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35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网站目录 » 教育培训 » 高等教育 订阅RssFeed

“高等教育”网站目录

  • 聊大教务处

    聊大教务处

    聊城大学坐落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聊城市,是山东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的师范馆。1970年山东师范学院迁至聊城办学,1974年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建立,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聊城师范学院,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聊城大学。2012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拥有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开展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教育硕士等专业学位培养资格,并与海内外诸多高校合作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传承百年办学传统,独立办学近半个世纪,学校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发扬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20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学校现设25个学院,9个研究院所,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9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12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0000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900多人,其中教授226人,副教授654人。现有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海外特聘专家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获得者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高等学校首席专家、齐鲁文化英才等2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3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聘请中国科学院吴培亨院士、魏江春院士、石钟慈院士等为学校双聘院士。学校拥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机构1个,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学科1个,山东省重点学科10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基地3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1个,山东省理论工程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山东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高校优势科研创新团队1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山东省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1个。近年来,获批国家级课题206项,省部级课题387项,120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个,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8个,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全国首届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69项。省部级及以上教研教改课题41项,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微软办公软件核心技能世界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华龙舟大赛等各项竞赛活动中,我校学子每年获得奖励5000余人次,其中冠军或一等奖获得者达几百人次。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绩优秀。学校坚持开放式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与20多个国家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6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开展了包括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合作办学等在内的30多个交流合作项目,常年开展学生交换留学项目。与约旦费城大学合作开办孔子学院。学校占地面积3000亩,校舍面积75.3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6亿元。东西校区两个图书馆总面积49500平方米,共有30多个书库和阅览室,阅览座位6000余个,现有纸质藏书241.8万册,中外文期刊1950种,电子图书309万余种,中文电子期刊13000余种,外文电子期刊11179种,各类中外文数据库55个。校园环境优雅,湖光山色,四季常青,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教学相长、学风浓郁,享有学在聊大的美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优秀项目办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示范文学校园中国最美校歌济南军区国防生培养工作特别奖山东省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特色亮校、开放活校的发展战略,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全力推动学生成长、学者发展、学术增长、学科建设,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

    jwc.lcu.edu.cn - 2019-12-25 - 收藏
  • 太原科技教务处

    太原科技教务处

    太原科技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重型机械本科院校,是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光荣办学传统的多科性大学,是我国重大技术装备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52年,太原科技大学的前身山西省机械制造工业学校正式创建,近代中国杰出的机械工程专家,时任太原重型机器厂总工程师的支秉渊先生担任首任校长。1953年,学校划归中央第一机械工业部。1955年,长春汽校、汉口技术锻冲专业师生整建制并入。1960年,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成为新中国设立的第一所重型机械本科院校。1965年,大连工学院、沈阳机电学院起重输送机械专业师生整建制并入。1981年,学校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83年成为全国第二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8年,学校改为教育部与山西省共建共管,以山西省管理为主。2004年学校更名为太原科技大学。同年,山西省化学工业学校并入。200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6年本科教育工作水平评估被教育部评为优秀。经过六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太原科技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装备制造主流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哲学、教育和艺术学九大学科门类相互支撑,博士、硕士、学士多层次教育合理衔接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现有三个校区(主校区、南校区和晋城校区),设有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应用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环境与安全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法学院、外语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成人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等16个二级学院,独立学院1所(华科学院);设有58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一级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和5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社会工作、工程硕士4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在机械工程等13个领域拥有授权资格。各类学生300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510人,博士生导师24名,硕士生导师32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特聘教授),享受政府特贴专家22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人才、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山西省青年科研专家15人。1人入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入围山西省333人才工程,山西省海外人才百人计划高级人才14人。学校还聘请了近百名海内外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学校坚持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结合国际标准、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朴实厚重的品质,良好的工程能力和结合素质,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名列全省高校和全国同类院校前茅,部分特色优势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多次荣获全国和山西省大专院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一大批优势教学资源有力保障了人才培养水平的稳步提高。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努力搭建学科平台,优化学科结构,强化学科特色。设有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建设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山西省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8个省重点(建设和扶持)学科以及7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学校具有良好的科研工作氛围,科研工作坚持立足优势,结合需求,注重应用,强化转化的原则,围绕重大技术装备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科研数量和质量不断上升。近年来,积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参与了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载人航天、核电建设等国家重点工程科技攻关任务,先后4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和数十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累计获得授权专利200余项,多次获得省部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荣誉。学校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2000年学校与中国二重集团、太重集团、柳工集团、徐工集团等全国50多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经贸管理部门共同成立了太原科技大学产学研董事会,大大增强了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技术发展的能力,成果项目转化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拓展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模式,搭建合作平台,先后与中信重工、三一重工、洛阳轴承等一大批大型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由学校与太原重工合作研制的大型空间七杆机构滚切剪机、十五辊组合式矫直机等成果广泛应用于宝钢、首钢、太钢等上百家钢铁企业,形成系列化、成套化技术优势,并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学校控股高新技术公司科大重工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高新技术公司。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路线,先后与美国奥本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北佛罗里达大学、伊利诺斯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班尼迪克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丰桥创造大学、马来西亚威本科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学术访问、学生交流和科研合作等合作项目。学校还与日本丰桥言语交流会等国外社会团体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学校现总占地面积7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67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48万余册。面向未来,全体科大人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学术,开放办学理念,坚持质量建校,特色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方针,奋发图强,锐意进取,为实现特色鲜明和具有行业重要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正努力奋斗。

