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35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网站目录 » 教育培训 订阅RssFeed

“教育培训”网站目录

  • 辽宁大学教务处

    辽宁大学教务处

    辽宁大学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医、艺等学科门类的辽宁省惟一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教学区占地面积2153亩,建筑面积65.37万平方米,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辽宁大学初创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建校之初即招收四年制本科生。1958年9月15日,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和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学校设有27个学院,即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广播影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亚澳商学院、新华国际商学院、艺术学院、数学院、物理学院、化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院、环境学院、信息学院、轻型产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人文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67人,其中教授283人、副教授504人,博士生导师11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双聘院士1人。现有本科专业7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设有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JM(法律硕士)、MTCSOL(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FA(艺术硕士)等2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法学、化学和统计学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省重点一级学科;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辽宁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澳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校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4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教学实验平台、4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6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截至2016年6月,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9万人,研究生6600余人,外国留学生600余人。学校现有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室)28个,实习基地125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075万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图书馆总面积达4.2万平方米,馆藏文献277.5万册,其中珍本、善本书300余种,被联合国出版部指定为联合国文献收藏图书馆,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学校设有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珍藏2000余件文物和1.6万多号生物标本。校园网是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沈阳北部大学区域节点。自建校以来,辽宁大学已为国家培养各类学生19万余人,为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94个国家培养长期留学生8000余人,短期留学生3000余人。学校分别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精心打造的孔子学院品牌跨越亚、欧、非三大洲,国际化办学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的要求,辽宁大学秉承明德精学、笃行致强的校训精神,力争经过全体辽大人的扎实工作,早日把辽宁大学建设成为应用特色鲜明、优势学科达到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jwc.lnu.edu.cn - 2019-12-16 - 收藏
  • 首都体育学院教务处

    首都体育学院教务处

    首都体育学院是北京市属体育类普通本科院校,座落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临中关村科技园区,东临蓟门烟树景区。学校创办于1956年,原名北京体育学校,1960年改建为北京体育师范学院,2000年更为现名首都体育学院,2003年取得博硕士点授予权。截至2014年底,学校分为本部校区、北校区和凤凰岭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67.47亩,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56514平方米,各种室内体育场馆面积37752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34262平方米,图书馆馆藏图书41.7万册;设有5个二级学院,12个本科专业,2个硕士一级学科,4个硕士二级学科,1个专业硕士点;有在职教职工498人,在校本科生人数为2540人。

