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网站目录
“教育培训”网站目录
徐州师范大学教务处
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区域引领性示范高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的苏南军区转业干部文化速成学校,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为第一任校长。1956年学校暂名江苏省中学师资训练班(无锡师范专科学校筹备处),正式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招生。1957年成立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北迁徐州,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是当时苏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高校。60年代初,全国高校布局调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指示:徐州地区地域辽阔,要有大学,学校因此得以保留。从此,学校扎根苏北,艰苦创业,逐步发展。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所属的徐州工业学校并入。2011年11月,教育部复函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在学校发展史上,有著名汉语言学家廖序东教授,著名诗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吴奔星教授,戏剧家、中国古代文学史家王进珊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吴汝煜教授,教育家刘百川教授,心理学家张焕庭教授,历史学家臧云浦教授,地理学家罗其湘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建校以来,全校师生秉承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发展。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占地2047亩,校舍面积81.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4亿元;图书馆藏书279万册。学校设有22个专业学院以及敬文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独立学院科文学院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个非独立法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工程学院。现有68个本科招生专业,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11个学科门类。有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9878人(含独立学院926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379人。学校是全国首批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相继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的4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接收26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在美国建立了孔子学院,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项目,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开展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建校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十八万余名毕业生,一大批取得突出成就的江苏师范大学校友活跃在海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15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首届全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种,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承担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6项;获批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4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4个,省级重点专业类1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教材14部,省级重点教材15部,省级优秀精品课程48门,高校省级英文授课精品课程1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2项。获得中央支持地方财政专项31项,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学校被教育部、国家语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全国唯一一家经典诵读教育学科(领域)培训机构,获评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师范生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省级培养基地、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省级培训基地、江苏省五个区域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之一。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现有的1380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2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5人)、副教授46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11人。目前我校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江苏特聘教授6人;双聘院士量级人才9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量级人才51人;4人次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3人入选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3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6人为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13人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91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26人入选省青蓝工程;有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4个,省创新团队计划引进团队4个,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5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2个。学校注重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内涵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现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6项,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9个;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最新排名前1%。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江苏基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中共中央编译局江苏师范大学发展理论研究中心、江苏省淮海发展研究院、江苏省先进激光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药食资源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与机构20个。近五年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115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35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1项;获得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奖励近65项。在Science 、Nature子刊、PNAS、JACS、BRAIN、《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6400余篇,其中被SCI、EI、SSCI和A&HCI等收录论文1685篇,被CSSCI收录1131篇;出版著作148部,出版教材56部,获得专利161项。通过省武器装备科研与生产二级保密资质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语言科学》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CSSCI来源期刊,并获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专栏获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第二批名栏;《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连续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学校积极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彰显。与徐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了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乡村卓越教师教育联盟;先后与苏北十校共建教学科研联合体;与徐州、连云港、盐城、宿迁、宁夏中卫、内蒙古满洲里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校市战略合作关系;与徐工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建立校地共建载体平台、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基地100余家。获批开设淮海经济区首家雅思考点。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技术转移中心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主动发挥作为苏北地区唯一的江苏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服务功能,不断为推进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积极努力。近年来,我校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综合类一等奖。连续四年获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优秀项目办,连续七年荣获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优秀组织奖。校女子足球队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主力队员曾入选国家队参加奥运会和女足世界杯,以我校女足为班底组建的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队在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亚军,2012年我校女足代表江苏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项目冠军。