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网站目录
“高等教育”网站目录
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务处
黑龙江科技大学是黑龙江、吉林乃至内蒙地区唯一一所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高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国家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的唯一一所高校,是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立高校,是黑龙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践行厚德博学、强吾兴邦的校训,铸就了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办学精神,培养出了10万余名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和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被誉为煤炭工业的脊梁。一、历史沿革学校前身是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鸡西建立的东北第一所煤矿工人干部学校。1954年与鹤岗煤矿学校合并成立鸡西煤矿学校。1958年在此基础上成立本科教育鸡西矿业学院。1964年因院校调整又改为鸡西煤矿学校。1978年复建本科教育鸡西矿业学院,1981年改称黑龙江矿业学院,隶属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1998年划归地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0年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学院。2013年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大学。二、发展历程学校坐落于冰城夏都哈尔滨市的松花江畔,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70年的发展历程谱写了一部艰辛的创业史,可概括为三部曲:第一部曲——依煤而生,曲折发展。学校因煤而生、依煤而长。边陲煤城办学56载,几代科院人凭借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始终以服务煤炭为已任,甘守清贫,艰苦创业,献身煤炭,为国家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奉献了全部的青春和热血。1997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得到专家组的一致好评。第二部曲——二次创业,跨越发展。为更好地为国家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学校抢抓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战略机遇,于2001至2003年白手起家在哈尔滨建设新校区。历尽千辛万苦,攻坚克难,用泪水、汗水和血水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一座现代化的新校园。2003年8月,学校主体由鸡西市迁入哈尔滨市,实现了办学空间的跨越。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实施学科专业建设工程和人才强校战略,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办学层次的跨越。第三部曲——办学转型,科学发展。2004年以来,实施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2008年在国家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被确定为黑龙江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2012年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4年获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十三五开局之际,学校结合国情省情校情,科学确立了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立足应用,精准育人的办学理念,绘就出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科技大学的长远发展蓝图和百年名校的宏伟目标,汇聚全校合力,聚力转型发展,激发办学活力。三、学校现状学校不断积淀和创新,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法学、文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学为要、固基强实的思想和以生为本、为生尽责的服务理念,以立足应用的教学理念为引导,以学生成长成才需求、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努力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769人,其中研究生、博士生819人。十五以来,本科生一次就业率在90%以上,连续保持省内高校前三名,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50强高校、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在全国、全省大学生标志性竞赛中,获奖数量和层次居于省内高校领先水平。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坚持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科学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现有57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重点专业10个。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课、14门省级精品课。建成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1个国家煤矿安全培训基地。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围绕区域、行业和国家发展需求,按照学科链与产业链相协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思想,不断优化与整体架构以矿业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十二五期间,建有 煤炭产业省级重点学科群,矿业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3个省重点一级学科。拥有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金融硕士授予权和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建有国家级中心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安全科技支撑平台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具有国内一流的现代制造工程中心、现代分析测试研究中心、中奥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等一批高端服务平台。学校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师为尊、为师服务的理念,构建开放、多元、有序、效能的人才资源管理体系,实施五大工程23项计划的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全国优秀教师、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23人,省教学名师、教学新秀9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8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15人,聘请教育界、企业界、政界知名人士等150余人为兼职教授。长期聘用企业工程技术骨干145人为双师型教师,直接服务特色人才培养。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坚持应用为主,把科研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作为重点,不断推进科技工作向质量性、战略性、组织性、导向性转型,科技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以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项目6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7项。2001年以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学校围绕区域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搭建了五大服务平台。其中,服务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内首个石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跻身国家战略,总体负责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高纯石墨材料开发及其典型应用,成为黑龙江和国家石墨新材料产业发展人才与技术主要支撑;服务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战略的现代装备制造研发平台,是军委总装备部颁发军品研发资质的全国六所高校之一,直接为国防与军工企业服务;服务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的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安全基础研究国家级中心实验室是国内外最早进行水合物技术预防瓦斯灾害和瓦斯固化储运的研究平台;牵头成立黑龙江省3D打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致力于3D打印技术创新研发和技术攻关;牵头搭建的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人才与技术支撑平台成为黑龙江省高教强省战略的五大服务平台之一,每年为煤炭企业解决一大批技术难题,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坚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跨文化学习与互动,不断拓宽国际合作领域,先后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加拿大、奥地利、美国、德国、法国等开展合作办学和科技交流,引进、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取得了国际合作办学的新经验,成为黑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全面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建设,为大学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保证。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教育系统关系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和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标兵、师德建设十佳单位等80余项省级荣誉。当前,学校正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紧紧围绕质量提升主线,聚力转型发展,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开启了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科技大学和百年名校梦的新征程,为国家经济发展、龙江全面振兴和行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jwc.usth.net.cn - 2019-12-30 - 收藏河西学院教务处首页
