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网站目录
“高等教育”网站目录
河北联合大学教务处
华北理工大学,坐落在沿海现代化城市、环渤海经济区工业重镇—唐山市;是一所以工、医为主,理、经、管、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留学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等全方位教育层次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学校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百年传承,底蕴深厚。华北理工大学的前身河北联合大学是2010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河北理工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院强强联合组建而成的。河北理工大学前身为创办于1895年的北洋西学学堂矿务学学门,1958年建校,1959年天津大学矿冶系成建制并入,曾沿用唐山矿冶学院、河北矿冶学院、唐山工程技术学院、河北理工学院等校名;华北煤炭医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26年的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63年开始本科建制,曾沿用唐山煤矿医学院、河北医学院等校名,是原国家煤炭工业部所属唯一一所本科高等医学院校。合并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社会服务、整体办学条件和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均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学校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07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20多人;具有副教授、教授职称教师1000余人。学校现有双聘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高端人才、燕赵学者、省管专家等优秀人才100余人。学校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52000余人。老校区占地2700余亩、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51亿元;新校区位于唐山湾生态城,占地4500亩,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9个职能处室,29个教学单位,4个教辅机构和9个直属单位。学校建有一流的语音教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CAD中心、计算中心、电教中心和网络中心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学校图书馆在全省率先引入RFID图书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藏、借、阅、咨、管一体化服务。学校办有自然科学、医学、社会科学5种期刊,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学校拥有隶属附属医院和非隶属附属医院20家。学科设置齐全,专业特色鲜明。学校现有87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8个国家部委和省确定的重点学科,12个国家部委和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建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培训基地、河北省创伤研究所、河北省城乡统筹及一体化发展研究基地。中科院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唐山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唐山市院士工作站等机构依托我校建设。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成果显著。学校拥有8个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54门精品课,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得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119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386项;近年来,获得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65项。ESI高影响力论文数量和全球热点论文数量排名居河北省高校首位,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注重人才培养,学生素质过硬。近年来,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竞赛中获奖励1000余项,其中国际级、国家级奖励260余项。学校被教育部评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先进单位。学校始终坚持服务地方,本科教育开展50多年来,共培养10多万名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已成为河北省冶金、矿业、重化工等行业总经理、总工程师的摇篮;全国煤炭行业高级医学人才、职业病防治业务骨干的摇篮。学校毕业学生以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适应社会需求,创业、创新能力强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5%以上,名列省内前茅。坚持实施科技兴校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研奖励85项;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71项,年均到款科研经费近亿元;学术论文被SCI检索420余篇,在Nature和Science杂志合作发表论文6篇;获得专利授权697项,其中发明专利248项。深化交流合作,国际影响与日俱增。经国家汉办批准,与匈牙利佩奇大学合作建成了中东欧地区第一所中医孔子学院;是中—匈医学论坛中方承办单位;获教育部批准与德国海德堡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项目;先后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美国佐治亚瑞金斯大学等10多个国家的30多所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目前在校留学生200多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百年老校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学校将始终秉承学术并举、崇术重用、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恪守明德博学、勤奋求实的校训,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兴校、质量强校的发展战略,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大学。
jwc.ncst.edu.cn - 2020-01-04 - 收藏仲恺教务处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学、工学和管理学学科为优势,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和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校园集云山之神秀,汇珠水之灵气,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前身为仲恺农工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何香凝先生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学校于1927年招生,何香凝先生首任校长15年。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题写校名。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办学,促进学校发展,1987年4月,根据国家副主席王震提议,经中共广东省委同意,成立了学校董事会,王震任名誉董事长,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任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1997年,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任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2008年,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任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2015年,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任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会成员由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以及港澳知名人士担任。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备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杨尚昆、王震先后为校园内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廖仲恺铜像、何香凝汉白玉塑像和廖仲恺纪念碑题字。国家主席杨尚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何鲁丽、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霍英东、马万祺等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一贯关心、支持学校建设,有力地推动着学校健康快速发展。海内外各界人士深怀对廖仲恺、何香凝及其开创事业的崇敬和景仰,不断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霍英东、马万祺、何厚铧、崔世安、曾宪梓、何鸿燊、杨钊、刘宇新等一批港澳社会名流为学校捐款兴建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等,添置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设备,设立奖教奖学金,为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遗余力。目前,学校有白云校区、海珠校区和钟村实习农场。学校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423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专任教师的648人;现有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12人,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0人,珠江科技新星4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14个。