校积极开展援外培训,是省属高校中第一所开展国家级援外培训项目的学校,十二五期间,为71个发展中国家的393名农牧业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了专业培训。我校代表中国政府援建的首批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之一——中国援助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已成为南南合作典范,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处于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连续三次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被评为全国就业工作选进典型院校。此外,学校还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星火计划先进集体、国家科技扶贫先进集体、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国家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教育部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18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十三五期间,学校将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农业大学建设步伐,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办学职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吉农新篇章!

    jiaowu.jlau.edu.cn - 2020-01-04 - 收藏
  • 淮阴工学院教务处

    淮阴工学院教务处

    淮阴工学院为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故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0年升格为本科高校,2011年9月,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全国服务特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13年4月,岩盐与凹土资源深度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获批首批培育建设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6年2月,车辆与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现有枚乘路、北京路两个校区,校园占地2070亩,校舍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46亿元,其中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2亿元,馆藏图书145余万册,中外文期刊、报纸近1900种,中外文数据库34个。现有16个二级学院及教学单位,本科专业62个,研究生专业1个,在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1.8万余人。拥有国家级卓越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4个(含14个专业)、重点专业2个,省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0个,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1个,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2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拥有国家级淮安市大学科技园1个,省岩盐与凹土资源深度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1个,省级实验室8个,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检测)技术研究(服务)中心6个。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389人,其中专任教师1068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454人,博士、硕士958人,研究生导师71人,企业导师37人,兼职博导、硕导7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3个,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1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8人次、省六大人才高峰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1人,市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市级533英才工程培养对象246人次。目前已柔性引进千人计划、国家杰青、双创人才等高端人才44人。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近三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级、市厅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71项,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市厅级以上科技奖41项,获批专利250项;发表论文2322篇,其中核心期刊585篇,被SCI(E)、EI、ISTP收录461篇。学校积极推进协同共建,与台湾中华大学等三所高校联合成立全国首家台商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淮工中兴学院,与江苏省社科院联合共建苏北发展研究院,与淮安市工商联共建淮商学院。与江苏省经信委、交通厅、食药局等省直单位均有合作共建项目。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8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西北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新加坡创新计算机学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办学,每年有多名学生出国留学,有多名教师赴国外进修、访学,并长期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或讲学。学校秉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校训,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学生考取研究生比例15%左右,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学校获评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先进集体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校党委获江苏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jwch.hyit.edu.cn - 2020-01-04 - 收藏
  • 河南理工教务处主页

    河南理工教务处主页

    河南理工大学始建于1909年,是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属重点高校。历经焦作路矿学堂、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和焦作工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世纪上半叶,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工矿泰斗孙越崎、地质学家翁文灏和张仲鲁、张清涟、张伯声等众多学者执校任教,引领学校承载起培养工矿高级技术人才的历史责任,为民族工业振兴、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坚持服务煤炭工业的办学方向,着力拓宽学科专业领域,成为煤炭行业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历经时艰形成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办学精神和明德任责校训、好学力行校风更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涵盖理、工、管、文、法、经、教、艺术、医学九大学科门类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2401人,其中院士(含双聘)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特聘教授、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部级学术带头人和省骨干教师等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1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6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60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41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设有22个学院和后备军官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全技术培训学院。学校始终坚持实践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建有电工电子等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78亿元。学校坚持实施开放发展战略,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工科优势突出,安全、地矿学科特色鲜明,理学、经管、人文等学科协调发展,建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二级学科(方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9个二级学科(方向)硕士点,75个本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推免权和开展本硕、硕博连读资格,拥有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专业硕士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权,并在17个工程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有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1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其中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2012年国家学科评估中居全国前10位,安全科学与工程在全国排第5名。建成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等55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获得69项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建有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安监总局、国土资源部、测绘局、体育总局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49个,有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38个,近五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7项,年度科研总经费突破2.7亿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百年栉风沐雨,世纪锦绣华章。站在新的起点上的河南理工大学,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传承兴学育人、强校报国的价值追求,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奋力推进内涵、质量、特色协调发展,续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未来的壮丽诗篇!

    jwc.hpu.edu.cn/jwweb - 2020-01-04 - 收藏
  • 四川大学教务处登录

    四川大学教务处登录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建国、校长谢和平。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1.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两校合并为学校题词并寄予深切厚望。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李岚清同志在考察新四川大学时说:四川大学是我们改革最早的大学,对我国高校的改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说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先锋。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吴邦国、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四川大学视察慰问。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50余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评选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4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5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3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8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四川大学大师云集,名师荟萃。截至2016年年底,有专任教师532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767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杰出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0人(含青年千人计划46人、外专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59人(含特聘教授41人、讲座教授14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5人,973首席科学家9人、牵头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获得者30人(32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含原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23人。四川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建立了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立了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构建了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3400余人。2003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31项、国家精品课程3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1门,获得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3篇。四川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现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有9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9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005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1项。2016年,学校科研经费达18.6亿元。2015年度发表国内科技论文总数列全国高校第5位,SCI收录论文数列全国高校第6位。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四川大学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9年成为首批获得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称号的4所高校之一。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2012年被评为国家A类(优秀)大学科技园,已孵化包括1家上市公司在内的科技企业335家。2016年,学校被批准成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来,学校与国内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外150多个地市和6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了近200个校地企产学研平台。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和咨询项目1.3万余项,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学校师生依托科研成果创办领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60余家。2009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13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学校设有4所卫生部直属附属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伤员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四川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学校已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25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港澳台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214所国际知名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与韩国、美国、比利时的5所大学合作共建了5所孔子学院。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相关机构建立的国际和境外科研合作平台和中心有:九寨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中德能源研究中心、中德水环境研究中心、中英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学-日立环境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西部农村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同组建了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新建了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四川大学图书馆藏书665万册,人文博物馆珍藏文物8.5万余件,自然博物馆收藏动、植物标本87万余件(份),档案馆和校史展览馆收藏各类档案28万余卷(其中珍贵历史档案9000余卷)。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还建有校园网、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以及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等。锦江黉门,弦歌铿锵。当前,四川大学已经确立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伟大事业的宏伟目标。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

    jwc.scu.edu.cn/jwc - 2020-01-04 - 收藏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