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35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网站目录 » 教育培训 订阅RssFeed

“教育培训”网站目录

  • 江苏农林教务处

    江苏农林教务处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23年,90余年的历史传承,学院已发展成为以涉农专业为特色的多学科、综合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以校本部为主体,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相呼应的一主两翼校园格局。学院坐落于南京市东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句容市城区,占地面积6000余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设有农学园艺、风景园林、畜牧兽医、生物工程、经济管理、人文艺术、机电工程、信息工程等8个系59个专业(方向),在校学生13000余人。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697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68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9.8%,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8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十大科技标兵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和培养对象17人、六大高峰人才培养对象5人。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优秀科研团队1个。实验实训。建有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两大校内实训基地,核心区面积5635亩,辐射区10000多亩。基地建有作物生产、园林工程、畜牧生产和食用菌生产等5个教学工场和植物工厂化育苗、植物保护、农业物联网应用等6大实训中心,建有国家南方丘陵地区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国家南方乡土树种良种繁育基地、江苏省现代园艺工程中心、江苏省茶业科技创新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等19个重点产学研平台。现已成为融教学实训、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普教育及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学院建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业技能大赛比赛基地,承担全国农业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新城疫抗体测定、植物组织培养、艺术插花、小动物手术、农业机械维修、种子质量检测、手工制茶、农产品检测等所有比赛项目。现有117个实验室和实训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572亿元。办学特色学院始终坚持农林职教的办学方向,确立了以服务三农为宗旨,能力培养为核心,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的办学理念和课堂移村口、师生到田头、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践行思路,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政校行企联动实现办学体制的突破。与句容市政府合作共建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与太仓市政府、省监狱管理局等合作定向招生,适岗培养农村经营管理骨干和新型职业农民。校企合作组建职教集团,学院以人才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和成果转化链为纽带,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牵头组建了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与上海光明乳业集团、江苏红太阳集团、江苏亚振集团等企业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办了光明乳业班、红太阳班、亚振班等订单班,校企双主体共同培养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积极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开展联合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产学研创并举形成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三大平台。分别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职教集团和产业推广应用平台。先后投资4亿多元建成的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拥有3000多个实训工位数,能提供610项实训项目训练,满足了全部涉农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学院牵头组建的职教集团内成员单位通过开展人员培训、开放教学工场及实训中心,组织课题研究,研制课程标准,组织产业开发等实现优势资源共享,集团内企业解决了学生顶岗前的实践演练问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院依托行业支持,建设了国家丘陵地区优质牧草繁育基地、国家梅山猪保种场等一批科研和产业推广平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并重致富一方百姓。学院以成果转化为重点,托起了草坪草和彩叶苗木两大地方农业优势主导产业,以产业拉动、科技推动、企业带动、培训驱动的方式,积极投身农业科技推广主战场,努力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自2009年以来,学院实施省委省政府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在句容、泗洪、溧阳和沭阳四县分别实施5111工程,即发展5大产业,推广10项实用技术、建设10个特色示范村、培训1万农民,创造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新业绩。办学成果2014年,学院农科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职人才机制与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荣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建园林工作室 育高职园林技术精英人才的创新与实践获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升。学院先后建成了7个国家重点专业,7个省品牌特色专业,18个省重点专业(群),主持建设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建成了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打造了1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教学团队,培养了1名国家级和4名省级教学名师。十一五以来,依托产业推广平台承担973、863、948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2项,获得各类科技奖7项,其中神农中华农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持有国家发明专利26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35个。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2005年以来学院连续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2008年被授予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遴选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据历年就业蓝皮书,毕业生就业率、创业率、就业竞争力等指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均名列前茅。近3年,企业满意度均在91%以上。服务三农效益显著。自2006年以来,累计培训农民、农技人员20多万人次,为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培训农技人员2000多人次。学院依托专业和产业优势,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推广农作物良种500万亩,建有草坪草示范基地16万多亩,推广彩叶苗木20万多亩,辐射20多个省(市),带动6万户农民致富。由学院最早开发推广的草坪草和彩叶苗木产业已被省政府确立为宁镇丘陵地区两大优势主导产业。学院积极参与省委省政府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与句容、泗洪、溧阳和沭阳四县市挂钩,按照一村一品的目标,全面实施产业帮扶。在泗洪县,由学院帮扶发展的草莓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示范辐射成效明显。学院现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研究基地组长单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农业技能大赛基地。先后举办了29期近2000人次全国师资培训班;承办了中法农民教育、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全国草业产业发展、全国茶业科技创新等高层论坛。连续六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农业技能大赛。学院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滇西边境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与云南普洱合作,带动滇西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承担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的现代职教发展项目。在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的主持下,与湖南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学院探索农林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的创新实践,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时任教育部长周济、农业部长孙政才,近三任省委书记、省长都先后到学院视察指导工作。近三年中,省内外有300多所兄弟院校先后来我院考察交流;《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200多篇次对学院进行了专题报道。《中国教育报》以《农林院校照样可以办得如此精彩》为题深度报道我院农科专业办学。《农民日报》以《广接地气锻造新军》为标题,大篇幅报道我院近年来取得的办学成就和形成的办学特色。