学校图书馆藏书155万册,电子图书320万册,各种类型数字资源库18个。建有完善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学校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1月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现设有18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雅思考点;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农业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和兽医硕士3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农业硕士有15个农业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54个本科专业(其中16个名牌、特色专业,含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学校面向全国17个省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2万余人。学校拥有各级各类重点学科8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科研平台18个。近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其中青年基金项目12项,数学天元基金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重点项目1项;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三等奖各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1个,通过省级品种审定14个。申请专利298项,获得授权专利 181项;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论文138篇,出版专著61部。八十多年来,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基层农业技术干部、专家、学者以及省部级领导干部,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溢滔、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等。学校先后与英国利物浦大学、诺丁汉大学、布鲁内尔大学、布莱顿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圣道大学、密苏里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澳洲中央昆士兰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梅西大学,日本创价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德国富克旺根艺术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台湾地区静宜大学、铭传大学、屏东科技大学等建立了友好互访和学术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高等学校创建"平安校园"优秀学校、全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无偿献血贡献奖金奖单位、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回乡大学生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集体,在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jwc.zhku.edu.cn - 2020-01-04 - 收藏吉林农大教务处
学校创建于1948年,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我国首批具有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吉林省省属院校中最早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高校;2011年成为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农业部合作共建大学,并成功获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过68年的奋斗与努力,现已发展成以涉农优势学科为骨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农业大学,是吉林省农业、农村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人才培养摇篮和科技创新基地。学校占地近1400公顷,其中校园占地面积319.02公顷,总建筑面积80.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逾22亿元,图书馆藏书246.68万册。教学、科研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成人本、专科函授生在校生规模稳定在9000人以上。现有教职工1838人,其中,专任教师1179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803人;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全国优秀教师为代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设有研究生院,15个学院, 2个直属教学部门。拥有 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 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78 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13 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9个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 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部委级科研平台9个,省市级科研平台47个,国际合作平台1个,校企共建平台3个,各种类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373个。学校依托雄厚的学科实力和教学科研资源优势,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办学理念,倡导明德崇智、厚朴笃行的校训精神,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布局,大力推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并运行以卓越型人才培养模式、三层次、三结合、五平台人才培养模式和基础+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内容的、特色鲜明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人才。2001年和2007年,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两次均获得优秀成绩。十二五期间,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高,获得国际、国内和省级以上各类学科、课外竞赛表彰奖励近千项。在近年来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涌现出了众多扎根基层、自主创业、服务农业农村的优秀学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坚持科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走出了一条把论文写在吉林大地上的科教服务之路。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944项,科研经费达到7.09亿。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29项,获奖数量再创新高,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数量和质量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首位。形成了以校地合作的安图模式、校村合作的民乐模式、校企合作的博瑞模式和国际合作的赞比亚模式为标志的科技服务体系,培训各类技术人员、农民200余万人次,创造技术增收150余亿元。学校坚持实施开放办学战略,不断拓展办学空间,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南非、赞比亚等国家的58所院校、科研院所及有关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充分挖掘、引进国(境)外智力资源,积极派遣中青年骨干教师及在校学生赴外访学、留学、开展国际科研合作;获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个;大力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是中国政府奖学金、中欧学分生奖学金和吉林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学校积极开展援外培训,是省属高校中第一所开展国家级援外培训项目的学校,十二五期间,为71个发展中国家的393名农牧业官员和技术人员开展了专业培训。我校代表中国政府援建的首批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之一——中国援助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已成为南南合作典范,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处于全省高校前列,学校连续三次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被评为全国就业工作选进典型院校。此外,学校还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星火计划先进集体、国家科技扶贫先进集体、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院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国家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教育部高校科技管理先进团队、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18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十三五期间,学校将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农业大学建设步伐,不断增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办学职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吉农新篇章!