河西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复旦大学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杰出校友、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李灿任名誉院长,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前任校长杨玉良受聘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原校长李玉受聘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区位优势明显 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近2000公里区域内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服务区域拥有敦煌、张掖、武威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毗邻新疆、青海、内蒙、宁夏四个少数民族省区,在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对促进河西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办学历史悠久 河西学院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甘肃省立张掖师范学校,历经张掖师范学院、张掖师专,2000年并入原张掖农校(1941年成立)和张掖职业中专, 2001年升格为河西学院;2014年,并入原张掖医专、张掖市人民医院,组建新的河西学院;已有70多年的办学历史。办学定位准确 河西学院坚持立足河西、服务甘肃、借东之势、向西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以人为本、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治校理念,坚持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使命的办学宗旨,确立了做河西文章、出特色成果、建丝路名校的办学发展目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已初步建成河西及周边地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基地、地方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学科专业齐全 设有18个二级学院,53个本科专业,10个医学专科专业,涉及文、理、农、医、教育、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种子科学与工程),省级特色专业8个(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电器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护理学);省级重点学科3个(历史文献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后工作站1个(微藻工程);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0000余人,近年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实施祁连学者工程,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2480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人,有教授137人(含主任医师),副教授422人(含副主任医师),博士107人,硕士680人;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受聘学校兼职教授;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专家6人,省级优秀专家1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甘肃省333555创新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9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聘请100多位知名学者为学校兼职(客座、特聘)教授。办学条件优良 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564亩,实验农场2200多亩,校舍面积48.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亿元,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多媒体教室座位957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馆藏纸质图书119万册,电子图书110万册;校园网功能先进,运行高效;附属医院是甘肃省会以外第一个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占地190亩,床位1300多张,年接诊60多万人次;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被誉为甘肃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科研成果丰硕 学校重视科研平台和智库建设,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现设有20个研究院(所、中心),已建成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中心、河西史地与文化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0余个省级以上科研服务平台;与复旦大学共建复旦-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研究院,与陕西师范大学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学校是甘肃省农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全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甘肃省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和乡村医生培训基地。2011年以来,先后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8项,国家部委项目18项,省市科研项目200多项;出版著作和教材220部,发表论文2430篇,其中发表在SCI、SCIE来源期刊上的论文200多篇, 近百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社科成果奖, 获得50余项发明专利。对口支援成效显著 复旦大学对口支援我校以来,在教师进修深造、学术交流合作、互派干部挂职、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交流合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大密度、高水平的工作格局和对口支援+的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三年来,双方真诚合作,共同推进,不断丰富支援内容,双方均有超过400人到对方学校参观访问、学术研讨、考察交流、学习进修;对提升河西学院办学实力、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发挥了重大作用。新疆支教扎实有效 作为距离新疆最近的大学,学校坚持支教援疆,向西发展,自2009年以来,已派出15批6000多名师范生到新疆进行为期一学期的顶岗实习,有力地支援了新疆基础教育,学校支教工作两次被新疆自治区教育厅表彰;学校鼓励毕业生到新疆就业,建立就业创业基地,拓展就业渠道,2015年有1140多人到新疆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展望未来愿景美好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为契机,不断推进转型、提升、发展战略,努力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努力打造河西学院升级版,力争早日建成河西大学。
jwc.hxu.edu.cn - 2019-12-30 - 收藏湖北大学教务处网站
【校园概貌】湖北大学是湖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地处国家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内,现有武昌主校区、汉口校区、阳逻校区等3个校区,总占地2000余亩。学校是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现任党委书记尚钢、校长熊健民。【历史沿革】1931年,学校前身湖北省立教育学院在武昌宝集庵诞生,此后迭经国立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湖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湖北师范专科学校、武汉师范专科学校和武汉师范学院等时期。1984年8月更名改制为湖北大学,2013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文件,共建湖北大学。【办学条件】校舍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5亿元。图书馆总面积46051平方米,馆藏中外文纸质文献225.1万册、电子图书总量273.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68个。《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全国百强社科期刊。学校公共服务设施优良,拥有中国高校百佳食堂。2012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通过建设综合实训大楼,将进一步改善基础教学实验条件。【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正、副教授7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2人、千人计划4人、万人计划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湖北省百人计划、楚天学者计划110人,先后有70余人享受国务院和湖北省、武汉市政府特殊津贴,40余人获批国家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学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12个学科门类。其中,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跻身世界高水平学科行列。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有11个学科在湖北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一,5个学科在湖北地区高校中排名前三。学校设有18个学科性学院,本科专业77个。有5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1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45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了35个领域)。拥有16个十二五湖北省重点一级学科,39个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人才培养】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近2000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700余人。学校大力实施一流本科教育工程、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和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十年树人计划,在湖北高校中率先实施旨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楚才计划、成立了楚才学院,成立了湖北高校首家通识教育学院。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多次在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重大赛事中获一等奖。校五人制足球队自2003年组建以来连续12次获全国冠军,3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并取得中国在该项目历史上的最好成绩。校龙狮团获第五届世界龙狮锦标赛北狮项目2个世界冠军。有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7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拔尖创新人才试验计划项目、11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品牌专业、4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获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131个, 省级项目82个。