    jwc.tyust.edu.cn - 2019-12-25 - 收藏
  • 杭州师范教务处

    杭州师范教务处

    杭州师范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学校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师范学院,2000年前后,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校相继并入,2007年学校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百余年办学,弘文励教,青蓝相继,学校秉承勤慎诚恕,博雅精进的校训精神,长期坚守人文学堂,艺术校园的办学特色,不断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指向,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培养体系比较完备的地方综合性师范大学。学校现有仓前、下沙、玉皇山、古荡湾等多个校区,分列于美丽的西子湖畔、钱塘江边和西溪湿地景区,学校占地面积202万平方米,有固定资产总值24.6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6.61亿元,图书馆藏书254万册。下设18个学院、1个基础教学部、1个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1个国有民办独立学院——钱江学院。校园环境清幽,有湿地书院之美誉,是青年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设置6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分属10个学科门类。近年来,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排名稳居浙江省高校前列,获6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系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地方实施高校,培养出了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不含独立学院),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博士和硕士学位研究生2300余人,留学生1500余人;教职工近2200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均超过50%。有共享两院院士5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人选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8人。学校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不断提升学科和科研水平。学校现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1个,与兄弟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6个,拥有教育部批准的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办学项目——教育领导与管理硕士。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8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6个。2007年以来,学校在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和优秀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军工研发等多方面取得多项突破,现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基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7个,省部级创新团队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位居省内高校前列,高水平论文数逐年上升,论文自然指数(NPI)位列中国大学百强榜。学校出版《杭州师范大学学报》《健康研究》《美育学刊》等学术期刊,其中《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板来源期刊,多次荣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学校与美国、英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与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合办一所孔子学院。拥有来华留学生招生与培养资格,是全国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工作院校。此外,学校还承担了国家汉办汉语教师的部分外派任务,承办海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业务。秉承百余年办学的优良传统,十三五发展期间,学校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积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传承教师教育、艺术教育特色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朝着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jwc.hznu.edu.cn - 2019-12-25 - 收藏
  •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8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宝武集团、鞍钢集团、中国铝业、神华集团和新兴际华等国家特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学校位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97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特别是2007年,学校作为第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图书馆藏书超过203万册。定期出版《工程科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思想教育研究》、《物流技术与应用》、《金属世界》、《粉末冶金技术》等重要学术刊物。学校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延庆分校组成。现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73个博士学科点,128个硕士学科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和20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据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科学技术史排名全国第1,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第2,矿业工程第3);安全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等学科享有盛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外国语言文学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批新兴学科,如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软件工程等焕发出勃勃生机。截至2016年底,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3615人,各类研究生12119人(其中硕士生9097人、博士生3022人),外国留学生892人;成人教育学院学生4628人,远程教育学生51339人。在站博士后239人。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职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3384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489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773人,其中专任教师1741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千人计划(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4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8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06人。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16年12月底,共申请专利5990项,授权专利3439项;有2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69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统计,1978~2011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列全国高校第4。近几年学校大型深凹露天矿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流射沸腾冷却强化多功能淬火控冷装备与工艺开发及创新、钢铁材料及制品大气腐蚀数据积累、规律和共享服务、宽带钢热连轧生产成套关键技术与应用、复杂破碎条件下露天-地下联合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研究及应用、大型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套工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与应用、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技术与应用、大型深采矿山资源开发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2016年发布数据,2015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SCIE、E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28位和16位。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13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先后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牛津大学等160多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学生在历年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得殊荣,特别是学校每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代表队在全国第一至六届机器人电视大赛中稳居前三甲,两次获得冠军,于2005年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军,首批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学生原创校史话剧《燃烧》、《绽放》等先后获得校园戏剧最高奖。学校同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营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及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光荣称号。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盛誉,涌现了一批以李敏宽、楼大鹏为代表的国家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官员。学生田径代表队在全国及北京市高校竞赛中数度摘桂;女篮代表队在北京市高校联赛中连续12次夺冠,并于2005年挺进CUBA全国八强。学校目前拥有约8.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体育场地。学校体育馆作为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竞赛场馆,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残奥会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四项赛事,学校体育馆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天,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师生正满怀信心,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把北京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奋进。

