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35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网站目录 » 教育培训 订阅RssFeed

“教育培训”网站目录

  • 河北科技学院教务处

    河北科技学院教务处

    河北科技学院始建于1991年,是经教育部批准,以工科为主,工、管、经、艺、医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由河北省教育厅主管,坐落于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的历史文化古城河北省保定市。学校占地面积千余亩,校舍总面积6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近200万册,现有教职工20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89人,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45%以上,目前在校学生2万余人。学校设有董事会、校务会、校党委,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学校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学单位设有五院一系两部:经济管理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护理系,公共课部、培训部;教辅部门为现代教育中心、图书馆,目前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土木工程、会计学、环境设计等23个本科专业和47个专科专业。学校建有仪器设施完备的机械、汽车、财经、建筑、艺术等专业实践实验教学中心和现代化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室、多功能报告厅、综合体育场等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现有机电工程省级实验教学中心、两个校级实验示范中心、6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工程训练中心;学校共建成校外实习基地七十余家,不仅满足了学生实习的需求,也为京津冀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建校以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先后引入了军营文化、传统文化和产业文化,为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增添了活力,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秉承正德、厚生、笃学、强能的校训,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诚信求未来的办学理念,坚持学生信赖、家长放心、社会认可、政府满意的办学宗旨,按照知识+技术+能力+素质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奉献和创新精神强、专业技能和基础能力强的两强人才。先后为国内外数千家企事业单位输送了近5万名优秀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得到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认可,社会美誉度日益提升。近年来,学校承担或参与市级以上科研及教改项目近千项,出版著作与教材近千部,获厅局级以上奖励五百余项,在全国高校各类竞赛中获奖近百项;学校先后获得中国十大专业特色院校、中国高就业率品牌学校、全国准军事化管理特色院校、国家优秀校企合作示范单位、河北省依法诚信办学学校等荣誉。最新公布的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我校列河北省民办理工类大学第1位、中国民办大学排行第28位。

    www.hbkjxy.cn/html/jwc - 2020-01-02 - 收藏
  • 安顺学院教务处

    安顺学院教务处

    安顺学院坐落在贵州省安顺市。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西部,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全市总人口289.9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9%。安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是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贵州加快发展的经济特区,是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明代军事遗存屯堡村落和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堪称世界唯一;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安顺地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安顺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若飞同志的故乡,王若飞故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点之一。安顺学院是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黔江师范学校,历经黔江师范学校、黔江中学、省立安顺师范学校、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迄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学校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6万余名各类合格专业人才,毕业生大多工作在基础教育、基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第一线,为我国西南地区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学校拥有东、西、北三个校区,西校区为主校区,学校占地面积1113亩,教学行政用房10.88万平方米,学生宿舍5.01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53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61.12万元。学校教师队伍总人数为657人,其中专任教师430,教授及正高级职称53人,副教授及副高级职称242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503人(其中博士及在读博士82人),外籍教师3人;有贵州省省管专家3人,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2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3人,安顺市市管专家24人。学校现有51个本科专业(方向),全日制本科在校生7338人。学校现设有16个二级学院、4个教研教学部、8个教学科研辅助机构以及分别有1个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省级学会、省级社科研究机构、省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省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省级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省教育厅工程中心和2个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学校另有省级特色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5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校级研究中心3个。学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适应基础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科研实力逐年提升。十二五期间,学校教师共承担科研项目7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145项,地厅级项目267项。学校教师累计发表论文2473篇,其中被SCI、SSCI、EI等科学引文收录68篇,出版著作38部。学校以《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安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2﹞15号)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高校加快改革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5〕8号)文件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坚定了建设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方向,明确了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科研促校战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凸显,办学特色初步显现,服务地方能力持续增强,逐步进入了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新阶段。学校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广大师生对未来充满信心,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努力将安顺学院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立足安顺、研究安顺、服务安顺;坚持质量立校战略,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特色兴校战略,彰显特色,突出亮点,以特色引领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提升教师整体水平为核心,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延揽和造就优秀学者;坚持科研促校战略,加强科研管理,推动应用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发展。以四大战略促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把安顺学院建设成为一所西部知名、省内前列、人民满意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

