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35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网站目录 » 教育培训 订阅RssFeed

“教育培训”网站目录

  • 兴才教务处

    兴才教务处

    平安校园全国民办教育百强学校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社会满意单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计算机信息技术(OSTA)考试站国家信息化培训认证(CEAC)指定合作机构教学质量信得过院校厦门市民办名校厦门市五四红旗团委厦门市十佳学习型团组织厦门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创始于1983年,是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纳入全国高考统一招生计划,具有独立颁发国家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福建省首批闽台教育交流先行先试学校,2010年学校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学校先后被厦门市授予平安先行学校、综治安全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学校地处厦门市集美文教区(厦门软件园三期规划区内),毗邻厦门高铁北站,与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厦门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比邻而居。学校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全日制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境外联合培养相结合。同时,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面向全国招生,招收高考统招、闽台教育交流、自考、成考、合作办学等各类别考生(均为全日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多人,教师300多人。教师中拥有省级教学名师和省重点大学教学名师,高级职称者占30%,多数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双师素质者占65%。学校下设商贸学院、管理学院、工学院、艺术与建筑学院、教育学院、信息学院六个二级学院,开办有建筑工程管理、装潢艺术设计、工商企业管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会计电算化、酒店管理、物流管理、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30个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市场紧缺专业。列入2016年招生的有22个专业,其中包括学校与国际知名企业中兴通讯联办的通信技术热门专业,形成建筑工程类、经管商贸类、机电信息类、艺术设计类等专业群。同时设置与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联办的9个专本同读专业。学校建有数控实训中心、PLC与单片机实验室、电子商务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中心等36个实训室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校校企合作、就业服务工作到位,兴才历届学子都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和较强的就业竞争力,连续七届高职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就业率均达98%以上。学校2011年被教育厅就业专项评估组评为优秀等级!学校倡导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实施大学生导师制,每个学生都有指定的爱心导师在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生活上指导、学业上辅导和就业创业上服务。十分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校董事会每年还拿出一百余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和资助优秀生和贫困生。在学习之余,学校引导和支持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已成立校艺术团,组建了铜管乐队和民族鼓乐队,同时,还有动漫社、书法社、模特队、舞蹈队、武术队、帆船队、游艇队、龙舟队等30余个学生社团,每年定期开展电脑文化艺术节、文艺晚会、嘉庚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书法大赛等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呈现勃勃生机,为广大同学发挥兴趣爱好、培养综合素质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满足了同学们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生活需求,成为校园文化中最亮丽的风景。并把第二课堂活动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折算学分予以奖励)。学校始终坚持厚德精技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近三年来,先后获批省级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并被推荐参评国家级成果奖(2014年,成果名称:民办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2项(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项(数控技术)、省级示范专业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市级重点专业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酒店管理);省级精品课程5门;仅2015年就有16项课题获得省教育厅教育科研项目立项;省、市级教育改革试点项目6项(其中省级3项),省级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1项等。我校学生在各类高职技能大赛中也屡获奖项。其中,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及以上项目12个;省、市级专业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项目近百个。 学校致力于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力争将学校打造成一所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处于同类院校前列的省内外知名高职院校。

    www.xmxc.com - 2019-12-16 - 收藏
  • 广药教务处

    广药教务处

    广东药科大学位于南国重镇、开放前沿的广州市,是全国三所独立建制的药科大学之一,华南地区唯一的药科大学。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广东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197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学校,定名为广东医药学院。1994年更名为广东药学院,2016年3月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一直以来,学校秉承药学中西、医道济世校训精神,现已发展成为以药为主,药医结合,药工融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本科高等学校。学校环境优美,办学条件完善。拥有广州、中山和云浮(建设中)三大校区,广州和中山校区占地总面积1245326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5303 平方米,建有18 个二级院(部),1 家直属附属三级甲等医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2万余人。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51人,其中专任教师128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占7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占54.9%,有硕、博士生导师297人, 特聘教授5人(其中院士3人,珠江讲座教授1人,青年珠江学者1人),南粤百杰培养工程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人,国家级、省级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0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及南粤优秀教师20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特支计划2人,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5个等。学校医药教育体系完备,撷英育才,硕果累累。现有本科专业44个,其中有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3个国家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拥有国家级、省级精品开放课程22门;拥有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示范区、国家级药学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子基地和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等;在近三届广东省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学校以应时需,培养的毕业生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2016年本科生的就业率为97.05%,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9.38%。5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近8万名高素质的医药行业毕业生,涌现了大批医药行业的知名专家、企业家和技术骨干。学校先后被评为 广州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和 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注重科技创新,服务大健康产业卓有成效。现建有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3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拥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1个国家级孵化基地,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0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医药研发创新体系。近5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3项,其中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专利优秀奖1项,吴阶平医药创新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共研发了81个新药产品与技术,产生效益近千亿元。学校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海内外4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合作科研、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师资培训等方面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具备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目前各类在校留学生100多人,来自美国、法国、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向未来,学校以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药科大学为追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南方药学教育高地、区域医药创新高地和广东大健康产业服务高地而不懈努力。