    teach.ustb.edu.cn - 2019-12-25 - 收藏
  •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6年,学校成为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试点高校。2014年,学校牵头的,以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为核心高校的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2011计划。建校六十多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20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范长龙、郭声琨、刘晓峰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8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宝武集团、鞍钢集团、中国铝业、神华集团和新兴际华等国家特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学校位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占地约80.39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97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创新引智基地等。特别是2007年,学校作为第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程材料服役安全研究评价设施,并负责筹建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图书馆藏书超过203万册。定期出版《工程科学学报》、《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思想教育研究》、《物流技术与应用》、《金属世界》、《粉末冶金技术》等重要学术刊物。学校由土木与资源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以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天津学院、延庆分校组成。现有18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73个博士学科点,128个硕士学科点,另有MBA(含EMBA)、MPA、法律硕士、会计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文物与博物馆和20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本科专业。学校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全国一级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据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结果,科学技术史排名全国第1,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第2,矿业工程第3);安全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等学科享有盛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外国语言文学等一批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批新兴学科,如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软件工程等焕发出勃勃生机。截至2016年底,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其中本专科生13615人,各类研究生12119人(其中硕士生9097人、博士生3022人),外国留学生892人;成人教育学院学生4628人,远程教育学生51339人。在站博士后239人。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职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3384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489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职工773人,其中专任教师1741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双聘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千人计划(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5人、讲座教授4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8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106人。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16年12月底,共申请专利5990项,授权专利3439项;有2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69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统计,1978~2011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列全国高校第4。近几年学校大型深凹露天矿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研究、流射沸腾冷却强化多功能淬火控冷装备与工艺开发及创新、钢铁材料及制品大气腐蚀数据积累、规律和共享服务、宽带钢热连轧生产成套关键技术与应用、复杂破碎条件下露天-地下联合高效开采关键技术、特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渗流理论和开发方法研究及应用、大型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套工模具设计制造技术与应用、高性能铜铝复合材料连铸直接成形技术与应用、大型深采矿山资源开发风险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2016年发布数据,2015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SCIE、E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28位和16位。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13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瞄准世界前沿,加强国际合作,先后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英国牛津大学等160多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学生在历年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得殊荣,特别是学校每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代表队在全国第一至六届机器人电视大赛中稳居前三甲,两次获得冠军,于2005年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获得亚军,首批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学生原创校史话剧《燃烧》、《绽放》等先后获得校园戏剧最高奖。学校同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营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及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等光荣称号。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盛誉,涌现了一批以李敏宽、楼大鹏为代表的国家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官员。学生田径代表队在全国及北京市高校竞赛中数度摘桂;女篮代表队在北京市高校联赛中连续12次夺冠,并于2005年挺进CUBA全国八强。学校目前拥有约8.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体育场地。学校体育馆作为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竞赛场馆,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残奥会轮椅篮球、轮椅橄榄球四项赛事,学校体育馆团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天,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师生正满怀信心,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把北京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而奋进。