由我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无雨的日子》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最高奖——理想杯。教育部简报、《中国教育报》多次报道我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十一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联合表彰,多次荣获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省共青团工作创新创优成果奖。学校四次被江苏省表彰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入选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并被授予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多次获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多个班级获江苏省周恩来班命名表彰,多次获得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学校已连续十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四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学校,五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2011年,学校被授予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迈入新的发展时期,江苏师大人将继续发扬守正出新,坚志勇为的新时期校园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有品位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jwc.jsnu.edu.cn - 2020-01-01 - 收藏南大金陵教务处
长江之滨,龙王山下,在国家级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正在崛起。这里铭刻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大学校训,这里坚守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精神家园。在这里,花香与书馨是不变的风景,特色与创新是永恒的追求。学校创办于1998年,坐落在南京大学浦口校区,占地1011亩,校舍31万平米,师生员工12000人。学校的举办方——百年名校南京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和2011计划建设高校,过去一个多世纪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成果卓著,享誉海内外。南京大学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各院系、部门的关心支持,雄厚的办学支撑,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依托南京大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学校采用全新的办学机制和模式,立足江苏,面向华东,辐射全国,遵循优化布局、提升内涵、开放办学、特色发展的指导思想,沿着应用技术型大学之路,着力推进高水平的教学建设、高标准的学科(专业)建设、高素质的队伍建设和精致校园建设,致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自创办以来,综合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社会美誉度与日俱增。近年在同类院校中招生录取线高居全省榜首,综合评价稳居江苏第一,逐步迈入全国一流行列。学校大胆改革,积极探索科学发展道路,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院系二级管理体制,先后被列为江苏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国家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建设试点单位、首批江苏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高校和南京市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并被评为全省首批教学工作先进高校、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及全国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强化应用、注重创新、交叉融合、彰显特色为专业建设指导方针,现有传媒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城市与土木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下设27个系、42个专业,涵盖文理工经管艺,多学科并举,并培育了一批品牌特色专业,历次参加全省同类院校专业建设抽检均获第一。学校还策划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活动,以增强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影响:成功举办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中国水中机器人大赛暨首届国际水中机器人公开赛、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化周等重要活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竞相报道,引发社会热烈关注。在接收南京大学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基础上,学校投资数千万兴建了媒体融合、同声传译、现代通信技术、护理学、虚拟城市等一批理念先进的现代化实验室,建立了200余个政产学研平台和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并与中国联通、江苏淮化、上文国际等知名企业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组织开展教学改革,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承担多项国家课题立项项目和教育部教育改革创新项目,出版了《工程数学》等20余部适应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精品教材。学校承担了江苏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全面学分制改革项目,充分借鉴南京大学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在优质课程资源等方面共建共享,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改革工作得到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2015年,成立金陵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与南京大学合作开启专硕培养新模式。与此同时,科学研究工作深入推进,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均取得可喜进展,由艺术学院主创的2013年南京市重点文化工程之一——老城南记忆馆展陈设计,得到市领导与专家的高度评价;同年11月,传媒学院制作的微纪录片《孙明经:远去的金陵背影》亮相第八届巴黎中国电影节,凭借充沛的人文情怀和冷峻的历史表达,获得最佳文献纪录片奖。学校始终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精心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众多教学名师与知名学者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由南京大学资深教授组成的教学督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与广大教师共同维护着教学质量生命线。在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的同时,学校采取多元化培养举措,成立教师发展中心,重点推进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结合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实施优秀辅导员成长计划,形成教职工多渠道发展的三提升计划。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多人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和南京人才321计划。随着南京大学优秀教师、双师型师资和外籍教师的加盟,学校师资队伍不断优化。秉承南京大学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精神,学校开设名家讲坛,每年举行高水平讲座近百场,两院院士、知名学者和业界名家、社会名流以学术风范和人格魅力感染着莘莘学子。一批南京大学中青年管理骨干构成了学校管理层的中坚力量,他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学校事业得以青蓝相继、薪火相传。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推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新举措,431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赢得了教育部专家好评和社会广泛认可。作为全省同类院校的排头兵,历年招生生源足、质量优,毕业生就业率高、去向好。学校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就业创业能力,连年获得省教育厅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多项立项,并大力开展学术科技、文化艺术、志愿服务等大学生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各类等级考试通过率持续领先全国同类院校,在各种国家级、省级大学生竞赛中屡创佳绩,并荣获团中央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获奖之多,奖项之高,在全省同类院校中首屈一指。信息学院机器人团队每年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与北大、清华等高校代表队同场竞技,表现突出,历年斩获十七项冠军,名列参赛院校前茅。学校始终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先后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法国土伦大学、西班牙马德里商学院等40多个境外知名高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积极组织实施国际交流生与合作培养项目,为学生未来发展打造多途径、宽口径的立交桥。每年传媒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举办的媒介融合教学周,特邀麦金教授等学界权威讲学,在省市媒体界产生热烈反响。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化周已成功举办十届,西班牙与拉美多国领事官员定期来访并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中央电视台西语频道对此进行了专访报道。国家汉办连年选拔西语志愿者赴拉美任教,表现出色,受到刘延东副总理称赞。校园湖光山色,环境优美,拥有三湖两园一山等标志性景观,被誉为南京最美十所高校之一。名人园中,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等上百位世界知名人士和学术大家亲手栽植的树木蔚然成林,树木树人,同系千秋大业。3.1万平米的现代化图书馆藏书丰富,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不竭源泉。2400座的科学会堂气势恢弘,是展现师生风采的最佳舞台。先进的各类实验室,设施齐备的学生公寓,南北风味俱全的餐厅,方便快捷的生活服务,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了优越的环境。漫步在今天的浦园,三湖澄澈如镜,辉映出春华秋实的风景;双园沧桑砥砺,铭刻了百年树人的艰辛;竹山茂林修竹,坚韧挺拔,象征着全体南大金陵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将继续追逐新的愿景,谱写新的华章,创造新的辉煌!