    dep3.gdpu.edu.cn/jwc - 2019-12-16 - 收藏
  • 南艺教务处

    南艺教务处

    南京艺术学院是江苏省唯一的综合性艺术院校,也是我国独立建制创办最早并延续至今的高等艺术学府。其前身是 1912年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刘海粟先生约同画友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由蔡元培先生任上海美专董事局主席,并为校歌作词,题写校训、学训。1922年,颜文樑先生在苏州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这两所中国最早的私立美术学校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与山东大学艺术系美术、音乐两科合并成为华东艺术专科学校,址于江苏无锡社桥。合并工作于12月8日完成,从此,这一天成为南京艺术学院的校庆日。1958年华东艺专迁校南京,址于丁家桥。同年6月更名为南京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定名为南京艺术学院,学制改为四年,从而完成了学校的本科建制。1967年迁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经过一个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南京艺术学院经风雨而茁壮,历沧桑而弥坚,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卓有影响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学校座落于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的南京主城区内,置身在传统与时尚交融的都市文化圈中。南依充满传说的石头城,北接风光秀丽的古林公园,东靠快速便捷的虎踞大道,西邻桨声灯影的秦淮河风光带。校园环境优美,错落有致,古老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现代建筑明快流畅,风格独特。一年四季花香草绿,如诗如画。学校艺术氛围浓郁,育人机制灵活,崇尚人文和谐,鼓励成才成功。学校占地700余亩,校舍面积30万平方米。在校生总数10775人,其中校普通本科生8692人,博士生128人,硕士生1150人,留学生112人,成人本科生217人,附中学生476人。目前设有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设计学院、影视学院、舞蹈学院、传媒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人文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13个二级学院,另设有艺术研究院、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心、附属中专、图书馆等直属单位。按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学校设有艺术史论、音乐表演、音乐学、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表演、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录音艺术、播音与主持艺术、动画、影视摄影与制作、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学、中国画、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艺术与科技、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广告学、艺术教育37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工970余人,专任教师625人,教授、副教授共314人,博士生导师59人,硕士生导师147人,聘有国内外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百余人。2011年获得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的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以及设计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艺术学全部五个一级学科遴选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获批艺术学五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艺术学(一级学科)为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省高校优势学科,美术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中国画技法》、《油画技法》、《设计基础》、《中国美术史》为国家精品课程,动画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绘画专业、音乐学专业、表演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学学科为全国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材料与工艺实验室为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艺术设计、绘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美术学、工业设计、绘画、艺术设计学、表演、录音艺术、服装设计与工程、戏剧影视文学13个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含建设点);手工艺课程实验教学实验室、数字音频教学实验室、版画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影视制作实验教学中心、工业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现代雕塑综合材料实验教学中心、虚拟现实艺术实践教育中心等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点)。学校设有艺术研究院,下设14个研究所。2016年3月成立的紫金文创研究院为江苏省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另有实验乐团、青年舞蹈团等演出机构。《美术与设计》、《音乐与表演》为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均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其中《美术与设计》2014年入选为CSSCI来源期刊。近10年来,学校师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全国美展金奖3项,金钟奖金奖2项,文华奖金奖1项,全国声乐比赛金奖1项,以及舞蹈桃李杯、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多项大奖。全校师生在国内外获奖590余项,出版发表各类著作350多部,论文 2300余篇,国家级和省级科研立项49项。在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南京艺术学院秉承了优秀的文化传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蔡元培先生确立的闳约深美办学理念到刘海粟先生提出不息的变动、不息的改造办学精神,陶甄了一代代优秀的艺术人才。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主动顺应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战略,把内涵建设和外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跨越发展。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学科引领、基建保障、服务社会五大发展战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科研和创作展演为抓手,完善学分制改革,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学校立足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原则,注重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强调学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推进教学质量建设,在实施一流教学、培养一流人才、创建一流学府的征程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优势。2003年国家教育部首批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07年跻身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建设行列;学校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网络系统优秀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全省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中专多层次办学体系,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德艺兼备的艺术人才,其中不少毕业生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坚和艺术界的著名人物。学校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全面推进与无锡市、常熟市、盐城市、南京市、武进市的政产学研用合作,努力为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繁荣文艺舞台做出更大贡献。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在这所历史悠久的艺术殿堂中,一大批现代史上的文化名人和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曾经在这里学习过、工作过、生活过:刘海粟、颜文樑、谢海燕、陈之佛、赵丹、黄镇、吴印咸、沙飞、臧云远、黄宾虹、朱屺瞻、程十发、俞剑华、黄友葵、程午嘉、刘汝醴、温肇桐、陈大羽、盛雪、甘涛、姜希……他们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崛起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也为南京艺术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些年来,也涌现出一批活跃在当代文化艺术界的校友:陈耀星、卞留念、邓建栋、周维、陶泽如、陈履生、潘鲁生、孙建军、朱昌耀、许平、徐振民、王建民、管峻……他们也均在各自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天的南京艺术学院汲六朝古都的文化滋养,得江苏经济大省的实力,团结奋进,不断进取,已经成为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层次多样、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的综合性高等艺术学府。