    teach.ustb.edu.cn - 2019-12-24 - 收藏
  • 吉林财经教务处

    吉林财经教务处

    吉林财经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建设的学校。学校起步于1946年7月东北银行总行举办的银行干部训练班,经历了东北银行干部学校、东北银行专门学校、长春银行学校、吉林财贸学院、吉林省财贸学校等几个历史时期,1978年5月恢复吉林财贸学院,1992年5月更名为长春税务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吉林财经大学。学校曾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一所金融高等学校、国家较早成立的普通本科财经院校之一、国家第一所税务本科大学。2005年,学校整体搬迁至被誉为"亚洲第一大人工林海"的净月潭畔,校园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校园建设以"自然、典雅、厚重、博大"为理念,现已完成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六大学科门类;有吉林省高校"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立项建设学科7个,其中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立项建设一级学科2个;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是国家工商管理、法律、税务、应用统计、国际商务、会计、金融、公共管理、审计等9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现有3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2门;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2个;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含3个建设单位)。学校为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2年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在中注协教学评估中进入A级行列,与中央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位列前三名。2014年在第八届中国MBA领袖年会上,亚泰工商管理学院荣获"中国十佳MBA 商学院"荣誉称号。学校现有教职员工877人,其中专任教师57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36.3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49.82%。专任教师中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撑计划"入选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应用经济学学科规划小组(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财政学、经济学、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省新世纪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省高级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拔尖创新人才,省杰出创新创业人才,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等。学校现有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2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吉林特色新型高校智库1个。学校主办的《当代经济研究》、《税务与经济》两个学术期刊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学校为首批"吉林省2011计划"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立项建设单位、首批"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立项单位;近年来,科研成果丰硕,社会效益显著。有4项科研成果荣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科研成果获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有15篇时政报告先后得到王岐山、吴邦国、温家宝、黄菊、回良玉及吉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分别作出批示,为服务地方经济作出重要贡献。学校始终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形成了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办学传统,培养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及拔尖创新人才。现有在校学生12756人,其中本科生10947人,硕士研究生1809人,外国留学生30人。多年来学校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2%以上。学校为"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秉承"明德崇实"的校训精神,在学校的爱心教育下,涌现出了"爱的传递"等一批典型学生集体和"当代孝子"张尚昀、"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张爽、2015年度"感动吉林"人物之"创业之星"王佐文、自费赴南非支教的王星等一大批典型先进个人,其中张爽义务支教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五个栏目高密度播出。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美国计算机协会举办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国内外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学校实行开放办学模式,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现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法国、白俄罗斯、瑞典、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每年开展学者互派、科研合作、国际会议以及学生联合培养等交流活动。1988年,学校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1999年开始与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合作办学。2010年,学校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共同创办了"香格里拉大学联盟"。2013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学校作为中国13所高校之一与俄罗斯13所高校共同成立了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学校的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校党委被吉林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吉林省高校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学校被评为省"依法治校示范校";2006年被遴选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007年在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学校在吉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检查评估工作中获得优秀;2012年,学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被评为"2013—2015年度全省文明单位"。

