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归档
上海金融学院教务处
上海金融学院是一所具有63年办学历史、以培养金融与经济管理人才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银行学校。1987年升格为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学校由直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管理转为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建、以上海市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9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上海金融学院。学校位于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学校现有25个本科专业和4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七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金融学科专业为核心、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设有国际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会计学院、保险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外语系、法律系、社会科学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12个教学单位和国际交流学院(中丹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3个专门学院。学校还设有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国购(自贸区金融)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学校突出高水平、应用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全校现有教职员工722人,其中专任教师457人。全校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18人,拥有博士学位人员198人。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具有国外培训或留学经历,约四分之一的教师具有企业、银行等实务工作经历。学校以区位优势、行业优势和办学质量吸引优秀生源,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同时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学校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8000多人,留学生600多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3000多人,学校还积极为银行、保险、投资等各类金融与经济管理机构提供各类高端培训。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近年来本专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7%以上,其中中外合作项目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学校文体活动丰富,击剑体育特色项目久负盛名,是上海市击剑专业运动队体教结合改革试点学校。学校秉承学科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弘校办学思路,根据社会需求与学校特点,实施行业性、国际化、信息化、精致化的发展战略。坚持立诚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注重探索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现代金融知识与投资理财能力,兼有数学统计、信息技术、外语应用与人文素质的复合交叉型金融与经济管理人才。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注重发挥行业优势与区位优势,推进国际合作、行业合作与区域合作办学。学校建立了由金融行业、企事业等30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丹麦、澳大利亚、芬兰、瑞士、日本、越南、肯尼亚、匈牙利、荷兰、比利时、波兰、保加利亚、奥地利、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境)外3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现有中外合作交流项目3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600多人。学校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围绕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需要,加强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与服务,重点建设与大力拓展高水平、开放型的国际金融、科技金融、自贸区金融研究基地,努力为地方经济金融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研究、咨询服务与智力支持。
jwc.sfu.edu.cn - 2019-12-14 - 收藏北京外国语学院教务处
北京外国语大学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在三环路两侧分设东、西两个校区,是教育部直属、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东院校门更新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建校始隶属于党中央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校现有17个学院,6个直属系部,8个校级实体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成立国际研究生院,陆续成立许国璋高等语言研究院、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等众多特色研究机构。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委科研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中心;4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中东欧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与世界文化研究基地。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是目前我国覆盖面最大的非通用语建设基地,是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编辑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国际论坛》三种全国核心刊物,出版《国际汉学》《国际汉语教育》《中国俄语教学》《德语人文研究》《英语学习》《俄语学习》《法语学习》《中国外语教育》《区域与全球发展》等刊物。学校有全国最大的外语类书籍、音像和电子产品出版基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学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其中外国语言文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特色学科。目前学校开设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瑞典语、柬埔寨语、越南语、老挝语、缅甸语、泰国语、印尼语、马来语、僧伽罗语、土耳其语、朝鲜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斯洛伐克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阿尔巴尼亚语、芬兰语、乌克兰语、荷兰语、挪威语、丹麦语、冰岛语、希腊语、希伯莱语、波斯语、印地语、乌尔都语、菲律宾语、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爱尔兰语、马耳他语、孟加拉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祖鲁语、拉丁语、吉尔吉斯语、普什图语、阿姆哈拉语、梵语、巴利语、索马里语、尼泊尔语、泰米尔语、土库曼语、加泰罗尼亚语、约鲁巴语、蒙古语、亚美尼亚语、马达加斯加语、格鲁吉亚语、阿塞拜疆语、阿非利卡语、马其顿语、塔吉克语、茨瓦纳语、恩得贝莱语、科摩罗语、克里奥尔语、绍纳语、提格雷尼语亚语、白俄罗斯语、毛利语、汤加语、萨摩亚语、库尔德语等84个语种。学校开设专业97个,有1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有1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即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即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学校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255人,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教师172人,教师中超过90%拥有海外学习经历。学校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3人,学校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江学者青年项目、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首席专家共11人。学校普通本科在校生5088人,研究生2559人,学历留学生932人。学校与世界上87个国家和地区的441所高校和学术机构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等国外著名院校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学校承办了22所海外孔子学院,位于亚、欧、美17个国家,居国内高校之首,包括德国纽伦堡孔子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孔子学院、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比利时列日孔子学院、美国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孔子学院、捷克帕拉斯基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孔子汉语学院、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阿联酋扎耶德大学孔子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孔子学院、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孔子学院、德国哥廷根大学孔子学院、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子学院、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136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2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142种,中外文数据库78个,形成了以语言、文学、文化为主要资料的馆藏特色。近年来,随着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法律、外交、经济、新闻和管理等方面的文献逐渐形成藏书体系。在76年的办学历程中,北京外国语大学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形成了外、特、精的办学理念和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成为培养外交、翻译、经贸、新闻、法律、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参赞 1000多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当前,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秉承传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致力于培养国家亟需,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建设之路。