    www.cupes.edu.cn/cenep/cupes/jwc_new - 2019-12-16 - 收藏
  • 大连外国语大学教务处

    大连外国语大学教务处

    大连外国语大学是辽宁省省属高校,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公立外国语大学。学校于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时为大连日语专科学校,1970年更名为辽宁外语专科学校,1978年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学院,2013年4月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大学。50多年来,学校秉承崇德尚文 兼收并蓄的校训精神,遵循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已经建设发展成为以外语为主,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学校总占地面积12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校区规划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功能齐全,充分体现了现代化、人文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馆藏印刷型文献180余万册。校园网设备先进,为学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目前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内外考试组织管理机构和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多语种外语培训基地、教育部指定的20余种专业考试的考点、上合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单位、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大连基地、国家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储备学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接收单位、教育部香港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院校、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设有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大连)、东北亚研究中心、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乌克兰研究中心、亚美尼亚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中心、东北亚外交外事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驻大连工作站。学校2004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2005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第一批安全文明校园,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10月俄罗斯世界基金会在学校设立俄语中心,2010年9月获得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学校下设日本语学院、英语学院、俄语学院、韩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国际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汉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培训学院、法语系、德语系、西葡语系、意阿语系、音乐系、公共外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21个教学单位,33个本科专业,覆盖日、英、俄、法、德、韩、西、阿、意、葡10个外语语种。其中,朝鲜语、日语、俄语、英语为教育部特色专业,日语、英语、俄语、朝鲜语、德语专业为辽宁省示范性专业,俄语、日语、英语、朝鲜语为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日语、俄语、英语3个专业被评为首批省级优势特色专业,俄语专业被评为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翻译、商务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5个专业被评为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专业填补了东北地区人才培养的空白。学校有外国语言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翻译硕士下设英语、日语、俄语口译方向及英语、日语、法语、朝鲜语、德语笔译方向),设有东北亚外交外事高端人才培养博士项目。外国语言文学为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俄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获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学校主办的《外语与外语教学》入选全国文科百强期刊,同时入选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原科普性杂志《日语知识》和《英语知识》已分别成功转型为学术杂志《东北亚外语研究》和《语言教育》,受到外语界专家学者的好评。目前学校专任教师近9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0余人,每年聘请来自近20个国家10个语种的近百名外籍教师。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省级优秀专家4人,省级优秀教师7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4人,省级优秀骨干教师20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8人,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3人。比较文化研究基地为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声传译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学校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广泛开展跨院系、跨学科、跨国间的学术交流与研究。学校现有23个科研机构,近5年来获批国家、省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400余篇,近20部教材获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近300项学术成果获市级以上科研奖励,为东北乃至全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本科生、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共1.5万余人。2009年以来,我校学生共有近50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及地区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奥运会、残奥会、夏季达沃斯、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大连国际服装节、大连国际啤酒节等重要国际大型活动上都活跃着我校学子的身影。近年来,毕业生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活跃在外交、外经外贸、旅游、教育等各条战线。建校以来,学校共有百余名毕业生先后进入国家外交部工作,被誉为京外高校中考入外交部人数最多的高校。学校汇聚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式办学,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近年来,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埃及、突尼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及近20家企业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学校现有的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孔子学院、俄语中心以及上合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单位等众多国际化平台,以交换留学、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硕-博连读、多语种交流、国际实训等培养模式,与国外知名院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全校每年派出近1000名学生,在合作培养领域实现了语言+专业、语言+实训的成功对接。2007年至今,学校先后在俄罗斯、日本、韩国、哥伦比亚、圭亚那、巴西、亚美尼亚、葡萄牙、意大利建立9所海外孔子学院。学校秉承崇德尚文 兼收并蓄的校训,坚持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国际化的特色办学之路,高度重视学科和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正朝着建设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目标迈进。大连外国语大学是外语人才的摇篮,通向世界的桥梁。

    www.dlufl.edu.cn - 2019-12-16 - 收藏
  • 九州学院教务处

    九州学院教务处

    九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具有独立颁发国家承认专科文凭资格的全日制省属民办高校,由中国矿业大学原党委书记邢凯于1993年创始创办,徐州矿务局原局长陈引亮和徐州师范学院(现江苏师范大学)原院长侯德润共同创办。张建委任学院董事长,姜同凯教授任学院党委书记。学院位于徐州泉山风景区南麓,累计投资3亿元,校舍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已经建成容纳6000名在校生规模的教学、实训、生活和文体设施。学院聘任知名的教育专家担任学院领导和系主任职务,走专家治学、规模发展、规范办学的路子。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坚持质量第一;以学生为根本,培养优秀人才的办学宗旨和一切围绕教学,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积极加强与周边强校联合办学,共享我院优势师资和办学资源。学院现有各类教师总数255人。学院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把专与兼、老与青紧密结合起来,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和教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院现设有机电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经济与管理系、中锐汽车学院、社会公共服务系、翔宇航空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基础课部等教学院系。按照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校企合作思路,先后与60多家企业、学校开展多形式、多模式的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学院建有78个校内实验实训室,紧密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46个,在16家企业建立企业实践教学部。学院与云意电气有限公司、南通三建集团有限公司、淮海控股集团等单位共享实训基地面积达8.3万平方米,共享实训设备总值3,372万元。学院毕业生获得符合专业面向的职业资格证书率为99.27%,其中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占到86.5%。截至目前,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近3万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办学特色逐步彰显,取得了许多标志性建设成果,有两个省级特色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一个省级十二五规划重点专业群(覆盖5个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群,一个省高职高专实验实训示范基地建设点——电子及嵌入式系统技术实训基地,另有一批省精品课程和省精品教材。学院注重办学质量和效益,注重学院发展的内涵建设。2014年11月,学院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院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多次承办包括省运会在内的大型体育赛事。学院先后获得省平安校园、园林式校园、省模范职工之家、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省级奖励。学院办学成绩被多家省市媒体报道,社会声誉良好。我校大力实施内涵提升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推动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服务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高职院校。