    jwc.jlufe.edu.cn - 2019-12-24 - 收藏
  • 太原理工大教务处

    太原理工大教务处

    太原理工大学是一座有着近115年悠久办学历史的世纪学府,由原太原工业大学和原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历经百余年传承发展,学校业已建设成为以工为主、理工文法经管哲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和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学校;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植根三晋大地,平台广阔人才济济。目前,学校占地3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20万m2,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9868名,硕士研究生4918名,博士研究生766名;现有79个本科专业,123个硕士点,51个博士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学科进入了ESI全球排名前1%;现有教职工3551名,其中专任教师2014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965名,博士生导师157名,两院院士16名(含双聘院士)。学校挺立创新潮头,科技研发成效卓著。太原理工大学曾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承担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各类项目1047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68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等42项;多年来,科研优势和创新能力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恪守育人使命,立德树人硕果丰盈。多年来,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才发展为中心,育人渠道和途径更趋完善、更加优化。生涯导航教育计划产生重要影响;数学建模、超算、机器人、晓明研究室、晋豹车队等创新团队在国内外竞赛中屡创佳绩;思政主题网站清泽心雨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高校百佳网站;螺丝钉之家入选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爱心家园荣膺第四届山西道德模范等殊荣;素有西北王美誉的男子篮球队15次获得CUBA西北赛区冠军,是唯一一支每届进入CUBA八强的队伍,并两次夺得CUBA全国总冠军,为山西省和学校争得了荣誉。学校树立全球视野,积极开展对外交流。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工程,不断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一百余所大学开展多层次、双向人才培养合作办学,与国际间的学术高层往来更加密切,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与日提升。回望过去,理工大人奋力拼搏,铸就了辉煌成绩;翘首明天,世纪学府砥砺前行,承载着新的希望。在十三五新的历史征程上,太原理工大学全体师生将始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梯队建设为重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定信念谋发展,勇敢冲击双一流,用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成果、一流的品位和一流的精神,为创建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jwc.tyut.edu.cn - 2019-12-24 - 收藏
  • 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

