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归档
中央民族大学教务处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黄泰岩。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关心和重视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建校初至1966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14次接见学校师生代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3次接见师生代表。1993年学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2001年6月,学校50周年校庆之际,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到校视察,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同年,胡锦涛、李岚清等国家领导人亲自审批了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上报的《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央民族大学的请示》。2002年6月,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学校197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在其后发展中,先后进入211工程、985工程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学校建校之初,一批学界名流,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翁独健、吴泽霖、冯家昇、杨成志、林耀华、傅乐焕、于道泉、闻宥、马学良、王锺翰等到校任教,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现有教职工总数为2106人,其中专任教师121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73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他们当中有戴庆厦、张公瑾、牟钟鉴、胡振华、施正一、刘秉江、马跃、靡若如、李魁正、杨圣敏、金炳镐、薛达元等知名专家学者,还有不断涌现的诸多中青年新秀,已渐成学界翘楚。另外,学校每年都聘有130多名外籍专家任教。学校目前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6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3人。学校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15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都有一批在相关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学校现有23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64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5个、二级17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委-教育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重点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重点工程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台港澳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841人,其中本科生1127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386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85人(本校);本科生(含预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50%。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学校,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672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10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其中有知名专家学者近千名,少数民族省部级领导干部近百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近千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万余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央民族大学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杰出人才和民族团结表率的摇篮。学校现占地面积为38万平方米,另规划新校区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资产总值34亿元。拥有各类图书和电子图书430万余册,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图书文献资料藏量居国内高校前列。学校出版社是全国民族学科教材和著作的出版基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和《民族教育研究》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全国核心期刊。民族博物馆藏有3万余件珍贵的民族文物,已经成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教学实践基地。目前,全校师生员工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的需要,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能力两大主题,实施特色兴校、质量立校和人才强校三大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质量第一、内涵为主、可持续发展的办学之路,朝着建成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
jw.muc.edu.cn - 2020-01-08 - 收藏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教务处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原历史名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学院是由河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直属于河南省教育厅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占地843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现设有财经金融、会计、经济贸易、工商管理、外语旅游、电子工程、信息管理、技术科学、工艺美术等9个教学系,社科、体育2个教学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另设有河南省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1个,与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联合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联合举办应用型本科专业2个,在校生21000余人。学院开设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文化艺术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土木建筑与水利大类、旅游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新闻传播大类等共52个专业(专业目录),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装潢艺术设计、电子商务、应用电子技术5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装潢艺术设计、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6个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物流管理实训基地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电子商务专业为河南省中职师资培训基地;《管理学原理》、《实用英语》、《图形图像应用技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会计综合实训》、《实用酒店英语》等6门课程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贸易教学团队、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电子商务教学团队、计算应用教学团队、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等5个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学院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的战略,按照依托重点、办出特色、突出优势、打造名牌的建设要求,努力打造服务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财经商贸专业群、航空经济专业群等,围绕河南省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突出专业内涵建设,始终走在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拥有功能齐全的综合教学楼、多媒体楼、实验楼、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阶梯教室等;建有计算机校园网、多媒体教学网、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中心等现代化设施等;建有财务会计实训中心、财税金融实训中心、现代商务实训中心、物流管理实训中心、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实训中心、航空实训中心、旅游实训中心、新闻与文秘实训中心、工程造价实训中心、数字语音实训中心、学生创业创新综合实训中心等13个全真虚拟实训中心;功能完备、设计先进的图书馆,现有藏书102万册,开通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镜像站、中国专利数据库等多个电子资源站点,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强化技能培养,突出职教特色,先后推行了竞争上岗、动态聘任、末位淘汰、以绩计酬、百分制考核等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全省教育系统首家引入了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教师对接职业岗位,通过订单培养、分层次教学、三级技能竞赛和双证书培养等为企业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用得上、留的住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学历提升工程、双师素质工程、职称晋升工程构建了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第三方评教等独具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院特别注重加强学生就业安置工作,专门成立有就业指导办公室,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就业讲座、开展订单教育等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学生就业出谋划策,搭桥铺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近年来,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商业培训先进单位、河南省示范学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佳职业学院等荣誉称号百余项。学院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河南首批品牌化示范院校、河南省示范性数字化校园单位、河南省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试点单位和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省人大副主任张世英、钟力生、袁祖亮、蒋笃运、省政协副主席曹策问、省教育厅领导等先后到校视察,对学院的办学理念、规范管理给予高度评价。学院改革事迹先后被上级主管部门和《新华社内参》、《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郑州日报》、《郑州电视台》、《郑州教育台》、《河南商报》、《大河报》、《河南教育》等30多家新闻单位转发、推介。
