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时间内24小时内三天内一周内一月内一年内最近更新
保定学院教务处
保定学院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创建于 1904年,始称保定初级师范学堂。1910年改称直隶第二初级师范学堂,1928年随省易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定名河北省立保定师范学校,1978年改建保定师范专科学校,2007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并更名为保定学院,2011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规划占地1220亩,一期建设用地920.2亩,二期建设用地300亩。已建成34.32万平方米,另有12.4万平方米在建。学院现有26个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4500余人。学院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教学设备齐全,现有物理、化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心理、语言等8个类别的实验室,单价 1000元以上的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721.37万元,并建有千兆校园网。图书馆藏有纸质文献118万册,数字图书48万余册,期刊 1200 余种。拥有清同治年间刊印的《二十四史》等线装古籍8980余册(含珍本 8种,善本 8种,共 1428卷,260册);自创刊至建国前的《申报》、《大公报》等珍贵影印资料千余册。我校图书馆现有CNKI学术文献总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等12个全文数据库。学院制定了一系列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激励措施。2007年以来,学院新增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2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3个、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我院承办的国培计划——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经过学员网上匿名评估,在全国35家培训机构排名第六;国培计划——河北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获2013年国培计划学员网络匿名评估河北省第一名。2007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173项。共出版专著12部、编著及教材29部、作品集4部,参展发表艺术作品147件;获批专利3项;发表论文3574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78篇,核心期刊878篇。13项成果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院学报两次获评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保定研究栏目被评为第五届全国社会科学期刊优秀特色栏目。多年来,学院在注重教学工作的同时,非常重视学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国家、省举办的各类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2项节目分获二、三等奖。以我院学生为主体的中科帷幄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动漫制作团队制作的电影《麋鹿王》先后获第13届华表奖、第27届金鸡奖提名奖以及首届欧洲国际立体电影节金水晶奖。在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中,美术系李国庆同学的作品获提名奖,同时获省美展银奖,成为我省应届毕业生获此类奖项的第一人。在第四届花样年华全国大学生短剧小品大赛中,我院的原创短剧《格桑花开》获剧本创作二等奖、表演三等奖、导演奖等三个奖项。在第五、六届全国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展评中,我院学生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1名学生获二等奖。在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中,1名学生获一等奖。在河北省历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我院代表队整体阵容始终保持在第一方阵,成绩突出,并多次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在第六届河北省舞蹈大赛中,我院学生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首届河北省美展暨首届河北省青少年书画作品展中,我院学生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河北省第五届大中学生武术比赛中,我院代表队获男子甲组团体和女子甲组团体两项冠军,并获12项单项比赛第一名。我院麦浪飞翔支教团在最青春2015年河北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选中,荣获十佳团队称号。在团中央学校部及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开展的201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中,我院漫写红色小分队荣获优秀实践团队,实践课题成果《井冈山红色旅游地图创新设计》被评为优秀课题成果。在2015年河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院学生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3项。在河北省历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我院代表队整体阵容始终保持在第一方阵,成绩突出,并多次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在第六届河北省舞蹈大赛中,我院学生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首届河北省美展暨首届河北省青少年书画作品展中,我院学生荣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河北省第五届大中学生武术比赛中,我院代表队获男子甲组团体和女子甲组团体两项冠军,并获12项单项比赛第一名。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合作,先后聘请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和中科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王梓坤为特聘教授,学院还聘请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隆基泰和商贸有限公司等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和知名企业家为客座教授, 定期到校指导教学、科研工作。学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多所国外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黑山州立大学、路易斯安那泽维尔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北方大学、沙巴大学、世纪大学、英迪大学,韩国启明大学等。近百名学生赴国外院校交流学习或攻读学位,多位教师赴海外高校进修访学,十余名师生经国家汉办选拔赴美国、加纳、萨摩亚及泰国讲授汉语。2015年6月,我院合唱团受国家文化部委派,代表我国参加第四届爱沙尼亚流行音乐合唱节,获得当地观众和国内外媒体一致好评。我院现有教职工938人(专任教师65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5人,副高级职称25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569人,另有在读博士16人,有海外留学经历的17人,外籍教师3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享受省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双十双百双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省社科优秀专家3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6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4人,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师德标兵2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3人。资源与环境系、音乐系、宣传部先后被授予河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报编辑部被评为河北省教科文卫系统工人先锋号,院团委连续四年被评为河北省五四红旗团委。百年的历史积淀孕育了保定学院独有的校本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百余年来,学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仅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就有 60 余人,还有一批政界及教育、科技、文化界名人,如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师昌绪,中纪委原第二书记王鹤寿,浙江省委原第一书记铁瑛,中组部原副部长杨士杰,教育部原副部长臧伯平,河北省委原副书记、河北省顾问委员会主任杨泽江,东北师大原校长丁浩川等。目前,学校毕业生已成为保定基础教育战线上的中坚力量,80% 以上的中小学校长都是我校毕业生,一些同志还走上了市、县领导岗位,为地方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以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省内同类院校前列。自去年12月份以来,学院百余名毕业生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事迹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河北日报、光明网、新华网、人民网、中青在线等数十家媒体报道、转载。5月3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播放了习近平总书记给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重要回信,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习近平在信中表示,你们响应国家号召,怀着执着的理想,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扎根基层教书育人,十几年如一日,写下了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历程。