- 2019-12-14 - 收藏常州大学教务处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前 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始建于1978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84年实行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办学机制;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江苏省商业技工学校并入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2年学校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常州大学。历经三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成为了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在武书连2017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中,常州大学名列第202位。学校以责任为校训,秉承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以人为美、育人为本,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协作品质、国际视野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建校39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50000余名毕业生,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现有科教城、白云、西太湖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70亩,校舍总面积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3.7亿元,纸质图书150余万册,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良。学校现有15个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另外设有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和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独立学院),其中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在靖江办学,拥有独立的校园和完善的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748亩,校舍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93.6%(博士学位50.1%)。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83人(教授192人),其中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3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2人次、中青年领军人才7人次、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57人次,江苏特聘教授6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6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博士8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18人、创新人才团队3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5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7人。学校连续四次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入实施五位一体跟进式人才培养体系。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工程领域和1个艺术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以及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学校现有6个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2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7个省级工程中心,5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4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5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1部省级精品(重点)教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3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在第13届、14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在2014、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学校荣获金奖3项、银奖1项,并荣获全国校级优秀组织奖。200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近年来,学校科研实力快速提升,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不断彰显。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7项。2012-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项(重点项目5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2项(重点项目4项),三大检索论文2217篇,发明专利授权1511件(PCT 1件),2013-2015年的授权专利数分别居全国高校第61、21、34位,2015年专利转化率居全国高校第32位。学校积极为国家支柱产业、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与国内40 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30多个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30个,产学研基地295个,校企联盟369个。学校技术转移中心是科技部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据全球自然指数数据显示,常州大学WFC分值在内地高校位列第25位,江苏省第3位。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化教育交流与合作进程。以校际合作、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为重点,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芬兰、瑞典、俄罗斯、日本、泰国、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0余所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爱尔兰梅努斯大学、美国新泽西城市大学举办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6年,225名学生赴境外参加各类长短期留学项目,近30个国家的26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学校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等称号,并多次荣获全国和江苏省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还被授予全国绿化400佳单位和江苏省花园式校园称号。目前,学校正处在继往开来、乘势而上的大好时期,全体师生员工大力弘扬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常大精神,着力提高教学品质与教育质量,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层次,构建内涵式发展体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jwc.cczu.edu.cn - 2019-12-13 - 收藏湖北中医高专教务处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所中医药普通专科学校,开办医类专业教育已有60多年历史。学校实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北省卫生厅(卫计委)、荆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管理体制。