jiaowuchu.hnjmxy.cn - 2020-01-08 - 收藏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的100所高校之一。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专科以上学历教育学生约52万人,留学生教育约2万人,成人非学历教育学生12万余人,协助省教育厅完成中小学教师培训333万余人次,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学校占地面积3330亩,下设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40余个科研机构。学校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33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8000余人;图书资料320余万册,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云南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单位,建有万兆主干的新一代数字校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进入全国高校文科学报30强之列,为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全国大学学报中首创《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综合影响因子在全国同类期刊中排名30位,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学校有文、史、哲、法、教、管、理、工、经济、艺术10大学科门类,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有22个学科排名全国高校前20位,3个学科排名前10位。现有90个本科专业,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等13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学校通过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完成了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2014年实现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突破,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共有76项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建有国家太阳能质检中心、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级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程中心、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基地3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创新团队13个。有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地区可再生能源研究与开发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有云南教育决策咨询智库、中国西南周边地缘环境与一带一路建设研究智库2个云南高校新型智库。2011-2014年,学校共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79项,科研经费5.57亿元;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65项,含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点)项目15项;教师共出版著作428部,其中A类出版社104部;共发表论文8774篇,其中三大检索收录论文834篇,CSSCI论文733篇;共获122项科研成果奖,其中全国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9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99项;共获授权专利7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16项,3项国家标准获得国家标准委立项。学校现有教职工2373人,其中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和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培养计划人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专家等一批专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科院院士杨乐、郭柏灵、戴汝为、欧阳自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阿马拉通加,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皮萨里德斯,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前任主席西默·托平,世界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博士,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位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学校是一所开放的、有着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大学,先后被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确定为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台办国立西南联大旧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基地、国家首批赴海外承办孔子学院的大学、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国家HSK考试和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能力资格考点和具有对港澳台招生权的高校。学校在国外建立了1所孔子学院、3个孔子课堂、6个中国语言文化中心,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港澳台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交流,招收81个国家的留学生16000余人次。目前有各类留学生1725人,是云南省在校留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学校先后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被人事部、教育部等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依法治校示范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多次获特等奖、一等奖;先后获云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点、云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省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的班级、社团和个人也涌现出一批全国先进班集体标兵,全国学习雷锋先进集体,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以及在雅典、北京、伦敦奥运会和残奥会上获得金、银、铜奖牌的运动员。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实施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和包容和合、君子风范的办学文化,为把学校建成全国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努力。
jwc.ynnu.edu.cn/suncms/template/jwc - 2020-01-07 - 收藏厦门兴才学院教务处
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创始于1983年,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全国高考统一招生计划,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福建省首批闽台教育交流先行先试学校,2010年学校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先后被厦门市授予平安先行学校、综治安全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学校地处厦门市集美文教区(厦门软件园三期规划区内),毗邻厦门高铁北站,与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厦门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比邻而居。学校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境外联合培养相结合。同时,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招收高考统招、闽台教育交流、自考、成考、合作办学等各类别考生(均为全日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多人,教师300多人。教师中拥有省级教学名师和省重点大学教学名师,高级职称者占30%,多数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双师素质者占65%。学校下设商贸学院、管理学院、工学院、艺术与建筑学院、教育学院、信息学院六个二级学院,开办有建筑工程管理、装潢艺术设计、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会计电算化、酒店管理、物流管理、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30个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紧缺专业。列入2016年招生的有22个专业,其中包括学校与国际知名企业中兴通讯联办的通信技术热门专业,形成建筑工程类、经管商贸类、机电信息类、艺术设计类等专业群。同时设置与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联办的9个专本同读专业。学校建有数控实训中心、PLC与单片机实验室、电子商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中心等36个实训室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校校企合作、就业服务工作到位,兴才历届学子都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连续七届高职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就业率均达98%以上。学校2011年被教育厅就业专项评估组评为优秀等级!学校倡导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实施大学生导师制,每个学生都有指定的爱心导师在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学业上辅导和就业创业上服务。十分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校董事会每年还拿出一百余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和资助优秀生和贫困生。在学习之余,学校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已成立校艺术团,组建了铜管乐队和民族鼓乐队,同时,还有动漫社、书法社、模特队、舞蹈队、武术队、帆船队、游艇队、龙舟队等30余个学生社团,每年定期开展电脑文化艺术节、文艺晚会、嘉庚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书法大赛等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勃勃生机,为广大同学发挥兴趣爱好、培养综合素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满足了同学们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生活需求,成为校园文化中最亮丽的风景。并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折算学分予以奖励)。学校始终坚持厚德精技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近三年来,先后获批省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推荐参评国家级成果奖(2014年,成果名称:民办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项(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项(数控技术)、省级示范专业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市级重点专业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酒店管理);省级精品课程5门;仅2015年就有16项课题获得省教育厅教育科研项目立项;省、市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6项(其中省级3项),省级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1项等。我校学生在各类高职技能大赛中也屡获奖项。其中,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项目12个;省、市级专业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项目近百个。 学校致力于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力争将学校打造成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处于同类院校前列的省内外知名高职院校。
