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35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网站目录 » 教育培训 订阅RssFeed

“教育培训”网站目录

  • swpu教务处

    swpu教务处

    西南石油大学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2013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成为入选该工程的100所高校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石油工业相当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引起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毛泽东主席亲临四川隆昌气矿视察,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亲自主持四川油气田勘探开发。1958年3月,位于南充东观、广安武胜、遂宁大英的三口探井喷出高产油流,震动全国,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将军坐镇南充,打响了川中石油大会战。为了加快开发四川石油天然气资源,也为西南协作区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培养技术干部,国家决定成立第二所石油高校,校址就设在川中石油会战指挥部所在地川北重镇南充市。1958年8月,石油工业部先期在成都招收643名首届学生,随后委派基建司司长马载同志率领一批年轻专家和干部职工奔赴南充,筹划学院的创建工作。9月20日,石油工业部会同教育部报经国务院同意,正式批准成立四川石油学院。从此,学校伴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建设发展,开始了先有学生后建学校的破常规办学实践。1970年7月,学校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南石油学院。2000年3月,学校划转四川省,由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大学,2005年12月正式更名为西南石油大学。2008年11月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西南石油大学的协议。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油气田开发工程(联合石油机械工程)成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1989年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建设,1991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过50多年的建设,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大学,石油主干学科专业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学校现有16个教学学院、1个新能源和非常规油气研究院、1个工程训练中心。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本科具有招生资格专业65个(其中2016年本科招生专业60个),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6个四川省特色专业,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11个四川省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8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6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包括工程硕士授权领域16个、工商管理硕士授权领域1个、翻译硕士授权领域1个、工程管理硕士授权领域1个、法律硕士授权领域1个、社会工作硕士授权领域1个)和8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支持创新团队(含培育、滚动)3个,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资助计划资助创新团队8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省属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创新团队13个,西南石油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团队(含培育)27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在国家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二,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05年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2498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6490人,硕士研究生3801人,博士研究生715人,外国留学生(学历生)12人。另外有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187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2412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3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74人。专任教师1664人,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四川省塔尖人才培养工程人选2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孙越崎能源大奖获得者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入选者14人,国家和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7人,博士生导师87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73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1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1人,省杰出创新人才奖1人,四川杰出人才奖1人,省教学名师9人,省优秀教师8人,省师德标兵1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省十佳青年教师1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奖获得者7人次,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1人。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基地(平台)111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协作)3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际合作实验室(中心、基地)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29个,实验、科普基地2个,产学研联盟2个;厅级重点实验室(中心)9个;校级研究院(中心、所)9个;横向合作科研基地46个。十二五以来,先后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教育部重点项目、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博士点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基金等自然科学类纵向项目1884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四川省规划、科技厅软科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795项,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横向合作项目3752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发明二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133项;发表论文9548篇,出版专著307部;获准授权专利1295项,其中发明专利737项,实用新型专利558项。2016年学校实到科研经费3.56亿元。学校拥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该科技园是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都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成都市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科技园将依托学校的科技资源优势及西部地区资源优势,逐步建成以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研发、石油装备与石油化工核心技术产品孵化为主,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与办公服务等为一体的、西部地区首家以石油天然气为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学校在教学成果评奖中,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励92项,其中获国家教学成果奖8项(含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优秀奖1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十一五以来有43部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有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28部教材列为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教材列为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4部教材列为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学校建有成都、南充两大校区,校园总面积30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3.00万台(套、件),总价值5.30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200.39万册、电子图书123.03万册。在四川峨眉和重庆北碚建有两个野外地质实习专用基地,在四川南充市建有占地近百亩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在成都市建有科技交流中心。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已与美、俄、英、德、日、法、加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相关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具有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多次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高校领导班子开展四好活动先进单位。建校50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为核心,以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富有特色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保证,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技管理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2010年,《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获得 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第三届)。2001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2008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再次被评为优秀。学校毕业生思想素质好、团队精神强,扎根基层、踏实肯干、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上手快、后劲足、业绩突出,受到用人单位广泛赞誉。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4.6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专家、教授、学者,一大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和各条战线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今日的西南石油大学将继续秉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弘扬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精神,践行明德笃志,博学创新的校训,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术兴校,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全面深化改革,为到2020年把我校建成全国知名、行业领先、石油天然气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特色大学,为建成全国一流、优势学科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和百年名校奠定坚实基础而不懈奋斗!