    jwc.asu.edu.cn - 2020-01-02 - 收藏
  • 西安文理学院教务处

    西安文理学院教务处

    西安文理学院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西安市政府主办、省市共建、面向全国招生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先后由西安大学、西安师范专科学校、西安教育学院、西安幼儿师范学校和西安师范学校合并而成,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3年设立的陕西师范学堂。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坚持走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内涵发展、质量取胜之路,201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3年成为陕西省双学士学位授予试点单位,2014年成为陕西省转型发展试点学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站单位。学校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占地741亩,共有高新校区、太白校区和书院校区三个校区,建筑面积38.5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50万余册,资产总值10.70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32亿元。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186人,其中专任教师70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31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483人。有国家、省、市级各类专家22人,其中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级师德标兵3人,陕西省百人计划人选3人,西安市5211引进人才5人。学校现有45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2869人,设有10个二级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服务地方研究院和1个文化艺术教育中心。目前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代文学、专门史、分析化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软件工程),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视觉传达设计、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7个省级教学团队(分析化学、长安历史文化、计算机应用技术、大学英语、中国古代文学、软件技术、应用化学),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生命科学、文学艺术创新创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表面工程与再制造实验室),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意--实践型艺术设计、应用型软件服务外包、应用型化学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西安软件服务外包学院工程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实验室(移动电子商务工程实验室),还有17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学校与省市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各界合作,成立服务地方研究院,下设长安历史文化、区域教育发展、西安经济社会发展、西安统筹城乡发展、西安秦岭环境保护、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文化等研究机构。还设立了西安廉政研究、西安旅游发展、中国书画艺术等研究、研修机构。办有《唐都学刊》、《西安文理学院学报》刊物。近三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8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百余部,主持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473项,获批国家专利67项,获省市科研奖励52项。学校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近三年来,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泰国、柬埔寨、英国、比利时、克罗地亚、瑞士、新西兰、匈牙利、意大利及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向台湾地区选派了近两百名交流学生,同时也接收了台湾地区交流学生,选派青年教师到美国、英国、泰国、比利时、日本等国外大学访学,与泰国斯巴顿大学签订了学生实习协议,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签订了合作研究协议,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与美国莱特州立大学签订了3+2本硕教育合作项目协议,与日本城西国际大学建立了2+2的学生校际合作项目,与美国明尼苏达圣玛丽大学、美国蒙哥马利学院、瑞士瓦岱勒酒店管理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英国西苏格兰大学、英国伦敦南岸大学、柬埔寨智慧大学、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匈牙利欧布达大学、新西兰理工学院、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等签订了教育合作备忘录等。2014年秋季我校在美国蒙哥马利市蒙哥马利学院成功举办了师生艺术作品展。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如外交部原副部长符浩、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北京大学教授窦尔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著名摄影家柏雨果、全国模范教师高雅锦等。学校先后荣获省级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明校园、省级平安校园、省级卫生示范单位、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省教育志鉴编纂工作优秀单位、省学生志愿者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市级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市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进单位等40余项荣誉称号。

    jwc.xawl.edu.cn - 2020-01-02 - 收藏
  • 四川大学教务处个人信息系统

    四川大学教务处个人信息系统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学校现任党委书记王建国、校长谢和平。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1.5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两校合并为学校题词并寄予深切厚望。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李岚清同志在考察新四川大学时说:四川大学是我们改革最早的大学,对我国高校的改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说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先锋。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吴邦国、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四川大学视察慰问。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50余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评选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4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5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3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本科专业138个,博士后流动站37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四川大学大师云集,名师荟萃。截至2016年年底,有专任教师5324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1767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4人,杰出教授6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80人(含青年千人计划46人、外专千人计划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59人(含特聘教授41人、讲座教授14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5人,973首席科学家9人、牵头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项目获得者30人(32项),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2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含原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23人。四川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近年来,学校围绕创建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建立了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立了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构建了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本科323+X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3400余人。2003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31项、国家精品课程3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1门,获得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3篇。四川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现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6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有9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9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005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41项。2016年,学校科研经费达18.6亿元。2015年度发表国内科技论文总数列全国高校第5位,SCI收录论文数列全国高校第6位。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四川大学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9年成为首批获得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称号的4所高校之一。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2012年被评为国家A类(优秀)大学科技园,已孵化包括1家上市公司在内的科技企业335家。2016年,学校被批准成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近年来,学校与国内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外150多个地市和6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了近200个校地企产学研平台。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和咨询项目1.3万余项,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学校师生依托科研成果创办领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60余家。2009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13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学校设有4所卫生部直属附属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伤员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四川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学校已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25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港澳台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214所国际知名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与韩国、美国、比利时的5所大学合作共建了5所孔子学院。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相关机构建立的国际和境外科研合作平台和中心有:九寨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中德能源研究中心、中德水环境研究中心、中英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学-日立环境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西部农村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中国西部反贫困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同组建了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新建了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四川大学图书馆藏书665万册,人文博物馆珍藏文物8.5万余件,自然博物馆收藏动、植物标本87万余件(份),档案馆和校史展览馆收藏各类档案28万余卷(其中珍贵历史档案9000余卷)。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还建有校园网、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以及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学院等。锦江黉门,弦歌铿锵。当前,四川大学已经确立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伟大事业的宏伟目标。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

    jwc.scu.edu.cn/jwc/frontPage.action - 2020-01-02 - 收藏
  •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教务处