jw.xmxc.com/nweb - 2020-01-07 - 收藏厦门大学教务处网站
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建校以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建校迄今,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30多万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厦大学习、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达60多人。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7个学院(含76个系)和14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38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46个福建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9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拥有31个博士后流动站,3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交叉学科专业授权点;2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541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77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0%(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012人,占79.2%。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59人(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5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7人、讲座教授17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6人,列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8人;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6个。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40000余人(含海外学历留学生1657人),其中本科生19739人,硕士研究生16875人,博士研究生3164人,本研比为0.99:1。学校获第五、六、七届(2005、2009、2014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7项,名列全国高校前茅;30门课程入选全国精品课程,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篇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厦大毕业生是最受社会欢迎的群体之一,年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十二五以来,学校自然科学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1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成果获中国专利金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4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32项成果获教育部第六届、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3项;厦门大学在台湾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2015年,学校科研经费近10.88亿元。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已与境外30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与39所世界排名前200名的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16所孔子学院,并获批建设孔子学院院长学院。在对台交流方面,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难以替代的人文优势,已成为台湾研究的重镇和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前沿。2014年7月,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开工建设,学校成为我国第一个在海外建设独立校园的大学。2016年2月22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举行首批新生开学典礼。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体系。目前学校占地近9000亩,其中思明校区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600多亩,漳州校区占地2500多亩,翔安校区占地3600多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9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440多万册、电子图书1072GB,固定资产总值84.55亿元,仪器设备总值25.29亿元;拥有7家附属医院。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核心节点之一。厦大校园依山傍海、风光秀丽,已成为公认的环境最优美的中国大学校园之一。中共厦门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确定了厦门大学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在建校一百年时全面建成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目前,厦门大学正昂首阔步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阔步迈进。
jwc.xmu.edu.cn - 2020-01-07 - 收藏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教务处
2003 年,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进步伐,经国家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开封,河南大学民生学院应运而生。学院新校区与 河南大学金明校区紧邻,她扎根在河南大学这片有着百年文化积淀的沃土上,茁壮成长。2009年,河南大学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民生学 院,掀开了学院发展的新篇章。这种强强联合的办学模式,得到了时任中央领导李长春与教育部领导的肯定与支持。建院以来,学院秉承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逐渐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优良院风。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一流独立学院的办学 理念,立足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重改革创新,注重培养质量,注重特色办学。依托河南大学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学院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 向,现设有6个二级分院、4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法、医、教育、艺术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在校生 15000余人,已发展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应用型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教学型独立学院。学院紧紧依托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深厚的文化学术底蕴、健全的学科专业、崇高的社会声誉和雄厚的师资队伍,始终把培养质量作为学院的生命线,在着力打造高水平 师资队伍的同时,又选聘河南大学最好的教师为学生上课。目前,学院任课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57%,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3.47%。学院不断深化 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在河南日报社、河南佳瑞特实业集团、北京天一文化有限公司等近百家知名企业建立有实习(实 训)基地。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师风、学风、考风建设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院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日本、韩国、台湾等地 多所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民生学院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公务员和选调生的比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超过25%,相当一部分学生考取了国内外一流大学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生,2014年涌现了六个全部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明星宿舍。学院生源质量年年在省内同类院校中领先地位突出,近年来录取的学 生,文科均高出分数线40分以上,理科均高出分数线50分以上。2014年文、理科高出三本线50分的学生超过93%。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位居河南省同类院 校前列,毕业生既有一大批分布在省内外企业一线岗位上的业务骨干,更有在党政机关、科研院所、部队、教育战线上的佼佼者。他们奋斗在省内外各行各业,受到 社会的普遍欢迎与好评,已崭露头角。学院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一贯大力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及科技创新活动,近年来,学生在参加省、全国挑战杯及科技比赛活动中,屡创佳绩;影点 E站短剧社等2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精彩纷呈;体育竞赛活动、文化艺术节、周末文化广场、个人才艺大赛、校园短剧大赛等,已成为绽放学子们灵性与才情的亮丽 舞台。学院现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副会长单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独立学院工作部副部长单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民办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高校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先后荣获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十佳院校、河南省高等教育就业质量十佳示范院校、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河南省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河南省文明学校等荣誉。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在河南大学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如今,按照一环两心,两轴三组团规划,新建成的多功能、数字化的民 生学院新校区已投入使用。伴随着二期工程的即将完工,一个风景优美、设施先进、管理科学的现代化校园正蔚然形成。全院师生正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创造着美好灿烂的明天!