    jwc.swpu.edu.cn - 2020-01-10 - 收藏
  • 科大主页教务处

    科大主页教务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国科学院所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她的创办被称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建校后,中国科学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学校紧紧围绕国家急需的新兴科技领域设置系科专业,创造性地把理科与工科即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注重基础课教学,高起点、宽口径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尖端科技人才,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贝时璋等一批国内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使学校得到迅速发展,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措施,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等,使学校得以恢复并迅速发展。七五、八五期间一直得到国家的重点建设,很快发展成为国家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主动适应国内外科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挑战,认真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大力推行教学科研改革和结构性调整,进行第三次创业,成为国家首批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大学之一,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弘扬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风,形成了不断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以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鲜明特色,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学校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凝练科学目标,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与科研竞争力,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学校有20个学院、30个系,设有研究生院,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有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共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安徽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稳态强磁场科学中心、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和45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学与科研人员1812人,其中教授615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698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48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7人,千人计划44人,青年千人计划160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5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2人。同时,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受聘担任名誉(客座)教授、大师讲席教授。在校学生15500多人,其中博士生1900多人,硕士生6200多人,本科生7400多人。本科生生源和培养质量一直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图书馆藏书220万册,已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校园计算机网络,以及若干科研、教学公共实验中心。目前,全校上下正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和科教优势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www.teach.ustc.edu.cn - 2020-01-10 - 收藏
  • 江门职院教务处

    江门职院教务处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举办高等教育已逾30年,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学院200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验收,2010年启动创建省级示范校和创新强校工程建设,并于2012年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单位,2013年成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学院办学规模在广东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生源遍及全省各地及全国14个省(区)。学院坐落在广东省江门市城区。江门市是珠三角西部的中心城市,毗邻港澳,是全国著名侨乡,享有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美誉;江门历史源远流长,曾哺育了明代著名理学家陈白沙,近代重要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梁启超和国学大师陈垣;诞生了32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学院新校区位于风景优美的西江之滨,占地1080亩。校园学习、生活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宁静怡人;教学楼、图书馆、体育中心等建筑格调新颖、功能完善;葵林、樱花林、桃李林、新华廊、文化长廊、小银湖等各具情趣,人文与自然交相辉映,被誉为江门市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学院藏书近126万册,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学院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社会需求,设有材料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经济管理、机电技术、教育与教育技术、外语、艺术设计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8个教学系部,开设涉及理、工、文、管与艺术类的42个专业(82个专业方向),在校生达12600人;全院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2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47.57% ,双师素质人数超过三分之一。学院立足江门,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显著提升,其中智能产品开发、学前教育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学院高度重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校中厂,厂中校,为学生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全院建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高职教育实训基地3个;建有校内实训实验室142间;学院积极探索政校园企协同联动、一会两平台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牵头组建江门市职业教育联合会,获得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项,江门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江门市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门市电声产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门市绿色精细化工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社科院江门分院经济发展研究所、梁启超思想研究中心、侨乡家教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基地等10多个产学研基地和培训基地落户学院;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学院目前承担科研课题及教改项目近300项。学院注重学生职业素质训练,把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贯穿于育人始终。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技能比赛中频频获奖,2013年和2014年,学院在挑战杯比赛中,连续二届获奖项数量均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名列第一,其中2013年作为广东省代表参加挑战杯国赛。2007年至今,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逾96%,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在98%以上;2011年,学院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学院大学生挂职锻炼团队被评为全国三下乡重点团队。学院重视文化校园建设,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融中华文化、侨乡文化、科技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成效显著,学院先后获得江门市文明单位、江门市先进集体、广东省红旗团委、广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广东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广东省文明单位和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等荣誉称号。学院坚持对外开放办学,与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香港等国家(地区)的同类院校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学院正成为江门改革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精细化管理。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运行机制。在上级的领导和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院正全力以赴,按照学院第二次党代会和教代会的既定目标,全面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跨入国内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

