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35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网站目录 » 教育培训 » 高等教育 订阅RssFeed

“高等教育”网站目录

  • 南阳师院教务处

    南阳师院教务处

    南阳师范学院是河南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7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良的办学传统,已形成了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并存、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200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批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并顺利招生。2014年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南省第二批整体转型发展试点学校。2016年被省教育厅遴选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市。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楚汉文化和三国文化的集中地,也是科圣张衡和医圣张仲景的故里。校区坐落于南阳卧龙岗上,紧邻驰名中外的诸葛武候祠景区。北眺独山秀峰,南揽白河胜景,书香墨韵与青山白水相得益彰,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莘莘学子修身治学的理想场所。学校占地1875亩,现有校舍面积7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2.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0万册。学校下设22个学院,与韩国全州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学以及美国、瑞典、芬兰等国家的著名大学合作办学,开展本专科、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互换、教师访学进修、科学研究等多形式、宽领域的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郑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科招商集团、中科博阳有限公司、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公司等国内著名院校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现有包括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在内的全日制在校生27000余人,成人在籍生17000人。学校现有66个本科专业,具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省级精品(资源)课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教学团队等教学质量品牌,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学校建有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安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以及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民政部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中原曲艺研究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汉史研究基地等省部级平台15个。河南省社科院南阳分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南阳玉文化研究院、南阳智慧城市研究院也落户我校。学校逐渐成为豫西南区域科技创新高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高地、文化传承创新高地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库。学校强力推动人才兴校战略,启动了引进海内外杰出人才计划,面向海内外招聘高层次人才。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62人。教师中有教授128人,副教授36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004人,其中博士342人。拥有国家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管专家、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等200余人。初步形成了以高层次专家为核心,以教授、博士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校大力推进科研强校工程,2013年以来,我校共获得国家级项目102项,其中连续三年在全国600余所新升本科院校中名列第一。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国家旅游局、国家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等省部级项目近400项。先后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科技进步奖等640多项。授权专利300多件,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并被《SCI》《EI》收录的学术论文1000余篇。学校主办的《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均被评为河南省一级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学校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工程,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完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保障的长效机制,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培养原则,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卧龙学子人才培养品牌享誉中原。学生在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大赛中频获殊荣,学生考研成绩突出,深得社会好评。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招生—培养—就业—创业一体化的教育管理模式,率先在全国开展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推介,是劳动部最早授予的全国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基地,也是全国本科院校中唯一的国家级职业指导工作室建设试点单位。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立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卧龙众创空间获批河南省高校众创空间,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南阳分市场在我校挂牌。重职业意识训练,重职业技能培训,重就业创业市场建设已成为我校的显著特色,被《中国教育报》称誉为给大学生一把就业的金钥匙。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超过90%。2016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和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河南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学生宿舍食堂评比第一名河南省高校德育评估第一名河南省属本科高校行风评议第一名河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维稳安保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根据《中国大学评价》2007年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我校跨入全国发展最快大学行列。在2010年度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学)校大型调查评选中,学校荣获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荣誉称号并受到表彰。2011入选河南高校综合实力20强,2012年入选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2013年被评为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本科院校。2014年被评为值得推荐的20张河南教育名片之一。2015年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就业质量最佳示范院校。学校遵循博大、厚重、睿智的大学精神,弘扬博学求是、笃行自强的校训,秉承勤勉严谨,和谐进取的校风,肩负大学使命和社会重托,立足南阳、服务中原、面向全国,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育人的高地、人才集聚的高地、创新的高地、服务的高地,力争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德才并具、通专兼备的创造性人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全体南阳师院人正在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学校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升级、双轮驱动特色引领、重点突破协同创新、借势跨越三大发展战略,为早日实现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区域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而阔步前进!