    jwc.jsafc.net - 2019-12-21 - 收藏
  • 江阴学院教务处

    江阴学院教务处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简介立足江阴 根植企业 与地方发展同进共荣自强不息 立德树人 为企业培养实用人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简介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是长江下游一座经济发达的美丽的江南名城——江阴的唯一一所公办普通高校。江阴,犹如滚滚长江玉带旁的一顶皇冠,熠熠生辉,令人瞩目。这座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经济总量连年位居江苏省县(市)之首,实现了自2003年以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四连冠。目前,全市拥有3万多家企业,其中集团企业155家,10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2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4家企业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更有上市公司42家,其中海外上市10家以上,形成了引人入胜的江阴现象和江阴板块,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坐落在花园城市中的学院环境优美,别具一格的欧式建筑错落有致,加上中国园林式的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幅中西合璧的美丽图画。学院占地695亩,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7000万元。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化学纺织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艺术设计系、管理系、外语系、基础部、体育部、思政部等7系3部,另有继续教育学院。目前,在校生7000余人,教职工523人,其中专任教师359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54人,占42.9%;具备双师素质教师260人,占72.42%。学院有8人次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3人次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4人次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背枕江阴及周边地区实力雄厚的企业群,学院致力于打造一线人才的培养中心、技能人才的培训中心和技术创新的服务中心三大中心,围绕地方产业结构,开设30多个专业,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和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为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专业群、软件与服务外包专业群为省重点建设专业群,计算机网络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服装设计、现代纺织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人)等五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作为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和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学院还拥有中央财政支持《数控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江苏省信息融合软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服装专业实训基地、江苏省软件与服务外包实训基地、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工业互联与先进智造产教融合实训平台、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以及江南大学数字媒体学院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研究生工作站、无锡市产教融合现代化实训基地——江阴智能制造与创新实训基地和江阴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等,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转型与社会发展。学院立足江阴及长三角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形象地提出了立足江阴,根植企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生产、经营、管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院探索形成了二维互动 、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二维互动是指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学做到和谐互动,有机渗透。不仅通过社团活动、民主管理、社会实践等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还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和行业规范在专业教学与实践中渗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两手抓,两手硬。双轨并行指学院与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学院和行业、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共同编写富有针对性的项目化教材、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践的教学模式等,在校企的深度合作中完成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近年来,学生在国家级职业技能、机器人、创意设计等竞赛中共有30人次获奖,其中如华东地区第三届嵌入式系统创新设计应用竞赛、IEEE标准电脑鼠走迷宫等项目中9人次获一等奖。在省级职业技能、机器人、创意设计等竞赛共有195人次获奖,在江苏省高校数学建模大赛、江苏省高校室内装饰设计大赛等中共有21人次获一等奖。在做好做强普专生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学院主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工作,积极为江阴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培养通道,积极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立交桥,已形成了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籍在册生超过7000人,涵盖了专科到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多专业办学层次、年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人数超过3万人次的办学规模,日益成为江阴市民的学习中心、企事业单位的培训中心、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中心和江阴信息化的考试中心。随着江阴开放大学、江阴社区学院和江阴市民终身学习网落户学院,一个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江阴市民终身学习的新时代已在学院的推动下翻开崭新的一页。学院鲜明的办学定位引来了总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关注与思考。2004年3月2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一行视察了学院,对学院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职业技术学院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很有前途。2005年6月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班组长型人才》文章,充分肯定了学院在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2007年12月,班组长——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获2007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年4月,由班组长人才培养衍生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工艺单’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推广 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开放的文化胸襟,使江阴成为了众多学子就业和创业的乐土。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8%以上,其中80%左右的毕业生在江阴等苏南地区就业,60%以上的毕业生3年左右成为了现代班组长以上人才,还有3%左右的毕业生自主创业,成为了大小公司、企业的老板。2015年11月18日,《中国教育报》刊登文章《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多举措并举培养企业小老板》。学院办学40年来,已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具有现代班组长以上潜质的实用人才,为江阴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十三五期间,学院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继续深化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品牌建设与特色建设,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努力将学院建成具有地方特色、鲜明个性、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