你们的坚守、你们的事迹,令人感动。习近平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以你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在此期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省领导张庆伟、赵勇、艾文礼、许宁、秦博勇,市领导聂瑞平、马誉峰、李国英先后做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中共保定市委分别发文,做出向我院西部支教优秀群体学习的决定。中央文明办、省文明委分别授予我院西部支教优秀群体中国好人敬业奉献好人群体、学习雷锋善行河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光明日报社与央视联办的2014年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中,他们被评为特别关注乡村教师支教团体。赵艳菊的家庭获全国妇联最美家庭提名奖。2015年,荣获第1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光明日报总编何东平、常务副总编李春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艾文礼,副省长许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等先后专程来校调研。光明日报社、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保定市委在我院联合举办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我院西部支教毕业生司会平在中国梦?赶考行省级领导干部集体学习教育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我院西部支教优秀群体先进事迹在全省9个城市和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巡回宣讲。2014年5月,在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推进现场会上我院作了专题发言。2015年1月,获评2014感动河北年度人物。我院校本育人模式在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地方院校协作会第八届校长论坛上做典型发言。学院先后被评为河北省园林式单位、河北省绿化先进单位、河北省卫生单位等20余项荣誉称号,我院连续三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河北省文明单位。2011年学院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评为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学院党委被省委教育工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先进集体。中央文明委授予我院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21.192.237.22:8017/jwc - 2020-01-07 - 收藏河北经贸大学教务处
河北经贸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兼有文学、理学、工学和艺术学的多学科财经类大学。学校由河北财经学院、河北经贸学院、河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至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位于滹沱河畔,地处石家庄市西部生态区滨水景观带,占地2950余亩,绿化面积达40%以上,被誉为花园式校园。学校分北、南、西三个校区办学,校本部设在北校区,主要举办本科、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南、西校区为独立二级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校实行二级管理,现有15个本科学院、5个教学部(院、中心)以及研究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独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中东欧国际商务研修学院。学校设有经济研究所、社会管理德治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35个实体和非实体性研究机构。学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河北科学发展 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核心作用,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谋大事、抓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办学能力、办学水平和社会知名度、美誉度持续提升。学校党委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教职工1886人,其中专任教师1059人,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77人,博士和在读博士339人,占专任教师的32%,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管优秀专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社科优秀青年专家等172人次。学校有1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1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其中产业经济学为河北省优秀重点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8个本科专业。学校面向23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近31700名(含独立学院学生近11500名),继续教育学员30000余名。学校招生就业工作态势良好,招生、就业率均名列省内前茅。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以育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学校坚持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实施弹性学制、双学位制和主辅修制,全面实施分层培养模式和模块化课程体系,努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经世致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研究生教育改革持续深入,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更加突出培养模式的个性化和应用性,鼓励学生以科研成果换创新学分,以资格证书换实践学分,倡导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等国家级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30余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有省级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30余项,这些项目有效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自然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项目43项,其它各类课题1500余项,科研经费达到6670万元,科研立项成果在数量、质量和层次上逐年稳步提高。学校主动以科研创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和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关重大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服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61项成果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张高丽和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其他省部级领导的批示。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等40多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其他教育机构长期保持合作与交流关系。中外合作办学进展顺利,学校于2013年开始,与美国芝加哥康考迪亚大学先后合作举办了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2个合作办学专业招生情况良好。学校在传播中国文化、推广汉语方面成果显著,目前已与加德满都大学、赞比亚大学共同创办了2所孔子学院。同时,学校是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单位之一。
jwc.heuet.edu.cn - 2020-01-07 - 收藏黄冈师范学院教务处
黄冈师范学院地处楚头吴尾、通江达海、与省会武汉作为同城化的人文重镇与全国宜居城市——湖北省黄冈市,是一所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均较齐全的湖北省省属多科性普通全日制本科高校,是拥有750万人口的黄冈市第一高等学府。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黄州府师范学堂,历经省立黄冈乡村师范学校、湖北省立黄冈师范学校、黄冈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变迁;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黄冈师范学院;2011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独立开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4年1月,与原鄂东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资源整合。历经百余年耕耘,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多科性大学,涉及理、工、农、经、文、法、教、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形成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三种办学层次。学校由南区、北区、西区三个校区组成,现有校园面积1636.15亩,建筑面积61.26万平方米。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学生16729人。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95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7人,博士、硕士677人。