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网站目录
“高等教育”网站目录
泰州师范教务处
泰州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是1941年诞生于抗日烽火硝烟中的泰兴乡村师范和1952年建立的苏北泰州师范学校。2000年在泰州师范和泰兴师范的基础上组建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4月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泰州学院。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000余人。设有人文学院、数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医药与化学化工学院、体育系等11个院系,共有本、专科专业40个,分布在文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学校建有3个十三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1 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学校现有专任教师498人,高级职称231人(正高级47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364人(博士89人)。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7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人,省333工程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6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人选2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4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人。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教师公开出版论著、教材90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CSSCI、人大复印资料收录60余篇。学校坚持文化育人,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有1个省级大学生艺术团和60多个校园学生社团。近三年,学生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一等奖、创业大赛一等奖、省五星工程奖金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50多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6%。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江苏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面向未来,学校将进一步转变办学理念,深化综合改革,坚持科学发展,努力建成一所引领地方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jwc.tzu.edu.cn - 2019-12-13 - 收藏广西艺术学院教务处系统
广西艺术学院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全国7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艺术院校之一,2012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的高校。学校成立于1938年,前身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满谦子和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以及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吴伯超于1938年在桂林倡议建立的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简称艺师班)。 1960年更名为广西艺术学院,由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在7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如满谦子、徐悲鸿、吴伯超、阳太阳、陈烟桥、陈良、黄独峰、朱培钧、陆华柏、李志曙等曾长期耕耘在学校,他们执教治学,弘文励教,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下设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中国画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人文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民族艺术系、建筑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管弦系、国际教育学院、美术教育学院、音乐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漓江画派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公共课教学部和附属中等艺术学校等19个教学单位,1所艺术研究院。学校现有四个校区,南宁市有南湖校区、相思湖校区和西校区,桂林市有桂林校区,总占地面积655.13亩。现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新闻传播学6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和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5个本科专业,43个本科专业方向,15个高职专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高等艺术教育体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在校生14900人。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后获得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以及自治区重点学科、优质专业、精品课程、自治区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教学成果。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08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的高等学校,2009年获批准成为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培养单位,2012年获批为广西特色优势高校,2013年获批为广西博士点立项建设高校。学校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目前拥有教职工千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31人,具有正高级职务93人,具有副高级职务183人。专任教师中1人荣获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人获聘自治区八桂学者岗位,3人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专家称号,2人荣获八桂名师称号,5人荣获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聘自治区终身教授,1人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八批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1人获聘自治区专业技术二级岗位。2012年以来,学校设立教学名师资助项目15项、创新团队和卓越学者计划8项、博士资助项目21项、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59项等,用以资助创新团队、中青年骨干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学校着力提升科研创作与艺术实践水平。近5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他各类科研创作项目300多项,获得专利11项,发表学术论文3520篇,其中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的论文共441篇。2015年我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项目12项,在全国53所高校中排名第一位;2016年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22项,在全国3611个机构申报主体(含高校)中位列第一。师生在金钟奖文华奖孔雀奖桃李杯以及全国美展、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校园戏剧节、CCTV全国电视舞蹈大赛等专业演展比赛中,获国内外奖项700余项。学报《艺术探索》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以学校美术教师为主体的漓江画派已发展成为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为扩大广西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积极拓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国际化发展。与美国朱莉亚音乐学院、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等46所国(境)外院校和艺术团体开展了艺术交流与教育合作。2012年5月,国家外交部和教育部联合在我校挂牌成立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学校先后与新加坡、泰国、印尼等国家的艺术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的关系,致力于培养适应中国—东盟艺术交流的特色人才。由学校举办的中国-东盟音乐周、中国-东盟建筑空间设计论坛、中国-东盟舞蹈论坛暨展演已成为三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论坛,其中中国-东盟音乐周已跻身为全国新音乐创作的三大平台。近五年来中外合作办学出国学生人数达93人,2015赴台湾交流生居全区高校之首。学校国际教育成果显著,涌现出陈永馨、杜氏清花等一批优秀的留学生,2015年中央电视台《一带一路:梦在海上》系列专题片摄制组专程到校拍摄留学生专题片。面对国家和广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新格局,学校将继续秉承亲爱精诚的校训,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走以优化结构和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兴校、特色优校、文化引领和教育国际化六大战略,向着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综合性艺术大学而努力奋斗。