    jwc.jmpt.cn - 2020-01-10 - 收藏
  •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是省卫生计生委直属全日制公办专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和省市三方共建学校。学校前身为新四军军部于1941年7月创办的华中卫生学校,1958年成立盐城医学专科学校、盐城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7月改办江苏省盐城卫生学校。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较长时间承担普通大专及本科的培养任务。1996年开始五年制高职招生,开展高等职业教育。2005年3月18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苏政发[2005]25号)、教育部备案,升格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2月起更名为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盐城。有解放、建军两个校区,占地面积694亩,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超6亿元,教学设备总值近亿元。图书馆藏书53.51万册。目前,有普通教育和继续教育学生近万名,校内外专、兼职教师655人,校内专任教师318人,双师素质教师占校内专任教师的84.91%,2014/2015学年生师比为13.06:1,达到优秀标准;现有教授34人,硕博士学位教师201人,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教学名师1人,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4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个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12人。教师在教育部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担任委员2人,在省级以上各类学会、协会、委员会担任职务近50人次。目前,学校设护理学院、药学院、医学影像学院、临床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公共基础学院等7个教学单位,开设临床医学、护理、药学等19个专业(方向),有省级A类品牌专业1个、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2个、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群3个;有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2个、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项目2本、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优秀在线课程项目2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优秀典型案例项目1项、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建设项目2个;培育了国家级、省级实训基地4个;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个、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各4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淮海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盐城市自然科学进步奖一、二、三等奖16项。获省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8项,其中5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获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3项。升格以来,全校教师在全国期刊发表论文1431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0余篇,SCI论文100多篇,主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00余本。学校依托中国职教学会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全国康复治疗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每年牵头组织全国卫生职业院校,召开高层次研讨会,举办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引领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教育改革与实践。同时,跻身全国医药卫生职业教育联盟发起单位和主席团单位、江苏省医药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和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苏省卫生高职院校教学协作会牵头单位行列,凸显了学校在行业的影响力和引领示范作用。学校是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有效促进盐城及苏北地区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水平不断提升。学校通过省科普教育基地、盐卫金域医学检验所、盐城卫瑞医学影像研究所、盐卫司法鉴定所,合作共建社区健康学院等途径,开展多项基于苏北基层卫生的专项研究,提高科教联动服务区域健康产业发展的能力。学校依托行业,面向市场办学,形成了教育—实践—服务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招生就业实现进口旺、出口畅的良性循环。学校录取率为100%,报到率保持在95%以上,招生投档排名保持苏中苏北地区前茅,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以大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全国职教界享有盛名,已累计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个人和团体奖94个,其中一等奖27个。在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康缘杯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获一金一银;在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二等奖,单项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在第三届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二等奖,个人综合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护理高职组技能大赛中获团体二等奖;在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决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学校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等高校和机构合作,已输送多60多名学生赴澳大利亚、日本等多所大学和医疗机构学习和工作,我校还与加拿大圣劳伦斯应用文理和技术学院进行合作办学,与台湾长庚科技大学共建盐城—长庚健康照护学院。与美国兰道尔夫-麦肯学院和韩国顺天乡大学合作,联合开展护理和药学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75年来,学校打造了一支乐于奉献、德技双馨的教师队伍,培养了近4万名毕业生。在他们中间,有58级校友、首届香港紫荆花医学成就奖(全国共10名)获得者袁今奇,84级校友、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护士周桂娟,82级校友、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王兆军,99级校友、在抗击非典中成绩突出、入选广东省护士个性化邮册的曹志丽;学校护理专业创始人、捐资80万设立奖教金、奖学金的中国好人奚家凯,82级校友、舍己救人的中国好人徐兆学等。他们是全体师生终生学习的榜样和典范,是学校的一张名片,他们以其精神力量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近几年来,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立业,医德立身的办学理念、立足苏北,面向基层,服务江苏,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践行行方智圆的校训,弘扬诚、爱、美、洁、精的校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卫生专门人才。全校上下的共同努力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好评,学校获得了多项省级以上表彰: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节水型高校创建单位江苏省文明食堂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宿舍先进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2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基层团建示范点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省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优秀考点江苏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江苏省高校图书馆先进集体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3次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优秀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单位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一等奖(优胜奖)6次