现有国家和省级各类荣誉专家30余人次。学校还聘请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的100余名知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兼职教授。学校现设有18个教学学院,设置本科专业61个,专科专业13个。学校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稳步推进,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定点教改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我校学生在2011、2012、2013、2014年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中连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连续10年荣获国家奖(其中连续8年荣获国家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电子设计大赛、CCTV杯外语竞赛、全国校园DV摄影作品展等重要赛事中都取得优异成绩。2006年开始,学校先后与长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现已联合培养100多名博、硕士研究生。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批准,学校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始独立招收与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现有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培育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1个;生物资源研究所、不确定系统研究所等20个研究机构。近年来,学校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项,参与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攻关项目6项,主持教育部、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项目40项,湖北省自科基金、社科基金项目7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含)奖励 15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60余项。近5年年均科研经费超过3022.542万元。学校国际交流广泛。学校与美国、英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高校与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关系,先后聘请了100多位外籍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派遣100余人赴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合作研究,200余人次赴国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50多位师生赴国外进行汉语教学。2010年,学校成立国际教育学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项,2011年起与日本吉备国际大学合办动画本科专业,2014年起与英国伍斯特大学合办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校毕业生始终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在90%以上,部分院系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50%。在学校培养的历届毕业生中,一大批成为各条战线上的中坚和骨干: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黄冈中学前三任校长、黄冈所属十县市区80%以上的中学校长、副校长都是我校的毕业生。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感慨地说:黄冈中学和黄冈的基础教育是个谜,谜底就在黄冈师范学院。近年来,我校获得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校农校对接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平安校园、湖北省园林式单位、湖北省高校绿化管理先进单位等称号。2014年,武冈城铁开通,把黄冈与武汉的时空距离缩短至28分钟,实现了黄冈与长三角高速轨道交通的无缝对接,与新丝绸之路的亲密牵手,黄冈与大武汉一起,同构水、陆、空一体交通大枢纽,同建中部产业、物流新兴大市场,同筑长江中游城市群,黄冈与武汉正式进入了拥抱同城新时代,为我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时空元素。当前,全校师生正按照第二次党代会的战略部署与两转两改的发展要求,坚持文化引领、内涵提升、特色发展、改革转型、服务社会、依法依规的发展思路,适应高等教育新常态,推进转型发展,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治校,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黄冈双强双兴战略、加快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建设进程,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221.233.162.243:8080 - 2020-01-07 - 收藏商洛学院教务处
商洛学院是教育部批准、陕西省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秦楚文化交汇地、著名作家贾平凹故乡、陕东南生态园林城市——商洛市,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积淀深厚,宜学宜居。学校溯源于1976年成立的陕西省商洛地区五七师范学院,1979年更名陕西师范大学商洛专修科,1984年更名商洛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商洛学院,2011年起成为省市共建高校,2014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6年正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坚持尚教为学、践用至要的办学理念,秉承博闻强志、正道直行的校训,凝练打造以秦岭现代中药资源和绿色食品开发利用,秦岭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贾平凹研究、秦岭画派等为文化传承的办学特色,坚持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现有3个校区,设有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生物医药与食品工程学院、城乡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0个二级学院,设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研究部2个教学部。现开办36个本科专业,面向27个省市(区)招生,在校生120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8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9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451人;现有双聘院士2人、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3人,国家级师德标兵1人,省级师德标兵2人,省级教学名师 5人,三秦人才津贴获得者3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1人,专业带头人29人。长期聘请中科院院士侯洵、徐宗本,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刘加平、欧阳晓平,著名作家贾平凹等知名专家学者70余人为学校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聘请外籍教师5人,依靠社会团体、兄弟院校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一支70余人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深化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取得了28项反映教学水平的本科教学工程项目,主持省级以上教改教研课题20项,荣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学校坚持分类培养,本科生考研通过率连年保持在14.5%以上。近年来,学校建成实践教学基地12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物理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中药资源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食品科学综合教学实验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新建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素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学校重视科学研究,成果丰硕。是陕西省首批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单位。建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建成全国唯一的省级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建成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商洛文化暨贾平凹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商洛中药材GAP科研工程中心等6个省级研究平台,秦岭植物良种繁育中心等9个校内研究机构。发挥资源优势,建有秦岭植物标本陈列室秦岭矿产资源陈列室商洛红色文化资料馆3个大型展室。申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科技推广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1项,横向科研项目3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级各类奖励32项,获得商洛市人民政府奖励59项(其中一等奖13项)。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SCI、EI、ISTP收录176篇,教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商麦5226等三个小麦新品种被确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首选骨干品种,累计推广540多万亩,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以上。