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35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网站目录 » 教育培训 » 高等教育 订阅RssFeed

“高等教育”网站目录

  • 南邮正方教务处

    南邮正方教务处

    南京邮电大学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建为本科高校,取名南京邮电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学校原为邮电部和信息产业部直属重点高校,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邮政局与江苏省)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现为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并入南京邮电大学。学校秉承信达天下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践行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发扬勤奋、求实、进取、创新的校风。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校。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现有仙林、三牌楼、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22个院(部、中心),另外还在扬州举办了独立学院—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学校现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领域)13个,本科专业53个。目前有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1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4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作为主要协同单位入选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作为牵头单位入选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现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72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58.56%,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93.36%。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千人计划8人,青年千人计划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9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引进江苏省属高校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国外院士2人、IEEE Fellow4人。现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一大批教师作为会士、专委会主任、专家等活跃在国际电联、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电子学会、计算机学会、自动化学会、统计学会等机构。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11个,中央财政专项实验室(含中央地方共建)76个。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藏书量220余万册,其中信息、通信、电子等专业文献齐全、富有特色。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成绩。长期以来,学校立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坚持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原则,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1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优秀)教材2部,十二五国家级教材规划8部;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在校大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最高奖索尼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冠军等国家级以上重要奖项,十二五以来,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865项。7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15万余名,很多成为国内外信息产业和人口计生领域的领军人物、技术精英和管理骨干,享有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誉。学校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学校构建信息材料、信息器件、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信息应用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网络空间安全、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集成电路与微组装、智能电网、光通信、智能制造、现代邮政、人口学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近三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科研课题320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1项;发表学术论文14000多篇,其中5800多篇被SCI(E)、EI、ISTP收录。学校实施一市一院校地特色化合作战略和一技一企校企协同创新战略,与地方政府共建校地研究院6个,与企业共建校企创新平台35个。学校围绕通信、物联网等学科特色,完成了物联网领域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到服务社会的全方位布局,建成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国家众创空间1个。学校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合作。2014年实现本、硕、博三个层次海外留学生招生,生源来自俄罗斯、加纳等30余国,目前在校留学生近300人。先后有近千名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参加国际会议、讲学和访问,现有30余项学生海外交流项目,海外教育学院与美国纽约理工学院合作的4个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ITU)组织的各项会议,承接亚太电信组织(APT)在中国的培训任务,参与通信领域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南邮人秉承务实进取的优良传统,探索出了一条依托邮电通信行业做专做精、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当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学校快速、科学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正抢抓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确立强特色、高水平、多科性、教研型、国际化五大战略思想,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四大战略,努力早日建成在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jwc.njupt.edu.cn - 2019-12-14 - 收藏
  • 华理教务处网