    jwc.ycmc.edu.cn - 2020-01-10 - 收藏
  • 浙江农林大学教务处

    浙江农林大学教务处

    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杭州西郊临安市,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西端,是浙江省唯一的省属本科农林类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称天目林学院,1966年更名为浙江林学院,2010年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经过近60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农林、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涵盖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东湖、衣锦、诸暨3个校区,占地面积3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逾2.3亿元。学校设有17个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优势专业2个,国家卓越农林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优势专业5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6个;现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3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9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与重点培育学科5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项,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10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41个,拥有农业硕士、工程硕士、风景园林硕士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授权领域15个。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文化传播基地各1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16个。学校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3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0200余人,研究生1900余人,留学生、农民大学生、继续教育学生9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高级职称639人。拥有院士1人、共享院士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国家千人计划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4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农业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1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政府特聘教授(钱江学者)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级重点创新团队1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1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1人。长期以来,学校始终秉持求真、敬业的校训,弘扬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学校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具有肯干、实干、能干品质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有国家级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建有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及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五年,本科生在全国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800余项,其中获全国挑战杯竞赛金奖2项、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涌现出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最美浙江人—2012青春领袖杨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优秀学生典型。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包括国家级科技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330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近5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9项;国家级工程中心(实验室)4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研究平台)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地)10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先后与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贵州等省的50多个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学校连续2年被评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连续10年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先进派出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获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2014年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学校开门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典、塞尔维亚、肯尼亚等24个国家(地区)的7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等活动,与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与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联合培养人才,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学校重视生态文化建设,两园(校园、植物园)合一的现代化生态校园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是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被教育部、国家林业局等单位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学校将汇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提升内涵,促进学校转型,全面实施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朝着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目标阔步前进!