jiaowu.jlau.edu.cn - 2020-01-04 - 收藏淮阴工学院教务处
淮阴工学院为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故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0年升格为本科高校,2011年9月,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1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全国服务特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13年4月,岩盐与凹土资源深度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获批首批培育建设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10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高校。2016年2月,车辆与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现有枚乘路、北京路两个校区,校园占地2070亩,校舍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46亿元,其中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2亿元,馆藏图书145余万册,中外文期刊、报纸近1900种,中外文数据库34个。现有16个二级学院及教学单位,本科专业62个,研究生专业1个,在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1.8万余人。拥有国家级卓越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4个(含14个专业)、重点专业2个,省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0个,一级学科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1个,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2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拥有国家级淮安市大学科技园1个,省岩盐与凹土资源深度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点1个,省级实验室8个,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检测)技术研究(服务)中心6个。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389人,其中专任教师1068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454人,博士、硕士958人,研究生导师71人,企业导师37人,兼职博导、硕导7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3个,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1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8人次、省六大人才高峰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1人,市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市级533英才工程培养对象246人次。目前已柔性引进千人计划、国家杰青、双创人才等高端人才44人。学校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近三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级、市厅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71项,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奖1项,市厅级以上科技奖41项,获批专利250项;发表论文2322篇,其中核心期刊585篇,被SCI(E)、EI、ISTP收录461篇。学校积极推进协同共建,与台湾中华大学等三所高校联合成立全国首家台商学院,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淮工中兴学院,与江苏省社科院联合共建苏北发展研究院,与淮安市工商联共建淮商学院。与江苏省经信委、交通厅、食药局等省直单位均有合作共建项目。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8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西北理工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新加坡创新计算机学院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办学,每年有多名学生出国留学,有多名教师赴国外进修、访学,并长期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或讲学。学校秉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校训,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学生考取研究生比例15%左右,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学校获评全国学籍学历管理先进集体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校党委获江苏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jwch.hyit.edu.cn - 2020-01-04 - 收藏河南理工教务处主页
河南理工大学始建于1909年,是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河南省属重点高校。历经焦作路矿学堂、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和焦作工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世纪上半叶,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工矿泰斗孙越崎、地质学家翁文灏和张仲鲁、张清涟、张伯声等众多学者执校任教,引领学校承载起培养工矿高级技术人才的历史责任,为民族工业振兴、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坚持服务煤炭工业的办学方向,着力拓宽学科专业领域,成为煤炭行业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历经时艰形成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办学精神和明德任责校训、好学力行校风更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涵盖理、工、管、文、法、经、教、艺术、医学九大学科门类的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2401人,其中院士(含双聘)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特聘教授、省管优秀专家、省教学名师、省部级学术带头人和省骨干教师等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31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6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600多人。学校占地面积41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设有22个学院和后备军官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安全技术培训学院。学校始终坚持实践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建有电工电子等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78亿元。学校坚持实施开放发展战略,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学校工科优势突出,安全、地矿学科特色鲜明,理学、经管、人文等学科协调发展,建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2个二级学科(方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9个二级学科(方向)硕士点,75个本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推免权和开展本硕、硕博连读资格,拥有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专业硕士以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招生权,并在17个工程领域招收培养工程硕士。有2个省优势特色学科、21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其中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在2012年国家学科评估中居全国前10位,安全科学与工程在全国排第5名。建成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等55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获得69项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建有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发改委、安监总局、国土资源部、测绘局、体育总局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49个,有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38个,近五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7项,年度科研总经费突破2.7亿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百年栉风沐雨,世纪锦绣华章。站在新的起点上的河南理工大学,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传承兴学育人、强校报国的价值追求,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奋力推进内涵、质量、特色协调发展,续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未来的壮丽诗篇!