    华理教务处网

    华东理工大学原名华东化工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南洋公学和震旦学院,是1952年由交通大学(上海)、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上海)、东吴大学(苏州)、江南大学(无锡)等校化工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新中国第一所以化工特色闻名的高等学府。1956年被定为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校之一,1960年起被中共中央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华东理工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1997年上海市参与共建共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08年获准建设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是国家首批实施自主招生改革的22所高校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建设,现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现有徐汇校区、奉贤校区和金山科技园区三部分,占地面积2535亩,各类建筑总面积91万平方米,建有一批标准体育设施;图书馆总藏书量309.3万册,收订中外文期刊4.3万余种,具有CA、EI等84种大型中外文文献数据库和网络镜像数据库;建有教育部科技项目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海市科委科技查新站、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上海市研究生电子文献检索中心等机构,分析测试中心、珠宝检测中心为国家计量认证单位。学校设有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和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5个专业学院,以及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工程师学院(中德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工程教育学系等非专业院系。学校学位授权点覆盖理、工、农、医、经、管、文、法、艺术、哲学、教育11个学科门类,36个一级学科。有 68个本科专业;26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53个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80个博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拥有工商管理(MBA、EMBA)、公共管理(MPA)、法律(JM)、社会工作(MSW)、会计(MPAcc)、艺术(MFA)、金融(MF)、翻译(MTI)、药学(M Pharm)、工程管理(MEM)和工程(含18个领域)的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上海市重点学科、7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近2. 5万人,其中在校全日制研究生8235人(其中博士生1524人),全日制本科生15667人,来自89个国家的1358名各类外国留学生。现有教职员工3052人,其中两院院士5名,双聘院士4名,国家千人计划5名,青年千人6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名、讲座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8名,国家863计划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3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4名,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学校以培育英才,服务社会;注重过程,勤奋求实;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为办学指导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质量居全国及上海市高校前列。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84门;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有国家特色专业1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建有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示范实验区,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16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项,建设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68部,10部教材获国家级奖励。多年来,学校以培养厚基础、强实践、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社会英才为目标,重视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国际国内数模竞赛多次名列上海市乃至全国参赛学校之首,1997年、2005年两获国际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成为国际上少数两获殊荣的高校之一,2016年又获得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2项一等奖;1993年、1999年和2007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三捧优胜杯;在历年全国和上海市级各类英语比赛中屡获大奖,在2016年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女子乒乓球队多次在世界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冠。同时,在物理、数学、化学、计算机编程、电子设计、机器人制作、智能车、先进成图技术与信息建模、过程控制仿真、科技发明、英语辩论等方面的竞赛中也成绩斐然,均名列国内和上海市高校前列。学校有9个国家级研究基地、25个省部级研究基地、2个国际合作科研基地、55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6所首批建立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高校之一。每年承担各类研究课题1900多项,科研经费逐年增加,2016年超过7.2亿元。历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64项,省部委科学技术奖700多项,拥有各类国内外有效专利1800多项。取得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一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推广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学校重视并不断拓展对外合作交流空间,已与美、德、英、法、日、加、韩、澳等国的180多个高校、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广泛的学术交流关系,特别是与一批海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或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实施教师互访、学生交换以及联合培养的合作机制。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学校始终坚持花大力气,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学校率先进行两课改革,改革成果分别获得上海市和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上海市组织的学习邓小平理论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连续五年获得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获得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拓奖、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奖。在营造育人环境、创新育人机制,发挥整体育人优势的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和先进集体。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上海市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上海市群体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艺术教育先进集体、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上海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1995年以来连续11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光荣称号。60余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名毕业生(含网络、继续教育毕业生),校友中18人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多人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高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的领军人才和高级技术专家。同时还涌现出许多诸如获得2006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等各种荣誉的海外杰出校友。1988年,在学校庆祝石油加工系成立三十周年时,江泽民同志欣然题词:人才辈出。今天,华东理工大学正昂首阔步,在未来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朝着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多学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体目标前进。