    www.jznu.com.cn/jwc - 2019-12-16 - 收藏
  • 白云教务处

    白云教务处

    广东白云学院是广东省属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校园坐落在花城广州,占地面积1300亩,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在校生17000人。学校环境优美,是读书求学的好地方。学校前身是1989年谢可滔先生创办的广州白云应用技术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民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更名为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在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组建广东白云学院,成为广东省首批两所民办本科院校之一。2009年通过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及第一批5个专业授权点评审。201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现任校长黄大乾,党委书记刘剑锋。在二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秉承市场导向,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发扬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白云精神,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专业研究生教育,稳步拓展国际教育,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大数据与计算机学院、应用经济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新媒体学院、通识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创新创业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开设本科专业45个,建立起以工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成立了珠三角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服务研究中心、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外国语言学研究中心、院校发展研究中心、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中心和大学生德育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有设计艺术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等3个广东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有计算机应用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建筑技术科学、企业管理、金融学、会计学、社会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思想政治教育等9个校级重点学科。有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及汽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智能制造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基地是省级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珠三角城乡统筹发展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被评为省级决策咨询基地。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正、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35%,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65%。先后有10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6人跻身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对象行列,10人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100余人被遴选为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目前,学校正在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育计划、教师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国际化等人才强校工程,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教师培养为重点,以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核心,创新师资队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环境,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学校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着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地方中小型企业生产、管理服务,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和应用技术开发与研究人才。学校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全面开展教学范式改革,同时,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企业育人基地为平台,实行企业导师、思政导师、专业导师、职业导师四导师制,按照人才培养协同化、课程开发校企化、基地建设综合化、毕业论文项目化的四化要求,确保校企协同育人成效落到实处。目前,学校与台湾泛宇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精雕科技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美其实业有限公司等741家企业合作共建协同育人基地,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企协同育人品牌。学校教学服务条件优越。拥有标准塑胶田径运动场、体育馆、网球场、攀岩场等。学生宿舍全部装有热水器、空调、宽带网,有独立卫生间,宿舍区设有学习室、中西餐厅等配套设施。图书馆有纸质藏书140余万册,电子图书80多万种,引进和自建数据库近20个,已建成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发展相适应、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学校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建成千兆校园网和覆盖图书馆等公共区域高速无线网络。建设有包括教务、学工、OA等校务管理系统,教学资源丰富的白云在线网络教学平台和各种通用公共基础服务平台在内的校园信息系统。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有包括广东移动实训基地、台湾全量实习实训基地、北京精雕实习实训基地在内的700多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有与各学科专业相匹配的创新训练室和同时可供500人使用的商业仿真训练中心,建设有包括路演室、SYB培训室等场所在内,面积近4100余平方米的创新创业空间--U创长廊。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澳大利亚的埃迪斯科文大学、西悉尼大学,美国的普渡大学、中西州立大学,日本的冈山大学、北海道文教大学,韩国的圆光大学、釜山大学,英国的普利茅斯大学、格林威治大学等8个国家的23所高校开展互派交换留学生、学分互认、双学位及本硕连读等60多项国际合作教育项目。学校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被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授予全国民办学校先进单位,2003-2014连续12年蝉联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评定的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第一名。学校被列为首批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战略试点研究院校,是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发起和理事单位,也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是教育部第一批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创新项目先行先试合作院校,是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学校党委被广东省委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全国人大委员长、原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赞誉学校是广东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国务院副总理、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称赞学校为广东民办高等教育的排头兵。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确立了一个理念、一个目标、两大战略的办学思路,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学习,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关注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理念,以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为目标,以国际化战略为引领,以信息化战略为支撑。树立协同、创新、开放、共享意识,以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特色发展为要务,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为使命,以服务广东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着力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力争成为应用学科优势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jyjx.baiyunu.edu.cn - 2019-12-16 - 收藏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务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务处