jwc.hpu.edu.cn/jwweb - 2020-01-04 - 收藏四川大学教务处登录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建国、校长谢和平。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1.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两校合并为学校题词并寄予深切厚望。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李岚清同志在考察新四川大学时说:四川大学是我们改革最早的大学,对我国高校的改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说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先锋。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吴邦国、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四川大学视察慰问。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50余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评选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4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5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3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8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四川大学大师云集,名师荟萃。截至2016年年底,有专任教师532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767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杰出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0人(含青年千人计划46人、外专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59人(含特聘教授41人、讲座教授14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5人,973首席科学家9人、牵头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获得者30人(32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含原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23人。四川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建立了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立了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构建了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3400余人。2003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31项、国家精品课程3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1门,获得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3篇。四川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现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有9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9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005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1项。2016年,学校科研经费达18.6亿元。2015年度发表国内科技论文总数列全国高校第5位,SCI收录论文数列全国高校第6位。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四川大学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9年成为首批获得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称号的4所高校之一。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2012年被评为国家A类(优秀)大学科技园,已孵化包括1家上市公司在内的科技企业335家。2016年,学校被批准成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来,学校与国内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外150多个地市和6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了近200个校地企产学研平台。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和咨询项目1.3万余项,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学校师生依托科研成果创办领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60余家。2009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13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学校设有4所卫生部直属附属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伤员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四川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学校已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25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港澳台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214所国际知名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与韩国、美国、比利时的5所大学合作共建了5所孔子学院。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相关机构建立的国际和境外科研合作平台和中心有:九寨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中德能源研究中心、中德水环境研究中心、中英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学-日立环境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西部农村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同组建了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新建了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四川大学图书馆藏书665万册,人文博物馆珍藏文物8.5万余件,自然博物馆收藏动、植物标本87万余件(份),档案馆和校史展览馆收藏各类档案28万余卷(其中珍贵历史档案9000余卷)。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还建有校园网、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以及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等。锦江黉门,弦歌铿锵。当前,四川大学已经确立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伟大事业的宏伟目标。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
jwc.scu.edu.cn/jwc - 2020-01-04 - 收藏沈阳师范大学教务处