    jwc.ecust.edu.cn - 2019-12-14 - 收藏
  • 红河学院教务处

    红河学院教务处

    红河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的蒙自师范专科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红河分校合并组建成红河学院,是一所云南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实行省州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市,是红河州唯一的本科高等院校。学校秉持博远有鸣,开阔弘毅的校训和道不虚谈,学贵实效的校风,坚持立足红河,服务云南,辐射东南亚、南亚的较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化的地方综合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特色发展战略。作为我国西南部离边境线最近的高校之一,红河学院正依托地缘优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实践,以国门大学新理念打造沿边地区高等教育新高地。近年来,红河学院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 积极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根据地方社会发展、产业振兴、技术进步的需要,坚持学校定位面向地方、人才培养面向应用、专业结构对接产业、专业定位面向行业的思想,不断充实应用型大学内涵,2014 年学校获批为首批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试点高校,2017年被确定为首批云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目前,学校占地1166余亩,建筑面29.8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4.5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38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9214.03万元,图书馆藏书93.92万册。红河学院现有教职工911人,其中专任教师71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14人,现在读博士70人,二级教授6人,享受国贴、省贴、省突专家9人,具有国际教育背景教师7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43人。学校设有14个学院,招收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学生,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687人。学科专业:学校开设6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分布在文、史、法、理、工、农、经济、管理、教育、艺术10大学科门类,32个专业类,已经形成多科性的本科专业体系。学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实际和区位特点,开设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凸显区域特色的专业。部分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初步显现。目前学校拥有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1个,省级立项支持硕士点建设学科3个,校级立项支持(省级备案)硕士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1个,校级建设学科7个,校级培育学科7个,校级专业硕士建设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 个,省级特色专业4 个,省级小语种重点专业2个,设置了5个面向GMS国家的东南亚语种本科专业,省级支撑产业升级重点专业群2 个, 省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1 个, 省级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人才培养基地1 个,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 个,省级小语种重点建设专业2 个,省级教学团队4 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人才培养:学校密切结合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积极为地方培养合格人才。建校以来,已为地方输送近4万名毕业生。升本以来,学校围绕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加强合格本科建设,基本构建起本科教学体系,目前正在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化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理解,构建起通识课、学科平台课、专业课三大课程模块,着力建设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学分制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起以学分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开展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建设工作,构建起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立项建设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23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19项;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以规范和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基础的管理及评价体系,建立起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逐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本科教学有效开展,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已经从单一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转变为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本科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活跃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行业领域,本科办学效益逐步显现。科学研究:学校结合办学定位和地方实际开展科研工作,初步搭建和形成切合办学定位、区域特征的科研平台。学校积极培育和支持为区域发展服务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教师科研能力增强,学校科研实力提升。升本以来,学校共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7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44项、地厅级科研项目315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0项、横向科研项目111项、学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2项;获授权职务发明专利11项、获授权职务实用新型专利104项;出版著作199部;发表学术论文7425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875篇、核心期刊论文1683篇。目前学校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培育基地1个,校级科研机构11个;有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社会服务:随着学科专业结构的逐渐优化和办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学校的服务面向趋向多样化发展,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目前,面向红河州产业行业发展需要,学校重点支持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通过与重点企业或产业园区进行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协同创新,促进技术转化应用,使学校成为红河州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面向红河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学校重点支持滇越研究基地、云南国际哈尼阿卡社会历史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建水紫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等相关研究机构主动深入政府、行业、企业,探讨亟需解决的社会难题,组织校内外力量,联合攻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库作用。同时,学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专业增加、规模扩大、层次提高;非学历培训从单独面向红河州师资培训发展为面向全省的高层次的师资培训,从单一的师范类培训转向多行业职业培训,面向企业、政府、社会的培训工作逐步拓展与深化。国际化办学:红河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重点推进教育国际化特色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境外办学、合作办学、国际学习、汉语国际推广/华文教育、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国际会议、文化交流等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学校与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与12个国家、80余所国外高校、中小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越南、泰国、柬埔寨的合作高校建立了汉语中心;在越南太原大学建立了办学点,开展联合培养本科学生的境外办学项目;自2007年以来,全校共有来自20多个专业的1100余名学生参加过‘1+3’联合培养、国际课程学习、中美121人才培养计划、境外实习等项目;努力发挥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和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优势,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国际人才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教育部先后批准我校设置越南语、泰语、缅甸语、柬埔寨语、老挝语专业,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语种专业群,为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奠定了专业基础。校园文化:学校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逐渐形成了一批体现国门特色、民族特色为主的文化品牌。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紧紧围绕学校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办学特色,围绕学校国门大学建设的新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贴近学生实际,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积极开展少数民族节日公园、校园榜样人物评选等校内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开展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宣讲为代表的校外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以学术性、文体性、实践性、兴趣性等为主要内容的立体校园文化体系,特色校园文化品牌逐渐彰显。

    jxgz.uoh.edu.cn - 2019-12-14 - 收藏
  • 安理工教务处

    安理工教务处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安徽省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选拔基地。学校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学校创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国最早开展矿业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1955年由淮南煤矿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原合肥矿业学院主体系科及部分基础课师资回迁淮南,成立淮南煤炭学院。之后,经历了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等办学时期,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相继并入。1998年学校由煤炭工业部划转安徽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经过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地方和行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教职工近2000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教授、副教授600余人,其中省二级教授12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000余人。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共享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省学术带头人与后备人选30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2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6人,同时100多位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现有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重大项目团队2个、重点项目人才团队2个、引进人才奖补平台1个。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17个学院(部),本科专业74个。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工程管理硕士和工程硕士2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7个。拥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获批2个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学校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234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近3000人。拥有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2016年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0万余名。恢复高考后的毕业生中,彭苏萍、袁亮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近年来,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全国99所高校之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全国50所高校之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全国50所高校之一),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七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生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技创新、学科和体育竞赛中获国际、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00余项,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入选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1名学生荣获第八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3名学生当选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学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十二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800余项,其中 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00余项,科研到校经费超5亿元;十二五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获教育部、安徽省及国家行业协会等科技成果奖励16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400余件,2016年首获国际发明专利。学校拥有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教育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28个。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波兰、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派遣人员到国外高校讲学、访问、攻读学位、开展科技合作,互派留学生。常年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学校占地30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157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323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1万台(套),总价值2.63亿元。展望未来,安徽理工大学将秉承团结、奋进、博学、奉献的校训,弘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校园精神,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真抓实干,改革创新,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jwc.aust.edu.cn - 2019-12-14 - 收藏
  • 武汉商学院教务处