jw.jlxy.nju.edu.cn - 2020-01-01 - 收藏许昌学院教务处
许昌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于汉魏故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地处中原腹地,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蓬勃发展的现代新城。许昌三国文化底蕴深厚,钧瓷艺术独具魅力,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迅速,城市环境优美,先后获得国家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森林城、国家园林城、国家优秀旅游城等称号。许昌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42年8月的河南省第五行政区联立师范学校。1946年7月,河南省立许昌师范学校成立,五区联师并入许昌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健康发展,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调整为中等师范学校,1978年首批复办师范专科,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4年,许昌卫生学校并入许昌学院。许昌卫生学校始建于 1952 年,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河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是河南省首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单位和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并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项目。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近1700亩,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41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98万册,电子图书资源丰富。拥有功能齐全的音乐厅、学术报告厅、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先进的远程双向视频教学系统、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高标准运动场等,建有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钧瓷文化艺术馆、吴道子美术馆等。学校现有教职工1514人,其中专任教师1181人,副高以上职称373人,博士和硕士学位972人。有全国优秀教师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2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次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14人入选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拥有2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4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和4个省级教学团队。学校设有23个教学院部,举办有62个本科专业和17个专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文学、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是一所理工为主、多科协调、富有特色的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有14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等,有5个河南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试点、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与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并具有留学生招生资格。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两万三千人。学校2012年通过教育部普通本科高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成立有表面微纳米材料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工笔画研究所、魏晋文化研究中心、钧瓷文化与产业研究中心、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数字信号处理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与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有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拥有4个河南省重点学科、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1个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设有河南省微纳米能源材料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依托我校建设的许昌大学科技园是省级大学科技园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许昌学院学报》先后被评为全国社科百强学报和河南省十佳学报,魏晋史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大学、加拿大荷兰学院、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比灵斯)、美国西俄勒冈大学、美国肯塔基州莫瑞州立大学、美国缅因大学、英国伍斯特大学、印度斯坦文理学院等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共同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著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成立有瑞贝卡学院、电梯学院等行业学院,与瑞贝卡集团、西继电梯、许继集团、双汇集团、众品集团等地方著名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断强化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学校校园文化独具特色,学生社团十分活跃,各类活动丰富多彩,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在全省全国竞赛活动中屡屡获奖,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活动中成绩优异,先后获得河南省首届大专电视辩论赛冠军、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校园舞蹈大赛表演金奖、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金奖、第十届河南省音乐舞蹈大赛金奖第一名等,舞蹈啦啦队获全国第四届健康活力大赛亚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啦啦队锦标赛。学校秉承崇德砺志、博学敬业的校训,弘扬教学神圣、崇尚学术的办学理念,致力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的办学方针,着力建设和谐校园、活力校园、学术校园、文明校园,形成了团结和谐、勤奋严谨、文明诚信、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曾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地方性、应用型、服务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坚持以内涵提升和创新引领为核心的转型发展,融入地方办学,强化内涵提升,突出特色建设,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努力!