    jwzx.nua.edu.cn - 2019-12-16 - 收藏
  • 兰州理工大学教务处

    兰州理工大学教务处

    兰州理工大学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入选高校,甘肃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东南大学对口支援高校。学校前身是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1958年,在组建兰州工学院的基础上,将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年,学校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同时将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和北京机械学院的水力机械、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和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成建制全部迁入,并从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抽调一批教师来校工作;1998年,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院校;2003年,正式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经过9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工科实力比较雄厚、理科水平不断提高、文科具有一定特色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工科大学。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430亩,校舍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3.6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222万册。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入选了全国首批99个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设有19个学院、1个教学研究部,设有研究生院、温州研究生分院。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教育部首批示范性网络社区(易班网)试点高校,面向全国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27599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3878人。在2006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被教育部授予2009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5年,在解放军四总部组织的、有117所国防生培养地方高校参加的国防生军政素质基础达标考核中,我校国防生以全优的成绩位列第一名。学校有教职工2309人,其中专任教师1570人,教授、副教授等副高级以上职称890人,博士生导师130人。有共享院士4人,柔性引进 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1人、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有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1人。有甘肃省领军人才35人、飞天学者23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学校是我国首批学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是甘肃省第一所具有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第一所设置工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校。现有9个学科门类,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医学、艺术学、经济学。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9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有工程硕士(18个授权领域)、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法律硕士、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材料科学、冶金工程、水利机械、能源与动力等学科形成了明显优势,工程学、材料科学两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热物理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分别位列全国高校第11位、26位,有16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有66个本科专业,其中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教育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过程装备工程2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3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认证。学校大力推进学研产深度融合,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先进加工、高端装备及数控加工设备、新能源技术及装备、石油化工流程装备、工业控制及信息技术、土木工程及防灾减灾等研究方向形成了鲜明特色。学校现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省部级科研机构34个。学校有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有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的有色金属合金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新技术成果推广中心是首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经工信部批准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是甘肃省首家拥有军品三证的高校。学校承担了包括973、863在内的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十二五期间科研经费达到4.8亿元,入围了2015年度中国高校科研经费亿元榜,2016年科技经费达到1.4亿元,入围了2017年中国大学及科研院所研究影响力200强;SCI收录论文在全国高校排名达到140位,EI收录论文在全国高校排名达到71位。学校与兰州市、酒泉市、白银市、金昌市、温州市等20余个省内外城市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酒钢公司、金川公司、兰州石化公司、兰石集团等200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积极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成立了兰州理工大学——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镍钴金属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甘肃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院、甘肃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培训学院——甘肃省分院、兰州理工大学兰州新区产业发展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兰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 兰州理工大学白银新材料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兰石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大力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等40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是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加入了一带一路高校战略联盟,与台湾中正大学、昆山科技大学、静宜大学等签署了校际间的合作交流协议,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学校通过国家公派留学项目、西部特别项目、2+2、1+2+1等交流项目,每年派出200余名师生赴国外学习交流。学校具有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招生资格,有来自35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250人。学校秉承奋进求是的校训,大力弘扬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红柳精神,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喜人,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 易班共建示范高校等荣誉。十三五时期,学校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努力在2019年建校百年之际,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工科、坚实理科、特色文科的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jiaowu.lut.cn/WEBwww - 2019-12-16 - 收藏
  • 海大教务处