    武汉商学院教务处

    武汉商学院是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基础上建立的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第一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举办,业务主管部门是湖北省教育厅。学校坐落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后官湖畔,校园占地面积1026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学校全日制办学规模一万余人,坚持立足武汉、面向湖北、辐射全国,面向现代服务业,重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商贸物流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烹饪与食品工程学院、机电工程与汽车服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院部。学校开办有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汽车服务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动画、商务英语、国际商务、软件工程、财务管理、休闲体育、物联网工程、车辆工程、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机器人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经济与金融、人力资源管理、翻译、电子商务(技术方向)、体育经济与管理(马术运动与管理方向)、电子商务(创业方向)、物流管理(中德合作办学)等27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另设有30个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率先在全国开办了赛马专业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拥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省级重点专业、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57项,其中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7项,省级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4项。近年来,14项成果分获省、市教学成果奖,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学校现有教职员工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5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63%,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30%,有享受国务院和省市政府津贴专家10人、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20人。学校设有商业文化、现代物流、旅游经济、赛马经济、素食研究、流通经济等17个科学研究机构,主办有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武汉商学院学报》。2013年以来,先后主持了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3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300篇。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争取了横向科研项目70余项,获批了5项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研发推广了1个湖北省地方标准、3个武汉市行业服务标准,申报专利100余项。学校坚持与服务经济共进、与行业企业共赢,高度重视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先后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蔡甸区、神农架林区政府、武汉市商务局、武汉市旅游局、武汉市体育局等政府机构和索迪斯、沃尔玛、东方航空、东风汽车集团、达利马业集团、武汉港务集团、武商集团、中百集团、杭州凯尔达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通动画等百余家国内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是武汉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武汉市首个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组织师生成建制地参与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世界大运会、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武汉国际园博会、汤尤杯羽毛球赛、金鸡百花电影节等志愿服务工作,受到广泛好评,获得共青团中央颁发的中国青年志愿服务最高奖——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连续多年为中国南极科考提供后勤服务。学校建有楚菜博物馆、国际马术馆,将承办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马术及现代五项比赛。学校与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阿联酋、挪威、芬兰、荷兰、加拿大等国的20余所高校或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合作培养人才。学校先后培养出国家和省市技术状元、知名企业家、人民大会堂国宴主厨和武汉形象大使等大批优秀人才。近几年,学生在国际国内专业比赛中获得近百项团体与个人冠军。学校招生就业进出两旺,2013年升本以来,本科招生规模年年攀升,本科录取分数线在湖北省二本院校排名前列,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率达100%,本科招生报到率达96%以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4%左右。学校连续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平安校园、武汉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胜单位,先后获得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武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www.wbu.edu.cn/s/37 - 2019-12-14 - 收藏
  •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面向全国招生,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坐落在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故乡——河北省邢台市,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资讯发达。学院1979年建校,1984年归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1991年承担原国家教委高职教育试点任务,1997年率先以职业技术学院命名,2000年成为国家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单位,2002年移交河北省成为省属高校,2006年12月,被教育部、财政部确立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之一,2009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成为全国第一批河北省第一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6年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学院始终站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第一方阵,坚持技术立校,军风育人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以入学双起点、育人双主体、毕业双证书为主要标志的邢台模式和军人作风+职业素养 的人才培养特色,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与知名企业集团、原军队保障性企业及科研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市场。学院毕业生以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荣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学院目前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藏书120万册,建有大型图书馆、体育馆、标准运动场、千兆位校园网;拥有汽车技术中心、服饰产业技术中心、鞋业技术中心、数控技术中心、电气技术中心、信息技术中心、艺术与传媒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中心等14个校内实训中心,总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下设240余个专业教室、实验实训室,校企合作建立600余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拥有河北省机电产品设计与智能检测应用技术中心、河北省高校汽车工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学生装研发中心、邢台市服饰产业工程技术中心、邢台市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创新中心等省市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校企合作共建10余个应用技术研发基地,合作开展研究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学院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为依托的特色专业布局,设有汽车工程、服装工程、机电工程、电气工程、建筑工程、信息工程、艺术与传媒、经济管理、会计、资源与环境等10个系,开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市场营销、会计、环境工程等50个专业(其中,应用型本科专业4个——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000余人;师资力量雄厚,教职工833名,82%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80%,其中,教授60余名、副教授170余名,留学归国教师20余人,各级教学名师(专家)17人;另外聘任企业骨干、行业人才兼职教师160余人;拥有国家示范校重点专业6个、省级示范专业8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国家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出版教材200余部,其中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32部。完成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研究课题7项、省级课题23项,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总后勤部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学院注重吸纳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教育标准,先后与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校际合作,积极探索新的交流渠道与合作空间。2015年3月,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学院与德国施马卡尔登应用技术大学联合开办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电子技术2个专业的本科学历教育合作办学项目,面向一带一路开展教育与技术服务项目,为走出去企业培训当地员工和学生,并招收境外留学生到学院学习交流。 十三五期间,学院将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新起点上,秉承德能并蓄、敏行担当的校训,立足河北,面向京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的把学院打造成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研发服务基地,在人才培养质量、高职教育研究、改革与创新、校企合作、综合管理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成一流的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并深入推进应用型高职本科工程教育试点,向综合性应用技术大学迈进。