    jwc.jypc.org - 2019-12-21 - 收藏
  • 台州学院教务处

    台州学院教务处

    台州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浙江省和台州市共管共建的综合性普通高校,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台州师专,其办学源头可上溯至1907年三台中学堂简易师范科。学校在发展历程中海纳百川,先后汇聚了台州教师进修学院、临海师范、台州卫校、温岭师范等多所学校。学校现在临海、椒江两地办学,校园总占地面积1525亩、总建筑面积54.4万㎡,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96.2万册、电子图书60万册、网络数据库42个、音视频资料1117小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1亿元。校园功能齐全,设施先进。学校下设14个二级学院,开设4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建设)、优势专业9个,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5000余人。学校是浙江省十大教师教育基地之一,现有三级甲等直属附属医院1家,省级一流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研究院、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各级各类平台10多个。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53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368人、博士213人,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78.4%,有6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30多人次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千人计划人才等各类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42人受聘担任国内名校的研究生导师,还聘请3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性、综合性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近年来,学生在各类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屡创佳绩,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4%左右。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美国、英国、韩国、德国、越南、新西兰、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高校开展交流合作,已培养多批外国留学生,在校学生可以出国留学。学校秉承澡身浴德、修业及时的校训精神,致力于培养专业的人、文化的人、世界的人。建校以来,共为社会培养了53800余名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其中200多人被授予全国劳模、全国先进教师等荣誉称号,部分优秀校友已成为企业家、博导及各级行政机关的主要领导。学校曾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4A级平安校园、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单位、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多项荣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历经百年风雨的台州学院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以加强应用型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朝着建设有影响有特色的应用型地方性大学的目标昂首迈进。

    www.jwc.tzc.edu.cn - 2019-12-21 - 收藏
  •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处

    重庆师范大学教务处

    重庆师范大学创办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6年创立的官立川东师范学堂。学校是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等学府,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市。校园面积2804亩,包括大学城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北碚校区。学校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十佳市容整洁单位、重庆市森林校园、重庆市美丽校园。学校拥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华文教育基地教育部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重庆)等三个国家级基地,是全国先期两个中德(重庆)职教合作示范基地之一,是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特教基地学校。拥有重庆市职业教育测评与师资培养协同创新中心和重庆市普通中小学教师、幼儿教育教师、特殊教育教师、职教师资、管乐师资等多个市级培训示范基地。全国首批部校共建重庆新闻学院,以及重庆旅游学院、重庆音乐学院、重庆幼儿师范学院、重庆特殊教育学院也依托我校设立。60余年来,学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教无类,以文化人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不息,躬行师道的重师精神,践行厚德、笃学、砺志、创新的校训,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构建形成了师范教育和非师范教育两轮驱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汉语国际教育三驾马车,文化传承与创新、决策咨询与公共服务、科技攻关与应用转化三大板块协同发展的特色办学格局。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7000余人,研究生3600余人。专兼任教师1700余人,正高职称教师28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85%以上。博士生导师25人,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内蒙古大学、澳大利亚联邦大学等海内外高校联合开展博士培养。学校有特聘中科院院士1人,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1人;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22人次;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获得者,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专家工作室首席专家等省部级人才210余人次。学校现有17个二级学院,1个独立二级学院,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6个二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11个市级重点一级学科,涵盖哲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69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含方向)。拥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教育部工程中心和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等5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14个,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三特专业、三特学科专业群、精品课程和双语课程、教学团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66个。学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形成了通识综合素养+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三主线和六环节为基础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开展了卓越教师培养,在金融工程、计算机科学、统计学、酒店管理等本科专业开设中美121人才培养项目实验班。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7项、国家级教学工程项目14项、国家级规划教材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57项。我校教师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二等奖40项,重庆市一、二等奖135项;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二等奖8项,重庆市一、二等奖33项;在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全国一、二等奖10项。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事业围绕两个重点展开。围绕双一流建设和学校内涵发展,着力提升科研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获准国家级项目230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5项,极大地提升了学校重点优势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依托高级别项目产出了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国家哲社文库等标志性成果。围绕服务区域发展,构建具有重师特色的社会综合服务模式,通过实施校地、校企合作项目,为重庆市各区县构建从顶层设计--中层管理--实际运转的全方位、立体化、综合性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同时在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三峡社会发展、微痕考古学、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规划编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指标体系等领域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与公共服务。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注重师德师风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立德树人领雁、优良学风提振等5大计划,构建以党员承诺、典型示范、青马引领、朋辈互喻、实践育人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五维同育模式。大力推进教师和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连年被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重庆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示范中心。学校被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人荣膺第七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学生在挑战杯等科技文化活动竞赛中获得全国性奖项206项。六次参加中央电视台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青马工程的探索与实践、舞台艺术精品培育工程、高校演艺文化育人工程创新与实践等成果三次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编辑出版《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地理教育》《当代幼教》等学术刊物。其中,《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CD来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2014中国人文社科期刊评价报告扩展期刊。学校办学条件良好、设施齐备、设备先进。三个校区各有1个图书馆,纸质图书250余万册,本地镜像电子图书104万种,本地镜像资源容量达55TB,数据库共46个,校园网实现校区全覆盖。办学60余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十六万余名各类毕业生。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教育、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中坚骨干力量。中科院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华罗庚数学奖、陈省身数学奖获得者马志明,2011感动中国人物胡忠,最美乡村教师曹瑾等是我校毕业生中的杰出代表。学校把握教育国际化趋势,坚持开放办学,在美国、英国、卢旺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举办孔子学院汉语师范学院,两次获得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殊荣。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是国际聋人高等教育网络组织(PEN项目)成员。习近平、贾庆林、刘延东、贺国强、许嘉璐、彭佩云、韩启德、张梅颖、郑万通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学校改革发展,教育部、重庆市主要领导也多次来校关心指导工作。当前,学校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为建成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而努力奋进!