    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的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教战线红旗学院",跻身于64所全国重点高校行列。1970年迁校,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下,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1987年成立中国地质大学,在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是我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并首批进入"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行列。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国土资源部整体划转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学总部撤销,京汉两地独立办学。2006年9月,教育部和国土资源部共建中国地质大学。64年来,学校历经了创建、发展、搬迁、重建和振兴的曲折办学历程。历届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地大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急需的地质专门人才,为新中国工业的起飞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0人,俄罗斯外籍院士6人,教授217人,副教授302人。在十万余名毕业生中,有33人成为两院院士,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逐步成为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成为我国地学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校现有17个教学单位,34个本科专业正在招生,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工程硕士领域和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博士后流动站。在职教职工1345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余人,继续教育和网络远程教育在读生60000余人。现任党委书记王鸿冰,校长邓军。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优良校训,坚持"特色加精品"的办学理念,培养"品德优良、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而不懈奋斗!

    bm.cugb.edu.cn/jwc - 2019-12-16 - 收藏
  • 第二工业大学教务处

    第二工业大学教务处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同时拥有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市属普通高等学校。1960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前身——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诞生于为满足上海工业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和广大产业工人对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迫切需求的时代大背景下。五十多年来,学校从成人教育起步,到举办全日制高职教育,再到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直至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学校走出了一条技术应用型高校的特色发展之路。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坚持职业导向的高等教育办学定位,坚持教育与社会经济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遵循教育规律,强化内涵建设,承担社会责任,为上海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以全国劳动模范和优秀发明家包起帆、李斌等为代表的各级各类技术与应用型人才十万余名,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应,被誉为中国职业教育标杆和劳动模范培养摇篮。基本情况学校由主校区和若干个分校区组成,总占地面积近八百亩。主校区地处上海浦东金海路,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实训中心4万多平方米。拥有标准实验室41个,实验用房面积4.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4亿多元,纸质和数字藏书总量均达百万册以上,拥有完备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学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设有工学部(下设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文理学部(下设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应用艺术设计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体育部、工程训练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0个二级教学单位。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高水平的高职教育,同时举办富有特色的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另承担一定规模的成人与继续教育。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一万二千余人(本科生近九千人,高职生三千余人),专业硕士研究生近百人,成人学历教育近六千人。学科专业学校坚持学科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龙头地位,紧密围绕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上海市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科学架构和优化学科专业体系,努力形成工科见长,管经文理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格局,并确立以学科专业建设带动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的基本方针,扎实推进学科专业建设。学校现有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20个专业类,设有37个本科专业、30个高职专业,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领域(环境工程)。建有上海市重点学科1个,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培育)1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3个,上海市教委知识服务平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7个。

    jwc.sspu.edu.cn - 2019-12-16 - 收藏
  • 上海对外经贸教务处

    上海对外经贸教务处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是国家财经类大学之一,主校区坐落于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松江区。学校创办于1960年,55年来学校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发展休戚与共,学校秉持诚信、宽容、博学、务实的校训,坚持特色发展道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学校迈向新蓝图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理学5大学科门类,设有国际经贸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金融管理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会展与旅游学院、商务信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国际与继续教育学院、WTO研究教育学院等学院。目前学校共有30个本科专业,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本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金融学、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财务管理和国际贸易实务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市场营销学、证券投资分析和商业物流学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工商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名,高级职务教师400余名,研究生、本科学生10000余名,各类留学生2000余名。学校是我国对外经贸人才的摇篮,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提升学生国际交往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特色鲜明的国际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的国际经贸专业人才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对外经贸企业界的领袖人物、跨国公司或涉外企业的精英骨干,在世界经贸舞台发挥才干。建校以来,历届毕业生创业后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已经超过了历届学生总人数。近年来,学生在国内外举办的各类专业赛事中多次夺魁。学校坚持科研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方向,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数百项。学校在我国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校发起成立了关贸总协定上海研究中心、世界贸易组织上海研究中心、世贸组织贸易政策审议中心、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中心等机构,是世界贸易组织首批教席院校之一。学校获准建立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等研究平台,学校专家被批准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和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工作室的首席专家和领军人物,系统开展国际贸易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服务于上海和国家的对外经贸事业。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和境外伙伴缔结合作交流协议,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或交换生项目。建有3所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接收院校以及上海市政府奖学金生接收院校。看今朝鲲鹏正举,新征程铿锵前行。学校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加强依法治校、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发展成为一所高水平、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