jiaowuchu.xcu.edu.cn - 2020-01-01 - 收藏安康学院教务处
安康学院是安康市唯一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其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安康大学,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8年8月恢复办学,1984年6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安康师范专科学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安康学院。安康市位于陕西省南部,居秦巴之间,汉水之滨,与鄂、渝、川三省市相毗邻,处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依山傍水,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交通便捷,秦、楚、巴、蜀多元文化样态在此交融生辉,是宜居宜学的理想之地。升本以来,学校三次开展思想观念大讨论,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办学声誉明显提升,学校事业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12月,成为陕西省首批省属公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学校分为江南、江北两个校区,校园占地813亩,校舍总面积276238.44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7.676万册、电子图书56.5万册、中外文报刊701种,校园网出口带宽为电信联通双千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6985.73万元。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0396人,学科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等九个门类,设有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开设38个本科专业,形成了陕南民间文化研究、秦巴资源保护与开发、农业资源与环境为重点的特色学科方向。学校建有国家级农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1项,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各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学院1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学校现有教职工749人,其中专任教师532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8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5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8.98%,双师型及行业工程背景教师134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国内知名作家1人,受聘为外校博导、硕导教师14人,聘有包括院士、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在内的118人为办学顾问、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5名教师被聘为陕西省中小企业首席工程师、首席农艺师,60余位教师荣获陕西省先进工作者、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四个一批、三秦人才等荣誉称号。学校建有8个省级科研平台、10个市级科研平台和9个校级研究中心,组建科技创新团队8个。设有陕西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截至目前,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07项,科研经费3558.8万元;出版著作、教材302部;发表学术论文5055篇;取得国家专利44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成果奖、教学成果奖等381项。《安康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学校秉承笃学、尚行、砺志、创新的校训,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升本以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16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建有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鉴定平台27个。近三年,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4项,学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赛等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创新与技能竞赛和文体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192个、省部级奖491个;学生发表论文50篇,发表作品95篇。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获得国家及省级表彰。学校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服务地方,与区域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积极探索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先后与省市政府签订共建协议,与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海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建立对口支援、合作办学友好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署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共建协议,为企业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与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波兰、新西兰、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20余所高校开展实质性教育合作,已有多名学生通过多种合作项目出国、出境学习深造。绘就蓝图,继往开来,学校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办学层次的主要任务,坚定不移地走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办学之路,为把学校建成有特色、高品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jwc.aku.edu.cn - 2020-01-01 - 收藏大连外国语学院教务处
大连外国语大学是辽宁省省属高校,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公立外国语大学。学校于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时为大连日语专科学校,1970年更名为辽宁外语专科学校,1978年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学院,2013年4月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大学。50多年来,学校秉承崇德尚文 兼收并蓄的校训精神,遵循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突出特色、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已经建设发展成为以外语为主,以国际化办学为特色,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学校总占地面积126.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校区规划布局合理、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功能齐全,充分体现了现代化、人文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馆藏印刷型文献180余万册。校园网设备先进,为学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目前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内外考试组织管理机构和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多语种外语培训基地、教育部指定的20余种专业考试的考点、上合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单位、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大连基地、国家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储备学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接收单位、教育部香港与内地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院校、辽宁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省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设有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大连)、东北亚研究中心、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乌克兰研究中心、亚美尼亚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研究中心、东北亚外交外事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驻大连工作站。学校2004年被辽宁省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2005年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第一批安全文明校园,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9年10月俄罗斯世界基金会在学校设立俄语中心,2010年9月获得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学校下设日本语学院、英语学院、俄语学院、韩国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国际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汉学院、软件学院、国际培训学院、法语系、德语系、西葡语系、意阿语系、音乐系、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公共外语教研部、体育教研部、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等21个教学单位,33个本科专业,覆盖日、英、俄、法、德、韩、西、阿、意、葡10个外语语种。其中,朝鲜语、日语、俄语、英语为教育部特色专业,日语、英语、俄语、朝鲜语、德语专业为辽宁省示范性专业,俄语、日语、英语、朝鲜语为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日语、俄语、英语3个专业被评为首批省级优势特色专业,俄语专业被评为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翻译、商务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5个专业被评为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专业填补了东北地区人才培养的空白。学校有外国语言文学和中国语言文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其中翻译硕士下设英语、日语、俄语口译方向及英语、日语、法语、朝鲜语、德语笔译方向),设有东北亚外交外事高端人才培养博士项目。