【科学研究】坚持走科研强校之路,充分发挥哲学、中文、历史、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教育学等传统学科的科研优势,不断推出有影响的成果。积极融入国家和区域自主创新体系,主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在理论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旅游管理、新闻学、外语、体育科学、档案学、材料科学、药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区域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9个,省级中试基地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学校是有机化工新材料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生物资源绿色转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和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参与单位,牵头与有关单位(企业)联合组建了天沭新能源材料工业研究设计院、湖北大学-贵州地税电子税务研究中心、湖北省精细磷化工技术研究院、湖北区域发展研究院和湖北县域治理研究院等多个科研机构,整合校内人文学科组建了高等人文研究院。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社会服务】注重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和优势学科、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主动参与五个湖北建设,积极为实现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战略目标作贡献。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建有30余个校企研发中心,具有旅游规划和土地规划甲级资质,主持完成了全省40%以上的旅游规划。与省内各地市州均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开展专家教授企业行系列活动和走出去、引进来的校企、校地交流合作,首批进驻湖北省大学科技园,扎实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积极参与智库建设,相关专家学者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提供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思想理论成果和决策咨询方案。学校被评为全省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进入在鄂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排行榜前十名。【国际交流】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国内外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常年互派专家学者访问、讲学,互派学生进修和攻读学位。学校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招收国际学生,具有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学历生资格,现有本、硕、博等各类国际学生近200人。2007年、2008年学校先后与美国孟菲斯大学、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2所孔子学院于2010、2012年两次双双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2015年与波兰雅盖隆学院合作建立孔子课堂。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教育部出国留学行前培训与研究中心,并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接收湖北省教育自费留学服务中心,全方位逐步完善外事工作与留学管理服务体系。【桃李芬芳】建校以来,学校已累计培养输送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20万人,一大批毕业生已成长为湖北乃至全国党政管理、教育科技、新闻出版、企业经营等领域的精英和骨干力量。全国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吴定富,第十八届中央纪委委员、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宪生,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斌、湖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岱梨,中国工程院原秘书长葛能全,国家测绘局副局长闵宜仁,广州军区原副政委、空军中将朱永清,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著名雕塑家、韶山毛主席铜像作者程允贤,著名歌唱家、《康定情歌》首唱者喻宜萱,著名剧作家、歌曲《洪湖水浪打浪》词作者张敬安,长江学者谈胜利、刘昌胜、武利民、陈佺、景乃桓、江畅、王晓德、刘耀彬、黄灿华,长江韬奋奖获得者范春歌、刘枫等都是校友。【发展目标】面向未来,学校将以省部共建为新的起点,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自强不息、克难奋进,为早日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校 训:日思日睿 笃志笃行校园精神:习坎精神:自强不息 克难奋进
jwc.hubu.edu.cn - 2019-12-30 - 收藏长春师范学院教务处
长春师范大学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是吉林省重要的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师资及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是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省属师范大学,更是一所拥有悠久办学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高等学府。学校前身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创建的官立长春师范传习所,是吉林省师范教育的发祥地。百余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学校先后易名为长春府学堂、长春县立师范学校、吉长道立师范学校、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简称二师)、长春师范学校。1958年市政府在长春师范学校基础上建立长春师范专科学校,1981年学校获批为长春师范学院,2013年更名为长春师范大学。学校素有长春革命大本营长春革命的摇篮之称,在时名二师的校园里,发动了吉林省历史上第一次学生爱国革命运动;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吉林省建立的第一个支部中共长春支部;编辑、发行了吉林省第一本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刊物《秋声》。学校是吉林省中共组织的诞生地、爱国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发源地。学校现有71个本科专业,覆盖文、理、史、教、管、法、工、艺、经济学九个学科门类。教职工1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目前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学校设有21个教学单位、14个研究所。学校建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吉林省特色专业,8个吉林省品牌专业建设点,2个吉林省本科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群);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视频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立项建设课程,18门吉林省精品课程、48门吉林省优秀课程;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9项;获得教育部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是教育部东北三省区域性技术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吉林省支援新疆西藏教育培训基地学前与小学教师教育省市共建基地吉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学校现有1个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立项建设一级学科,3个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重点立项建设学科。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9个专业学位领域。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办确定的首批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单位,同时承担和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学校建有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22个,其中天然药物分离纯化及活性筛选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为国家发改委设立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有吉林省应用生态工程实验室吉林省光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东北民族与疆域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吉剧研究基地和吉林省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基地等省级科研平台。十二五期间,学校获得纵向科研项目8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项,国家社科基金13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34项;获其它科研奖励142项;发表学术论文4245篇,其中,中文核心及三大检索论文1189篇;出版学术著作125部。学校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长白山学者1人,长白山技能名师1人,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高级专家4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0人,吉林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一、二、三层次人选23人,吉林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人,吉林省青年科技奖1人,吉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11人,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9人,吉林省教学名师7人,吉林省优秀教师5人,长春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长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6人,长春市优秀人才2人,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1人,吉林省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1人,吉林省师德标兵1人,长春市师德标兵2人。有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218人。学校与澳大利亚、俄罗斯、西班牙、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交流关系。在西班牙建立了孔子学院,与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实行学分互认、学位互授。