    海大教务处

    海南大学是于2007年8月由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原海南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的海南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是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财政部共建高校。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和海南省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创建于1958年,与创建于1954年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紧密结合,并称热作两院,被誉为我国热带农业科教领域的双子星。两院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北纬18°—24°范围内大面积种植橡胶成功的国家,并由原来的植胶空白国,奇迹般地崛起为世界第五大产胶国。学校由此奠定了在橡胶和热带农业研究领域独一无二的地位,获得了包括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内的900多项科教成果,为我国国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原海南大学于1983年在一片荒滩地上艰苦起家,到合并前建起了全省规模最大、社会辐射力和影响力广泛的学科专业体系,成为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学校题写校名。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并获准设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大幅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持续提升,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建校59年来,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叶剑英、邓小平、胡耀邦、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朱镕基、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李岚清、尉健行、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亲临学校视察,给予亲切关怀;历届海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关怀备至、倾力支持;社会各界和广大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捐资兴建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学术中心、体育场馆、学生活动中心等重要项目,设立了多项奖(助)学金,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发展。学校现有海甸、儋州和城西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5160多亩。在编教职工2570余人,专任教师1928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337人、副高职称的66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36%,具有海外一年以上访学经历的教师240人(约占全省的60%)。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7000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33000余人,硕士研究生3670余人,博士研究生226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1807人;国际学生325人。现有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医学、农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门类。现有19个学院(部),3个国家重点学科(含1个培育学科),16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点,84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含1个培育基地),16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个。学校坚持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牢牢抓住一带一路、海洋强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三大机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密围绕创一流、建百强的奋斗目标,加快转型升级,努力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中西部一省一校工程建设、海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等重点支持建设中,把学校建设成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高层次社会服务基地和高品位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高规格国际合作交流基地。力争到2020年,成为综合实力进入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在国内和东南亚有较大影响的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全国百强高校之一,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www.hainu.edu.cn/zy_jwc - 2019-12-16 - 收藏
  • 华师大教务处

    华师大教务处

    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和圣约翰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59年学校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6所重点院校之一。1972年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学校再次被确认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86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成为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等院校之一。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1997、1998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先后并入。2002年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启动闵行校区规划建设,2006年学校主体搬迁到闵行校区,形成了"一校两区、联动发展"的办学格局。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近年来,学校秉承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等前身学校"自强不息"、"格致诚正"的精神和学思结合、中外汇通的传统,追求"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大学理想,恪守"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规范,按照《华东师范大学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华东师范大学深化综合改革方案》和《华东师范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目标,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学校治理水平,着力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朝着"拥有若干一流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稳步迈进,力争在2020年左右进入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行列,在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学校目前设有3个学部:地球科学学部、教育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27个全日制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外语学院、对外汉语学院、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统计学院、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理工学院、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国际汉语教师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2个书院:孟宪承书院、经管书院;8个实体研究院(所、实验室):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航运物流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院、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艺术研究所;1个管理型学院:开放教育学院/上海教师发展学院。另有设在学校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截至2017年3月,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14,517人,其中本科生14,413人,专科生104人;在校研究生16,22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236人,硕士研究生12,986人(含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3,650人);留学生4,535人。学校有教职工4,034人,其中专任教师2,248人。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教师1,807人,其中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院士)10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含"青年千人")入选者3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及讲座教授3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6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及国家教学名师入选者6人,人社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6人,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6人,上海市"东方学者"入选者22人,上海市"领军人才及后备"入选者23人,上海市"千人计划"入选者18人,"紫江学者计划"入选者131人(聘期内56人),"双百人才计划"入选者(含紫江优秀青年学者、紫江青年学者)110人次。学校主要校区为闵行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东川路500号)和中山北路校区(地址为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校园占地总面积约207公顷。学校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可授予19种硕士专业学位,以及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有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3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学、地理学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高峰I类学科、1个上海高峰II类学科,1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和17个上海市一流学科(A类4个,B类13个)。学校理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0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软科学研究基地和1个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文科拥有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工作室,2个上海市高校智库。现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学校主办和承办近30种学术期刊,图书馆馆藏印刷型文献总量近 454万册,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 140 个(415 个子库)。目前学校有22 所附属中小学及2 所幼儿园(正式招生办学)。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法国高师集团、美国纽约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巴西圣保罗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世界20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与法国高师集团成立中法联合研究院、联合研究生院;与美国纽约大学联合创办的上海纽约大学,是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作创办的大学;与法国里昂商学院合作共建亚欧商学院;与以色列海法大学合作共建转化科学与技术联合研究院。学校设有国家汉办所属的国际汉语教师研修基地,作为中方合作院校建设8所孔子学院。