外国语言文学为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俄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绩,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获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学校主办的《外语与外语教学》入选全国文科百强期刊,同时入选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原科普性杂志《日语知识》和《英语知识》已分别成功转型为学术杂志《东北亚外语研究》和《语言教育》,受到外语界专家学者的好评。目前学校专任教师近90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00余人,每年聘请来自近20个国家10个语种的近百名外籍教师。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7人,省级优秀专家4人,省级优秀教师7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专业带头人4人,省级优秀骨干教师20人,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8人,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3人。比较文化研究基地为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同声传译实验室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学校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广泛开展跨院系、跨学科、跨国间的学术交流与研究。学校现有23个科研机构,近5年来获批国家、省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省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400余篇,近20部教材获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近300项学术成果获市级以上科研奖励,为东北乃至全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为服务国家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本科生、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共1.5万余人。2009年以来,我校学生共有近50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及地区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奥运会、残奥会、夏季达沃斯、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大连国际服装节、大连国际啤酒节等重要国际大型活动上都活跃着我校学子的身影。近年来,毕业生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毕业生活跃在外交、外经外贸、旅游、教育等各条战线。建校以来,学校共有百余名毕业生先后进入国家外交部工作,被誉为京外高校中考入外交部人数最多的高校。学校汇聚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开放式办学,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近年来,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埃及、突尼斯、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及近20家企业团体等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学校现有的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孔子学院、俄语中心以及上合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单位等众多国际化平台,以交换留学、本科双学位、本-硕连读、硕-博连读、多语种交流、国际实训等培养模式,与国外知名院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全校每年派出近1000名学生,在合作培养领域实现了语言+专业、语言+实训的成功对接。2007年至今,学校先后在俄罗斯、日本、韩国、哥伦比亚、圭亚那、巴西、亚美尼亚、葡萄牙、意大利建立9所海外孔子学院。学校秉承崇德尚文 兼收并蓄的校训,坚持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国际化的特色办学之路,高度重视学科和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正朝着建设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目标迈进。大连外国语大学是外语人才的摇篮,通向世界的桥梁。
jiaowu.dlufl.edu.cn - 2020-01-01 - 收藏安阳师范学院教务处
安阳师范学院位于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所在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阳市,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08年的彰德府安阳师范传习所,1949年被命名为平原省立安阳师范学校,1958年更名为河南省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改名为安阳第一师范学校,1978年恢复为安阳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阳教育学院、安阳市第二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安阳师范学院。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学校现设文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体育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教育学院、传媒学院、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经济学院、软件学院、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公共艺术教学部、公共计算机教学部等24个教学院部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组建有创业学院、互联网+应用技术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国际教师教育学院。开设1个硕士专业、64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1333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5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955人。学校占地1796亩,建筑面积86.1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2.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82万册。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2000余人。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省级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高校创新团队8个、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3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19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8人、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年度人物2人。2010年以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6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7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6项、教育部项目36项,有382项科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99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738篇,其中SCI、SSCI、EI、A&HCI、CSSCI等收录1176篇,获批国家专利74项,外拨科研经费3700余万元。学校建有河南省2011计划汉语海外传播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新型光电功能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化学节能材料开发与应用、先进机器人研发、光伏并网发电及储能技术)、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河南省重点社科研究基地(中原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培育基地(汉字文化研究中心)、河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宗教问题研究基地、河南省感知数据智能处理国际合作基地、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硅材料光伏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甲骨文信息处理、中美智能信息处理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光伏并网发电)、安阳市重点实验室(中小企业私有云平台构建)、安阳市医药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阳市数字化甲骨文工程研究中心等省市级研究机构。公开出版的《殷都学刊》为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刊,发行到世界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入选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期刊)、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和全国社科规划办资助工程。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形成了社会广泛认可的质量品牌。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挑战杯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应届毕业生考研率、就业率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在2014年河南省普通高校艺术类本科专业评估中,音乐与舞蹈学类本科专业和美术学、设计学类本科专业均获优秀等次。目前,10余万名毕业生活跃在各行各业,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工作业绩,为地方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发挥文化传承创新优势,大力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在汉语国际教育研究生培养、汉字文化研究、汉字文化海外传播、汉字文化体验等方面探索出一套成功的经验。近年来,先后派出280余名教师、学生志愿者到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泰国等国家进行汉语教学,并与加拿大荷兰学院、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等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近年来学校荣获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普通高校先进党委、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中华全国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河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学生资助工作考核先进单位、中国最具发展潜力高等院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值得推荐的20张河南教育名片、河南省高等教育就业质量最佳示范院校、河南高等教育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等荣誉称号。
jwc.aynu.edu.cn - 2020-01-01 - 收藏哈师大教务处平台