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十万余名基础教育师资及其他各类专门人才,其中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竭诚奉献农村教育事业的好教师李元昌,全国十佳优秀教师李金华,中央电视台著名导演孟欣,全国三八红旗手王春丽等,是我校优秀毕业生中的杰出代表。学校于2009年成立了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拓宽了学校与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经过几代长师人的不懈努力,长春师范大学的办学实力明显增强,校园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学校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全校师生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努力把长春师范大学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教学型、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jiaowu.cncnc.edu.cn - 2019-12-30 - 收藏湖北工业大学教务处网站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覆盖工、文、理、艺、经济、管、法和教育等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创建于1952年,1984年由原湖北轻工业学院和原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湖北工学院,2004年更名为湖北工业大学。学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被省委省政府定位为在湖北省高教体系中起龙头示范作用的、水平较高的骨干大学。1986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10年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4年,学校整体进入一本高校行列;2012年、2016年连续两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占地面积16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文体和后勤服务设施,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生公寓均配有空调和开水、热水供应设施。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4.6万m2,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各类藏书600余万册。学校建有安全通畅的校园网络、智慧快捷的校务平台。学校设有16个学院,有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股份公司、湖北省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和湖北省农机鉴定站等省级科研院所,办有1个独立学院。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2200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57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5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近50%。现有各类国家级人才22名、省级专家130余名。其中,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高端外国专家4人、全国模范(优秀)教师3人;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23人、楚天学者74人、湖北教学名师4人、楚天园丁奖1人。学校还先后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聘请了200多名有影响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学校现有62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入选专业,7个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6个湖北省本科高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9个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入选专业,1个湖北省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入选专业;3个湖北省教学团队;土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评估;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湖北高校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湖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湖北高校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2个、湖北高校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基地9个、湖北高校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1个;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湖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湖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湖北省精品课程21门。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地方绿色工业发展和传统工业绿色化的战略需求,大力实施以绿色工业为主导的135+学科发展战略。现有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5个湖北省特色学科、4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2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34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有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艺术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3个;有4个中职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研究生创新中心、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5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1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6个湖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平台、22个省级校企研发中心等各类科研平台。2011年以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00余项。其中,获批国家基金项目216项,牵头或参与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研究10多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社科奖、发展研究奖、优秀调研成果奖等50余项;学校还通过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质认证和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2011年以来,在科技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排行榜中,我校均位居省属高校前列,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受到央视《新闻联播》等重要媒体的关注和专题报道。学校主办、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湖北农机化》《湖北工业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其中,《中国机械工程》连续12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多次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全国百强科技期刊。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了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形成了学生为本,教师至上,自由发展,国际视野的治学思想,凝练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健全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按照立足湖北、服务工业的办学定位,坚持以培养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国家级竞赛中成绩优异,多项成绩创历史性突破。近五年来,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1000余项;各类科技文化竞赛获得国家级奖60余项,其中,一等奖近20项。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英语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结构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评选等国家级竞赛中均获得最高奖项。在体育赛事中,曾获得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十六强、全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超级组男子单打冠军和女子单打冠军。多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被教育厅认定为就业核查免检单位。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大学生创业园,并入选首批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涌现出一批全国村官创业百强之星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省大学生创业之星等学生成功创业典型。201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是湖北省扩大开放先进单位。学校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捷克、芬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台湾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办有本、硕不同层次的联合办学项目8项,合作项目学生规模近1300人。现有67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和深造;常任外籍专家、教师50余名;先后成立湖北工业大学菲利普斯亲水胶体研究中心湖北工业大学中美能源研究中心湖北工业大学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平台等国际科研合作平台(中心)6个。学校多次获得各类表彰,被授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美誉高校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外事(侨务)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湖北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省委先进党委中心组省属高校‘五好’领导班子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中,湖北工业大学正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坚持内涵发展,努力做优要学工到湖工的特色,做强工程师摇篮的品牌,为加快建成绿色工业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乘风破浪,阔步前行!