    jwc.cqnu.edu.cn - 2019-12-21 - 收藏
  • 江师大教务处

    江师大教务处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融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于一体,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现有瑶湖、青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370余万册,电子图书100余万册。瑶湖校区不设围墙,四周以一条7公里长的瑶河环抱,具有突出的生态人文特色。历史沿革学校缘起于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3年改为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是江西省本科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江西银行学校)整建制并入。办学思想学校先后七次迁址,六易其名,四度调整,砥砺出静思笃行、持中秉正的校训,孕育了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以人为本、面向社会的办学思想,以生为本、以德为先的育人思想,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办学传统,质量立校、学术铸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管理兴校、和谐荣校的重点任务和爱国荣校、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师大精神。学科建设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设有23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现有1个ESI全球前1%学科,5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2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 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3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点),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87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学校现有8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生3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万余人;获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国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6种,教育部万种新教材5种;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7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特色专业10个、品牌专业25个,省级精品课程26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5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从1999年开始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以培养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分制管理、模块化课程、菜单式培养、开放型教学为机制,着力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厚专业基础、宽学科口径、高品德素质、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8年起在省内开始按一本线招生。近年来,学校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培养社会中坚骨干人才的目标定位,着力满足学生对专业、对知识和能力结构、对教师及其教学方式方法、对自主发展多样成长的四个理性选择,2012年起启动正大学子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3年起开展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1000人),实施本硕、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本科生初次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茅,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2011年,学校就业工作成功跻身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50强;2012年,学校获批成为全国第一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5年,在全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数学与应用数学、汉语言文学位居第一,英语、会计学和生物工程排名第二,法学和通信工程专业排名第三,成为全省唯一所有参评专业都位居前三的本科高校;2016年获批教育部的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全国师范大学首个、江西省唯一获批的高校;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科学研究学校现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分子筛膜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鄱阳湖湿地与流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有机小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6个省2011 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立项建设项目(1个实验室和2个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2个省工程实验室,8个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江西省社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江西省文化厅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10个省级软件科学(高校工程、实验示范)技术中心。2010年以来,学校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重要奖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重大专项课题、973计划前期预研项目、国家国际合作重大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多项;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7项,国家软科学项目4项;获得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课题、省教育厅科技落地计划项目、省高校哲社研究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30余项。2012年以来,学校年度科研项目立项总经费均超过1亿元,近4年来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居全国师范院校前10位。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41项,其中重大招标项目、重大委托项目3项,年度项目的立项总数列全国高校第7位,在全国师范类院校和全省高校中均列第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76项,列全国高校第112位,全国师范院校第5位。学校在英国《自然》(Nature)杂志2017年2月发布的2017全球自然指数(Nature Index)中位居全国高校中排名第71位。学校共办有期刊5个,其中《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心理学探析》等3种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心理学探析》等2个刊物为CSSCI来源期刊。师资队伍学校共有在编教职工29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00余人,博士(含在读)800余人。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18.88%;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55.69%;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75.16%。有中科院院士2人(双聘),国家千人计划人选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双聘),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者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获得者44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江西省教学名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江西省跨世纪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省级荣誉获得者23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2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教师7人。学生竞赛学校注重通过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大力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是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高校,校团委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唯一获得团中央授予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等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体育竞赛、专业竞赛、科技活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如蓝天环保社团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获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为全国高校唯一获奖学生社团;学校报送的《纯洁.朝气.