    jpkc.nynu.edu.cn - 2020-01-09 - 收藏
  • 西安邮电学院教务处

    西安邮电学院教务处

    西安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工、管、理、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我国特别是西北地区信息产业高级专门人才重要的培养基地。学校始创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陕西和甘肃两省邮电人员训练班及随后的西安邮电学校。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西安邮电学院,是国家在西北地区布局的唯一邮电通信类普通高校。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西安邮电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2000年划转到陕西省,由陕西省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学校是陕西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全国首批试办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高校、西北地区唯一承担亚太电信组织和东盟培训任务的高校。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被省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被西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园林式单位称号。校党委被中共陕西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省委高教工委授予陕西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称号。学校座落在西安市南郊文化区,占地1500余亩,设有长安、雁塔两个校区,现有在校学生180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5亿元,图书馆藏书167余万册。设有研究生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自动化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字艺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物联网与两化融合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国防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7个教学科研单位。建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以及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2016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邮政局签约,共建西安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邮政研究院。学校现有43个本科专业、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会计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者54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二三级教授、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人才项目和荣誉获得者60余人次。有双聘院士6人,客座教授130余人。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共获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立项5项,省级立项43项,省级教改立项1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14个。学校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西邮模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获批陕西众创空间孵化基地、省级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学校入选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探索出企业对接定制培养、3+1创新教育培养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了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学校以信息科学技术学科为主干,将高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作为研究重点,在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移动通信、图像处理、信息安全和信息产业经济等研究方向形成特色和优势。两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虎符TePA成为在信息安全基础共性技术领域我国提交并获通过的第一个国际标准。研发的GPU芯片已通过省级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列为陕西省十三五重大产业化项目。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8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0余项;全校教职工共发表论文500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等400余部。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校企合作。先后与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40余所大学、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英、德、法等国多所大学签署了合作培养协议。与美国IBM、英特尔、美国思科公司、红帽公司、优科无线公司、国家仪器、德州仪器、阿尔特拉、甲骨文、德国西门子、印度塔塔公司,和国内的华为公司、中兴通讯、大唐电信、烽火通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通信服务、京东、用友软件等通信、邮政、电商、软件领域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校60多年来,学校人才辈出,遍及华夏,为国家培养了8万多名优秀人才。毕业生大多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邮政、华为、中兴、大唐、爱立信、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等企业或高校、研究机构工作,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国防生毕业后成为我军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信息化人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人民邮电报》《陕西日报》以及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多次宣传学校办学成就。学校在爱国、求是、奋进的校训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西邮精神引领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水平,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邮电大学。

    jyc.xupt.edu.cn - 2020-01-09 - 收藏
  • 淮南师范教务处

    淮南师范教务处

    淮南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学校。学校坐落于国家重要能源城淮南市,学校位于八公山下、淮河之滨,山水相映、风光秀丽,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淮南市政府命名的花园式学校、园林式单位。连续五届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学校2007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取得良好成绩,2009年学校被确定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省级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现占地面积1216亩,建筑总面积48万平方米,拥有教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亿元,馆藏各类图书170万册。拥有21个配套齐全的各类实验室,10个校内实验实训中心,130多个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学校现有教育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金融学院、计算机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法学院、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少儿舞蹈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5个二级学院。开设60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8752人。学校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在职教职工903人,专任教师76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213人;具有硕博士学位人员611人。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级优秀教师12 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坛新秀16人。长期外国文教人员4人。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全面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3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4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中心,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4个省级教学团队,3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程。近年来,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1项,立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60项。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积极搭建平台,推进产学研合作。拥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化学、应用经济学为硕士学位立项建设授权学科。近五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23篇,出版专著52余部;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1项,淮南市科技进步奖3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主持在研国家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项目150余项;各类专利450项。学校设有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淮南低温共烧材料省级实验室、高校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等20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淮南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先后与英、美、德、韩、澳、加拿大等国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广泛校际交流关系,与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广泛开展教育教学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大学开展灵活多样的在校生文化交流和学生互派活动。学校注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性的学科竞赛中成绩骄人,先后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荣获北极光创投?公益创业赛全国金奖、第二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铜奖、中国大学音乐超级联赛总决赛全国季军等众多奖项。学校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未来教师大奖赛、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大学生广告艺术节、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等学校传统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以及30多个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培养、锻炼、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学校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校训,弘扬严谨、勤奋、求是、创新的校风。努力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基础、强技能、重应用、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中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我校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各地用人单位的青睐,学校连续四年被获得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被授予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全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 。在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发展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学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办出了自己的鲜明特色,社会知名度不断扩大。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安徽省首批应急管理示范点、安徽省第一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国家级第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沿着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描绘的蓝图,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提升内涵,着力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综合实力,为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jw.hnnu.edu.cn - 2020-01-09 - 收藏
  • 天水师范学院教务处