dean.hbut.edu.cn - 2019-12-30 - 收藏黄石理工学院教务处
湖北理工学院地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摇篮的湖北省黄石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快速发展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校于1975年建校,1977年曾开办本科专业,经历了湖北省高等学校黄石高工班、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黄石分院、黄石高等专科学校等办学阶段,2004年升本成立黄石理工学院,2010年全国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1年更名为湖北理工学院,2014年成为湖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改革高校。湖北省属高校中率先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占地14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6.5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09.37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18个(含电子图书225.95万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9亿元。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13416人、专科在校生2706人,留学生35人,成人教育学生12022人,折合学生数17429人。师资1001人,其中正高职称100人,副高职称349人,博士171人,硕士541人;兼职博、硕士生导师58人。教师中有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2人,国务院津贴专家4人,省政府津贴专家9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4人;学校从国内外著名高校聘请了2名院士及30多名有影响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学校设有21个教学院部,拥有工、理、经、管、医、文、教、艺等8个学科门类和55个本科专业。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理论和药学4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为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环境工程专业,省级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专业6个;4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学校拥有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1个、省级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6个;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省级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推广中心1个。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4个、省级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1个、省级环境监测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1个、省级高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协同育人。先后与省内外地方政府、国家级科技园区、国内知名企业共建了3个非独立设置的二级学院;与本地医疗集团共建了2个非直属的临床学院;与省内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3个专业3+2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模式;与省内外企业共建了近20个研究院和研发中心;与武汉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武汉地区高校联合培养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63名;与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近三年50名教师赴境外进修培训、访学交流,28名学生赴境外游学、留学,学校招收了35名留学生。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近三年学生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书法、绘画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15项、省级奖项403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0项、省级78项;培育和孵化大学生创业公司190余家;获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26篇;毕业生研究生考取率连年攀升,高于本省非211高校平均水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就业工作多次被评为湖北省先进集体。学校师生员工秉承明德、格物、经世、致用的校训,弘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开放创新的理工精神,不断解放思想、克难攻坚,全神贯注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满怀信心地为建设高水平地方性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jwc.hbpu.edu.cn - 2019-12-30 - 收藏烟台南山学院教务处
烟台南山学院地处新兴海滨城市山东龙口,建有南山和东海两处校区。南山校区紧邻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东海校区面向大海之滨万亩黑松林。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里有南山的壮美,东海的浩瀚; 这里有南山集团的强大支持,这里是民办高校的成功典范。烟台南山学院是由稳居中国企业500强前列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南山集团投资兴办、教育部批准兴办的普通本科院校。南山学院依托南山集团强大的经济实力,立足胶东,着眼山东,面向全国,以工为主,工、管、文协调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学校占地面积3028亩,建筑面积77.23万平方米。现有工学院、商学院、人文学院、航空学院、音乐学院、健康学院6个二级学院,75个本专科专业,29个系(部、中心),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在校生1.8万余人。武汉大学中国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民办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烟台南山学院名列全国民办高校第六名、山东省民办高校第一名。优良的师资队伍 ——专家治校,教授治学。学校遵循教育规律,秉承人才强校理念,用事业凝聚人、用实践造就人、用机制激励人、用制度保障人,铸就了一支以专家教授为骨干,以硕、博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师队伍。这里既有中外名校的资深教授,也有中外科学院的著名院士,还有南山集团、中创软件等中国知名企业的科研人员。专家荟萃,名师集聚,积极科研,精心教学。先进的教学设施——持续投入,追求高端。图书馆建筑面积近3.8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近183万余册,电子图书180万余种。学校建有各类实验室216个,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其中既有机械工程实验中心,电气信息实验中心、商科实验实训中心等教学设施,也有国家级铝合金压力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水平纺织工程综合实验室等科研设施;航空专业建有陆空通话实习室、模拟飞行实习室、风洞实验室、高性能全动模拟机等实验设备,目前拥有东营、滨州两个航空训练基地。坚实的实践平台——校企融合,注重实践。校企紧密融合、深度融合、高端融合,搭建学生基础技能操作平台、专业技能训练平台、综合技能应用平台,联手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2013年烟台南山学院-南山集团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15年学校与澳大利亚羊毛发展有限公司(AWI)、中创软件等国内外100多家企业联手合作,按企业经营管理技能要求组织实践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广阔的就业前景——敏而好学,学以致用。