沈阳师范大学隶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是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大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始建于1951年,其前身为东北教育学院。1953年,更名为沈阳师范学院,是当时东北地区创办最早的两所本科师范院校之一。1965年更名为辽宁第一师范学院。1978年恢复沈阳师范学院校名。2002年省政府决定并经教育部批准,沈阳师范学院与辽宁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沈阳师范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890余亩,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本、专科生22000余人,硕士研究生3300余人,长短期留学生930余人。现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师资及各类人才,为东北特别是辽宁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辽宁电化教育馆设在我校。学校现有26个二级学院和23个校属馆部中心研究所及附属机构。拥有我国在中东地区为数不多的两所孔子学院—黎巴嫩贝鲁特圣约瑟夫大学孔子学院和约旦安曼TAG孔子学院。现有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2个、培育学科6个、省级重大科技平台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重点实验室11个、重点研究基地26个、创新团队8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8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2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2项。本科专业74个,国家级专业5个、精品课程4门、教学名师1人、实验示范中心1个、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个、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卓越幼儿教师培训计划项目1项。省级专业23个、教学团队8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精品课79门。是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单位,教育部首批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是中国政府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受单位,商务部援外培训承办基地、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基地、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修研习培训基地。学校拥有一支职称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年龄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92人,其中教授273人、副教授573人。目前,学校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国家建设两个一流的奋斗目标为引领,以创新创业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与专业为核心,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综合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地走优势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jwc.synu.edu.cn - 2020-01-04 - 收藏河南经贸学院教务处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原历史名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学院是由河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直属于河南省教育厅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占地843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现设有财经金融、会计、经济贸易、工商管理、外语旅游、电子工程、信息管理、技术科学、工艺美术等9个教学系,社科、体育2个教学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另设有河南省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1个,与加拿大北方应用理工学院联合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联合举办应用型本科专业2个,在校生21000余人。学院开设财经商贸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文化艺术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土木建筑与水利大类、旅游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新闻传播大类等共52个专业(专业目录),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技术、装潢艺术设计、电子商务、应用电子技术5个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装潢艺术设计、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等6个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物流管理实训基地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电子商务专业为河南省中职师资培训基地;《管理学原理》、《实用英语》、《图形图像应用技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会计综合实训》、《实用酒店英语》等6门课程为河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际贸易教学团队、会计电算化教学团队、电子商务教学团队、计算应用教学团队、商务英语教学团队等5个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学院坚持质量优先、内涵发展的战略,按照依托重点、办出特色、突出优势、打造名牌的建设要求,努力打造服务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财经商贸专业群、航空经济专业群等,围绕河南省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突出专业内涵建设,始终走在全省高职院校前列。学院办学条件优越,拥有功能齐全的综合教学楼、多媒体楼、实验楼、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阶梯教室等;建有计算机校园网、多媒体教学网、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中心等现代化设施等;建有财务会计实训中心、财税金融实训中心、现代商务实训中心、物流管理实训中心、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中心、艺术设计实训中心、航空实训中心、旅游实训中心、新闻与文秘实训中心、工程造价实训中心、数字语音实训中心、学生创业创新综合实训中心等13个全真虚拟实训中心;功能完备、设计先进的图书馆,现有藏书102万册,开通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镜像站、中国专利数据库等多个电子资源站点,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院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强化技能培养,突出职教特色,先后推行了竞争上岗、动态聘任、末位淘汰、以绩计酬、百分制考核等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全省教育系统首家引入了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教师对接职业岗位,通过订单培养、分层次教学、三级技能竞赛和双证书培养等为企业事业单位输送了大量用得上、留的住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学历提升工程、双师素质工程、职称晋升工程构建了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第三方评教等独具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院特别注重加强学生就业安置工作,专门成立有就业指导办公室,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举办就业讲座、开展订单教育等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学生就业出谋划策,搭桥铺路,学院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以上。近年来,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商业培训先进单位、河南省示范学校、河南省文明单位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佳职业学院等荣誉称号百余项。学院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河南首批品牌化示范院校、河南省示范性数字化校园单位、河南省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试点单位和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省人大副主任张世英、钟力生、袁祖亮、蒋笃运、省政协副主席曹策问、省教育厅领导等先后到校视察,对学院的办学理念、规范管理给予高度评价。学院改革事迹先后被上级主管部门和《新华社内参》、《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郑州日报》、《郑州电视台》、《郑州教育台》、《河南商报》、《大河报》、《河南教育》等30多家新闻单位转发、推介。
jiaowuchu.hnjmxy.cn - 2020-01-04 - 收藏德强商务学院教务处