以生物学省级优势学科为平台,联合企业生产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丹参饮片、金银花茶、果酒等系列产品。学校坚持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党建为龙头,以三早一晚学风示范工程为抓手,促进形成良好学风,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近年来,学校大力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共资助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844项。学生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8个、省级项目157个,荣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0项,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获得挑战杯陕西省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一等奖2项、2等奖6项、三等奖19项;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荣获全国优秀奖、省级一等奖。学校坚持录取报到率与生源质量、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提高的招生就业工作方针,积极建立省内外优质生源基地,近年来招生计划逐年增加,招生区域覆盖至27个省(市、自治区),连年百分之百完成招生计划。学校通过多种形式推动支持毕业生就业,建立了北京、广州、深圳、宁波、天津、新疆等就业实习基地窗口。学校重视从教从农、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国家项目就业渠道的拓展和支撑,近年来国家项目计划就业毕业生比例居同类高校前列,毕业生体现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2016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2.2%。学校重视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先后与英国南安普敦索伦特大学、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大学、韩国岭南大学、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等16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教师出国出境进修、学生留学等搭建了良好平台,先后派出70余名学生赴台湾、马来西亚交流、美国、匈牙利学习交流。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浙江万里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国内高校建立了对口支援与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鄂、豫、陕11所高校成立了汉江流域大学联盟,与陕南三市地方政府及高校联合成立了陕南发展研究院,积极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表彰的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省教育系统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省高教工委表彰的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教育厅命名的文明校园等称号。学校还被省综治办评为平安单位,被商洛市政府评为园林式单位。当前,学校正在深入贯彻落实陕西省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学院、一流专业的实施意见,认真吸取国内外高等教育最新发展成果,坚持胸怀、视野、责任、卓越的学校精神,以全面实施本科教育,着力构建稳基提质增速,创新驱动发展新常态,争创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主要任务,大力实施根植地方行动计划、323211工程和十大人才工程项目,坚持走内涵发展和转型发展之路,为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jwc.slxy.cn - 2020-01-07 - 收藏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教务处
四川工商学院,其前身是2001年成立的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为独立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四川工商学院。学校面向全国统一招生,实施全日制本、专科学历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占地1600余亩,在成都和眉山有两个校区,成都校区位于府南河源头成都高新西区,眉山校区位于东坡故里眉山市岷东新区。学校下设10个二级学院,设有59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本科专业30个,涵盖经、管、工、文、教、法、艺七个学科领域。现有在校生2万余人。共建有两个大型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纸本文献190万余册,并拥有大量的数字化资源。学校还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7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71个。其中包括汽车电教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微波实验室、ERP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 社会工作专业实训室、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基地等。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办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行3+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四川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经过多年办学探索和实践,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建立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专家治学的治学机制、德才并重的评价机制、创优争先的激励机制、终身学习的成长机制以及共同创享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等六大创新机制。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者型、专家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在专任教师中,有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双师型教师,还聘有名校名师、专家学者、企业家、艺术家为客座教授。近3年,学校教师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54项, 承担厅局级及横向科研项目60项,获奖27项,发表论文633篇,出版教材56部。建立健全素质教育体系,促进学生成长发展。通过构建校园科技文化、美育文化、文学艺术文化、社团文化、现代媒介文化等多渠道、多层次地创建了学校全域文化体系,实施素质教育。学校现有学生社团48个,广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成长。学校每年定期举办校园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能力。近年来,师生在全国、全省各类大赛中,共有2000 余人获奖。学生获全国性奖项259项、省级奖项500余项。学生获得了第五届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品牌策划竞赛一等奖、第27届CBDF国际标准舞全国锦标赛摩登舞冠军、第七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总决赛一等奖、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总决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英语口语测评大赛(NSEC)大学生本科英语专业组全国一等奖、第八届创意中国设计大奖赛综合设计类一等奖、全国两岸三地高校品牌策划大赛大陆赛区冠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赛一等奖、第七届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等多种荣誉。坚持校地企合作办学,为地方和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依托行业、企业支撑,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校地企合作,三方互动,建立了长效机制。与江苏省妇联、眉山市、成都锦江区、郫都区政府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与上海贝电科技公司联合,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思科网络公司合作,订单式培养人才,成效明显。与京东商城、阿里巴巴、宸鸿科技集团、上海贝电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200余家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的定制定向培训和实习实训项目成果丰硕。学校招生、就业工作呈现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多年来,学校普通类招生的录取分数线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学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并荣获四川省教育厅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先进单位称号。在毕业生中,每年都有一批学子考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英国知山大学等名校的研究生,他们坚持历练修为,不断追逐着自己的青春梦想。