学校实现了专业设置、招生、培养和就业联动,每年与南山集团、中煤工矿集团、中创软件等40余家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学生就业工作满意率高达90%以上。构建了完善的就业招聘服务体系,每年开展企业专场招聘会、专业专场招聘会、学院供需见面会,进校招聘企业多达800余家。学校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建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努力提升大学生创业水平,鼓励学生走上社会自主创业。2015年,烟台南山学院应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高达99.49%。丰富的校园文化——山风海韵,文化育人。学校成立了55个文体教学俱乐部,进一步探索了文体教学新路子;学校设立了广播电台、校园网站、《烟台南山学院报》,进一步巩固了文化舆论宣传阵地;学校成立了东海交响乐团、管弦乐团、爱乐合唱团等文艺社团,为文艺爱好者搭建了重要活动平台。学校在举办计算机文化、外语文化、体育文化、大学生文化等四大艺术节的基础上,倾力打造山风海韵大学生才艺大赛校园文化品牌,其中的金话筒大学生主持人大赛,随拍客大学生摄影大赛,好声音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翰墨情大学生书画艺术大赛,为大学生展现才艺提供了用武之地。完善的助学体系——爱心助学,求学无忧。学校不断拓宽助学途径,逐渐完善奖、助、贷、勤资助体系。近三年,共有60余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600余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230余人获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30余人获得省政府奖学金,760余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80余人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累计有9600余人次获得国家和省政府的各类奖助学金,帮助6400余名学生申请到生源地助学贷款。舒适的生活环境——各种功能,一应俱全。学生餐厅被山东省卫生厅评为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学生宿舍被山东省教育厅高校后勤管理处公寓评比为优秀单位。学生公寓设置独立的学习间、卫生间、阳台,水、电、暖样样具备,有线、无线网络配备齐全。学校既有便捷的餐厅、浴池、超市、理发等生活设施,也有高标准的体育场馆、礼堂剧院等文体建筑,还有功能先进的国际会议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为大学生舒适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骄人的办学业绩——凝心聚力,追求卓越。2014年以来,学校取得了22项省级及以上质量工程与标志性成果。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自动化、纺织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环境设计7个专业被评为省级优势特色专业。《基于精品课程群建设的管理类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提升途径探索与实践》、《材料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搭建创新实践平台,提升电子信息类人才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三项教学成果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评价及推进策略研究》,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学校先后被授予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校企合作先进院校、全国首批就业型大学等荣誉称号。(以上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学校具体地理位置及乘车线路:东海校区位于山东省烟台龙口市黄城(黄县)南山东海开发区大学园区。乘公交车至黄城(黄县)车站后,车站十字路口往西50米路北可乘坐7路或12路公交车至南山学院东海校区。南山校区位于山东省烟台龙口市黄城(黄县)南山工业园文教区南山中路一号。乘公交车至黄城(黄县)车站后,在车站十字路口往南50米路西可乘坐市内10路公交车至南山校区。
219.218.55.10:8080/jwc - 2019-12-30 - 收藏渭南师范学院教务处
渭南师范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高校,肇始于1923年,经历了赤水职业学校和抗大式的赤水农业职业学校、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渭南师范学院、改革开放以来的渭南师范专科学校与渭南教育学院、新渭南师范学院,沧桑九十四载。学校建校初期的23年,开办初等师范、中等师范、高等师范等三个层次教师教育,开设师范类、科学技术类等学科专业,兴办校办工厂勤工俭学,现今,已成为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地方高校,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师范大学的目标迈进!学校地处渭水华岳之间的渭南市、富平县。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仓颉造字、杜康酿酒到渭华起义,千百年来书写着秦东大地的神奇;这里钟灵毓秀、物宝天华,药王孙思邈、史圣司马迁、大诗人白居易、爱国将领杨虎城和革命先辈刘志丹、谢子长、高岗、习仲勋等铸造了彪炳千秋的伟绩;这里红色精神闪耀、革命圣火不息,传承着坚定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渭华照金精神。学校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与国内外15所高校合作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共建丝绸之路中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研究生院,培养高层次教师教育人才。现有11个二级学院及国际交流学院、中华仓颉汉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有62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面向全国招生,在校生17000余人(含港澳台高校交换生和韩国、泰国等国留学生)。学校现有朝阳、西岳、汉马三个校区,正在筹建富平校区。已有建筑面积71.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5亿元,馆藏图书195.7万册,电子图书45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5个,数字资源实现学科全覆盖。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汇聚大师、专家和能人。特聘著名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焯芬教授,特聘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阿列克谢?利沃维奇?谢苗诺夫教授及德高望重的领导、院士、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校长顾问。学校建有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特聘气象学家秦大河、材料化学专家邢球痕、英籍华人经济学家Shujie Yao、史记学家张大可、国防经济学家果增明等,以及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国家和省部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正高级职称109人、副高级职称336人,博士学历教师156人,一批专业人员入选全国优秀社科专家、国防教育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三秦学者津贴专家、教学名师等。学校重视内涵发展,拥有中国语言文学、基础数学、产业经济学等重点(特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英语语言文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戏剧与影视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体育学等10个特色学科。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学校突出协同创新特色,围绕学科、教学、科研三大主场,建设、整合、提升和创新各类平台。