    www.xpc.edu.cn/web - 2019-12-14 - 收藏
  • 上海金融学院教务处

    上海金融学院教务处

    上海金融学院是一所具有63年办学历史、以培养金融与经济管理人才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银行学校。1987年升格为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学校由直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管理转为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共建、以上海市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9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上海金融学院。学校位于浦东新区上川路995号,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学校现有25个本科专业和4个专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七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金融学科专业为核心、经济管理类学科专业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学校设有国际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会计学院、保险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外语系、法律系、社会科学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12个教学单位和国际交流学院(中丹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3个专门学院。学校还设有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国购(自贸区金融)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学校突出高水平、应用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全校现有教职员工722人,其中专任教师457人。全校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18人,拥有博士学位人员198人。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具有国外培训或留学经历,约四分之一的教师具有企业、银行等实务工作经历。学校以区位优势、行业优势和办学质量吸引优秀生源,面向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同时招收外国留学生。目前,学校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8000多人,留学生600多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3000多人,学校还积极为银行、保险、投资等各类金融与经济管理机构提供各类高端培训。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近年来本专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7%以上,其中中外合作项目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学校文体活动丰富,击剑体育特色项目久负盛名,是上海市击剑专业运动队体教结合改革试点学校。学校秉承学科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弘校办学思路,根据社会需求与学校特点,实施行业性、国际化、信息化、精致化的发展战略。坚持立诚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注重探索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卓越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具有现代金融知识与投资理财能力,兼有数学统计、信息技术、外语应用与人文素质的复合交叉型金融与经济管理人才。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注重发挥行业优势与区位优势,推进国际合作、行业合作与区域合作办学。学校建立了由金融行业、企事业等30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学校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丹麦、澳大利亚、芬兰、瑞士、日本、越南、肯尼亚、匈牙利、荷兰、比利时、波兰、保加利亚、奥地利、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境)外3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现有中外合作交流项目3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600多人。学校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围绕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需要,加强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与服务,重点建设与大力拓展高水平、开放型的国际金融、科技金融、自贸区金融研究基地,努力为地方经济金融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研究、咨询服务与智力支持。