www.gxau.edu.cn - 2019-12-13 - 收藏嘉应学院教务处
嘉应学院是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13年的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有104年的办学历史,位于叶剑英元帅的家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著名的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广东省梅州市。梅州在清朝时称嘉应州,嘉应学院由此得名。学校面积1628亩,建筑面积59.97万平方米;教仪设备总值2.14亿元,设备先进的实验室35个;藏书228.57万册,电子图书94万多册,期刊2300多种。现有教职工1699人,其中专任教师1265人(教授143人、副教授337人,博士143人、硕士699人)。聘请丘成桐、池田大作、潘毓刚、王佛松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现有普通全日制学生25874人、成教学生2.2万多人,来自17个省(市、区)。现有20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教学部,57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坚持立足梅州、面向基层、服务广东、辐射全国、延伸海外的办学宗旨,确立育人为本、服务为荣、特色为魂的办学理念,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兼有大专教育、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现代办学体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具有植根侨乡,服务地方,弘扬客家文化的鲜明办学特色。自办学以来得到曾宪梓、田家炳等海内外乡贤、校友捐资2亿多元。成立客家研究院,被列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广东省客家学研究基地;成立大陆首家客家学院,把优秀客家文化传统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目前,学校遵循应用服务型办学定位,以2017年12月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推进广东省教育厅和梅州市人民政府共建嘉应学院、加快嘉应学院转型试点工作等重要机遇为抓手,积极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努力办好应用服务型优秀本科教育,争取尽快取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特色大学。
jwc1.jyu.edu.cn - 2019-12-12 - 收藏天华教务处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TIANHUA College)于2005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校,是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独立招生,独立颁发毕业文凭,符合要求的学生按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士学位。学校位于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交界之处——上海市嘉定区,与上海市区有地铁11号线相通,随着城际高速铁路的建成,学校与长三角及全国的大中型城市的交通十分便捷。学校占地500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先进,运动场地宽敞,校园环境优美,四周天然河道环绕,绿化面积达10万平方米,常年绿树掩映,花草芬芳,是大学生理想的学习场所。学校设有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目前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旅游管理、国际商务、物流管理、财务管理、英语、日语、德语、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应用心理学、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康复治疗学等26个专业,截止2017年5月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8608人。天华学院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学院党组织先后被评为教卫党委系统先进党组织,市委组织部授予两新组织五好党组织。2012年,学院党委被评为上海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2014年,被评为上海市5A级社会组织。天华学院的发展定位为:建设以教育类、工科类和健康类专业为主体、文理和经管为两翼、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民办本科院校,坚持走文化立校的育人之路,形成鲜明教育国际化特色,培养专、通、雅协调发展,富有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适应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初等教育、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基于未来的目标定位,又经历十年探索之路,学校逐渐形成自身的发展理念:建设文化天华、特色天华、责任天华、活力天华。
jwc.sthu.edu.cn - 2019-12-12 - 收藏陕西能源教务处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是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面向全国招生,位于咸阳市文林路中段,辖设临潼医学校区和西安培训中心。拥有110个门类齐全、设施优良的校内实验实训室(中心),101个紧密合作型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了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开通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资料平台,馆藏图书50余万册;建有标准化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地等体育场馆,拥有新型学生公寓、教学楼、餐饮中心、多功能报告厅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成了有线、无线一体化的校园宽带高速网络,实现了光网、移动网及热点地区无线网络全覆盖;高起点、高标准、新模式建设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可以提供高效的网络教学环境和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现有教职工657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0人,教授20人,副教授118人;全国及省(部)级劳动模范、优秀教师、先进个人9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省级教学团队3个;毕业生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就业面向涉及煤炭、医疗卫生、机械、电子、化工、信息、工商、服务等多个行业和专业领域,首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2%以上。设有能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地质测量系、电子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临床医学系、医学护理系、医学技术系、建筑与艺术部、基础一部、基础二部等11个系(部)以及继续教育学院、煤矿设计院和中冰(冰岛国)合作咸阳地热培训中心,全日制在校生12277人;专业设置涵盖面广、内涵充实、特色鲜明,其中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实训基地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在线资源共享课程108门;毕业生实行双证书制度,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应用水平考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设计创意教学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建校62年来,学院以能源工业为依托,立足医疗卫生事业,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特色求卓越,以创新谋发展。2008年,以优秀等次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先后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单位、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和陕西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单位等称号。
jwc.sxny.cn/index.html - 2019-12-12 - 收藏齐鲁工业大学教务处