黑龙江财经学院现有在校生11700余人,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师资队伍结构优良、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各项管理严格规范、党建工作不断创新、办学基础条件完善、校园安全稳定和谐。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和管理模式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凸显出学院社会诚信度和办学质量双高的优势。几年来先后荣获了黑龙江省民办高校示范单位、黑龙江省高校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平安和谐校园、黑龙江省文明单位、黑龙江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民办教育优秀院校等光荣称号。一、学院的基本情况(一)历史沿革黑龙江财经学院始建于1999年3月,是经黑龙江省教委批准,由黑龙江德强实业集团投资成立的中外合作专修学院。2000年2月,与黑龙江商学院(现哈尔滨商业大学)合作成立黑龙江省第一所公有民办试点高校--黑龙江商学院哈尔滨商务学院,是黑龙江商学院的二级学院。2001年5月,原黑龙江商学院与黑龙江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了哈尔滨商业大学,经黑教发〔2001〕289号文件批准,黑龙江商学院哈尔滨商务学院更名为哈尔滨商业大学商务学院。2004年2月16日,经教育部教发函〔2004〕17号文批准确认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为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独立学院。2008年9月27日,经教育部教发函〔2008〕285号文件批准哈尔滨商业大学德强商务学院由独立学院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2013年4月14日,经教育部教发函〔2013〕77号文件批准哈尔滨德强商务学院更名为黑龙江财经学院。(二)突出五大特色,形成双高优势学院坚持内涵建设,突出办学五大特色,形成了社会诚信度和办学质量双高优势。一是办学定位特色。培养基础理论够用,专业知识适用,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财经类应用型人才,使培养的学生有广泛的就业市场。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特色。构建了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分类指导为手段,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三是专业设置特色。设置了覆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六个学科门类30个本科专业,并已经形成了文理渗透、经管为主,商科特色鲜明的专业群。其中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具有鲜明的特色,市场需求针对性强、适用性强,使学生所学与用人单位所需直接对接。四是人才培养方案特色。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四化一突出的人才培养方案,即精化基础理论、优化专业知识、强化实践能力、深化素质教育、突出专业特色,使学生学有所用,学而会用,用有所为。五是管理模式特色。完全实现了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全员聘任制的民办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五大特色、双高优势,赢得了广大考生的共识和用人单位的公认。(三)优秀人才济济,师资队伍优良学院广泛利用优质人才资源,面向全省聘任学科骨干,面向全国高校招聘硕士以上学历的优秀毕业生,面向社会招聘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出台了人才强校五大举措:提高待遇稳定人才、高薪聘用引进人才、严格考核管理人才、积极培养提高人才、完善机制激励人才。现已建立起一支知识、职称、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专任教师队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58%,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78%。学院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和指导,自2008年以来有近140人通过省职称评审获得讲师资格,其中有15人获得教授资格。人才队伍建设为学院教学科研注入了活力。近三年,学院共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57项,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教材32部;发表论文682篇,其中在国家级期刊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5篇。获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高教学会科研成果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4项。学院对科研获奖者给予相应的奖励,1000元—10000元不等。(四)党建成为典型,引领学生成长我院党建工作经验成为全省和全国高校的典型,在第十八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了书面交流,在黑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了大会发言,学院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一是坚持党委一个地位,发挥三个作用,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即坚持政治核心地位,发挥对学院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领导作用,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改革发展和维护各方权益的保证作用,对依法诚信办学和民主建设的监督作用。通过抓方向准确定位,抓政治维护稳定,抓思想全面育人,抓民生凝聚合力,确保了学院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二是按照三个有利于完善组织设置,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即本着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有利于联系群众、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按系、党政机关、教学管理、后勤服务四个领域设置党总支和党支部,使党组织覆盖学院各个层面,党组织的作用影响各个角落。三是以党建工作导航,引领学生健康成长。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以党建工作导航,引领学生坚定科学的理想和信念;以思想教育领先,指导学生明确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以制度机制保证,规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考风;以校园文化铺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主题鲜明的党日、团日、红色宣传的爱国主义教育、异彩缤纷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突出技能的第二课堂演练、展示才艺的文艺演出、生动活泼的体育比赛、充满激情的志愿者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交汇成一幅幅青春的画卷,如百花吐艳,竞相绽放。近四年,学院学生参加大学生各类竞赛活动,获国家、省级各类奖项百余项;1100多名大学生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现在校学生党员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申请入党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76%以上。(五)基础设施完善,育人环境优美学院投资5个多亿,建立了一座设施完备的大学校园,校园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底蕴丰厚的文化环境、充满乐观、宽容、理智、激情人文情怀的和谐环境,为学子提供了一个放飞理想自由翱翔的广阔空间。各类教室宽敞明亮,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一应俱全;藏书百余万册的图书馆大楼雄伟壮观,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借阅室和其它阅览室如破浪航行的巨轮,载着学子遨游知识的海洋;新颖别致的体育馆内设有游泳馆、篮排球馆、羽毛球室、乒乓球室、台球室、体操馆、健身房和大学生活动中心,为学生文体活动搭建了广阔的舞台。2010年在原有30多个实验室的基础上又投资500万元建成了现代化的经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将经管类各专业按照实际业务流程进行实训,为学生架起一座从校门直通社会实践的桥梁。在已建有100余处各类实习就业基地的基础上,又与广东侨鑫集团、山东皇明集团、首创证券等10余家大企业集团建立了每年接收300余名毕业生就业的订单式培养校企合作基地。学院饮食服务中心是黑龙江省高校标准化食堂,学生公寓被评为黑龙江省高校标准化公寓。校内有集洗浴、洗衣、理发、超市、邮政、医院于一体的配套服务系统,使学生足不出校,学习生活所需都可得到满足。