    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

    天津科技大学位于渤海之滨、海河之畔,是中央和地方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以工为主,工、理、文、农、医、经、管、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在五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突出"坚持拓展轻工特色,精心培育行业中坚,矢志服务国计民生"的办学特色,立足轻工、服务社会,立足天津、面向全国,输送各类人才12万余名,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敬业奉献,拼搏进取,展现了科大学子内敛、踏实的精神品质。学校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富于开拓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受到社会各界青睐。历史沿革天津科技大学创建于1958年,时名为河北轻工业学院,是我国第一批建立的4所轻工类的本科院校之一,隶属于原中国轻工业部。1959年,天津大学制浆造纸专业的主要师资和实验室设备调入我校,成为我校该专业的主体力量。1964年,在轻工业部对部属院校进行专业调整中,原北京轻工业学院的发酵工学专业、原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塑料成型加工专业先后调入我校。1968年,学校更名为天津轻工业学院。1971年,天津大学制浆造纸专业全部调入我校。1972年,原北京轻工业学院盐化专业和享有"盐业黄埔"之美誉的中国轻工业部塘沽盐业专科学校合并后划归我校。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进入了较快的发展时期,学科专业建设成果显著,制浆造纸工程学科1981年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1983年成为教育部第二批批准的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同学科中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学校的管理体制改为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天津市管理为主,学校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竞争力、影响力明显提高。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天津科技大学。2004年,学校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滨海新区建成滨海校区并投入使用,紧贴滨海新区产业发展需要,食品、生物、海洋、化工等一批优势学科整体迁入滨海校区,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学校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办学条件天津科技大学现建有河西、滨海、塘沽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53.3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6.91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254.31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4.8亿元;体育场馆和专项训练设施齐全;建有较高水平的校园网;各项生活设施齐备。天津科技大学设有机械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海洋与环境学院、包装与印刷工程学院、造纸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应用文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体育教学部等19个学院(部),现有本、硕、博全日制在校生近27000人。学科专业天津科技大学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坚持特色发展、科学发展,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教育协调发展。拥有60个本科专业,建有"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特色专业,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3个天津市"重中之重"学科。依托重点学科形成了生物发酵、食品科学与工程、造纸工程、海洋科学与工程、化工、包装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一批全国领先的特色学科专业。建有"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1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建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覆盖74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4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学校建有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天津市唯一一个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食品营养与安全、工业发酵微生物和1个教育部食品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与中科院等单位共建"工业酶"、"制浆造纸"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建有5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1个天津市工程实验室,4个天津市工程中心,1个天津食品安全低碳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和1个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战略研究中心。师资力量天津科技大学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过硬、锐意创新、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29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478人;双聘院士5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国家教学名师1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名、全国优秀教师4名;天津市"千人计划"入选者14人、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2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另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授衔专家、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五个一批"人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等高水平人才五十余人。教育教学天津科技大学始终坚持以本科生培养为主、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并重,形成了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国防生、国际合作办学、继续教育和谐发展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始终狠抓教学质量这一根本任务,近年来,先后荣获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有"食品科学与工程"、" 包装工程"、"生物工程"和"轻化工程" 4个国家特色专业,以及13个天津市品牌专业。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每年从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行业卓越人才实验班"学习,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后备领军人才。依托滨海新区区位优势,学校与滨海新区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展了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学校自2004年起为北京军区招收、选拔、培养国防生,为军队建设、国防建设输送了多批优秀人才,在2009年被授予"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秉承"尚德尚学尚行,爱国爱校爱人"的校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大学生志愿者占全校学生数的60%,涌现出一批全国优秀学生干部、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天津市"十佳"大学生、支援西部建设的先进典型和优秀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创业团队。学校建立了本科生与研究生紧密衔接的培养机制,选拔、培养和推荐有较高素质、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学生,采取多形式的个性化培养,一批优秀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家级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中屡创佳绩。科研实力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按照学校"顶层设计"的要求,大力推动实施"强校计划",已逐步构建了"政策、平台、项目、人才"四位一体的科技工作创新体系,在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十二五"期间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60余项,其中"农药西维因人工抗原和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首获2015年中国专利优秀奖。科研项目不断攀升,标志性的国家科技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项目、首席科学家领衔的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均实现首次获批立项资助。科技平台持续发力,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达到24个,是天津市唯一获准成立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高校,获批食品营养与安全和药物化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有代谢控制发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与法国国家药学院、巴黎第六大学共同建成"中法食品营养与安全和药物化学联合实验室"。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学校先后承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50余次,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1000余场。学校与河北、青海、江西、海南、云南、内蒙古、福建、山西、江苏、新疆、山东、广西、西藏等15个省、自治区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于2014年成为"石家庄京津冀产学研联盟"首批会员单位。学校与天津市滨海新区、津南、东丽、武清、宝坻、蓟县等区县签署了科技全面合作战略协议,与相关区县300余家企业促成科技横向联系,服务行业和企业的能力进一步加强。2015年《天津科技大学学报》首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知识产权工作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获批"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成为全国8所试点高校之一,也是天津市唯一一所入选的高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团队先后为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西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技术培训。淀粉酶、酵母等关键技术在山东、湖北等省份已经实现产业化,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国际影响。盐田设计开发技术进军西藏,为西藏地区盐湖化学资源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十三五"期间,学校科技工作将继续紧紧围绕"天津市高校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学校"顶层设计"规划目标,努力推进"强校计划",实施创新驱动,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和国际化办学的思路,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瑞典、芬兰等30多个国家的8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定期开展合作科研及学生交流。学校重视国际合作办学,在中美项目的基础上,增开中澳、中日、中英项目,与美国加州大学、佐治亚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日本长崎大学、波兰罗兹大学等国外高校签订"1+2+1"、"2+2""3+2"等联合培养人才协议,与加拿大新布朗兹维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芬兰拉普兰塔理工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了深层次的科研及学生交流。2014年,我校与法国国家药学院共建"中法食品营养安全与药物化学联合实验室",天津市市委常委朱丽萍、法国使馆科技参赞包若柏参加实验室开幕仪式,该项活动也被列入"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活动,取得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学校承担多项国家高端外专引智项目,每年有百余名外国长短期专家来校开展教学与科研合作。校园国际化建设不断提升,学校每年都选派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到国外学习,目前已有近千名学生参加各种长短期国外交流学习活动,极大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共接待来校讲学的国际专家学者600余人,他们丰厚的学术背景和广博的国际视野不断激励科大学子在世界学术界勇攀高峰,追求卓越。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学术人员积极参加国际会议,近千人次赴境外参与各种国际教研活动,学校先后承办十余场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留学生工作稳步提高,2009年学校正式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形成了从语言教学到本硕博层次学历教育的完整外国留学生教育体系,与经管学院合作开展英文授课,目前已经开设有工商管理硕士课程(MBA)及为国际交换生开设的经管类专业课程,与墨西哥蒙特雷工业大学、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俄罗斯伊尔库兹克国立交通大学、美国佐治亚大学、纽约达切思社区学院等院校达成了固定的年度学生交流计划,自2001年以来,共有来自80多个国家的三千余名留学生来校进行长短期交流学习。2014年,经国家汉办批准,我校与泰国易三仓大学共建孔子学院,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回顾过去,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无愧于时代和人民;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充满信心。2014年12月,学校胜利召开第二次党代会,全面部署了学校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为学校未来50年的发展描绘了蓝图。当前,学校正按照"顶层设计"三步走战略部署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执着的努力,改革创新、团结奋进,把学校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科技大学而努力奋斗!