今天,四川工商学院正大力推进求实发展战略,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创造力、技艺竞争力、服务影响力,锐意进取,矢志奋斗,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办学条件优良、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jw.csdcdxy.cn - 2020-01-07 - 收藏辽宁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辽宁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8年,主校区位于省会城市沈阳,分校区位于滨城大连和药都本溪,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高级护理和医学相关类人才的高等院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辽宁五一奖状、依法治校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经过50多年的发展,辽宁中医药大学在国际交流型中医药人才、实验创新型人才、传统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是全国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考试工作基地、全国中医药外语培训基地、全国中医药文献检索查新分中心、全国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是国家科技部确定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及平台研究的建设单位,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是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辽宁教育基地,是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考试与测评委员会筹委会副主委单位,是国家首批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的高等院校,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013年组建成立辽宁省中医药科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设置医、理、工、管、文、法等6个学科门类,20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万余人,下设17个学院、4所直属附属医院、2个教学部、2个教学实验中心、3个研究院、2所图书馆、4所博物馆。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2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7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6个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3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21个省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1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含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课外实践教育基地,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个省级示范(特色)专业、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2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主编30余部国家及行业规划教材、8部省级精品教材,8部十二五省级规划教材,2个省级普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网络化平台建设项目,32项省级教学成果、4个省级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门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精品视频公开课、4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8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与欧美及东亚、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个大学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加快了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步伐。有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临床药理基地、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25个省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承担和完成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数十项、省级科研项目数百项,发表学术论文数千篇、著作数百部,科研经费年均突破亿元。四所直属附属医院分别增具辽宁省中医院、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辽宁省肛肠医院、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名称,共有11个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2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另有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培育项目,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建设基地),31个省重点专科;另有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0余所临床教学及临床实习医院。现有1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国医大师、1名国家两课优秀教师、20名国家级名中医、3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1人入选辽宁省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11名省级教学名师,47名省名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4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辽宁省特聘教授5人,辽宁省攀登学者2人,辽宁省领军人才2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3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8人、千人层次40人,省市级优秀教师8人。栉风沐雨谱华章,桃李芬芳誉满园。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辽宁中医药大学,秉持厚德博学、继承创新的校训精神,本着不求最大,但求最强的办学理念,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协同发展,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祖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正向着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
jwc.lnutcm.edu.cn/home - 2020-01-07 - 收藏西昌学院教务处
西昌学院坐落在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西昌市。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为1939年北洋工学院内迁西昌创建的国立西康技艺专科学校,是民国时期首创的综合性多学科高等专科学校,享有小北洋之誉。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合并组建为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距今已有70余年的办学历史。2015年2月,学校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试点学校。学校环境优美,占地1851亩,是四川省园林式校园,校舍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设置16个二级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继续教育学院;64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工、农、管、文、教、经、艺 8个学科门类,42个二级学科。近年来,面向全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7100余人。固定资产总值7.2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亿元,图书203万册,电子图书120万册。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000人,专任教师773人,教授113人、副教授242人;硕士、博士研究生52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学术带头人、突出贡献专家、科技拔尖人才29人;教育部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3人,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师德标兵6人。作物学、彝语言文学、园艺学科取得教授评议权,教育心理学学科取得副教授评议权。2011年,被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立并实践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成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46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企业训练项目。2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建设项目、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实验教育示范中心、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个省级实践教学建设项目、16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程。获省级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6项。在校外建立了130余个协同育人合作教育基地。学校注重应用技术研究,积极服务地方。