    天水师范学院教务处

    学校始建于1959年。1988年以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受到国家教委的表彰奖励。2000年由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天水师范学院,开始本科招生。2007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2011年10月,被教育部列为培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建设单位,2013年开始招生培养教育硕士。几十年来,学校秉承困境中求生存,奋斗中求发展的精神,已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以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近年来,学校立足自身实际,紧跟高等教育结构调整趋势,初步形成了教师教育、工程技术、商务管理、文化体艺等四大类应用型专业群,确定了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全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机构设置】学校下设17个二级学院,3个教辅单位,64个教学系(部);26个党政管理机构及群团组织。设有12个校属科研机构,20个院属科研机构;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670亩,校舍建筑面积36.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2万册,电子图书104万册,数据库32种;教学仪器设备值1.2亿元,固定资产5.9亿元。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 【师资队伍】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901人,其中专任教师711人,教授(含研究员)95人,副教授251人,获博士、硕士学位的500余人,有硕士生导师69人。有全国优秀教师3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扶持计划人选2名,甘肃省领军人才3名,甘肃省优秀专家1人,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名,甘肃省师德标兵2名,甘肃省园丁奖17名,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1名,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拔尖创新人才4名,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1人。 【人才培养】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16713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4903人,研究生249人,继续教育类学生1466人,留学生2人,预科生93人。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专门史、文艺学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微生物学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中国现当代文学等6个校级重点学科方向,无机质文物保护等10个校级重点培育方向。有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学科领域招生方向),53个本科专业(其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21门。 【科学研究】近年来,学校共获得各类科研项目5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4项,省(部)级项目179项;先后有450余项科研成果获奖,其中获省(部)级奖励91项;出版专著、教材490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8000余篇,其中,在SCI、EI源刊物发表论文350余篇,CSSCI源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主办的学术刊物《天水师范学院学报》先后多次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称号,陇右文化研究栏目多次荣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称号。 【国际合作】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的道路,先后与英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及台湾地区的多所高校签署了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协议。近年来,已选派30余名优秀学生赴乌克兰、波兰、斯洛伐克、阿塞拜疆等东欧国家公费留学。自2003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至今已有来自多个国家的40余名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