学校占地735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拥有8所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和1所省级标准化实验动物中心;校内装备有58个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49余万册(含电子图书20余万册),年订购纸质期刊800余种;引进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中国知网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在全国10个省区市130余家二甲以上医院和60家医药卫生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专兼职教师752人(含校外兼职教师260人),其中专职教师40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校内专兼职教师227人(其中博导1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46.14%,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92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18.70%,双师素质教师277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56.30%。学校集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于一体,突出中医药特色,中西医、药、护、医技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以普通专科教育为主体,目前开设有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生产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保健与管理、康复工程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疗设备应用技术、护理、助产等19个普通专科专业,面向30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专科学生近万人;同时联办有护理学、中药学、药学与药品营销3个自考本科专业。湖北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设在学校,承担全省乡村医生培训任务。学校是湖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医药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校以就业为导向,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先后建设了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2个,实训基地1个、精品课程5门,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2个、实训基地1个,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00余人次,二、三等奖近500人次。自成立以来,学校已为各级医疗单位输送了近10万名实用型人才,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志愿者黄贵军,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职教之星范尉,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3-304寝室黄振光等),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感动荆州十大人物孟茂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设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生在校期间经考核鉴定合格后可获取与医学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同时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一批就业基地,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按省教育厅发布的第三方统计数据,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对母校满意率、毕业一年以后(即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后)的薪酬位于全省高职高专前列。学校多次荣获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荣誉称号,先后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乡村医生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红旗团委和湖北省高校理论学习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塑校,开发活校,依法治校的发展理念,着力于创构特色、彰显优势、打造品牌、提高效益,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服务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jwc.hbtcm.edu.cn - 2019-12-13 - 收藏沈农教务处
沈阳农业大学是一所地方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现任党委书记迟维意,校长刘广林。学校坐落在沈抚同城连接带中心区域天柱山南麓,东与世界文化遗产清福陵毗邻,南与沈水浑河相望,占地面积10246亩。校园环境幽雅,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沈阳农业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农业教育的始兴时期—1906年清政府设立的省立奉天农业学堂,以后经历了奉天农业大学、东北大学农学院和沈阳农学院几个历史时期,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与复旦大学农学院合并组建成了新的沈阳农学院。1979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10月,更名为沈阳农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2000年,学校由农业部所属划转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辽宁省与中央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几代沈农人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学校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试点高校,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开展的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今天的沈阳农业大学已成为教学和科研并举,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教育科研体系。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4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11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57个本科专业;学校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农业部重点学科,6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22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学校设有16个学院、4个教学部(中心、所);有包括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在内的省级以上(含沈阳市)科学研究机构80个、基础实验室及实验教学中心19个。建校以来,一大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先后来校任教。自1990年以来,已有25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校现有教职工1586人,其中专任教师1083人,教授179人,副教授39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22人和硕士研究生导师507人。专业教师中有院士2人,特聘院士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千人计划讲座教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神农计划人选3人,辽宁省院士培养工程人选1人,辽宁省首批高端人才引进工程1人,辽宁省攀登学者6人、特聘教授17人,辽宁省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6人。一支以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骨干、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经形成,学校具备了发展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进行多学科联合科技攻关的基础和优势。学校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和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涵盖8个专业,省级特色、重点支持和转型发展试点专业36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优秀网络课程2门,辽宁省精品课程21门,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16门,辽宁省视频公开课2门,首批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4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8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214个。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重视教学研究和改革,着力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培养。建校以来,学校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本、专科生和博士、硕士研究生11万人。我校毕业生基础扎实,爱岗敬 业,在各自岗位上勤奋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学校现有在校生2082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440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76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390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1191人。