2003年以来,承担服务地方科研项目904项,投入科研经费9450余万元,获各类科技成果奖42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培育作物新品种21个,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78项;公开发表论文5805篇,出版专(译)著183部,推广科技成果60余项。学校积极拓展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2005年、2006年、2008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近几年,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200余项,2014年获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特等奖一项、2015年获四川省第二届青年创业大赛一等奖一项,并获10万元创业基金奖励;学生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居全省高校前茅;近四年新生第一志愿率连续达100%,新生平均报到率连续达96%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95%以上,2005-2011年被评为四川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德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的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交流与合作关系。有美国、英国、俄罗斯、菲律宾、澳大利亚、波兰、巴西、秘鲁等国留学生在校就读。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学校以明德、乐学、求实、至善为校训,形成了立足地方资源优势,校地合作,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应用为本,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心系彝区,培养少数民族实用人才的地方性、应用型、民族性三大办学特色。学校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服务地方为己任,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体制创新和教学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努力把学校建成全国民族地区知名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jw.xcc.sc.cn - 2020-01-06 - 收藏北华大学教务处
北华大学是吉林省省属规模最大的重点综合性大学,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坐落在风景迷人的雾凇之都、中国魅力城市——吉林省吉林市。学校现有东、南、北三个校区和一所附属医院。占地面积26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4217万元,馆藏图书320.6万册。设有1个医学部,29个学院,1个工程训练中心。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5725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262人,本科生23317人,专科生306人,来华留学生746人,预科生94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10039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641人,其中专任教师1620人,具有高级职称人员771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382人;共享4名两院院士,153位校外高级专家作为兼职或客座教授,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学者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具有长白山学者、省高级专家、省拔尖创新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高层次人才104人。学校现有本科专业81个,涵盖11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涵盖10个学科门类;7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涉及38个专业领域形成了由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品牌专业为引领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39个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1个省博士后科研创业基地,14个省级创新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7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一主多样性、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建立了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20个国家与省级教学平台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支撑体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活动,形成了挑战杯、龙舟赛、电子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系列品牌,并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61所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合作培养,近三年出国留学669人。与英国、芬兰两所大学开展本科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韩国江原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学校是国家第二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接受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临床医学(英语授课)本科专业来华留学生教育资格校,获评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学校大力发展成人与继续教育,形成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自学考试、职业技能培训等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多渠道的办学模式。近三年,累计培养2.6万名成人本专科毕业生,实现了办学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健康发展。学校是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大学英语改革示范学校、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全国首批卓越医生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改革试点高校、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高校项目办、中俄医科大学联盟首批盟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学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学校还是吉林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2015年被遴选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当前,全校师生正遵循崇德尚学、自强力行的校训,深化综合改革,加快内涵建设,为把北华大学建成优质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而不懈努力。
dean.beihua.edu.cn - 2020-01-06 - 收藏沈航教务处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是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已经基本建设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 和空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学校始建于1952 年,是原航空工业部所属的6 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前身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后历经东北第一工业学校、沈阳航空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发展阶段,于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校占地1738亩,建筑面积55.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2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及文献119万册,各类报刊4590种。现有各类学生22000余人。学校拥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可在10 个领域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拥有4个国防重点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现已形成了以航空装备设计制造与试验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航空宇航学科群和以航空信息化与控制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信息科学学科群。中国航空研究院依托学校成立中航研究院沈阳分院,联合开展博士生培养工作。沈航下设23个教学、科研单位;现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专业和国防紧缺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现有省级精品系列课程22门;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先后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一等奖8项;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科技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7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490余项,竞赛成绩位于辽宁省高校前列。