建有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普及基地、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西部军民融合技术产业发展研究院、陕西省河流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省X射线检测与应用研究开发中心、陕西省低碳醇催化工程中心、陕西省西部民间音乐舞蹈研究中心等14个省级科学研究平台和18个产学研平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是教育部名栏建设项目,与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基地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中国史记研究展览馆、中国史记研究网、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特色电子文库等形成面向全国的基础性、引领性和服务性的史记学研究阵地,撰著出版的《史记通解》《史记论著集成》等学术著作是史记学界颇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学科、教学和科研团队形成具有特色与优势的主攻方向,主要有司马迁与《史记》、陕甘边根据地史、军民融合技术产业、中小企业管理、知识产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人文社科类主攻方向;概率论与应用、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光电检测、光电一体化、清洁能源、新型材料、湿地生态保护等理工类主攻方向;中国钢琴与中国音乐、西部民间音乐舞蹈创作表演、地方戏剧创作表演、大秦岭美术流派创作、美术设计等艺术类主攻方向。专业人员申请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和国家有关部委、陕西省及地方科学研究项目数量连年大幅增长,形成的一系列标志性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委表彰,多次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国防科技进步奖、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教学成果奖等奖项。学校注重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建有省级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级大学生众创空间。在同类院校中较早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设有大学生创业创新校长奖,是教育部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试点高校。学校重视教师教育,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行高校教师和地方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加强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建有秦东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在渭南市、铜川市等地建设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依托各县市区教研室建设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站,共建协同创新实验区基地学校,设立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服务和引领秦东及生源地基础教育工作。承办多项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项目,形成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的全学科覆盖。学校传承坚定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渭华照金精神,弘扬经世致用,和而不同的校训和天天奋斗,天天快乐的学校精神,坚持先进文化育人的核心理念,努力培养具有科学信仰、科学能力、科学品质、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校大学生肩负使命,刻苦学习,表现出时代赋予的优等品质与良好精神风貌,获得一批批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荷花奖舞蹈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等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的竞赛与实践奖项,特别是在全国第七届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中获特等奖,将代表中国赴美参加国际市场营销大赛。渭南师范学院的前身赤职、赤农在特殊历史时期谱写了青马红校血与火的历史,是陕西省第一个团组织诞生地,也是关中第一个党组织诞生地,是渭华起义重要策源地。1923年以来,坚持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培养了数万名优秀人才。上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毕业生到黄埔去,到井冈山去,到延安去,到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去,成为革命者和英雄人物,涌现出红色教育家王尚德、开国上将张宗逊、曾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王杰等杰出校友,也曾发生过数十名地下共产党员学生惨遭杀害的悲壮事件。建国后,为国家培养了七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校友人才辈出,有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长常万全上将和国家工商总局原副局长韩新民等中高级干部;有党史专家贾巨川等专家学者;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海洋、中国教育年度人物邓健、全国模范教师郗莉、陕西省师德标兵田江寿等优秀中小学教师;有无锡日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骏和西安鼎立高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渭鹏等创业者。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与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美国以及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31所高校建立合作与交流关系,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创建莫斯科艺术学院获教育部批准,2016年11月7日,中俄总理见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关于支持举办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的谅解备忘录》。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共建中俄教师教育国际协同创新中心中俄生活中的音乐艺术国际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中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研究生院,合作培养教育博士。与泰国博仁大学共建渭师—博仁研究生院合作培养教育博士。以项目形式持续开展互派留学生、教师访学、国际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工作。每年选派多名教师赴国外高校开展访学、交流访问、汉语国际推广教学等工作,推荐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研修;200余名大学生赴国(境)外高校研修学习、攻读学位或参与交换生项目;150余名泰国、韩国等国留学生、交换生来校学习。大学生艺术团先后赴英国、爱尔兰等地访问演出。同时,学校积极筹办国际中学,不断促进办学和教育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学校坚持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建有刘志丹习仲勋关中东部早期革命活动纪念馆科学馆河洛文化展览馆等校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荣获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陕西省最佳单位陕西省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园林式单位等称号。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高等院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党政领导带领广大师生坚持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系列决策,坚持科学发展,着力内涵提升,切实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为加快推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师范大学进程而努力奋斗!