    jwc.tsnu.edu.cn - 2020-01-09 - 收藏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国家级重点中专——陕西省交通学校。2001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陕西省唯一一所公路交通专业门类齐全、实力雄厚、行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学院秉承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校训,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治校方略,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深入推进教育教学等各项改革,走出了一条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强校之路,相继完成了从普通中专学校向省部级重点中专、国家级重点中专、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跨越发展。 学院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办学成效显著。学院由校本部、自强校区和太白校区等三个校区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3.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4.4亿元。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万余人,教职工439人,其中专任教师304人。教职工中具有正高职称16人,副高职称95人,博士(研究生)18人,硕士(研究生)221人;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达80%以上,重点专业双师素质教师达到100%。 学院以陕西为主,面向全国25个省市招生,学生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3%以上。办学60年来,学院为社会培养了5万余名经济建设人才,在全国交通行业和省内高职院校中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陕西交通教育研究会会长单位和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委员会理事单位、陕西省示范性职教集团牵头学校。 学院设立有公路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基础学科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体育部、成人教育部等8个教学系部,开设有45个高职类专业,建设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省部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优秀教材3部,拥有门类齐全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217个,其中国家级重点实训基地2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学院还附设有省交通职工培训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陕西交通教学中心、重庆大学网络教育西安学习中心、陕西交通成人中等专业学校、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交通厅工作站、陕西顺通公路监理咨询公司、陕西路桥勘察设计所、汽车驾驶学校等培训教育机构。2009年学院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6个重点建设的中职骨干师资培训基地之一。2011年被陕西省教育厅评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学校。2012年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学院教师积极参加科研活动,近五年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29项,其中省厅级纵向课题63项、横向课题5项,院级课题61项,取得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发表论文116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247篇,获奖论文49篇,48篇论文被美国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等收录。独著、主编(审)、参编(审)教材183部,在交通职业教育界具有较大影响力。 在陕西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党委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抓住交通行业飞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为重点,以服务现代交通为导向,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学院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交通职业教育先进集体、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创佳评差’竞赛活动最佳单位、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园林式单位、全省交通系统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自建校以来,已走过了60多年的奋斗历程。回顾历史,成就辉煌;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委省政府确定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和交通运输进入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弘扬吃苦实干、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图强创新的铺路石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办学、内涵发展、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之路,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师资队伍精良、基础设施完善、办学特色鲜明、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省内一流、西部领先、国内知名的高等职业院校,为陕西经济和交通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www.scct.cn - 2020-01-08 - 收藏
  • 扬大教务处

    扬大教务处

    扬州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民立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后成为南通学院的一部分)。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参与合并的其他4所高校也均有60年左右的独立办学历史。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齐全。全校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50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00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1000多人。现设有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体育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与能源动力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农学院、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兽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商学院、旅游烹饪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和独立学院广陵学院等29个学院,120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学校建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1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全国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15个省重点专业(类),29个省品牌特色专业,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工作站,6个专业列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个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2个项目列为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试点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学校师资结构合理,综合实力较强。全校现有教职员工59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多人,医护人员19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3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青优青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1人,博、硕士生导师2700多人。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博(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6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5个,省重点序列学科1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3个,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等5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拥有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1个,部、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省级研究院19个,建成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获批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学校目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800多项,全校年科技经费6亿多元。十五以来,共有23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与我校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由我校参与完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9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以来有4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成绩同样喜人,学校的农科教结合工作已形成了以苏北基地为中心,辐射苏中、苏南的格局,在服务三农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对外交流活跃。校园占地面积40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58万多平方米;8个校区位于市区中部,首尾相连。全校固定资产总值58.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07亿元,图书馆藏书412.8万册。拥有直属附属医院、实习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附属中学等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以及设备完善的临床医学院。学校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45个国家(地区)的23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包括接受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合并办学20多年来,学校走过了一条联合—合并—调整—提高的改革发展之路。建校之初,学校走的是联合办学的道路。从1995年上半年起,学校由松散型联合转变为实质性合并。1998年,学校按学科群重组了13个二级学院。2002年之后,基于学科建设需要,学校又进行院系重组,构建了扁平化的组织体系,减少了管理层次,理顺了内部关系,提高了运行效益,为学科、专业建设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学校各项事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校党委先后被江苏省委表彰为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承传历史辉煌,谱写改革华章。已有百余年办学历史的扬州大学,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在新的征程中,扬州大学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推进综合改革,注重以人为本,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推进规模大校向内涵强校、改革名校向质量名校的转变,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jwc.yzu.edu.cn - 2020-01-08 - 收藏
  • 长春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教务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工、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良好社会声誉,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占地面积57.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55亿元。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429人,其中本科生8547人,研究生1422人。教职工1155人,其中专任教师697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5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79人,博士生导师50人,硕士生导师381人。获评国医大师2人,获得白求恩奖章1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8人。学校设有教学单位12个,本科专业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创新工作站1个。拥有吉林省重中之重学科2个,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9个。现已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输送4万余名毕业生,校友遍及海内外。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主编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4部,主编国家级十二五行业规划教材45部。入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学校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建立了较完备的中医药科学研究体系,现有52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十二五期间,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重大药物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重大重点科技项目84项,取得了163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有47项科技成果实现了转化,走出了学研产相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学校不断拓展国际化办学视野,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接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单位保持着长期的友好往来,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多年来,学校建设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基础医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附属医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长春中医药大学将继往开来,向着一流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的目标迈进