齐鲁工业大学是山东省人民政府2017年5月28日整合原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等优质教育科研资源组建而成的省属重点高校。学校创建于1948年,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是首批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学校和山东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被主流媒体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社会口碑学校、山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学校现有73个本科专业,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3个艺术硕士授权领域、1个金融硕士授权领域,2个翻译硕士授权领域,是涵盖工、理、文、经、管、法、医、艺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现有在校生30000余人。办学条件:学校占地面积3770余亩,主校区长清校区坐落在济南市西部新城大学科技园中心位置,北依黄河,南拥泰山,坐齐望鲁,文脉绵延。学校还设有济南市历下校区、历城校区和牡丹之都菏泽校区。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条件先进,基础设施齐全,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7亿元,纸质图书256万册,另有电子图书220万册。建有山东教育科研网大学科技园网络节点和覆盖全校的千兆以太计算机网络,以及设施先进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图书馆、体育场馆、公寓、食堂等基本教学生活设施。校园建筑、绿化按国际园林标准设计建设,环境优美宜人,为省级园林化校园示范单位。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4100余人,专任教师及专职科研人员330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00余人,拥有博士生导师37人,硕士生导师600余人。拥有双聘院士5人,合作外籍院士17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人员7人,按照高端外国专家政策支持的外专千人计划专家3人,国家首席外国专家计划1人,其他国家、省级各类外国专家计划60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省突贡专家3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泰山学者岗位特聘专家33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中央联系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学校还拥有全国与全省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学校现设有轻工学部、经管学部2个学部,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造纸与植物资源工程学院、皮革化学与工程学院、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金融学院、体育与文化产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教学单位。学校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推进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导向,按照人格健全、身体健康、思维创新、素质全面的人才培养标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双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数学建模等大赛中屡获大奖,成绩斐然。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21项,省级奖项191项。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众多省内外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慕名前来招聘学生,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3.81%。学校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学校现有9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学科,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3个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学校拥有山东省计算中心(超算中心)、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省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生物中心)、山东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高新技术产业(中试)基地、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院等117家创新研究机构,分布在济南、青岛、济宁、临沂、菏泽等城市。其中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生物基材料与功能制品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国家级科技平台近20个,省部级平台100余个。近5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40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11项,年均科研经费4.68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奖励130项,获国家授权专利1349项,出版著作295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68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收录论文2349篇。学校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齐鲁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为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单位。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先后与美、英、德、法、韩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办学、本科生互换、课程设置、学分互认、本科生硕士生双学位联合培养、海外实习就业、暑期访学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学校还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BC)合作,建有山东省第二个英国移民签证雅思考点,向山东省及周边各省考生提供英国签证移民雅思考试与普通雅思考试服务。学校充分发挥科技和成果转化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前沿平台。目前,建有16个中外联合实验室,1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平台及8个省级以上国际合作平台;近5年承担各类国际合作项目170余项,获得资金支持超过2亿元;引进6名国家外专千人计划专家,3人获得国家友谊奖,17人先后获得齐鲁友谊奖和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发展前景展望:整合后的新齐鲁工业大学,汇聚了山东省优质的科教资源。根据省委省政府规划,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定位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管理学等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型大学。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工业大学,整体办学水平位居国内工科大学前十位,轻工、食品、材料、机械、电子信息等学科领域进入国内一流、世界先进学科行列。当前,学校正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教融合合作模式,按照社会主义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完善科教一体化发展运行新机制,创建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秉承明德励志,崇实尚能的校训,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学科领校、开放活校的办学方略,积极参与国家蓝黄战略和山东省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西部经济隆起带战略,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助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全面加快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大学建设步伐。一个崭新的齐鲁工业大学,正以开放的胸怀,期待着同样卓越的各地学子、学者的到来,共同创造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
210.44.144.20 - 2019-12-12 - 收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1993年创建,是国内最早独立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院校之一。建校以来,学校依托珠三角产业发展,秉承深圳特区改革创新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和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行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办学模式和文化育人、复合育人、协同育人系统改革,立足于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培养德业并进、学思并举、脑手并用的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学校现有留仙洞、西丽湖、官龙山、华侨城、凤凰山五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36.02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8.84万平方米,其中教室10.75万平方米,图书馆5万平方米,体育馆2.58万平方米,实训实习场所10.08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总值17.47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95亿元。图书馆藏有纸质图书249.8万册,电子图书127万册,报刊1731种,中外文数据库46个。全校现有教职员工2227人,在编在岗教职员工1662人,正高212人,副高656人,博士31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珠江学者2人,特聘鹏城学者1人,海外高层次人才12人,国家、省级特支计划教师4人。教职工中现有专任教师1146人,校外兼职(课)教师共1192人。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2%,师资实力位居全国职业院校首位。学校设有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和体育部、工业中心、国际教育部、华侨城校区等教学单位,招生专业72个。全校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3977人,其中专科生22578人(包括五专生468人),应用型本科生1235人,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164人。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4690人,自办专科教育在校生749人。