    www.jwc.ecnu.edu.cn - 2019-12-16 - 收藏
  • 西北师大教务处

    西北师大教务处

    【办学历史】西北师范大学为甘肃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建设的重点大学、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其前身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改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与同时西迁的国立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共同组成西北联合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整体改组为西北联合大学下设的教育学院,后改为师范学院。1939年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改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1941年迁往兰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继续在兰州办学。同时,恢复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1958年前学校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6所重点高师院校之一,1958年划归甘肃省领导,改称甘肃师范大学。1981年复名为西北师范学院。1988年更名为西北师范大学。【机构设置】 1985年教育部依托学校设立了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建制的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与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1987年,国务院在学校建立了藏族师资培训中心。2012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依托学校设立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研究院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教育部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研究中心17个,省创新群体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8个。学校现设27个二级学院(65个系、3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3个孔子学院。【办学条件】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校本部占地面积960亩,新校区占地面积729亩、定点绿化用地约1300亩。校舍总规划建筑面积83.3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教学及辅助用房27.2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869.63万元,各类文献资源384.4万余册。学校建成了以远程教育、综合教务管理及校园计算机网、通讯网和有线电视网为主体的现代公共教育服务网络系统。【人才培养】学校自独立设置以来,已培养各类学生23万余人。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学生36393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8797人,博士研究生367人,硕士研究生7434人,留学生386人,继续教育本、专科生9409人。连续五期实施本科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2008年教育部英语本科专业评估获得优秀。2010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师资队伍】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192人,正高级职称人员319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97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60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897人。其中专任教师1226人,教授296人,副教授518人。博士生导师149人,硕士生导师978人。现有双聘院士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49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54人,甘肃省高校飞天学者特聘、讲座教授10人。学校聘请了100余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或兼职教授,其中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12人。李蒸、黎锦熙、袁敦礼、董守义、李建勋、胡国钰、吕斯百、孔宪武、常书鸿、陈涌、黄胄、彭铎、郭晋稀、李秉德、金宝祥、金少英、南国农等著名教授先后在学校任教。【学科专业】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现有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化学、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理学、心理学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7个博士二级授权专业,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4个硕士二级授权专业,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2个省级重点学科。现有77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美术学、汉语言文学、地理科学、物理学、历史学、化学、生物科学等9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已形成较为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科学研究】学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历来重视产学研结合。近年来,社会科学在中国古代文学、西北历史与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古籍整理、敦煌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优势突出、特色鲜明。自然科学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数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育技术等领域研究深入,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收录论文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收录论文数居全国师范大学10位左右,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获得了一批高级别的科研奖励,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60余项,其中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其中二等奖3项,终身成就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科学技术奖88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495项,省敦煌文艺奖35项。【国际合作】学校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与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苏丹喀土穆大学、英国胡弗汉顿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香港大学、台湾新竹教育大学等国外及港澳台地区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海外70多所科研机构签订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协议,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互访、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目前,学校已与苏丹喀土穆大学、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萨拉热窝大学分别合作建立孔子学院。【附属办学】西北师范大学现设有附属教育集团,建有附中、二附中、附小和幼儿园,均为甘肃省和兰州市示范性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是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窗口学校和教育实习基地。【社会服务】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彰显特色优势,着力提升质量,为服务地方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是教师教育、教育学科实力雄厚,着力推动我省及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和民族教育发展。二是人文社科优势突出,着力服务政府规划决策和示范区建设。三是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水平较高,着力夯实我省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知识源头。四是艺术体育区域知名,着力提升我省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五是产学研用紧密关联,着力支撑我省创新驱动和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办学定位】学校高举师范教育大旗,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成长这个中心,依靠教师发展这个根本,突出教学重心,把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把传承特色与创新改革有机结合,把自身发展与服务社会有机结合,夯实德智体美基础学科的根基,强化应用学科的社会需求导向和实践性,美化育人环境,筑就一条着力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和信息化应用能力的特色之路,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努力为民族复兴培养更多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和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jwc.nwnu.edu.cn - 2019-12-16 - 收藏
  • 盐工教务处