责任—努力培育青年精气神塑造青年新形象》获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音乐学院合唱团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比赛中获专业组声乐类金奖;杨文军同学成为历史上首次蝉联皮划艇项目奥运冠军的运动员,金紫薇和她的队友们实现了中国赛艇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并在第16届亚运会上担任中国体育代表团旗手,劳义同学勇夺亚运会男子100 米决赛冠军,成为我国在亚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男子百米冠军;2011年,寿旻超同学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斩获三枚金牌,创下江西省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学校2012年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斩获一金两铜,刷新江西高校参加该项竞赛的历史最好成绩;在第十三、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1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11项二、三等奖,实现江西高校参加该项竞赛特等奖零的突破,并成功跻身全国50强行列,成为全国挑战杯竞赛发起高校;在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师范院校中唯一的创青春创业实践挑战赛金奖,并填补了江西在该类别赛事的金奖空白。在第四届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学生获奖总数列全国第1位( 并列)。教师教育学校坚守地方师范大学使命,发展教师教育办学传统、优势和特色,在全国率先红土地支教实习工程,被确定为全国实施农村师资支持计划试点高校,现已成为江西基础教育教师人才的摇篮、教师骨干人才培训的基地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引擎,培养了一大批各地中小学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中坚骨干力量。学校坚持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融合、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大学与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合作,不断推进教师教育模式创新;构建了实践取向的课程教学体系、能力取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取向的教师养成教育体系。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项、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课立项建设2门、国家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获批国家级教师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项。 从2013年起,在全省率先实施本科免费师范生教育试点。建立了全省日访问量最大的江西教师网,有效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及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其中,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机考办公室、省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办公室等均设在我校;承担了江西省中小学教师统一招聘考核大纲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等教师教育项目的研制和开发建设工作。社会服务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始终以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服务为使命,充分发挥在江西科学发展中的人才库、发动机和智力源作用。解放后,学校积极支持和帮助筹建地市大专院校,为全省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近年来,学校注意发挥人文社会科学优势以及在我省独有的音乐、体育、美术、外语等学科优势,打造赣鄱文化平台,引领社会先进文化发展;充分发挥传统基础学科和理工类应用学科优势,优化创新科研服务体系,取得了以五朵金花——糖、剂、布、膜、湖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成果;学校积极参与江西省科技振兴计划,总投资1亿多元的年产1500吨汽油抗爆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实现了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大突破;LED外延材料产业化项目成为全国三大生产基地;依托学校纳米纤维技术、由学科科研人员创办的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亿平方米聚酰亚胺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产品生产基地在南昌高新区隆重奠基,项目总投资达6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将在60亿元以上,是我校又一项高新技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功案例;方志远教授六登央视《百家讲坛》讲授国史,先后评选为《百家讲坛》最受欢迎主讲人和最受欢迎节目。大学科技园2011年成为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012年成为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3年获批全国师范院校第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积极发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2015年创办智库内刊《江西发展研究》,刊发的22篇研究报告均获省领导批示。2015年以来,学校教师撰写的38篇研究报告获得省级领导59次批示,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转化为政府决策。国际合作学校大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现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28所高校实施学分互认、师生交流等项目,招收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与10余个海内外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学校现建有孔子学院2所,2008年,学校与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共建了该国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并被评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2012年,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共建第二所孔子学院。学校长期聘请一批外籍教师来校授课,其中外籍教师Constance Gibson荣获国家友谊奖。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办学77年来,学校累计培养各类优秀人才近20万名,一大批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中坚骨干人才,现在江西近半数中小学特级教师、60%以上的中小学省级骨干教师,80%以上的高中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是江西师大的毕业生,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教学名师赖大仁,全国优秀教师余斌华,全国模范教师彭娟等。学校校友中还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这其中既有中正大学时期校友两院院士黄克智、曾庆元,重点大学校长解沛基、刘振群、尹长民、贝效良、林增平、蒋建平,著名制浆造纸专家陈嘉翔,国家最高出版荣誉奖—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徐柏容,著名诗人公刘,著名军旅作曲家李非,著名书法家沈鹏,原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等,也有师院或师大时期校友如原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原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一级大法官沈德咏,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江西省政协副主席刘上洋,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萌,国家信访局局长、党组书记舒晓琴,辽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范卫平,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力平,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总经理罗熹,中国泰康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刘经纶,世界500强企业江西省铜业公司董事长李保民,江西首富、江西济民可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义海,江西恒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永辉,北京快乐时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CEO、趣分期创始人罗敏等。学校在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杰出政要校友排行榜中位居全国高校第78位,2016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中位居全国高校第83位,201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位居全国高校第126位。十三五期间,学校将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契机,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按照学校《十三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要求,朝着建设一所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发展定位而奋斗,努力在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伟大实践中再谱新篇。