哈尔滨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黑龙江省教育、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是黑龙江省属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成立于1951年,前身是1946年我党在东北解放区建立的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学校。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校训精神,发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优良传统,弘扬以行知精神为代表的大学文化,牢固树立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坚持立德树人、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培养和输送了39万余名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获黑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文明单位等称号。学校办学基础条件良好,占地面积346万平方米,教学基础设施建筑面积16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7.5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3亿元。建有集文博馆、动植物博物馆、游寿纪念馆、艺术馆为一体的展览中心。图书馆藏书354万册,是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500人,其中专任教师1681人,教授、副教授924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841人。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共6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3人,龙江学者、省级名师、省级突出贡献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共83人。学校专业、学科设置齐全,现有26个学院(部),80个本科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群)和21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6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全日制本科、硕士、博士在校生3.7万人。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有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等4个国家级基地,10个省级和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心理学会等7个省一级学会挂靠在我校,有各类研究所、研发中心51个,由学校主办的14种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韩国、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教育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在海外创办了4所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招生院校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 基地。2016年1月,学校成功召开了第十二次党代会,全校上下凝心聚力,豪情满怀,开启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师生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为建设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jwc.hrbnu.edu.cn - 2020-01-01 - 收藏华南师大教务处
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96年进入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5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3个校区,占地面积 3025亩,校舍面积155万平方米,图书374万册。学校现有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光学、体育人文社会学(重点培育)4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含5个攀峰重点学科,14个优势重点学科和3个特色重点学科,共18个一级重点学科和4个二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体育学和教育学3个学科进入全国高校前10%;化学、植物与动物学、工程学和数学4个学科进入ESI 全球前 1%。学校拥有84个本科专业,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0多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学科布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门类。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良好、水平较高,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学者。现有专任教师1979人,其中副高级以上109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16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1840人。现有院士(含双聘和外籍)1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人,长江学者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3个,国家教学名师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领军人才8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珠江学者15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7名,并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3名。学校自建国之初就开始面向全国招生,现招生范围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4894人,硕士研究生7553人,博士研究生842人,博士后在站98人,留学生1019人,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有国家级绿色光电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环境理论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化学储能材料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光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发平台示范基地、教育部部省共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心理应用研究中心)、国家体育总局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有6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工程实验室、22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国际合作基地、6个广东省高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3个广东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等。学校还拥有1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7个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此外,广东省网络图书馆、广东高校建筑规划设计院等机构均设在学校。学校积极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已与国(境)外13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引进智力与优质教育资源、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合作办学、举办国际会议、出版学术成果、对外汉语教学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其中,与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与瑞典隆德大学等联合组建的光信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标志着学校国际化科技进程迈进了新的阶段。学校与加拿大卑诗省高贵林市、法国留尼旺大学、拉脱维亚共和国拉脱维亚大学共建了三所孔子学院。学校充分发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的优势,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教师培养与培训基地、教育研究与政策咨询智库、教师终身学习与资源共享平台。作为广东各阶段教育的工作母机,学校一直承担着全国高校中最大规模的教师培养与继续教育任务;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部国培计划教师远程培训机构;教育部 国培计划海外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广东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先后落户我校。教育服务范围辐射全国,并率先持续开展中英、中美中小学校长双向交流培训,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学校依托教育心理等学科优势,强化教育研究,全力打造南方教育高端智库,在珠三角、粤东西北努力建立若干教育发展研究院(中心)。学校服务广东教育综合改革,与多个地方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优质附校资源辐射各地。学校在服务港澳台教育发展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先发优势,是最早在香港澳门合作办学的内地高校,被誉为澳门师资三大力量之一。80多年来,学校数易校名,几度迁徙,虽历经沧桑,却弦歌不辍。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秉承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的优良传统,践行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共同铸就了学校今天的繁荣与发展。学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广东、辐射港澳、面向世界,致力于培养卓越教师、推动区域教育发展、引领中国南方教师教育,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支持和文化服务,为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
jw.scnu.edu.cn - 2020-01-01 - 收藏西南林学院教务处