    盐工教务处

    盐城工学院是江苏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素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麋鹿之乡美誉的沿海开放城市——盐城市市区,建有建军东路和希望大道两个校区。学校于1996年5月由盐城工业专科学校与盐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而成。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始名盐城工学院)创建于1958年,1986年成为全国建材类3所示范性高等工业专科学校之一;盐城职业大学创建于1985年。2000年,创建于1964年的盐城会计学校并入盐城工学院。半个世纪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盐城工学院秉承笃学格致、厚德重行的校训,弘扬新四军铁军精神,确立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围绕建材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不断提升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水平,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文、艺、经、管、农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设有20个教学院部,6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0000多人、联合及全程培养研究生181人。学校占地面积2270亩,校舍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07亿元。图书馆藏书170多万册。《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学校现有教职工1500多人,专任教师1200多人,其中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4人、高级职称600多人、博士474人(含在读)、研究生导师128人。聘请特聘教授12人,聘请兼职教授180多人。现有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333工程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培养人选等140多人,省级教学名师、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13人。学校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类)、3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建有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3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含建设点)、1个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学生代表队先后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两次、交叉创新一等奖一次、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金奖一次。校梦之声合唱团屡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2011年2月应邀赴维也纳参加中奥建交40周年金色大厅庆典音乐会演出,2015年2月荣获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已连续7年保持在10%以上,2016年达到14.05%。学校多次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主动适应江苏沿海开发、建材行业和地方发展需要,加强学科基础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拥有6个省重点建设学科。学校与江苏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30多所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2011年,学校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江苏省立试点单位;2012年,学校获省教育厅批准的单列专业硕士培养计划,开始全程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校技术转移中心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学校科技查新工作站为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建有江苏高校生态建材与环保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拥有江苏省新型环保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模具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科技服务中心,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2013-2016年,学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等国家级项目39项,省部级项目334项;获批省级以上奖励34项,其中江苏省科学技术奖15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14件,其中2016年获授权发明专利178件,授权发明专利数列全国高校第89位,学校荣获中国技术市场领域最高奖项金桥奖。学校被表彰为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等30所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和长期合作关系。学校与英国格林威治大学、美国底特律大学举办3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加拿大蒙克顿大学联合培养硕士,与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韩国江陵原州大学、韩国国民大学合作开展校际交流项目。学校党委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党的建设、民主治校、和谐校园和校园文化建设,总揽全局,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加强。学校党委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站在新的起点,盐城工学院将汇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坚持走与行业、区域融合发展之路,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依法治校战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增强整体实力,努力实现成为一线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基地、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沿海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jwc.ycit.cn - 2019-12-16 - 收藏
  • 哈工大威海教务处