    jwc.jxnu.edu.cn - 2019-12-21 - 收藏
  • 首都医科大学教务处

    首都医科大学教务处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是北京市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共建院校。已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呼文亮研究员,校长尚永丰院士。学校校本部设有10个学院、1个学部和1个研究院,包括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中医药学院、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护理学院、燕京医学院、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部,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学校现有20所临床医学院暨附属医院,包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第六临床医学院)、附属复兴医院(第八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第九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第十临床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第十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科医学院)、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医学院)、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卫生学院)、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产医学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医药临床医学院)、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医学院)、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康复医学院)、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潞河临床医学院)、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医学院),以及预防医学教学基地(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还设有38个临床专科学院、专科学系、中心。学校学科力量雄厚。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含中医);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学科;4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6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北京地区高等学校学科群。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儿童医学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按照三级学科统计,有5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7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所有医学及医学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本专科专业齐全,设置的长学制专业中有临床医学、儿科学和口腔医学;本科专业中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中药学、护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假肢矫形工程、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管理)、医学实验学、法学(卫生法学)、临床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儿科学、精神医学、听力与言语康复学19个专业。高职高专教育设有护理、医学检验技术、药学等14个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517人,其中研究生3781人,长学制学生1714人,本科生3781人,高专高职生1863人,留学生585人;成教学生4300人。学校培养医学与医学相关学科的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目前有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4个;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和10个市级特色专业;7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18门市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素质教育基地;7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11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21名市级教学名师。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学校共获得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7项、优秀奖1项,市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23项。2015年,学校高水平通过了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学校具有较强的学术发展与科研实力。在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拥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建有高水平的国家级、市级研究和培训机构,如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北京市全科医学培训中心、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等。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0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优秀创新团队。学校人脑保护高精尖创新中心获批首批北京高校创新中心。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以及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教委等科研项目286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373项),累计科研经费21.4亿元;获得各类各级奖励6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北京市科技奖28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奖2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22项、吴阶平医学奖2项、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2项;获得专利授权520项。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免疫学、医学图像处理、生物信息检测与处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脏内外科、肾移植、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口腔生物医学、眼科、耳鼻咽喉科、小儿血液病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学校和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42467人(校本部1538人,附属医院40929人)。有院士7人,特聘顾问11人,正高职称2315人,副高职称3715人。其中教授769人(校本部105人,附属医院664人),副教授1172人(校本部246人,附属医院926人);博士生导师567人(校本部133人,附属医院434人),硕士生导师987人(校本部180人,附属医院807人)。校本部和附属医院总占地面积156.4万平方米(校本部23.9万平方米,附属医院13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45.1万平方米(校本部32.4万平方米,附属医院212.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53.8亿元(校本部31.1亿元,附属医院222.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3.6亿元(校本部16.2亿元,附属医院7.4亿元);图书馆藏书153.5万册(校本部88.8万册,附属医院64.7万册);住院病床19764张。学校有良好的教学科研辅助设施,建有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中心实验室、信息与通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临床检测中心、实验动物部、学报编辑部、中医研修学院及首都国医名师馆、生命与健康博物馆(筹)、校医院等平台。学校十分重视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瑞典、挪威、香港、台湾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高校和相关单位签订了友好交流合作协议。先后接待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学生数百人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和参观访问。目前,我校聘请的外籍专家共30人,聘请的外国及港澳台地区客座教授73人;在校学历教育海外学生585名,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海外学生涵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及进修生。同时,学校通过多种渠道,选派师生出国出境学习、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和考察访问。建校50多年来,学校形成了扶伤济世、敬德修业的校训、爱国奉献、艰苦奋斗、救死扶伤、严谨求实的校风和勤学、博思、求精、创新的学风,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校文化标识系统。同时,不断以首医人的奋斗历程丰富着首医精神的文化宝库,激励着首医人继续团结奋进,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校党委始终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事业科学发展作为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冲锋中建先锋的党建理念深入人心。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学生德育和教育管理工作。2007年,学校获评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体首医人求真务实、齐心协力、自主创新、和谐发展,正在努力将首都医科大学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医科大学。