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其中万余人就职于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千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百余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高层管理职务,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学校现有新能源通用飞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34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之一。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是辽宁省十二五重大科技平台,成功研制了三款新能源飞机,其中,我国首型电动双座飞机锐翔(RX1E),是世界上仅有的按照美国ASTM标准进行适航审定的四款飞机之一,是国家民航管理局颁发适航型号合格审定证书的第一款电动轻型飞机。沈航大学科技园是辽宁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年产值超亿元。近五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揽国家和省市及企业委托项目近1300项。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800余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2000余篇。自2013年以来,学校年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近千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46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0人。现有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辽宁省教学名师11人,校级教学名师34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国家外专局千人计划高层次外国专家1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38人;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才56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312人;近百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学校在校留学生1000余人,是辽宁省内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的20所高校之一,与韩国航空大学、法国皮卡迪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等125个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近五年以来,学校先后派出700 余人次赴国内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学校以立足航空、明德育人、求实拓新、志在卓越为办学宗旨,凝炼了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当前,学校以国家与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培养航空航天人才为已任,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正在向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活力现代幸福新沈航奋斗目标阔步迈进。
jwc.sau.edu.cn - 2020-01-06 - 收藏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是空军依托培养后备军官的全国18所地方院校之一,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已经基本建设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 和空军后备军官培养基地。学校始建于1952 年,是原航空工业部所属的6 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前身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后历经东北第一工业学校、沈阳航空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发展阶段,于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校占地1738亩,建筑面积55.0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7.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2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及文献119万册,各类报刊4590种。现有各类学生22000余人。学校拥有1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可在10 个领域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拥有4个国防重点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现已形成了以航空装备设计制造与试验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航空宇航学科群和以航空信息化与控制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信息科学学科群。中国航空研究院依托学校成立中航研究院沈阳分院,联合开展博士生培养工作。沈航下设23个教学、科研单位;现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专业和国防紧缺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现有省级精品系列课程22门;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先后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0余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一等奖8项;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科技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7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490余项,竞赛成绩位于辽宁省高校前列。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其中万余人就职于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千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百余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高层管理职务,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学校现有新能源通用飞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34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之一。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是辽宁省十二五重大科技平台,成功研制了三款新能源飞机,其中,我国首型电动双座飞机锐翔(RX1E),是世界上仅有的按照美国ASTM标准进行适航审定的四款飞机之一,是国家民航管理局颁发适航型号合格审定证书的第一款电动轻型飞机。沈航大学科技园是辽宁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大学科技园之一,年产值超亿元。近五年以来,学校先后承揽国家和省市及企业委托项目近1300项。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2800余篇,被SCI、EI、ISTP国际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2000余篇。自2013年以来,学校年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学校现有教职工1600余人,专任教师近千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院士12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教师46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40人。现有国家国防科工局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创新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辽宁省教学名师11人,校级教学名师34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3人;国家外专局千人计划高层次外国专家1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38人;辽宁省百、千、万层次人才56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312人;近百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学校在校留学生1000余人,是辽宁省内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的20所高校之一,与韩国航空大学、法国皮卡迪大学、俄罗斯阿穆尔国立技术大学等125个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近五年以来,学校先后派出700 余人次赴国内外进行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进修培训。学校以立足航空、明德育人、求实拓新、志在卓越为办学宗旨,凝炼了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的校训,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当前,学校以国家与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和培养航空航天人才为已任,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与水平,正在向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活力现代幸福新沈航奋斗目标阔步迈进。
jwc.sau.edu.cn - 2020-01-06 - 收藏
推荐资讯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