jwc.hfu.edu.cn - 2020-01-04 - 收藏江西师大教务处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融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于一体,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现有瑶湖、青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370余万册,电子图书100余万册。瑶湖校区不设围墙,四周以一条7公里长的瑶河环抱,具有突出的生态人文特色。历史沿革学校缘起于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3年改为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是江西省本科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江西银行学校)整建制并入。办学思想学校先后七次迁址,六易其名,四度调整,砥砺出静思笃行、持中秉正的校训,孕育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以人为本、面向社会的办学思想,以生为本、以德为先的育人思想,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办学传统,质量立校、学术铸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管理兴校、和谐荣校的重点任务和爱国荣校、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师大精神。学科建设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1个学科(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的,4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2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科学研究学校现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鄱阳湖湿地与流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有机小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6个省2011 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立项建设项目(1个实验室和2个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2个省工程实验室,1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省级软件科学(高校工程、实验示范)技术中心;3种期刊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201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1项、重大专项课题1项,973计划前期预研项目1项,国家国际合作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7项,国家软科学项目4项,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5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课题3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落地计划项目20项,江西省高校哲社研究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4项。其中863计划重点项目(以高校为牵头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专项经费超过500万元的国家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均是全省高校零的突破。2011年实现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总经费超过1亿元,近五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居全国师范院校前10位左右。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35项,立项总数列全国第8位、全国高校第7位,在全国师范类院校和全省高校中均列第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72项,列全国第122位,全国高校第112位,全国师范院校第5位,江西省第2位。学校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2016年7月发布的2016全球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中位居全省第二,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82位。师资队伍学校共有在编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人,博士(含在读)774人。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17.88%;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53%;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75.82%。有中科院院士3人(双聘),国家千人计划人选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双聘),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者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4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5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48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32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37人(含柔性引进10人),江西省跨世纪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9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2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教师5人。人才培养学校设有23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现有8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生3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万余人;获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国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6种,教育部万种新教材5种;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品牌专业25个,省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5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从1999年开始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以培养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分制管理、模块化课程、菜单式培养、开放型教学为机制,着力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厚专业基础、宽学科口径、高品德素质、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从2008年起,学校在省内开始按一本线招生;2012年起,启动正大学子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起,开展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1000人),实施本硕、硕博连读培养模式。学校本科生初次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茅,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2011年,学校就业工作成功跻身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50强。2012年,学校获批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学生竞赛学校注重通过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高校,校团委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唯一获得团中央授予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等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体育竞赛、专业竞赛、科技活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如蓝天环保社团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获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为全国高校唯一获奖学生社团;学校报送的《纯洁.朝气.责任—努力培育青年精气神塑造青年新形象》获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音乐学院合唱团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获专业组声乐类金奖;杨文军同学成为历史上首次蝉联皮划艇项目奥运冠军的运动员,金紫薇和她的队友们实现了中国赛艇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并在第16届亚运会上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劳义同学勇夺亚运会男子100 米决赛冠军,成为我国在亚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男子百米冠军;2011年,寿旻超同学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斩获三枚金牌,创下江西省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学校2012年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斩获一金两铜,刷新江西高校参加该项竞赛的历史最好成绩;在第十三、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1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二、三等奖,实现江西高校参加该项竞赛特等奖零的突破,并成功跻身全国50强行列,成为全国挑战杯竞赛发起高校。