msjwb.henu.edu.cn - 2020-01-07 - 收藏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4年转为地方建制,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6年改建为三年制中专学校,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学校,更名为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由直属中国气象局划转为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整体合并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约共建高校;2013年入选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经过65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天府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100余亩,固定资产13亿元,纸质图书178余万册;学校现有大气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学院、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学院、信息安全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光电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学院、文化艺术学院、统计学院、商学院、物流学院等17个学院,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700余人。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53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12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含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哲社重点研究基地2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名,高级职称426人,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高水平人才50余名。学校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四川省创新团队、9个四川省高校创新团队、6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师,聘任兼职院士8人。有本校教师担任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15人,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学术兼职46项,其中CDIO国际组织委员会委员1人(全球6位,亚洲唯一1位)。学校大力实施以人为本、融合开放、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能力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2010年以来,学校承担了国家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4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6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学校借鉴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在全校实施了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是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中国西部高校唯一的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2010年,学校入选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近两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0项。2015年,学校承办了首次在亚洲地区召开的第11届CDIO国际会议,并展示了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专家的广泛赞誉。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大力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积极与国内知名院校进行校际间的教师互派访学活动,近三年,向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选派教师进修访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三学年,学校教师国(境)外进修访学近300人。学校还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共同建立了CDIO成员组织的人才交流系统,从2016年起在CDIO成员间进行交流学习工作。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为指引,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努力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jwc.cuit.edu.cn - 2020-01-07 - 收藏商丘师院教务处
商丘师范学院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三商之源、华商之都——河南省商丘市,北依风景优美的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南望历史上人文荟萃的归德古城和应天书院;地处京九铁路、陇海铁路,310、105国道、济广和连霍高速公路交汇的黄金交通枢纽之地。商丘师范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5年创办的归德府中学堂,几经分合,历经商丘师范专科学校、商丘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商丘师范学院。学校现有平原路、文化路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5000余人。生源遍布全国28个省、市(区)。学校教学设施完备,建有现代化的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演播厅和体育场馆。图书馆馆藏丰富,馆藏纸质图书170万册, 电子资源数据库17个。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约1.6亿元。学校环境优美,校园内有春明湖、夏梦湖、秋韵湖、冬泰湖和文秀山,亭台水榭、荷花垂柳、碧波荡漾、湖光山色。学校设有20个院系,3个教学部,现有64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涵盖10大学科门类,逐步形成了以文、理学科为主干,以工学、艺术学为新的增长点,基础学科力量强、应用学科前景好、新兴学科生长快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目前拥有省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省高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学校坚持高层次人才强校战略,努力营造一流师资队伍,大力引进应天学者、特聘教授等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和学术技术带头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622人,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教授、副教授390人,博士197人,硕士649人。20名教师被聘为其它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校坚持以各种技能竞赛为抓手,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与英国伍斯特大学、美国卡普兰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从俄罗斯、韩国、尼日利亚等国招收留学生,逐步形成了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学校加强科研与学科平台建设,已建、在建各级各类科研平台31个,其中已建成生物分子识别与传感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生物质降解与气化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功能材料合成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厅级科研平台。学校坚持科研服务社会的理念,走本土化、特色化的科研发展之路,实施重大科研项目带动战略,高层次科研项目立项逐年递增。截至2014年,我校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项,其中国家重点项目1项。学校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己任,建有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多形式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新路子。春风化雨潜入夜,润物育人细无声。学校始终不渝地坚持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着力培养博大、厚重、睿智的大学精神,传承应天归德,智圆行方的校训,弘扬学以求真,行尚笃信的校风,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思想保证。学校高度重视地域文化的研究工作,自觉承担起文化传承的时代重任。学校现有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汉梁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和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取得了一大批卓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社科研究基地群。学校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高校五好党委等4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被公众媒体评为123所中国发展最快的大学之一、河南省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本科)、河南省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省本科院校综合实力20强、 在第六届河南省高等教育就业公信力调查评选活动中获得河南高等教育就业质量最佳示范院校、河南应用技术类型十佳示范高校两项殊荣。