    哈工大威海教务处

    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就坐落在美丽的世界宜居城市——山东威海市。学校占地面积1860余亩,依山傍海的校园到处呈现着恬静娴雅的气息,欧式的建筑风格与简洁的现代建筑风格交相辉映,中西文化的合璧、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寓意着哈工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哈工大(威海)是哈工大一校三区办学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 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成立,2002年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即哈工大威海校区。2010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和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哈工大(威海)协议。2014 年,国家海洋局和工信部签署共建哈工大船海学科协议,威海校区逐步形成了立足海洋,服务山东,拓展国防,走向国际,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办学特色。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1000 人。设有10个院系和2个教学部,有本科专业37个,共享校本部18个博士点和30个硕士点,并单独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6个山东省特色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学是哈工大985 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工程等学科为哈工大相应学科领域进入 ESI 全球前 1%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汇聚了一支结构多元、知识宽厚、教研并重的师资队伍,拥有 1 名国家级、6 名省级教学名师和 14 位哈工大教学带头人。近年来,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师德模范王克老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多名青年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和威海英才计划。同时,还聘请了包括外籍院长、海外特聘教授在内的93位高水平专家担任客座和兼职教授。学校始终秉承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优良传统,坚持教授上讲台,青年教师过三关,在教师中大力倡导 重教、思教、善教、乐教的优良师风。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坚持厚基础、强实践、重能力、严过程,逐步形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校园教育与企业实习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学生中大力营造重学、思学、善学、乐学的浓厚氛围,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学生考研就业质量始终保持良好态势,本科生录取分数线连年大幅度增长,2016年有8个省(市、自治区)录取线超过重点线100分。学校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哈工大总的框架下突出海洋特色,围绕海洋强国战略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构建了一批具有重大创新能力的科研平台和特色学科团队。获批国家级科研平台——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国家海洋局共建了我国第一个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建在我校的山东船舶技术研究院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蓝色经济区国家级规划建设平台。学校还拥有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石墨深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空间结构研究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研究中心、山东省企业网络化与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大批由院士和知名专家为领军人物的高端研究机构。学校先后承担数百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及神舟飞船和探月工程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在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电子对抗、水下焊接、工业机器人、网络安全、空间结构、医疗装备、分离与合成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企业信息化、快速艇、特种车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创新成果。其中,L-乳酸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成果获得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异种材料先进连接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成果荣获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学校参与的两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坚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荣获2015年度山东省技术市场科技金桥奖。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形成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和书院育人新模式。近年来,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大赛中获奖近千项,多项学生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大学生任慈荣获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称号,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入选山东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平台。校园里的7000 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为奉献爱心、传递正能量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支社会实践团队受到团中央表彰,2个团支部获评全国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强示范团支部,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子在祖国各地崭露头角,为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岁月见证辉煌,成就昭示未来。哈工大(威海)虽然还很年轻,但哈工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已经赋予她永不磨灭的激情和梦想。面向未来的威海校区肩负着为哈工大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百年强校提供增量的重要使命,正在加快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高水平特色校区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jwc.hitwh.edu.cn - 2019-12-16 - 收藏
  • 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

    重庆交通大学教务处

    重庆交通大学创办于1951年,是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交通运输部与重庆市部市共建,交通特色与优势明显,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艺、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前身是1951年为修建川藏公路、建设大西南而创办的西南交通专科学校,后几易校名。1960年,改建为重庆交通学院,成都工学院土木系、四川冶金学院冶金系、武汉水运学院水工系相继并入学校。1985年,学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由南岸校区、双福校区及大坪分部组成,占地面积29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4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1亿余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2亿余元,图书馆拥有外文数据库30多个、年订报刊2400余种、纸质图书210余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7万余人,各类各层次在校生4.3万余人。学校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明显。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5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59个普通本科专业;具有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现有国家内河航道整治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桥梁结构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等2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社科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90余个省部级及以上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50人,硕士生导师58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近700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省部级及以上专家教授120余人。中国工程院郑皆连院士、梁应辰院士、杜彦良院士等150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学校特聘教授、学科首席科学家、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学校坚持自主创新,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丰硕。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在拱桥建设、内河通航及港口航道建设、山区公路建设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500余项,年科研经费逾亿元;近10年来,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近20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茅以升科学技术最高奖——中国桥梁大奖等共11项。学校公开发行3种学术刊物,主办的《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是SCI和EI的收录期刊,以中、英文版向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素质优良、社会欢迎。积极推行主辅修制度,大力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及2+2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等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联合开办有茅以升班、海外项目班、通用班、长安班等人才培养定制项目,在500多家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有学生实习、实践、实训基地。学生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2012年以来,学校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7项、全国一等奖51项,多次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大学生挑战杯全国金奖、21世纪中英创业计划大赛伦敦总决赛季军等奖励。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18年超过90%,是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坚持面向国际开放办学,面向世界各国招收留学生。与美、俄、加、德、英、法、日、澳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5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有长期合作关系,互派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在贝宁开办有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办有专门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具有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及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半月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特等奖等国家级荣誉。办学60多年来,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各层次毕业生10万余名。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明德行远、交通天下校训,坚持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校风,弘扬甘当路石、进无止境的办学传统,倡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奋斗精神,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努力建设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国内知名,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jw.cqjtu.edu.cn - 2019-12-16 - 收藏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