    jw.tust.edu.cn - 2019-12-24 - 收藏
  • 南京工业教务处

    南京工业教务处

    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设有11个学部,29个学院,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江苏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一期工程4项、二期工程6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0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含领域)23个,本科专业(含方向)84个,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8个学科门类。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和教授审定权。目前,各类学生3万余人。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第七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8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人,中组部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1人,主题专家组专家3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1200余人。学校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着力构筑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4个,滚动支持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8个,江苏省特色专业10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12个(涵盖30个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类)试点专业2个,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提名5篇。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学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设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机构5个,省部级研究中心2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2个。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4人、创新奖1人。十一五以来,学校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6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7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坚持产学研互动发展。南京工业大学科技园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南京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十一五以来,承担了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各类课题9000余项,科技经费30多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为相关行业、江苏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学校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和国际化学生培养计划,国际培养、合作办学、海外交流形式多样。学校加强与海外顶尖高校和一流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在美国、新加坡、俄罗斯、英国和澳大利亚设立海外办事处,旨在充分利用海外资源,引揽世界顶尖人才;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科研机构建立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其中,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成立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分别与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与爱尔兰塔拉理工学院合作举办3个3+1本科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合作举办南京工业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联合学院(金塔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知名高校设有学生交流项目。我校柔性电子创新引智基地项目正式入选2016年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 现有来自10多个国家的数十名外籍专家和世界各国不同肤色的百余名海外留学生,极大推动了国际化校园建设。学校将面向国家急需,聚焦两个一流,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协同创新,开拓进取,向着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大学稳步迈进,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jwb.njtech.edu.cn - 2019-12-24 - 收藏
  • 上海交大教务处