国家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国家级精品教材12部,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9个,国家精品专业1个,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示范专业12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项,国家精品课程5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3门。学校注重培养国际化高端技能人才,已培养9.1万余名全日制专科毕业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较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应届毕业生一年内自主创业率保持在5%左右,毕业3年后自主创业率达12.7%。人才培养质量受社会认可,237人次获CCIE证书,位居全国高校之首;6人获RHCA证书,全球仅1000人左右;33人获OCM证书,实现国内高校在校生零的突破;32人获HCIE证书,实现全国高职在校生零的突破。自2001年开始,学校先后与国内129所高校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协议。目前,全校共有128位老师承担研究生指导工作,其中12人承担博士生指导工作,共招收617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生20人。2012年经上级教育部门批准,学校开始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试点工作,在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招收应用型本科生,翻开我校人才培养历史新的一页。学校积极探索以应用为导向的高职科研模式,重视产学研合作、积极参与政府决策,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努力打造高职的科研高地。截至2017年5月,学校已建成29个市区以上级科研平台,一批行业权威机构落户学校,国家级标准技术委员会2个,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100项。应用研发特色突出,获国家专利授权117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40件,发明专利233项。获批建设深圳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全校科研经费总量累计达到5.32亿元,2002年以来连续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技术转移项目2035项,到账经费2.07亿元,科研竞争力位居全国高职院校榜首。2017年开始,学校不断深化科研机制改革,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以及行业企业合作,组建应用技术研发机构,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先后与深圳市经信委、中兴通讯、深圳市国资委、中国联通、华为公司、快速制造国家工程中心、柴火创客空间、深圳市太赫兹研究院等一批政府、企业、行业机构加强战略合作,共同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创新创业、未来产业等领域抢抓新的机遇。学校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充分利用区域与自身优势,深化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134所境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年均接待来校访问考察的境外来宾达900人次。1999年,与海峡两岸高职院校共同发起海峡两岸技职教育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18届。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首家单独考试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外籍学生的高职院校,至今已培养港澳台籍毕业生约400人。2006年,学校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职教全球联系中心之一。2013年以来,在马来西亚等国家设立2个汉语语言文化中心。与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黄克竞分校合办电气服务工程高级文凭合作课程,毕业生获得深港两地毕业资格。开办了金融管理、物流管理、软件技术、国际商务等4个国际合作办学专业,其中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长达20年的合作被澳方誉为中澳教育合作的典范。学校重视社会服务与品牌形象,大力开展师资培训、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职业资格认证工作,是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深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广东省、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深圳市再就业培训基地。年均完成各类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资格认证11万余人次,先后举办95期师资培训班,为全国650多所中高职院校培训管理干部及骨干教师1万余人。先后对10个省、自治区的26所高职院校、168所中职学校进行了对口支援。选派核心团队建设和管理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创造了特区援建老区职业教育的典范。学校办学成绩显著。2001年首家通过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优秀评估,2009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首批国家级示范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中国十大最具就业力高职院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中国十大创新型高职院校、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深圳市创新创业基地等荣誉称号。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深职院审时度势,面向未来,再次迸发强音。为了紧密契合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和深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改革时代、创新时代、质量时代新机遇,充分利用特区立法优势率先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争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头兵,学校在第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中创造性地提出三个服务、五个定位、一个率先的战略发展目标,即始终坚持为党和国家服务、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努力成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深圳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深圳市民终身教育学校与中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要基地,率先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深圳模式。各级领导对学校发展给予厚望,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肯定。1998年11月、2005年3月、2017年3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三次亲临学校视察;2003年9月、2005年8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现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两次对学校工作做出重要批示;2005年9月12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学校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2011年7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在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高度评价深职院的办学成就,并鼓励学校继续做好全国高职院校的排头兵;2014年6月2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切接见出席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我校原党委书记、校长刘洪一教授。
jiaowc.szpt.edu.cn - 2019-12-12 - 收藏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是成都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级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以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开设旅游类、计算机及软件类、财经金融类、工商管理与房地产类、护理类、汽修类专业40个,在校学生1.1万余名。学院位于成都市,现有高新校区、花源校区、青羊校区、锦江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529.06亩,建筑面积247267平方米。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设施一流;是国家级计算机及软件技术实训基地,中国软件名城(成都)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单位。学院与成都高新区共建高新成职软件教育园,牵头组建成都旅游职教集团。学院有高素质的师资团队,专任教师352人,教授、副教授170人,双师素质师资占专业教师的92.58%;建立了559名由行业专家和企业高管、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团队,设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院与省内外363家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积极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充分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创业就业。学院建立了基于创业教育、创业项目孵化和推广的创业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58%以上,部分学生到海外就业,连续多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注重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如:学生互访、交换生项目、短期游学与海外实习等项目。学院已与美国西北理工大学、法国萨瓦大学、加拿大温哥华社区学院、台湾环球科技大学等开展合作交流,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在学院设立了学生海外研习中心。学院与部分海外院校实现课程置换或学分互认,语言和成绩合格者,完成我校学习后有机会到相关院校继续深造。