    jwc.suibe.edu.cn - 2019-12-16 - 收藏
  • 广外教务处

    广外教务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067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867人,各类成人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生、外国留学生11000多人。历史沿革学校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于1964年11月设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是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直属的三所著名外国语大学之一。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于1980年12月,是原国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直属院校,为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1995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两校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区情况学校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经济中心广州,辖3个校区,总面积2292亩,其中北校区位于白云山北麓,占地939亩;南校区位于广州大学城,占地1095亩;大朗校区位于大朗,占地258亩。校园内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环境幽雅。师资队伍建校以来,梁宗岱、桂诗春、李筱菊等名师大家荟萃学校,执教治学,为学校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学校现有在编专任教师122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53.0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92.82%。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获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资助1人、千人计划引智配套工程项目资助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青年珠江学者3人,入选广东特支计划4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44人次,入选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3名,(先后)聘任云山学者184人。此外,学校还聘有105位客座教授和380位长短期外教。学科发展学校辖22个教学单位,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院)。开设72个本科专业,分属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八大学科门类。其中有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11个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20个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共有26个外语语种,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的学校。学校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恢复研究生制度后较早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7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4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几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面向国际语言服务的外国语言文学创新体系建设和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需求的经管学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2个学科项目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人才培养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以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为使命,着力推进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有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学校是联合国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大学外延计划在中国的三所合作院校之一,是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的首创单位和秘书处永久所在地,是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和国际译联(FIT)会员,是入选中日韩三国首脑倡导的亚洲校园项目唯一一所外语类院校。拥有教育部普通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多语种高级翻译人才协同育人基地和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协同育人基地。2016年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9.98%和99.40%,继续位居全国高校前茅。学校面向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招生批次均为第一批。科学研究学校注重科研平台培育和建设,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四级科研平台体系。拥有1个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加拿大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区域创新国际战略研究中心);4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翻译学研究中心、粤商研究中心),2个广东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语言工程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4个省级研究基地(广东省社会组织研究中心、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华南国际知识产权研究院、非洲研究院),1个广东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国际服务经济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3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绿色经济与环境能源法研究中心、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并设有国际服务外包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词典学研究中心、土地法制研究院等12个校级研究机构。此外,学校还设有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智库机构——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积极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提供咨询服务;学校牵头组建的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均获入选广东省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规划项目。学校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创新团队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重点项目。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获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公开发行《现代外语》《国际经贸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战略决策研究》《Asia-Pa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cultural Studies》等学术期刊。国际合作学校加强全方位国(境)外教育合作与交流。截至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芬兰、冰岛、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韩国、智利、秘鲁、古巴、墨西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47个国家和地区的330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2016年我校通过各类项目赴国(境)外学习交流的学生为956人次,占当届学生总数(6000为基数)的15.93%。2016年我校共接收来华留学生2707人,来自123个国家和地区。我校目前开办了4所海外孔子学院:日本札幌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乌拉尔大学孔子学院、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办学条件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先进,居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有着先进的校园网络和管理平台,拥有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总面积52000余平方米的实验室。图书馆总面积5.9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资源总量为296.24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759种,2400份,本地镜像中外文电子书1871000种,中外文电子期刊67844种,订购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45种,自建数据库14种,并实现32个外语语种馆藏文献采购、编目、流通和检索的网络化集成管理。现有固定资产总值约32.79亿元。发展愿景秉承全人教育、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营造多元、灵动、雅致的校园文化,以国家双一流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自主办学综合改革和创新强校工程等为契机,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力争实现学生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质精良,受社会尊重,让党和国家、人民群众满意的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