jwc.wnu.edu.cn - 2019-12-30 - 收藏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85年,是自治区建立最早的一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学院升格为准厅级单位。1985年内蒙古农牧干校划归内蒙古农牧学院,内蒙古农牧学院分院正式成立;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学院命名为内蒙古农牧学院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成立,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坐落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占地面积500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1120.58万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248万元。现有园艺园林技术系、畜牧兽医技术系、食品工程技术系、经济管理系、建筑工程技术系、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系、艺术设计系、车辆工程技术系、旅游管理系、基础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共11个教学单位。截至2016年9月,学院本专科招生专业56个(其中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36个),园艺技术专业是全国高职教育精品专业,园艺技术专业与畜牧兽医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食品加工技术、畜牧兽医、园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园林技术、旅游管理、食品生物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会计等10个专业先后被确定为自治区级品牌专业,畜牧兽医(运动马驯养与管理方向)是我院特色专业方向,有12门课程被确定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学院有教职工492人,其中专任教师325人,有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1个校级教学团队;1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3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教学名师,3名教师被评为自治区教坛新秀,2人入选自治区511人才培养工程,学院全日制在校生达7037人。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立项建设单位,是科技部、中宣部等部委联合命名的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的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兵,是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的承办单位,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计算机定点考试站、ITAT培训基地,是内蒙古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批准的职业技术等级培训定点单位。学院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中国教育创新示范单位、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2006年学院在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和《以多功能可持续实训基地为平台,创新全程定岗、四步实训实践教学体系》教学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目标跟踪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和《高职教育实践导向,阶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教学研究成果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被批准为自治区园艺、畜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学院建成了14个功能较为齐全、规模较大的校内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和对外交流合作,建立了92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与加拿大北阿尔伯特理工学院和EUC开展合作办学,开展了教师海外培训、学生海外实习等工作。与香港赛马会、法国马业协会、中国马业协会和多家国内外马术俱乐部保持密切合作的办学关系,与内蒙古文化厅、内蒙古射击射箭马术运动管理中心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与中国马业协会和内蒙古文化厅签署了内蒙古运动马学院共建框架协议,与土默特右旗人民政府共建敕勒川现代农业绿色博览园。学院毕业生近五年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在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成为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鲜明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具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多个培养层次的专业教育优势,以农牧类专业为主,工、经、管、文等专业协调发展的高职院校。建院以来,为自治区培养了大批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zyjwc.imau.edu.cn - 2019-12-30 - 收藏郑州轻工业学院教务处
郑州轻工业学院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抓住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艺、经、管、法、教、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院校。历史沿革 学校创建于1977年,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为中央和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2011 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签约共建郑州轻工业学院。学科专业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学科优势突出,近年来,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校是河南省博士授予权立项建设高校,拥有10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9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学校现有64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1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有21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有8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高度重视学科建设,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不断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目前拥有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省级二级学科重点学科3个,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实力雄厚。师资队伍 学校始终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汇聚和造就了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60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6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拥有双聘院士、河南省百人计划人选、省级特聘教授、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省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等200余人,形成了以院士及河南省特聘教授为核心,以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博士为中坚,以中青年教师为支撑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有14个学科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人才培养 学校持续推进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现有在校生20000余人。学校一直面向全国招生,已为国家输送 10 多万名合格毕业生,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校被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和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全国烟草行业、家电行业、电池行业、食品行业、工业设计行业的大批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都是我校的毕业生。学校获得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高校军训先进单位河南公众最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河南高校综合实力20强等荣誉称号。科学研究 学校设有河南省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食品生产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信息化电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应急平台信息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烟用香精香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食品安全国际联合实验室、郑州市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近40个科研机构,加入了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3个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12个厅(市)级科技创新团队。近年来,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200余项,获国家级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60余项。自然科学研究论文被SCI、EI、ISTP收录的数量10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500余部。《轻工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河南省二十佳期刊。社会服务 学校与郑州市、许昌市、济源市等地市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国内一批烟草企业建立了战略联盟,与轻工及相关领域的大型企业如三全、双汇等知名食品企业,新飞、海尔等知名家电企业保持着长期而深入的合作关系,为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香精香料、动力锂离子电池、新型功能材料、食品加工、轻工机械、智能控制的研究等项目,在实现产业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长年为红塔集团、海尔集团、美的集团、神马集团等著名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办学条件 学校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亿多元,拥有60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气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馆藏图书丰富,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人大报刊资料数据库、Elsevier SDOL、SCOPUS、Science、Nature数据库等71个中外文数据库,并配备有电子阅览、语音听力等现代化设备;校园无线网络遍布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宿舍等校园的每一角落,学校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单位。对外交流 学校在利用国际和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方面走在河南高校的前列。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等国教育集团和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经常选派专家、学者赴国外讲学、深造、考察,并聘请外籍专家来校任教、进行学术交流。学校设有河南省最早的雅思考试中心,并被英国驻华使馆誉为中国最好的考点之一。校园文化 学校凝炼了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形成了崇德、尚学、和谐、创新的校风。学校是省级文明单位,坚持文化育人,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潮等第二课堂活动,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搭建了广阔平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党建思政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度重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力保证了学校教学、科研、学科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加强,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校着力打造和谐校园建设,营造了团结进取、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近年来,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高校‘五好’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jwc.zzuli.edu.cn - 2019-12-30 - 收藏
推荐资讯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