www.cdvtc.com/Category_1612/Index.aspx - 2019-12-12 - 收藏东林教务处
东北林业大学创建于1952年7月,原名东北林学院,是在浙江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和东北农学院森林系基础上建立的,由原国家林业部直属管理。1985年8月更名为东北林业大学。2000年2月由国家林业局划归教育部直属管理。2005年9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批准,成为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2011年6月成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11月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签署协议、2012年3月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共建东北林业大学。学校地处我国最大国有林区的中心——哈尔滨市,校园占地136公顷,并拥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帽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凉水实验林场(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总面积达3.3万公顷。学校是一所以林科为优势,以林业工程为特色,农、理、工、经、管、文、法、医、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现设有研究生院、17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有62个本科专业,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种类33个领域的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3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培育)学科、1个黑龙江省重点学科群、7个黑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3个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有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学校。学校现有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2.3万余人。自建校以来,已向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13万余人。现有教职员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选6人,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1人,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6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5人,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近年来,有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9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学校拥有优良的教学科研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有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生物资源生态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黑龙江);有森林植物生态学、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东北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5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林业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有林学、森林工程、野生动物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森林工程、野生动物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3个国家林业局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1个省生物质能技术中试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省级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有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等60个研究机构;有帽儿山实验林场、凉水实验林场等7个校内实习基地和264个校外实习基地。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涌现出以国家和省部级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商界和企业界精英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的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创业创新人才,为我国的林业建设事业、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每年有近200位来自欧美和亚洲发达国家与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合作研究和访问考察;每年派出120多位教师赴国外攻读学位、进修访问和科研合作;学校与美国、法国、芬兰、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友好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项目,并积极选派学生通过国家公派渠道赴国(境)外攻读学位。学校大力加强留学生教育培养,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留学生,生源来自五大洲近60个国家。十一五以来,学校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励760多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林学会梁希奖141项、省部级奖励250项(其中一等奖29项),获得国家专利1500多件。学校连续14年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1999年至今连续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2011年和2014年连续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全国三育人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绿化模范单位、黑龙江省十佳和谐校园、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军警民共建共育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学生工作先进集体,18次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校秉承学参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训,继续坚持和丰富办学特色,力争到2022年(建校70周年)使学校综合实力稳居国内同类高校前列,到2032年(建校80周年)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到2052年(建校100周年)努力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林业大学。
jwc.nefu.edu.cn - 2019-12-12 - 收藏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务处
内蒙古农业大学是自治区重点大学,是国家首批32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2001年学校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院校,2012年成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高校,2013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被誉为塞外花园式高等学府。内蒙古农业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本科高等院校,由原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于1999年合并组建而成。追根溯源,1952年,原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和山西农学院的兽医专业迁至呼和浩特市,组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本科高等学校——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1960年,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农牧学院。1958年,内蒙古林学院成立,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第一所高等林业院校。学校是一所以农为主,以草原畜牧业为优势特色,具有农、工、理、经、管、文、法、艺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设有动物科学学院等22个院(部),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382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657人。