教师教育学校坚守地方师范大学使命,发展教师教育办学传统、优势和特色,在全国率先红土地支教实习工程,被确定为全国实施农村师资支持计划试点高校,现已成为江西基础教育教师人才的摇篮、教师骨干人才培训的基地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引擎,培养了一大批各地中小学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中坚骨干力量。学校坚持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融合、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大学与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合作,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模式创新;构建了实践取向的课程教学体系、能力取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取向的教师养成教育体系。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项、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课立项建设2门、国家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获批国家级教师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项。 从2013年起,在全省率先实施本科免费师范生教育试点。建立了全省日访问量最大的江西教师网,有效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其中,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机考办公室、省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等均设在我校;承担了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核大纲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等教师教育项目的研制和开发建设工作。社会服务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始终以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服务为使命,充分发挥在江西科学发展中的人才库、发动机和智力源作用。解放后,学校积极支持和帮助筹建地市大专院校,为全省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近年来,学校注意发挥人文社会科学优势以及在我省独有的音乐、体育、美术、外语等学科优势,打造赣鄱文化平台,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充分发挥传统基础学科和理工类应用学科优势,优化创新科研服务体系,取得了以五朵金花——糖、剂、布、膜、湖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成果;学校积极参与江西省科技振兴计划,总投资1亿多元的年产1500吨汽油抗爆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实现了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大突破;LED外延材料产业化项目成为全国三大生产基地;依托学校纳米纤维技术、由学科科研人员创办的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亿平方米聚酰亚胺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产品生产基地在南昌高新区隆重奠基,项目总投资达6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将在60亿元以上,是我校又一项高新技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功案例;方志远教授五登央视《百家讲坛》讲授国史,先后评选为《百家讲坛》最受欢迎主讲人和最受欢迎节目。大学科技园2011年成为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012年成为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3年获批全国师范院校第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积极发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2015年创办智库内刊《江西发展研究》,刊发10篇研究报告均获省领导批示,全年学校教师撰写的20篇研究报告获得省领导32次批示,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政府决策。国际合作学校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现与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28所高校实施学分互认、师生交流等项目,招收14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与10余个海内外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与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共建了该国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并被评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学校长期聘请一批外籍教师来校授课,其中外籍教师Constance Gibson荣获国家友谊奖。2011年,学校获批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获批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合作培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2012年,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共建第二所孔子学院。在7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逾20万名各类优秀人才,其中10万余名为中小学优秀教师,一大批已经成为所在行业的中坚。现在江西近半数中小学特级教师、60%以上的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80%以上的高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是江西师大的毕业生。学校校友中还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这其中既有中正大学时期校友两院院士黄克智、曾庆元,重点大学校长解沛基、刘振群、尹长民、贝效良、林增平、蒋建平,著名制浆造纸专家陈嘉翔,国家最高出版荣誉奖—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徐柏容,著名诗人公刘,著名军旅作曲家李非,著名书法家沈鹏,原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等,也有师院或师大时期校友如原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原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一级大法官沈德咏,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上洋,国家信访局局长、党组书记舒晓琴,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范卫平,江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罗熹,中国泰康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刘经纶,世界500强企业江西省铜业公司董事长李保民,江西首富、江西济民可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义海,江西恒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辉,广东黑火集团董事长吴彦峰等。学校在校友会网2015中国大学杰出政要校友排行榜中位居全国高校第78位,2015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中位居全国高校第87位。 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契机,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按照学校《十三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要求,朝着建设一所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发展定位而奋斗,努力在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伟大实践中再谱新篇。
jwc.jxnu.edu.cn - 2020-01-04 - 收藏
推荐资讯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