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发扬光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2000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省、市的各类科研项目5000余项,有198项成果获国家、省(部)、市奖励,70%的科研成果在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学校先后在辽宁省10个市24个县(区)建立了科教基点,选派46名科技人员到当地担任科技副县(市)、乡(镇)长或科技顾问,有力地推动了科教兴农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积极构建国际合作平台,不断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联系,与15个国家的47所院校结为友好学校。进入十二五以来,全校师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学校成功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今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包括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17个建筑单体的新教学科研区和占地500亩、设施先进的校内新教学科研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位于海城、辽中、彰武等地占地4300亩的校外长期教学科研基地建设任务完成过半,新的基地建成后将为高水平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保障,极大地拓展学校的发展空间。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形成了坚韧不拔、坚持发展、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坚持事在人为的沈农精神,创造了沈农速度,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状、辽宁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辽宁省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辽宁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高校平安校园、沈阳市先进党委、沈阳市先进单位、服务沈阳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在新形势下,学校正在围绕人才队伍、学科建设两大工作重点,努力开创内涵提升的新局面。沈阳农业大学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jwc.syau.edu.cn - 2019-12-13 - 收藏上海财经大学教务处
上海财经大学源于1917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创办的商科,著名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杨杏佛任商科主任。1921年,随着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建设国立东南大学计划的实施,商科扩充改组并迁址上海,成立国立东南大学分设上海商科大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商科大学,著名教育家郭秉文任校长,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任教务主任。1932年独立建校,定名为国立上海商学院,时为国内唯一的国立商科类本科高校。1950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政经济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由财政部划归教育部领导,现由教育部、财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和努力奋斗,上海财经大学已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经、管、法、文、理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学校占地826亩,设有三个校区,主校区位于国定路777号。截止2016年9月,学校有专职教师1044人,现有各类在校生21355人,其中全日制14695人。从学生分类看,本科生8019人,硕士生5914人,博士研究生1130,学历学位留学生864人(另有1159名长期生)。百年来薪火相传,上财人铭记"厚德博学、经济匡时"之校训,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万计的财经管理和相关专业人才。学校正在为成为国际知名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愿景】基于卓越的研究和教学,成为国际知名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使命】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民族精神,富有创造力、决断力及组织力的卓越财经人才。以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为人才培养规格,促进学生素质、知识、能力、体格全面发展。探索真理,促进知识创造和知识传播。致力于发挥多学科特别是财经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崇尚学术自由,推动学术进步。匡时济民,参与公共服务,引领社会发展。致力于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用先进理论、思想和文化,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发挥思想库、人才库、信息库作用。传承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致力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文明成果,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理念】面向社会、求真务实、立德树人、经世济国。【战略】坚持现代化战略。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核心,不断提升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管理和教育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坚持国际化战略。以国际化建设为路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坚持信息化战略。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持续提升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水平,实现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
jwc.shufe.edu.cn - 2019-12-13 - 收藏厦门南洋教务处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创办于2000年,前身为厦门南洋专修学院。学校是由海内外热心教育的十五位学者、企业家联合发起创办的,学校坐落于美丽温馨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校园占地近600亩,设计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由瑞士著名建筑师设计,集现代、生态、数字、环保等多重概念于一体,2014年学校被厦门市绿化委员会评为花园式单位。学校校内实验实训教学面积2.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175.53万元,纸质藏书56.8万册。校内教学设施完善,生活配备齐全、交通出行便利。学校现有外国语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含橱柜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开设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应用等先进制造业类专业和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应用电子技术等现代服务业类专业共44个,教职员工499,专任教师320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办学,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创业型、创新型、开放式办学,注重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一流的师资,保证一流的教学质量,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家重点院校聘表一大批专兼职教授、副教授、讲师来校任教,并有特聘外教、企业家来校授课。学校推行校企合作与闽台校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学历教育与证书教育双轨教学。毕业生获取双证书比例高于85%,学校努力与境外乃至国际接轨,目前已与台湾、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30多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在校修完相关课程后,可择优推荐到海外合作院校继续深造。 学校地处经济特区,拥有开放办学和就业创业先决条件,毕业生深受企业青睐。学校每年举办百场千家校园招聘会,每年都会有上千家企业来校招聘毕业生,每个毕业生在校内至少拥有3个以上就业机会,2016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9。23%。2005年学校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基金目前增加到1370万元,为学生创业提供启动资金支持,郑智勇和廖江湖两位毕业生曾于2006年获得首批创业基金人民币12万。为反哺母校的扶持,成功创业的校友郑智勇捐赠母校100万元设立慧赢教育创业基金,支持本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学校成立艺术团、模特队、礼仪队、蓝球队、足球队、文学社、创业协会、英语协会、日语角、PC俱乐部、吉他协会、漫画社、网球队等多个学生社团组织,其中艺术团、模特队、礼仪队、蓝球队、足球队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社团。学校设立学生勤工助学中心,为在校生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服务,每年皆有数千名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在特区中外资企业兼职。学校设立理咨询中心,建立了心理咨询四级保健系统。