    jwc.ccucm.edu.cn - 2020-01-08 - 收藏
  •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8年3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的吉林省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是一所以交通类为主,兼设工程机械、管理、电子信息、经济、外语等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学院前身是由吉林省交通学校(始建于1958年)和吉林交通职工大学合并成立,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3年圆满通过国家骨干校建设验收。作为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一块闪光的品牌,多年来,学院坚持依法治校、专业兴校、人才强校、勤俭持校、廉洁奉校的治校方略,不断加快发展建设,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668人,专任教师38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85%,校外兼职教师265人,教授31人,副教授118人。省政府授予的长白山技能名师4人,专业学科带头人18名,有5名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以及一批以企业家为主体的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学院设有道桥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工程机械学院、应用外国语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继续教育分院等8个学(分)院,以及基础科学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体育部,3个校企合作办学单位和1个国际合作办学单位——长春戴尔特国际商学院;形成了以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兼办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及国际合作教育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学院先后开设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城市轨道交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服务与营销、汽车电子技术、机动车保险与理赔、工程机械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40个专业。有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5个省级特色专业群。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15门,省级优秀课程41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2009年,学院牵头成立了我省第一家职业教育集团——吉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构建了校企管有机结合的运行模式,形成了厂中校、校中厂、冠名定单等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校企合作制度保障和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提高了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校企深度合作和学生就业,每年毕业生就业率排在高职院校前列,重点专业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社会及用人单位一致认为学院的毕业生职业道德好、专业素质好、敬业精神好、适应能力好。学院的集团化办学及其创新模式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并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被省政府授予吉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学院建院以来,始终秉承爱国笃学敬业创新的校训,为我省交通行业培养出大批各层次应用型人才,被誉为吉林交通事业的黄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院先后被省政府授予法律进校园先进单位,被省教育厅授予依法治校示范校。2014年学院被授予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在未来的发展建设中,学院正朝着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具有示范作用的高职名校阔步前进,为建设吉林高教强省做出应有的贡献。