建校60多年来,共培养各类人才12万余人,遍布祖国各地,现大多已成为自治区农、牧、林、水、草、乳、沙等行业的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2002年和2008年,学校两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均获得优秀。学校现有84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2个(含8个专业),有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有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有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首批教育部和农业部批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有40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6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1个自治区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84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4门自治区级优质精品课程,有19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8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59项。十一五以来,3部教材获国家级教材奖、95部教材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其中7部为国家级重点教材、42部为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1部入选国家百门精品课程教材,2部获中华科教基金奖。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国家林业总局重点学科、5个自治区重点一级学科、22个自治区重点学科、4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种专业学位授权点。学位授权点涉及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十二五以来,学校新上国家973、863、科技支撑、国际科技合作以及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项目和课题13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0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优秀科学青年基金1项、重点项目4项、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科研项目进账经费6.8亿元。先后有973个项目通过了鉴定评审和结题验收。学校在特色动物基因组及乳酸菌等研究领域的3项成果发表在影响因子超10.00的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制开发的益生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口蹄疫疫苗中完整病毒含量的破乳检测技术等成果成功地应用于伊利集团、金宇集团、内蒙古金河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学校承担并组织实施的草原绿色肉业、牧区生产生态生活优化、传统乳制品现代化生产技术、内蒙古春玉米小麦持续丰产高效技术、河套灌区粮油作物节水技术等国家和行业科技集成与示范类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在科技引领和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两位教师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一位专家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省部级科技和社科类成果奖51项,作为主要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普二等奖1项。学校立项资助30个校级科技创新(培育)团队,其中有3个团队入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支持计划、3个团队入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8个团队入选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乳酸菌筛选与乳品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建设,学校已建成1个国家级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3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野外台站和人文社科基地。2010年,学校被科技部批准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3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新农村研究院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计划。2015年学校绿色畜产品加工协同创新培育中心和现代马业健康发展协同创新培育中心分别获得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学校现有教职工2650人,其中专任教师155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06人、副教授467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33人,硕士生导师454人;有特聘院士9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8人,国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7人,国家、自治区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5人,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3人,自治区深入工农牧业生产第一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8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1人,自治区333人才工程首席专家3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8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60人、草原英才团队21个,有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8人。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自治区级教学名师24人、自治区级教坛新秀14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学校由呼和浩特市校区、职业技术学院校区和海流图科技园区3部分组成,形成了一校五区的办学格局。学校总占地面积1000公顷,其中,教学科研用地600余公顷。校舍建筑总面积108.1万平方米,标准田径场(馆)4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26亿元。学校图书馆是内蒙古自治区农、林、牧等行业重要的文献信息资源,馆藏纸质文献186.61(包含职院28.05)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185种,电子图书180.9万种,创建个人数字图书馆500个。拥有91个中外文数据库,其中包括SCI、EI、Willy等世界顶尖外文数据库及3个自建特色数据库。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加拿大、美国、日本和蒙古国等十几个国家的6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学校成立了中加可持续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马利克管理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中心,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近五年来,外国专家教授700余人次来校开展交流合作、访问讲学等活动,部分担任学校特聘教授和顾问。学校还选派了380余名教师到国外学习。目前,有来自蒙古国、俄罗斯、加拿大、波兰、柬埔寨等国家的130多名外国留学生在校学习。学校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以十佳毕业生评选活动为代表的校园十大品牌活动和教职工红烛杯文艺演出深受师生喜爱,一、二课堂协同联动推动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我校男子篮球队连续多年获得自治区高校冠军,并代表内蒙古参加中国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校田径队连续多年荣获自治区大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1名,并在全国赛事中屡获佳绩。在2014年10月韩国仁川亚运会上,我校2011级学生施小霖作为国家队主力队员兼教练,喜获男子软式网球男团比赛铜牌。在2012年9月全国第九届大学生运动会女子甲组标枪、铁饼比赛中,2009级学生谭丽娜、李爱飞分别以48.65米、47.00米的成绩夺得金牌和银牌。2015年,我校在自治区主席杯校园足球总决赛中,获得男子校园组冠军,女子校园组冠军、女子超级组亚军。学校党委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学校被授予全区五一劳动奖章,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教务处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等称号,校团委多次被评为全区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单位全区高校学生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校史展览馆被确定为内蒙古大学生德育基地。全校师生正凝心聚力、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继续推进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工程,大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不断调结构、抓内涵、固基础、提质量,为努力实现学校十三五发展奋斗目标,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而努力奋斗。
jwc.imau.edu.cn - 2019-12-12 - 收藏
推荐资讯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