    jwch.ccmu.edu.cn - 2019-12-21 - 收藏
  • 湖州师范教务处

    湖州师范教务处

    湖州师范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16年的钱塘道第三联合县立师范讲习所,1958年开始高等教育,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原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湖州师范学校和湖州教师进修学院合并成立湖州师范学院。2000年5月,原湖州卫生学校并入湖州师范学院。2005年11月,学校以良好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是具有培养本科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层次学校、国家卓越医生和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学校。学校位于历史悠久、山水清远、交通便捷的浙江省湖州市,湖州东邻上海、南靠杭州、北接南京,与苏州、无锡隔太湖相望,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优美,区位优势明显。学校占地1600余亩,校舍总面积57.9万平方米。有商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举办1所独立学院——求真学院,有6所附属医院、1所附属中学、2所附属小学。全日制在校学生18000余人(其中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117人、求真学院学生近7200人),成教在册函授学生5000余人。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总藏书量340余万册(含电子图书),国内外期刊1500余种。学校涵盖教育学、工学、农学、医学、理学、文学、经济学、艺术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等11大学科门类,正按照做优教育、做大工学、做强农医、做精数理、做特人文、做活经管的建设思路,积极扶植和培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新兴学科,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学校拥有53个本科专业,1个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点;1个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省重点(工程)实验室,2个省2011协同创新分中心;1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8个省级一流学科;2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优势专业,7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6门省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浙江省农村社区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生源充足,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提高。学校现有教职工1340余人,专任教师900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06人,副高职称教师23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0余人。有共享院士2人,国家万人计划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1人,部级岗位科学家1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人,省高等学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千人计划入选者3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员1人、第一、二层次人选13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3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9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百名两课优秀教师1人;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9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9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拥有第35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1人,另有一名校友获第42届南丁格尔奖。学校曾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省高等教育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省高师院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项;获第十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博士论文奖)1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7项、三等奖12项、进步奖4项。近三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48项。与湖州市政府共建湖州发展研究院、湖州市农村发展研究院、湖州马克思主义讲习所等,拥有5个湖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与省内外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承接服务地方项目1000余项。实施开放办学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学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2015年底在阿塞拜疆设立孔子学院。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1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40多所院校和机构签署了交流合作协议,实施中青年教师海外培养计划和国(境)外校际学生交流项目近30个,每年出国(境)学生数达200人以上。招收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孟加拉等3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长短期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设立陆增镛教师奖、陆增镛励志奖学金、赴港交流项目、众富基金会赵孟頫奖学金等多个专项基金。学校是教育部中美合作平台1+2+1培养计划浙江省第三家单位。学校努力构建特色文化,打造人文校园、生态校园。根植湖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拥有沈行楹联艺术馆、赵紫宸赵萝蕤父女纪念馆、陆增镛纪念馆、湖州历代状元馆、胡瑗广场等一批以湖州文化人物为主的场馆,开设胡瑗大讲堂,举办胡瑗文化节,倡导君子之风,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文化印记;校园环境优美,四季景色宜人,绿化面积达500余亩,兴建思源广场、安吉园、长兴广场、德清湖等一批集聚着地方爱心毓校情怀的文化景观。学校以北宋著名教育家胡瑗的明体达用教育思想为校训,坚持校地共育,共建共享的道路,努力培养卓越应用型人才。当前,学校正按照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校视察时的指示,朝着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区域性的大学——湖州师范大学的目标迈进。

    jwc.hutc.zj.cn - 2019-12-21 - 收藏
  • 天津大学教务处

    天津大学教务处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天津大学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热情关怀和有力支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曾先后亲临学校视察。长期以来,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学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4.1万平方米。学校校园环境整洁,景色优美,被誉为花园式学校,每年4月中旬的海棠季吸引上万市民前来参观。学校卫津路校区有两座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图书馆,北洋园校区有一座4.3万平方米的图书馆,两校区馆藏书刊总量290多万册,另有多种音像资料、微缩资料和各类光盘数据库近230个。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占地总面积243.57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一期90万平方米建设,于2015年9月投入使用。北洋园校区传承了厚重典雅的北洋元素风貌,同时充满和谐、智慧的现代气息。现有教职工4595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7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74人,天津市千人计划入选者17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54人,973首席科学家1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9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者20人,具有正高以上职称的教职工810人,教授744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1647人,其中本科生16866人,硕士研究生10885人,博士研究生3896人。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办特色、出精品、上水平的办学思路,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优先、质量第一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实施综合培养,不断加强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建立起了适应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十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8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29项,新增国家级研究生教育成果奖1项;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6项;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7种(参编2种);并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个,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2016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7.70%。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现有62个本科专业,3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学科评估(业界称为第三轮科评估)结果中,天津大学1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10,较上一轮增加2个。8个学科进入全国前5,较上一轮增加1个。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再次蝉联全国第1,实现三连冠;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由上轮第8升至全国第2;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建筑学等3个学科分别位居全国第3;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4;水利工程和风景园林学等2个学科分别位居全国第5。由我校牵头培育组建的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通过教育部认定,成为全国首批14个2011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成果重点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文物重点科研基地,8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重大专项分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科研基地。有国家创新研究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十五以来,有4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471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016年,科研经费实现了稳定和持续的增长,科技经费总量25.05亿元,新立千万元以上大项目1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16项,获批直接经费21462.25万元,间接经费3518万元,授权专利1081项,其中2项发明专利获得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为第一完成单位,4项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2项一等奖,1项青年科学奖。24项成果获天津市科学技术奖,15项为第一完成单位,其中9项一等奖。据中信所发布数据, 2015年度我校SCI收录论文2835篇, EI收录论文3359篇;据学校图书馆数据,2016年我校SCI收录论文数3087篇,一二区论文比重达到49.7%。学校科技产业蓬勃发展,2016年度,与省、市、区新签订科技合作协议8个, 新增校企联合研发机构9个,目前已建立校企联合研发机构56个。加强区校科技深度合作,大力推进天津大学(武清)前沿技术研究院、滨海工业研究院、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和山东研究院等异地研究院建设,切实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天津大学建校120年来,为祖国培养了20余万名高层次人才,为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创立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革命先驱张太雷,经济学家马寅初,外交家王宠惠、王正廷,数学家秦汾,著名诗人徐志摩等无数先贤,两弹一星功臣吴自良、姚树人,香港实业家荣智健等均曾在这里秉烛夜读;著名法学家赵天麟、桥梁专家茅以升、机械学家刘仙洲、化工专家侯德榜、水利学家张含英、物理学家张国藩、教育家李曙森等知名学者都曾在此执鞭任教。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校友中有两院院士60余位,大学校长50余位。建国以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数百名国家特大型企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天津大学校友在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成功会师:崔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项目总指挥)、李兴钢(国家体育场 ——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赵小钧(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等十余位领军人物均为天津大学毕业生。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现有各类留学生2668人,来自133个国家和地区。与世界上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所高校、研究机构及公司签署协议。在海外成立了3所孔子学院,分别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孔子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孔子学院和法国尼斯大学孔子学院。在世纪之初,学校制订了面向新世纪的总体发展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并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