    jwct.jljy.edu.cn - 2020-01-08 - 收藏
  •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四川省唯一一所交通类高职院校,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前身为创办于1952年的四川省交通学校,曾五易校名,四迁校址,1992年被评为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1999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学院成为四川省第一所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级高职高专院校;2007年,学院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0年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验收;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目前,学院占地1033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高职生13000余人;设有道路与桥梁系、汽车工程系、运输工程系、航运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人文艺术系、公共课教学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11个教学系部,开设了40多个专业。图书馆藏书120万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2亿元,固定资产4.3亿元。现有教职工700余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3人,副教授和博士研究生121名,建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有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学术带头人1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学术后备带头人选2名,建有300余人的企业兼职教师资源。近年来,学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构建畅通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总体目标,创新办学思维,借鉴国际先进职教理念,强力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为主导、订单培养为驱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先后荣获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励22项,获奖数量和层次居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建有国家级重点和教改专业6个,省级重点和精品专业6个。建有国家和省级精品资源21门。完成110门课程标准,形成10套专业教学标准;建成优质核心课程39门,出版特色校本学材80余部;建成了以精品课程、优质核心课程、校本特色学材、专业电子资源库、生产问题资源库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资源。学院按照再现流程、仿真实境的思路建设校内学习训练中心,引企入校,实现了设备更新与市场同步,实训基地与企业共建、共享机制,增强了学院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训、研、产四维合一的人才培养得到有效保障。国家和省部级实训基地3个,校内实训面积达11万平方米,校外实训基地超过200个。学院通过科技创新、职业鉴定培训、优质资源共享、资助贫困地区、支援民族地区等多种形式,形成了以实训基地、技能鉴定中心、生产性实体和科技创新中心为依托平台的高效科技教育服务体系,学院服务辐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建成了交通行业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中心、交通部交通行业特种职业技能鉴定站、5个职业培训基地和3个农村公路建设技术培训服务站,三年累计培训10万人次。建成了公路交通安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四川高职教育研究中心;科技开发经费近300万元/年,申报专利6项/年;建成四川交通教育信息平台,实现了800G教育资源行业共享,对口支援和带动了20多所行业和区域性职业院校发展。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大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教育培养计划》,为学生搭建各类锻炼和提高综合能力的平台。同时,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近五年学生获得全国和省级各类技能竞赛奖励超过200项。学院设立的奖学金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院奖学金、社会及企业奖学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学院立足交通,面向社会,积聚了丰富的就业资源,形成了由国有、民营、外资企业构成的就业资源库,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达96%。2005年以来,学院连续9年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近60000名交通战线的专家学者、管理干部、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活跃在四川交通运输产业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各个岗位,为我省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近几年获得的主要荣誉有:2005年获国家教育部等七部委授予的全国职教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被评为四川省省级最佳文明单位;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交通系统十五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被省委组织部、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四川高校领导班子开展四好活动先进单位。2008年,被交通部授予2006—2007年度全国交通行业文明单位。2009年,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1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单位。2013年,被交通运输厅直属机关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jwc.svtcc.edu.cn - 2020-01-08 - 收藏
  • 宿州学院教务处

    宿州学院教务处

    宿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古城宿州市,是该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前身是创办于1949年的皖北宿县区师范学校,1983年升格更名为宿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更名为宿州学院,2008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成功获批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近年来,学校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特色名校发展理念,坚持地方性 应用型办学定位,培育走校地合作路,建应用专业群,创文化育人牌为基本内涵的办学特色,努力推进学校建设和发展,现在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校园占地1146亩,预留用地1160亩,建筑面积37.2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317万元。图书馆面积3.4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16.7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6.7万册,期刊1227种。设有15个教学院(部),56普通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文、经、艺、教七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7319人,成人教育生4600余人。有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正高55人、副高199人。2008年以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2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获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集体项目52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0个、特色专业8个。学校现有国家级基金项目15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6项,14项成果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3个新品种通过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十二五以来,获省(厅)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85项,发表论文3000余篇,其中一类415篇,二类340篇,出版教材、专著56部。现有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科研平台(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矿用绞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复合酶提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旋电子与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大学文化研究中心、皖北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宿州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创新平台团队(光电信息材料与新能源器件创新团队)以及安徽省智库项目1项(安徽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其中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学校积极推进应用性科学研究,与地方和企事业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500多项,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企业创造数亿元经济效益,曾受到《人民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学校注重开放办学,与美国、新西兰、韩国、菲律宾、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在青年教师海外研修、学生出国交流学习等方面开展了合作,每年有大批师生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高校进行交流学习。学校高度重视文化育人,积极践行友善、博学、务实、奋进的校训、崇德尚能、敬业乐群的校风、严教、善教、乐教的教风、笃学、笃行、笃信的学风,深入推进以敬业向学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近三年,普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名列省属高校前列;学生在各类赛事中获得省(厅)级以上奖项600余项。升本以来,学校被评为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省普通高校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高校、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单位、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3次)、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管理集体(2次)、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5次)、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4次)、第一届安徽省教育系统文明单位立项建设学校等称号。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特色名校的发展理念,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立足皖北,面向安徽,服务全国,加强内涵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向着早日建成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目标迈进!

    jwc.ahszu.edu.cn - 2020-01-08 - 收藏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