jwc.sqnc.edu.cn - 2020-01-07 - 收藏毕节学院教务处
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创建于1938年,历经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毕节半耕半读师范学校、毕节师范专科学校等时期。1993年,教育部定名为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3月,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毕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毕节学院,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毕节学院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校占地面积13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个亿,纸质图书99.99万册,电子图书128.24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个。学校设有13个教学学院、1个教学部、46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有来自全国15个省、区、市的全日制在校生9032人。现有教职工914人,其中博士49人、硕士409人、正高职称57人、副高职称260人。教师中有省管专家3人、市管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农业部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毕节综合试验站1个,省级产学研基地2个。近三年来,承担了百余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面向未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秉承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的办学精神,坚持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培养服务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等需要的一线工程师和服务基础教育需要的一线教师为目标,立足毕节、服务贵州、面向全国,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为实现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jwc.gzbjc.edu.cn - 2020-01-07 - 收藏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教务处
山东大学创建于1901年,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山东大学(威海)创建于1984年,是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联合共建的多学科、开放式、综合性大学校区。她的诞生,开创了我国名校异地办学的先河;她的成长,印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学校占地1600余亩,现有10个学院和2个教学部,44个本科专业,61个硕士专业,23个博士专业,涵盖文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和工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已形成了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留学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同时可在法学、政治学、物理学、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机械工程、外国语言文学、数学、药学、生态学、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16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后。现有全日制统招本科生144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11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18人,博士、硕士生导师353人。学校基础教学设施完备。图书馆主体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拥有中外文藏书146万册,电子图书250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120余个,是集文献服务、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于一体的多类型、多层次、全开放式管理的现代化图书馆。教学、科研实验室65个,语音室20个,多媒体教室157个,并建有先进的云教室和同声传译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7万余台(套),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1.6万多个。在山东大学一体发展的框架下,学校坚持一项计划、两大战略、三型校区的发展规划,即实施学术提升计划,坚持特色立校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实现面向亚太合作的开放型校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型校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型校区的发展定位。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为核心,努力实现学校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学校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已有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18门,朝鲜语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另有省级品牌专业及特色专业1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国家、省级优秀教材13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已获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87项,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近三年获得国家奖100余项,省级一等奖、二等奖近1000项。学校不断优化科研环境,提升科研实力。拥有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行星光谱与空间天气分中心、山东省光学天文与日地空间环境实验室、山东省海洋微生物菌种资源库平台、山东省生态型人工鱼礁实验中心、法律方法论研究中心等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重点研究基地。近几年先后承担国家973项目、863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国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000余项,获地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10余项。学校深入实施三跨四经历教育。三跨即跨学科、跨学校、跨国境学习,四种经历即本校学习经历、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澳、美、英、法、德、韩、日和中国台湾、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76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搭建国际合作平台,鼓励优秀学生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一批世界顶尖名校参加双学位项目和本硕连读项目。学校还分别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西澳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开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联合培养工作。同时,在校生还可通过校际交流,到国内著名高校体验第二校园文化。学校设有多种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拥有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和勤工助学制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学生在圆满完成学业后,由山东大学颁发统一的毕业证书。同时,有超过11%的应届毕业生被免试推荐到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院校以及国家级科研院所攻读研究生。作为山东大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坚持质量引领、内涵发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为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jwc.wh.sdu.edu.cn - 2020-01-07 - 收藏
推荐资讯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