    jwc.gdufs.edu.cn - 2019-12-16 - 收藏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务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务处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的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之畔,南望山麓。学校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学科涵盖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哲学等门类。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历史沿革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学院等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学校于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70年,学校整体迁至湖北办学,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1974年,学校定址武汉,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1978年,武汉地质学院在原北京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组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总部在武汉。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校园概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腹地。学校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教育、科研、学术氛围浓厚,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群、图书馆、学生公寓、体育场馆等相关配套设施,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环境。学校现正在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建设资源环境科技创新基地暨新校区。办学思想坚持弘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精神,坚持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着力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着力为解决区域、行业乃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和科技支撑。秉承强化特色、争创一流、依法治校、开放包容的治校理念,营造独立思考、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努力构建优越而独特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坚持实施人才强校、科技兴校和国际化战略,大力推进以学术卓越计划为核心的综合改革,在建成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的基础上,努力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致力于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办学条件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069人,其中教师1700余人。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博士生导师248人,教授444人,副教授730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9人(长期项目6人、短期项目2人、青年项目11人),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8人(领军人才5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8人(特聘教授11人、讲座教授5人、青年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4人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29人,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8人、楚天学者计划入选者40人。学校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9人。学校现有各类科研机构、实验室、研究院(所、中心)8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科技部地质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学校拥有完善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自建校起,学校相继在周口店、北戴河、秭归等地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其中周口店野外实习基地被誉为地质工程师的摇篮,为全国地质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能力(野外实践)基地。学校图书馆馆舍面积2.7万余平方米,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形成了以科技文献为主体,以地学文献为特色的馆藏体系,构建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有效的文献资源保障。学科布局学校围绕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构建以地球科学为主导,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系统。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6个湖北省重点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两个一级学科在全国历次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有19个学院(课部)、64个本科专业;有1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工程硕士、MBA、MPA等10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包涵14个工程领域。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学进入前1‰。人才培养学校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全日制在校学生 25749人,包括本科生 18133人,硕士研究生 5418人,博士研究生1483人,国际学生715人;成教及网络教育注册学生3万余人。拥有国家地质学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人才培养基地。建校6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30万名高级人才。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努力构建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学生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挑战杯大赛、数学建模大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屡获佳绩。学校把弘扬优良体育传统与健全人格培养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体育教育体系。我校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累计获得金牌200余枚,银铜牌400余枚。2012年5月,学校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成为我国第一支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大学登山队。科学研究学校在地质学、矿产资源能源、地质工程、地球物理、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地理信息系统与测绘、材料科学与化学、经济与管理等研究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取得一批重要成果。2010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8项,获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项、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项、十大地质找矿成果2项。汤森路透高被引科学家 5人,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 8人,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作者30人次。学校主办的《地球科学》(中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EI Compendex收录,《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SCIE收录,《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进入CSSCI。学校坚持立足湖北和长江经济带,面向全国,大力推进政产学研合作,积极服务行业、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与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组建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搭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学校还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分别建立产学研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深圳研究院、浙江研究院)。国际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科技和文化交流,先后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的100多所大学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2012年成立由我校发起,联合斯坦福大学、麦考瑞大学、滑铁卢大学、香港大学、牛津大学等十二所世界知名大学组建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联盟高校在地学领域通过资源共享、交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发展共赢。近年来,学校公派出国访问、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师生每年900余人次,邀请来校访问、讲学、与会的境外专家每年400余人次。以学校为支撑建立了美国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美国阿尔弗莱德大学孔子学院、保加利亚大特尔诺沃大学孔子学院。拥有中美联合非开挖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国际科研合作中心。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设立丝绸之路学院、约旦研究中心和丝绸之路地质资源国际研究中心。

    jwc.cug.edu.cn - 2019-12-16 - 收藏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