    www.tju.edu.cn - 2019-12-21 - 收藏
  • 广州医科大教务处

    广州医科大教务处

    广州医科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全日制高校,也是广东省第一批次招生和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下设20个学院,6所直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22个研究所/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拥有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的29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其中呼吸内科排名全国第一、胸外科排名全国第六,临床医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学校坚持人才立校战略,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千人计划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等一批优秀教师。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9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74人。学校致力于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0个,覆盖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法学5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省级名牌专业3个,省级特色建设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2个。建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4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9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学校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建有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0个,其中科学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4个,独立科学学位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个,设有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9772人。近五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8%。近六年,学校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市级以上各类纵向科研课题30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百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的科技奖励36项;在包括《Nature Medicine》、《New Eng J Med》、《Lancet》在内的世界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4520篇(其中第一完成人第一作者单位1656篇)。学校主办6种学术期刊,其中《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血栓与止血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分别被SCI、PubMed收录。学校广泛开展对外学术和教育交流合作,是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半个多世纪的薪火相传,学校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确立了德术兼修,医文相融,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立足广州、服务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积极推进人才立校、学科强校、特色兴校三大战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努力把学校建成为一所位居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前列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力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jwc.gzhmu.edu.cn - 2019-12-21 - 收藏
  • 立信会计教务处

    立信会计教务处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根据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上海提升财经类高校整体发展实力的规划,为适应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迫切需要,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财经教育影响力的迫切需要,经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于2016年3月由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上海金融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会计、金融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是由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著名教育家潘序伦于1928年创建,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2011年获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上海金融学院的前身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创建于1952年的上海市银行学校,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学校被业界誉为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源地和未来金融家的摇篮。学校现有松江、浦东和徐汇三个校区,占地面积为1200多亩,拥有中国会计博物馆、当代钱币博物馆、教学楼、图书馆、校史馆、体育馆等设施,拥有中外纸质图书240万册,14个实验教学区、146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其中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被列为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成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规模20000多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8000多人,专科生2000多人,专业硕士研究生百余人。学校生源质量和学生就业形势良好,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硕士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击剑体育特色项目久负盛名,是上海市击剑专业运动队体教结合改革试点学校;跆拳道项目为上海市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有本科专业33个,拥有审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学科门类,兼有法、文、理、工等其他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交叉支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格局。工商管理学科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上海市I类高原学科;应用经济学列入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培育计划;开放经济与贸易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会计学、国际贸易、金融学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学校拥有会计学、金融学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会计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金融学、税务、财政学3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3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学校高度重视高水平、应用型、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实行常任轨和师资研究员、骨干教师激励计划、优秀人才工程等人事制度创新,聚集了一批包括特聘教授、东方学者讲座教授、客座教授等有重要学术地位和丰富实践管理经验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现有教职员工1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0多人,副高级职称3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近450人。学校目前设有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自贸区金融研究院、浦东研究院、现代支付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开放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中国风险管理研究院、立信会计研究院、一带一路会计文化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其中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和浦东研究院已纳入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和上海高校智库建设计划。第二期知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高级战略研究中心——经济运行风险预警与管理研究中心为上海市教委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与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成立服务经济与制度创新决策咨询基地。学校围绕地方社会需求开展研究,初步形成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特色的应用研究优势。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实施国际化办学发展战略,与国(境)外近70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与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国际会计师公会AI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专业机构合作进行国际会计资格的培训。现有中外合作交流项目4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留学生600多人,其中学历生288人。在丹麦国际商学院正式开展孔子课堂建设,积极推进与巴基斯坦信息技术学院合作共建孔子学院。  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和自贸区建设,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面向国际,走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之路,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开放办学战略,促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全面开展综合改革,加快提高学校服务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努力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经大学。

    jwc.lixin.edu.cn - 2019-12-21 - 收藏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