学校实施多元化办学模式,推行校会合作、校企合作、闽台合作、国际化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与福建省和厦门市橱柜商会合作,成立国内第一个橱柜专业,培养橱柜行业急缺人才;与6所台湾高校和十几家台资企业合作开展校校企合作项目,引进台湾高校优秀师资和课程,建设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应用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6个闽台合作专业,选派学生赴台学习交流,培养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急需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与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的高校合作,开展师生互访交流,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世界通用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十余年来,学校秉持以人为本,特色办学,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曾出台免费生政策,总结并推广六个坚持治学方略: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坚持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创新,坚持以质量和特色取胜,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坚持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坚持走现代化、开放式办学之路;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四育人,涌现出一批批优秀学子:2003年感动厦门十大人物林婕;爱心大使福建省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张良健;2004年福建省IBM电子商务软件设计大赛冠军钟小坚;2005年亚洲小姐总冠军王磊;2006年福建省第十届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专业计算机组第一名刘强、田翠;世界小姐上海赛区冠军、厦门市旅游形象大使吴捷;海峡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电子商务软件设计一等奖获得者余凯、卢孔锦、赵建志;导游之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秦雪丽;首届全国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福建赛区)公外组一等奖获得者高慧。……学校承担国家级、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3项,取得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项,建成福建省示范专业2个,获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精品课程4门,6个专业在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中进入前十名。学校是福建省首批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院校之一,具有招收海外留学生资格。近年来,学校先后获福建省4A级中国社会组织,厦门市5A级平安校园、绿色校园、花园式单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2016市民最喜爱的厦门职业院校等荣誉。2011年在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名列第一;2014年荣获教育部思政司第三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特等奖;2015年成功承办第三届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论坛,被全国民办高校党建研究分会授予特别贡献奖;在福建省教育评估中心发布的2015年福建省民办高职院校发展潜力排名中位列第一;2016年被厦门市政府确定为唯一一所支持升本的民办高校,并列入厦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
jwc.ny2000.cn - 2019-12-13 - 收藏同济大学研究生教务处
同济大学秉持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办学方针,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1978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1996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学校始终注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功能均衡发展,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3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有硕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5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6个,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在对德为主的国际合作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有特色、全方位、主动型、高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系框架,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国际化模式,已基本构建起了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整体框架。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和交通运输工程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海洋地质、工程力学、材料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环境工程等7个学科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车辆工程等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有19个。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2年学科评估中,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继续保持全国高校排名第1;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排名第2;海洋科学、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排名第3;获得全国前5名的学科共有9个,获得全国前10名的学科共有13个;共有23个学科进入全国排名前30%。我校还设有25个博士后流动站,36个重点研究基地,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级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研究中心9个,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按照教育部调整和完善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工作部署,我校于2009年又启动了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项目,旨在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工程类人才培养模式,使之符合现代教育规律、满足我国工程界对人才的需求。学校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硕士学位等等。此外还充分发挥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研究生招生处、培养处、管理处、综合处、在职教育管理处、学位办公室、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嘉定校区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等。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日常管理机构设在研究生院。按学科大类和学科特色,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分设17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以一级学科为单位设有48个学科专业委员会,按职业学位类型设有10个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以工程硕士领域设有18个工程硕士领域教育指导委员会。各研究生培养院系设有研究生管理部门,配有学位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行政管理人员。学校拥有专任教师2786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85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28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讲座)教授28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2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双证博士研究生4708人,单证博士学位研究生144人,全日制双证硕士研究生11054人,单独备案收费制硕士研究生16038人。自开展研究生教育以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研究生院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以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为依托的研究成果获得2013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高教类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连续几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9篇博士论文入选。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6877人,硕士学位53665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和杰出人才。同济大学将继续坚持以服务社会为使命和责任,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质量、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gs.tongji.edu.cn - 2019-12-13 - 收藏山青教务处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也是全国唯一一所本科层次的地方青年政治院校,其办学基础是创建于1949年的山东省团校,迄今已有66年的办学历史。