西南林业大学地处四时花开不断的春城昆明,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院校,拥有70多年林业高等教育的办学经历和30余年的独立办学历史。西南林业大学起源于1939年云南大学森林系和1958年成立的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1973年昆明农林学院林学系与南迁昆明的北京林学院合并办学,成立学校的前身云南林业学院,1978年北京林学院迁回北京办学后,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变更为云南林学院,直属国家林业部管理,1983年更名为西南林学院,为林业部直属的6所区域性林业本科院校之一,2000年学校由国家林业局直属高校调整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省为主管理,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南林业大学。1981年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设有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园林学院、机械与交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生态旅游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艺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人文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18个教学单位。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451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30人、外国留学生40余人。现有教职工117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数为379人,其中正高职人数为107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省突专家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者7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学校坚持立足云南、依托西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办学定位,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品德、知识、技能、个性为一体,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在推行学分制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目前共获得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49项,其中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云南省精品课程19门、云南省教学团队6个、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林学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3万余人。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获得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校坚持教学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的办学宗旨,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具有林业工程、风景园林学、林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有一级学科硕士点 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4个, 11个一级学科被列入省硕士学位授权点十二五建设规划、2个一级学科被列为十二五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林学一级学科被列为省院省校教育合作咨询共建重点学科。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2个,省级挂牌重点学科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72个。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校党委提出的教学科研并重,科研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发展思路,近年来在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数量层次、科研奖项、科研经费总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先后成立了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云南生物多样性研究院、国家林业局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西南山地森林资源保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国家级科研平台的重大突破,科研项目的数量和层次有了较大提高。2006年至今,共新增科研项目170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项、社会科学基金9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奖33项,科研到位经费达2.535亿元。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20万册,报刊1700多种,电子图书35.6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余个。标本馆被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省遴选为科普教育基地,拥有植物、木材、林木病理和森林昆虫等标本40余万份。据教育部2013年1月29日发布的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显示:我校的林学并列全国第5位、林业工程位居全国第5位,风景园林学并列全国第6位,生物学、生态学、城乡规划学也进入排名。学校始终以服务社会为己任,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向,发挥区域、行业和学科优势,在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森林培育、森林保护、竹藤研究、木质科学与技术、高原湿地等方面在国内有一定优势,一些领域居于国内同类研究前沿;在园林规划设计、生态旅游等领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在蚁类、鸟类、鱼类等方面研究取得突出成绩,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受到国家林业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多次表彰和奖励。学校十分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均面向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招收留学生。与非洲马里共和国阿斯基亚中学共建孔子课堂,在泰国喃篷职业技术学院设立海外分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等国以及台湾地区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法国、德国、波兰等国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近年来在学分互认的基础上,与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泰国和越南等国高校开展了2+2、3+1等模式的本科生联合培养,以及各种形式的本科生、研究生短期教学实习和毕业论文实习项目。与美国瑞尔保护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环境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麦克亚瑟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系。学校现已建成以林学学科为主,生物环境类学科为特色,农、理、工、文、法、管、教等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设施较为完善、环境十分优美的红土高原上的绿色人才摇篮,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云南省文明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学校正努力向建设有特色高水平林业大学的目标迈进。
jwc.swfu.edu.cn:8080 - 2020-01-01 - 收藏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教务处
燕京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其前身是中国优秀独立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学校位于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区域——燕郊高新技术开发区,距天安门38公里,一河之隔毗邻首都行政区。历经多年的发展,燕郊已成为京东地区最富发展实力、发展魅力和发展活力的现代化产业新区。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办学设施齐备完善,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体育场、数字化图书馆和校园网络。设有8个二级学院,工、管、艺、文、经、理、法、教育8个学科门类,47个本科专业以及19个专科专业。在校本科生逾20000人,累积为国家输送优秀毕业生27000余人。学校以勤奋创新 璞玉成器为校训,坚持育人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4+1(理论教育与应用能力训练)、1+N(学历证书加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为主,满足多样化需求,培养四会五有(即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与人共处;有感恩之心、有博大胸怀、有吃苦精神、有创新意识、有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才和发展途径。学校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开放办学,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中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下,建设400余家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实习与就业的平台,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让45%以上的学子实现在北京工作的梦想。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首位,成果丰硕,考研上线率在10%以上,每年都有众多学子考入985、211院校攻读研究生;大学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连续7年超过50%;就业率和考研上线率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学校先后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89项,发表学术论文940余篇,编写出版专(译)著、教材198部,获得专利5项。学校强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倡导爱心教育、责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感恩教育、雷锋连支教等成为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教育活动。每年一次的科技文化节、汽车文化节、体育文化节、英语文化节、大学生艺术节、中国国际新人电影节等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获国家级奖学金3985人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大奖440余项。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先后与北美、亚洲、欧洲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投资建设了海外课堂学习基地,让学生享受到世界优质教育资源的哺育,也让众多学子获得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向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性、创新型大学的目标前进,已成为我国最优秀的民办高校之一。先后荣获河北省园林式单位河北省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优秀民办学校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权威媒体和机构评为全国最具品牌价值独立学院全国最具影响力民办大学。2015年遴选为河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在武书连高校排名中,连续多年人才培养质量名列中国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前列。
www.yit.edu.cn/jwch - 2020-01-01 - 收藏
推荐资讯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