    jwc.sfu.edu.cn - 2019-12-14 - 收藏
  • 北京外国语学院教务处

    北京外国语学院教务处

    北京外国语大学坐落在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在三环路两侧分设东、西两个校区,是教育部直属、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外国语大学。东院校门更新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建校始隶属于党中央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校现有17个学院,6个直属系部,8个校级实体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成立国际研究生院,陆续成立许国璋高等语言研究院、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等众多特色研究机构。学校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委科研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中心;4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中东欧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英国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与世界文化研究基地。欧洲语种群和亚非语种群是目前我国覆盖面最大的非通用语建设基地,是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编辑出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文学》《国际论坛》三种全国核心刊物,出版《国际汉学》《国际汉语教育》《中国俄语教学》《德语人文研究》《英语学习》《俄语学习》《法语学习》《中国外语教育》《区域与全球发展》等刊物。学校有全国最大的外语类书籍、音像和电子产品出版基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学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其中外国语言文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具有传统优势的特色学科。目前学校开设英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瑞典语、柬埔寨语、越南语、老挝语、缅甸语、泰国语、印尼语、马来语、僧伽罗语、土耳其语、朝鲜语、斯瓦希里语、豪萨语、波兰语、捷克语、匈牙利语、罗马尼亚语、保加利亚语、斯洛伐克语、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阿尔巴尼亚语、芬兰语、乌克兰语、荷兰语、挪威语、丹麦语、冰岛语、希腊语、希伯莱语、波斯语、印地语、乌尔都语、菲律宾语、斯洛文尼亚语、爱沙尼亚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爱尔兰语、马耳他语、孟加拉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祖鲁语、拉丁语、吉尔吉斯语、普什图语、阿姆哈拉语、梵语、巴利语、索马里语、尼泊尔语、泰米尔语、土库曼语、加泰罗尼亚语、约鲁巴语、蒙古语、亚美尼亚语、马达加斯加语、格鲁吉亚语、阿塞拜疆语、阿非利卡语、马其顿语、塔吉克语、茨瓦纳语、恩得贝莱语、科摩罗语、克里奥尔语、绍纳语、提格雷尼语亚语、白俄罗斯语、毛利语、汤加语、萨摩亚语、库尔德语等84个语种。学校开设专业97个,有1个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有1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即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文学。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即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学校现有在职在编教职工1255人,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外籍教师172人,教师中超过90%拥有海外学习经历。学校有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03人,学校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长江学者青年项目、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首席专家共11人。学校普通本科在校生5088人,研究生2559人,学历留学生932人。学校与世界上87个国家和地区的441所高校和学术机构签订了校际交流协议,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等国外著名院校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学校承办了22所海外孔子学院,位于亚、欧、美17个国家,居国内高校之首,包括德国纽伦堡孔子学院、比利时布鲁塞尔孔子学院、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波兰克拉科夫孔子学院、比利时列日孔子学院、美国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杜塞尔多夫孔子学院、匈牙利罗兰大学孔子学院、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孔子学院、捷克帕拉斯基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慕尼黑孔子学院、马来西亚马来亚孔子汉语学院、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阿联酋扎耶德大学孔子学院、英国伦敦大学孔子学院、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大学孔子学院、德国哥廷根大学孔子学院、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孔子学院、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孔子学院。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中外文图书136万余册,中外文电子图书126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142种,中外文数据库78个,形成了以语言、文学、文化为主要资料的馆藏特色。近年来,随着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法律、外交、经济、新闻和管理等方面的文献逐渐形成藏书体系。在76年的办学历程中,北京外国语大学紧密结合国家发展需要,形成了外、特、精的办学理念和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成为培养外交、翻译、经贸、新闻、法律、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参赞 1000多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当前,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秉承传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致力于培养国家亟需,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建设之路。