学校、团校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同时承担着普通本、专科教育,成人本、专科教育和共青团干部教育培训等多重教育教学任务。学校占地面积1040亩,建筑总面积26.6万平方米,位于济南市高新产业带中心,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莘莘学子求学求知的理想之地。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7.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984万元,建有各种实验、实训室86个,教学用微机3024台,语音实验室座位数826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数6878个。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25万册,电子图书139万册。高度集成的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实施了以培养名教师、创办名专业为主要内容的双名工程。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博士和其他高层次人才,注重加强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培养,逐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适合学校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607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教师等19人,45人在省级学会中担任理事以上学术职务。学校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初步形成了科学规范、运行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现设43个本、专科招生专业,涉及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教育培训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各1个,省级示范专业、特色品牌专业10个,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36门。近年来,学校独立承担或参与的教育部和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7项,7项教学研究成果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奖励,其中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3人次在国际专业比赛中获奖。一批专业在教学改革中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如舞蹈专业2002年被教育部确定为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舞蹈学被确定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首批重点学科;2005年舞蹈专业被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示范专业,2006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2009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中央财政支持的教育实训基地,2011年舞蹈学被确定为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强化),2012年应用型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旅游管理、新闻采编与制作、文秘、计算机应用技术、物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工作等专业也因办学特色突出先后被评为省级特色、品牌专业。舞蹈专业学生参加中央和有关省市组织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230多场次,在全国和省级舞蹈专业比赛中获奖120多项,其中以中国舞蹈荷花奖表演金奖、桃李杯和全国大学生舞蹈比赛为标志的国家级一等奖6项,以山东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泰山文艺奖为代表的省级一等奖58项,实现了山东省舞蹈界在全国舞蹈专业比赛荷花奖和桃李杯两个奖项上零的突破,多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团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国庆60周年,学校舞蹈学院作为全国地方院校和山东省舞蹈界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演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连续12年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北戴河接待中心的邀请为中央领导同志服务,多次受到中央首长和中央办公厅领导的表扬。近三年,毕业生7月份初次就业率平均达到89.71%,年底各专业平均就业率超过95.8%。物业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学校被省人事厅、教育厅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设有经山东省编委批准建立的省级研究机构——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和8个校级研究机构,山东省写作学会、山东省青少年研究会、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3个省级学会的秘书处设在学校。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设立了山青讲坛系列讲坛。青少年理论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山东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在校设立了齐鲁论坛青少年分论坛。近年来,我校教师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34项;出版专著、教材190部;发表学术论文3601篇,其中有190多篇分别被SCI、EI、ISTP、CSSCI、《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或转载;有215项成果获得山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2011年,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发文,批准我校信息安全与智能控制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为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实现了学校在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的新突破。学校办有两份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青少年研究》杂志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青年类重点期刊和山东省优秀期刊。学校在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科研创新平台以及学术平台建设方面走在了全省同类高校的前列。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常年聘请15名以上外国专家驻校任教。先后与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美国北园大学、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学、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互派教师和留学生,进行图书资料交流,开展合作研究和合作办学等。建立了山东青年出国留学咨询服务中心,向国外派送留学生。先后成功举办了中日青少年问题国际研讨会、东北亚电子商务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促进了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同时,与国内多所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推动了相关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青年干部是省委赋予学校的重要职能。建校至今,共举办省内外各类团干部岗位职务培训班和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350余期,培训学员4万余人。2006年学校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现已完成中部六省团县(区)委书记培训班5期,环渤海地区驻外团工委书记培训班1期,为中西部地区培养团干部11期,举办发展中国家青年领袖培训班3期,实现了团干部培训走向全国和面向世界的新跨越。学校是山东省首批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和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是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是共青团中央命名的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设有山东省青年干部培训中心、山东省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山东省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设有山东省省直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山东省劳动职业技能鉴定所,近10年来,已为社会培训了4万多名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学校注重发挥青年院校的政治优势和办学特色,坚持德育首位,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党团组织建设,秉承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环境,形成了朝气蓬勃、实事求是的良好校风。近年来,在教育部、团中央、省委高校工委、团省委、教育厅、文化厅等组织的多种活动中表现突出。党建、纪检、工会、团委、学生管理、保卫、后勤等方面的工作先后多次获得上级颁发的荣誉称号。在学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鼓励和支持。2004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专程视察学校,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层次作出了明确指示。