    jwc.zafu.edu.cn - 2020-01-10 - 收藏
  • 普洱学院教务处

    普洱学院教务处

    普洱学院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座落于昆曼国际大通道上的枢纽城市——普洱市。普洱学院的前身是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1977年开始筹建,1978年10月正式招生,是云南省第一批建立的四所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之一。1998年4月,云南省电大思茅分校成建制并入,同年9月,学校的管理体制调整为省地共建共管,以省为主。2012年3月29日经教育部同意在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普洱学院。2014年8月普洱学院获批作为云南省首批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高校。2014年9月被教育部、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单位。2015年被云南省列为国门大学建设项目高校。普洱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188人(含留学生165人)。有教职工473名,专任教师422人。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39人,占教师总数的60.4%,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59人,其中教授37人。学校内设14个二级学院,有各类专业58个,本科专业20个,专科专业38个,其中美术教育、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校园占地20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744万元;纸质图书68万册,电子图书及期刊23万册;办有省级期刊《普洱学院学报》。固定的实习学校30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余个,其中省级实习实训示范基地4个。建校三十多年来,学院共培养了3万名毕业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38年的办学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一是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联合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普洱绿色发展所需的园艺、园林技术、森林资源培养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二是依托普洱绝版木刻优势,形成了美术专业的特色;三是凭借地缘优势,开放办学招收留学生,与泰国清莱皇家大学,老挝国立大学交流、合作,培养泰国语、老挝语的专门人才。四是注重地方民族文化、民族关系的研究,自觉承担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的责任。学校于2012年升本成功后,紧紧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区域战略发展等重要机遇,牢牢把握应用型办学定位,强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办学五大发展战略;以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中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推进教育、科研、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强力推进普洱学院的战略转型,坚定不移走出一条地方高校转型提升,创办应用技术型高等院校的特色办学之路。学校将立足滇西南,面向全省,辐射南亚、东南亚,培养面向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合格师资,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创新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将普洱学院建设成为云南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成为边疆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的摇篮和普洱传统民族文化传承的基地,成为在特色专业领域具备国际和行业认证资质的地方性应用型技术高等学校,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云南建成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jwc.peuni.cn - 2020-01-10 - 收藏
  •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是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资格的独立学院。学院创建于2002年8月,由武汉工程大学与武汉化院科技有限公司按照新机制、新模式联合举办,是一所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培养化工、材料、通信、电子、经济、管理和艺术等学科领域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注册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虎泉街366号(原武汉工程大学老校区),地处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中国光谷的中心。学院另设邮科院校区,位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内。学院风景秀美,环境幽雅,文化氛围浓郁,交通便利,现代教学与生活设施完备,是莘莘学子学习生活的理想场所。学院现有38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现有湖北省独立学院重点培育本科专业3个(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通信工程),省级精品课程2门(《经济法》、《光纤通信技术》),省级精品资源共享本科课程1门(《展示设计》),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4个(通信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自动化、市场营销),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通信工程、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工程管理),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5个,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省级实习实训基地2个,国家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质量工程数量居同类高校首位。2010年3月,学院顺利通过了湖北省独立学院本科专业教学合格评估;2012年5月,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万余人,教师总数680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的比例为85.4%,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79.3%,聘请了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企业高管等近40多位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为学院客座教授。学院校园占地面积800余亩,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6.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100余万元,图书64.5万余册。学院建立了湖北省第一个移动通信实验室、国内最先进的4G移动通信实验室、高速率大容量光传输实验室和政治理论课网络工作室等有特色的实习实训基地,与中国电信、浙江物产化工集团等100多家国有大中型国企、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学院秉承厚德、明志、勤奋、笃行的院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规范办学、保证质量、改革创新、提高效益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突出的专业技能优势。学院坚持开放办学,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强办学活力。学院始终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艺术设计大赛等国家和省市各类课外科技竞赛中荣获佳绩,其中获国家级奖励近100项,省市级奖励200余项;获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07篇,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1项。学院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考研上线率达到14%,稳居湖北省同类高校前列,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xgy.wit.edu.cn - 2020-01-10 - 收藏
  •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所中医药普通专科学校,开办医类专业教育已有60多年历史。学校实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北省卫生厅(卫计委)、荆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管理体制。学校占地735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拥有8所附属医院(临床学院)和1所省级标准化实验动物中心;校内装备有58个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图书馆藏书49余万册(含电子图书20余万册),年订购纸质期刊800余种;引进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中国知网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在全国10个省区市130余家二甲以上医院和60家医药卫生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学校专兼职教师752人(含校外兼职教师260人),其中专职教师40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校内专兼职教师227人(其中博导1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46.14%,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92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18.70%,双师素质教师277人,占校内教师总数的56.30%。学校集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于一体,突出中医药特色,中西医、药、护、医技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以普通专科教育为主体,目前开设有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生产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美容技术、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老年保健与管理、康复工程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疗设备应用技术、护理、助产等19个普通专科专业,面向30个省区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专科学生近万人;同时联办有护理学、中药学、药学与药品营销3个自考本科专业。湖北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设在学校,承担全省乡村医生培训任务。学校是湖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中医药保健服务国家标准研发及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校以就业为导向,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先后建设了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特色专业2个,实训基地1个、精品课程5门,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2个、实训基地1个,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00余人次,二、三等奖近500人次。自成立以来,学校已为各级医疗单位输送了近10万名实用型人才,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志愿者黄贵军,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北职教之星范尉,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3-304寝室黄振光等),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感动荆州十大人物孟茂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学校设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学生在校期间经考核鉴定合格后可获取与医学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同时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一批就业基地,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按省教育厅发布的第三方统计数据,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毕业生对母校满意率、毕业一年以后(即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后)的薪酬位于全省高职高专前列。学校多次荣获全国西部计划优秀项目办荣誉称号,先后被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乡村医生教育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红旗团委和湖北省高校理论学习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塑校,开发活校,依法治校的发展理念,着力于创构特色、彰显优势、打造品牌、提高效益,努力提升办学层次,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服务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www.hbzyy.org/jwc.htm - 2020-01-10 - 收藏
  •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黑龙江省首批骨干高等职业院校;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应用技术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养鱼生产全过程实习教改成果在全国30余所同类院校推广;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教实训基地、1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项资金支持的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2个省级改革试点专业;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9个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2015年,连续9年毕业生就业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8名。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坐落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大学城内,是一所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学院是目前黑龙江省唯一一所集生物工程、水产养殖、畜牧兽医、农业种植等多学科多领域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始创于1948年,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为我省乃至全国培养了6万余名毕业生。学院秉承建设高职强校,培养态度好、知识新、技能强的实用人才的办学理念,按照面向生物产业、面向现代农业、面向市场需求的专业发展定位,全面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学院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内涵建设全面加强,目前在校生8000余人。学院办学基础设施完善。总占地面积69.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44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45.96万册,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教实训基地,181个校内实验实训室和259个校外实训基地,多媒体教学设备覆盖全部教室。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333人,教授28人,副教授128人,双师素质教师216人。有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省级、委级、院级学术带头人35人,博士、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9.76%,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一。学院教科研成果显著。鱼类养殖技术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池塘养鱼》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水产养殖专业教学团队、兽医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有12门省级精品课程。近年来,学院承担厅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200余项,获得教育科研和应用技术成果奖97项;编审高职高专教材109部。学院设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047号)站,具有60个高、中、初级职业(工种)的鉴定资格。学院是黑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基地、黑龙江省水产养殖科普教育基地,并先后与省内外29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保证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进程顺利实施,为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拓宽就业岗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院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毕业生的就业网络,许多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连续 9年毕业生就业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8名:2015年,毕业生就业率90.40%,居全省第二;2014年,毕业生就业率90.04%,居全省第三;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90.13%,居全省第三;2012年,毕业生就业率90.57%,居全省第四位;2011年,毕业生就业率91.32%,居全省第八;2010年,毕业生就业率89.38%,居全省第五;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87.58%,居全省第七;2008年,毕业生就业率93.12%,居全省第六;2007年,毕业生就业率94.32%,居全省第四。2008年,学院被授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学校;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被授予黑龙江省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优秀站。学院设有生物制药系、食品生物系、畜牧兽医系、农学系、水产技术与环境工程系、经济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共8个系和基础部、政教部、体育部。学院专业特色突出,形成了以生物制药、畜牧兽医、水产养殖、绿色农业为骨干的专业群。目前共开设40个专业,其中水产养殖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水产养殖技术、生物制药技术两个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建设项目,药物制剂技术、生物技术及应用、兽医、电子商务、动漫设计与制作、室内设计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水产养殖技术、农作物生产技术等9个省级重点专业。学院积极推进订单式培养,目前已与90余家知名企业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1/3以上在校生实现订单培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订单企业工作。学院优良的校风赢得了社会普遍认可,先后被授予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先进单位、黑龙江省高校标准化食堂、黑龙江省高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黑龙江省高校校园绿化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如今,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以科学的办学理念为引领,坚持态度、知识、技能并重的育人原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为办社会需要、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而努力奋斗!