    - 2019-12-14 - 收藏
  • 常州大学教务处

    常州大学教务处

    常州大学坐落于经济繁荣、人文荟萃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建的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前 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始建于1978年。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江苏化工学院;1984年实行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办学机制;1992年成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0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1年江苏省商业技工学校并入江苏石油化工学院;2002年学校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常州大学。历经三十八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成为了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的高等院校。在武书连2017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中,常州大学名列第202位。学校以责任为校训,秉承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和以人为美、育人为本,开放办学、协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责任意识、专业素养、协作品质、国际视野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建校39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50000余名毕业生,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现有科教城、白云、西太湖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470亩,校舍总面积5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3.7亿元,纸质图书150余万册,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良。学校现有15个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近15000人。另外设有李公朴社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和常州大学怀德学院(独立学院),其中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在靖江办学,拥有独立的校园和完善的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748亩,校舍总面积2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93.6%(博士学位50.1%)。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83人(教授192人),其中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全国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全国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3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3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首席科学家2人次、中青年领军人才7人次、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57人次,江苏特聘教授6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6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博士8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0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18人、创新人才团队3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5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2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77人。学校连续四次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和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入实施五位一体跟进式人才培养体系。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工程领域和1个艺术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8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医学、农学以及教育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学校现有6个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2个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7个省级工程中心,5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级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5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4部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5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1部省级精品(重点)教材;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3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在第13届、14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学校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在2014、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学校荣获金奖3项、银奖1项,并荣获全国校级优秀组织奖。2006年学校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近年来,学校科研实力快速提升,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特色不断彰显。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77项。2012-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项(重点项目5项、重大研究计划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2项(重点项目4项),三大检索论文2217篇,发明专利授权1511件(PCT 1件),2013-2015年的授权专利数分别居全国高校第61、21、34位,2015年专利转化率居全国高校第32位。学校积极为国家支柱产业、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与国内40 余家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30多个县区级以上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0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30个,产学研基地295个,校企联盟369个。学校技术转移中心是科技部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据全球自然指数数据显示,常州大学WFC分值在内地高校位列第25位,江苏省第3位。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化教育交流与合作进程。以校际合作、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为重点,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芬兰、瑞典、俄罗斯、日本、泰国、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40余所大学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爱尔兰梅努斯大学、美国新泽西城市大学举办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6年,225名学生赴境外参加各类长短期留学项目,近30个国家的26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学校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等称号,并多次荣获全国和江苏省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学校还被授予全国绿化400佳单位和江苏省花园式校园称号。目前,学校正处在继往开来、乘势而上的大好时期,全体师生员工大力弘扬勇担责任,追求卓越的常大精神,着力提高教学品质与教育质量,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层次,构建内涵式发展体系,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jwc.cczu.edu.cn - 2019-12-13 - 收藏
  • 湖北中医高专教务处

    湖北中医高专教务处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所中医药普通专科学校,开办医类专业教育已有60多年历史。学校实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北省卫生厅(卫计委)、荆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管理体制。学校占地735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拥有8所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和1所省级标准化实验动物中心;校内装备有58个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49余万册(含电子图书20余万册),年订购纸质期刊800余种;引进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中国知网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在全国10个省区市130余家二甲以上医院和60家医药卫生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专兼职教师752人(含校外兼职教师260人),其中专职教师40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校内专兼职教师227人(其中博导1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46.14%,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92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18.70%,双师素质教师277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56.30%。学校集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于一体,突出中医药特色,中西医、药、护、医技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以普通专科教育为主体,目前开设有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生产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保健与管理、康复工程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疗设备应用技术、护理、助产等19个普通专科专业,面向30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专科学生近万人;同时联办有护理学、中药学、药学与药品营销3个自考本科专业。湖北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设在学校,承担全省乡村医生培训任务。学校是湖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医药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校以就业为导向,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先后建设了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2个,实训基地1个、精品课程5门,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2个、实训基地1个,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00余人次,二、三等奖近500人次。自成立以来,学校已为各级医疗单位输送了近10万名实用型人才,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志愿者黄贵军,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职教之星范尉,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3-304寝室黄振光等),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感动荆州十大人物孟茂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设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生在校期间经考核鉴定合格后可获取与医学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同时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一批就业基地,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按省教育厅发布的第三方统计数据,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对母校满意率、毕业一年以后(即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后)的薪酬位于全省高职高专前列。学校多次荣获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荣誉称号,先后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乡村医生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红旗团委和湖北省高校理论学习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塑校,开发活校,依法治校的发展理念,着力于创构特色、彰显优势、打造品牌、提高效益,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服务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jwc.hbtcm.edu.cn - 2019-12-13 - 收藏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