2006年5月,时任国务委员的陈至立、教育部长周济视察学校。在建校50周年之际,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的吴官正专门致信祝贺。建校60周年之际,中共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专门发来贺信。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时任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王军民,时任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晓兵等领导分别到校视察工作,给予全校师生员工极大的鞭策和鼓舞。由于学校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成绩突出,在1997年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2004年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和成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等历次综合评估中均被评为优秀等级,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并获得山东省教育条件装备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山东省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等称号。2009年11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记集体二等功。
jiaowu.sdyu.edu.cn - 2019-12-13 - 收藏佛山学院教务处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地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强劲的广东省佛山市,是一所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广东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学校。学校起源于1958年创办的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和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1986年2月,在佛山师范专科学校基础上创建佛山大学,华南农学院佛山分院也先后更名为佛山兽医专科学校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1995年3月,国家教委批准佛山大学和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5年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佛山职工医学院和佛山教育学院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02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7年以优良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机械工程、兽医学、土木工程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教育、控制工程、农业等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现分为校本部、北院、河滨路、同济西路四个校区,占地面积2210.7亩,建筑面积34.81万平方米。迄今为止,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4万余人。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与陶瓷艺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交通与土木建筑学院、口腔医学院(医药工程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含:公共体育教学部、公共英语教学部、公共艺术教研室)、经济管理与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专业42个,涵盖了工学、理学、农学、医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学校现有教职工1312人,其中专任教师798人。全校具有正高职称141人,副高职称36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49人,硕士学位教师590人。此外,聘请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博士、丁肇中博士及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4813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6104人。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以培养地方实用人才为根本任务,逐步形成了勤俭建校、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办学风格和较为鲜明的应用性办学特色。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我校毕业生近三年总体就业率均在99%以上。2008~2015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文化竞赛,共获省级及以上奖1027项,其中国家级229项,省级798项。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5项。学校稳步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预防兽医学等被批准为第九轮广东省重点学科优势重点学科。学校现有广东省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广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教育厅工程技术开发中心3个、佛山市工程技术中心6个,佛山市科技创新平台17个。土木工程、动物医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动物科学为省级特色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试点学院1个;省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学院2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3项;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0个、重点专业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专业1个、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重点课程7门,精品开放课程14门。已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60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20项。学校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科研经费从2010-2014连续五年在全省排名第10。科研项目总经费从2010年的5700多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1.5亿元,比2014年增长25.8%。2010年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20项,其中国家级50项;获得授权专利116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紧密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为引领,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实施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将服务地方打造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张特色名片。学校积极推进与地方政府、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推动校区(局/镇)联动工程,先后与顺德区、高明区、清远市等15个政府部门、行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美的集团、创维集团、海天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研究中心(院、所)或产学研基地130多个、联合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中心1个,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4个。横向经费在2011-2013年连续三年在全省排名第10,2014年跃升至第8位。在全省高校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平台数统计排名中,自2012-2014年连续三年在全省位居第2。2015年学校更是荣获了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这是经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的、目前我国唯一面向产学研结合的最高荣誉奖。学校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南非、莫桑比克、新加坡、韩国以及台湾、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进行长期的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和学生联合培养。与美国、英国等多所高校开展科研合作;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等国(境)外著名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活动;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和整体学术水平提高。近年来,我校数百名毕业生到国外攻读学位,近百名在职教师出国做访问学者或攻读学位。学校将按照立足佛山、服务广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进一步解放思想,追求卓越,依托工科优势,强化学科内涵,全面开放办学,聚集创新资源,深耕产教融合,探索高校+高端研究院所+龙头企业的特色发展模式,以超常规措施推动超常规发展,全面提升特色工科建设水平,引领产业未来发展,实现从综合性大学向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转型,走出一条创新型大学的发展道路。
web.fosu.edu.cn/jwc - 2019-12-13 - 收藏
推荐资讯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