    上海交大教务处

    上海交通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享誉海内外的高等学府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21年的不懈努力,上海交通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大学。 十九世纪末,甲午战败,民族危难。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和一批有识之士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建校伊始,学校即坚持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教育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MIT。抗战时期,广大师生历尽艰难,移转租界,内迁重庆,坚持办学,不少学生投笔从戎,浴血沙场。解放前夕,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民主革命,学校被誉为民主堡垒。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配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学校调整出相当一部分优势专业、师资设备,支持国内兄弟院校的发展。五十年代中期,学校又响应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根据国务院决定,部分迁往西安,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3月两部分同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7月经国务院批准分别独立建制,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历经西迁、两地办学、独立办学等变迁,为构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六七十年代,学校先后归属国防科工委和六机部领导,积极投身国防人才培养和国防科研,为两弹一星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大胆推进改革:率先组成教授代表团访问美国,率先实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率先接受海外友人巨资捐赠等,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改革。1984年,邓小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对学校的各项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国家和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上水平、创一流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先后恢复和兴建了理科、管理学科、生命学科、法学和人文学科等。1999年,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至此,学校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近年来,通过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建设,学校高层次人才日渐汇聚,科研实力快速提升,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与此同时,学校通过与美国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办学,实施国际化战略取得重要突破。1985年开始闵行校区建设,历经30多年,已基本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学校园,并已完成了办学重心向闵行校区的转移。学校现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七宝、浦东等校区,总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学校的各项办学指标大幅度上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近30万各类优秀人才,包括一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工程技术专家和医学专家,如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张光斗、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蔡锷、邹韬奋、严隽琪、陈敏章、王振义、陈竺等。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在18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3位来自交大。交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第一个大学翻译出版机构,数量第一的地方文献,国内第一位欧洲科学院人文社科院士等,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年轻的校友已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共有28个学院/直属系,21个研究院,13家附属医院,2个附属医学研究所,12个直属单位,6个直属企业。全日制本科生(国内)16195人、研究生(国内)30270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374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6719人),学位留学生2401,其中研究生学位留学生1011人;有专任教师2835名,其中教授89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4名,中组部顶尖千人计划1名,中组部千人计划105名,青年千人143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共140名,另有8名长江青年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23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35名(青年科学家2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0个,入选首批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4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等九个学科门类;新世纪以来获47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31项独立完成);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上海市教学团队15个;有国家级教学名师8人,上海市教学名师36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6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3门,上海市精品课程162门;有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7门,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14门。学校荣获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成立学生创新中心。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8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覆盖12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35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实验室(筹),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8个国家重点(级)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研机构,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3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31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功能型平台,1个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5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高校智库,4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专家工作室),2个上海市软科学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3个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目前,正在建设面向世界基础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研究机构,如李政道研究所、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中国质量发展研究院等。 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和集中受理期经费数连续七年全国第一。SCI收录论文数等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国内高校前茅,2015年度SCI收录两类文献(Article, Review)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027篇,其中国际卓越论文2497篇,首次双双跃居全国高校首位;国内论文被引26749次,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国内卓越论文2414篇,居全国高校第三;十年SCI收录论文累积被引39913篇、366612次,继续保持全国高校第二;国际会议论文705篇,位居全国高校第二。1篇论文入选2015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拥有暗物质探索研究 捕获马约拉纳费米子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制造 量子信息存储 富营养化初期湖泊面源污染入湖河道流域治理成套技术 4500米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马号)研制 火箭发动机关键部件加工 纳米材料全新力学现象 合成光学活性无机材料 DNA磷硫酰化修饰基因组图谱破译 肾上腺肿瘤致病基因 肾上腺和胰腺内分泌肿瘤医学基因组学 胃癌发生机制 生态系统镁研究 生长素调控植物气孔发育 水稻花器官发育、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寻找潜在新靶点 治疗帕金森症天然产物等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办学传统,奋发图强的发展历程,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国内外所瞩目。这所英才辈出的百年学府正乘风扬帆,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为使命,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向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进!

    www.jwc.sjtu.edu.cn - 2019-12-24 - 收藏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