    221.212.138.107 - 2020-01-10 - 收藏
  • 集宁师范学院教务处

    集宁师范学院教务处

    集宁师范学院概况(2017年3月)地理位置 集宁师范学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临呼包鄂经济圈,东、南与京津晋冀经济带联接,北与蒙古国接壤,是风电之都和神舟家园,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历史 集宁师范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1931年,原绥远省在集宁创办绥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开启了乌兰察布近现代师范教育的先河。1958年,依托之前设置的集宁师范学校,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集宁师范专科学校。2009年3月,教育部批准在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集宁师范学院。教学系部 集宁师范学院现设幼师学院、中文系、政史系、外语系、数学系、计算机系、物理系、化学系、体育系、音乐系、美术系、蒙文系、生物系、经管系、思政教学部等15个教学单位;开设33个本科专业,17个专科(高职)专业,分布在理学、文学、教育学、工学、艺术学、农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等9个学科门类;现有自治区级品牌专业11个,校级品牌专业9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5门,校级精品课程33门;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33个。师生情况 集宁师范学院现有教职工801人,专任教师559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教师218人,其中教授4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73人。教师中有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自治区教学名师4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优秀教师5人,曾宪梓教育基金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4人,内蒙古321人才工程专家4人,博士14人,硕士296人;12名专家教授被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校生11206人,近三年来,连续三届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均达10%左右,名列自治区本科院校前位。科研项目 2009年以来,集宁师范学院教师承担科研项目共309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各3项,教育部社科司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84项,校级科研课题172项,横向课题5项(其中自治区创新平台项目1项、自治区科技厅创新科技引导项目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师出版专著和教材1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500余篇,其中有200余篇发表在国际有影响的刊物或国内核心期刊上。1980年,学校创刊《集宁师范学院学报》,初名为《文科教学》,迄今累计出版137期,2010年始,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合作办学 学校与国内外多家单位(院校)在11个专业领域开展了合作办学,与波兰罗兹工业大学、东方领航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已招收两届学生。建筑设备 集宁师范学院现有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617亩(合10780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2758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12229台件,价值6862.89万元。学校共有适用图书(含电子读物)106.8万册,生均100册。固定资产10.32亿元。附属学校 集宁师范学院设有附属实验中学、小学各1所。附属中学分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00亩,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招收高中生,在校生2000多人,教职员工149人。2013年投入使用的附中新校区,占地面积140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办学成果 建校50多年来,集宁师范学院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秉承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着力加强学生师德教育和从教能力培养,始终不渝为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服务,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一定的办学优势。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近46700多名毕业生,乌兰察布市基础教育教师中集宁师范学院的毕业生占85%。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在其他领域建功立业。诚如刘云山同志为母校的题词: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教书育人英才遍草原。

    www.jntc.nm.cn:8090/gljg/jwc - 2020-01-10 - 收藏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