    浙江农林大学天目学院教务处

    浙江农林大学位于杭州西郊临安市,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的西端,是浙江省唯一的省属本科农林类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林业局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时称天目林学院,1966年更名为浙江林学院,2010年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经过近60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以农林、生物环境学科为特色,涵盖八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东湖、衣锦、诸暨3个校区,占地面积3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逾2.3亿元。学校设有17个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优势专业2个,国家卓越农林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12个,省级优势专业5个,省级新兴特色专业6个;现有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3个,浙江省一流学科(B类)9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与重点培育学科5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项,拥有林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10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41个,拥有农业硕士、工程硕士、风景园林硕士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授权领域15个。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文化传播基地各1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16个。学校面向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各类在校生3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0200余人,研究生1900余人,留学生、农民大学生、继续教育学生9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高级职称639人。拥有院士1人、共享院士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人、国家千人计划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4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农业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浙江省千人计划1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政府特聘教授(钱江学者)6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省级重点创新团队13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1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1人。长期以来,学校始终秉持求真、敬业的校训,弘扬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学校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具有肯干、实干、能干品质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有国家级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建有浙江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及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五年,本科生在全国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800余项,其中获全国挑战杯竞赛金奖2项、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涌现出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最美浙江人—2012青春领袖杨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优秀学生典型。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包括国家级科技项目在内的科研课题3300余项,科研经费总量近5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9项;国家级工程中心(实验室)4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研究平台)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基地)10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先后与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贵州等省的50多个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推广与社会服务,学校连续2年被评为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连续10年被评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先进派出单位,2009年被评为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获批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2014年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学校开门办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典、塞尔维亚、肯尼亚等24个国家(地区)的7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展学术交流、联合办学、科学研究等活动,与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与加拿大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联合培养人才,国际影响力逐步提高。学校重视生态文化建设,两园(校园、植物园)合一的现代化生态校园被誉为浙江省高校校园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是一个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被教育部、国家林业局等单位授予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学校将汇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提升内涵,促进学校转型,全面实施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朝着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内知名的生态性创业型大学目标阔步前进!

    jwc.zafu.edu.cn - 2020-01-02 - 收藏
  • 徐师大教务处

    徐师大教务处

    江苏师范大学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区域引领性示范高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的苏南军区转业干部文化速成学校,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为第一任校长。1956年学校暂名江苏省中学师资训练班(无锡师范专科学校筹备处),正式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招生。1957年成立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北迁徐州,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是当时苏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高校。60年代初,全国高校布局调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指示:徐州地区地域辽阔,要有大学,学校因此得以保留。从此,学校扎根苏北,艰苦创业,逐步发展。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所属的徐州工业学校并入。2011年11月,教育部复函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在学校发展史上,有著名汉语言学家廖序东教授,著名诗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吴奔星教授,戏剧家、中国古代文学史家王进珊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吴汝煜教授,教育家刘百川教授,心理学家张焕庭教授,历史学家臧云浦教授,地理学家罗其湘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建校以来,全校师生秉承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发展。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占地2047亩,校舍面积81.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4亿元;图书馆藏书279万册。学校设有22个专业学院以及敬文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独立学院科文学院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个非独立法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工程学院。现有68个本科招生专业,2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11个学科门类。有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艺术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9878人(含独立学院926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2379人。学校是全国首批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之一,相继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的40余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接收26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在美国建立了孔子学院,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项目,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开展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建校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十八万余名毕业生,一大批取得突出成就的江苏师范大学校友活跃在海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15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首届全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教材1种,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承担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6项;获批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4项,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4个,省级重点专业类1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教材14部,省级重点教材15部,省级优秀精品课程48门,高校省级英文授课精品课程1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江苏省软件服务外包类专业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2项。获得中央支持地方财政专项31项,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学校被教育部、国家语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全国唯一一家经典诵读教育学科(领域)培训机构,获评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师范生素质教育基地、中小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师资省级培养基地、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省级培训基地、江苏省五个区域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之一。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现有的1380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22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5人)、副教授46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11人。目前我校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江苏特聘教授6人;双聘院士量级人才9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量级人才51人;4人次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3人入选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3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6人为省双创计划引进人才,13人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91人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26人入选省青蓝工程;有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梯队4个,省创新团队计划引进团队4个,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5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2个。学校注重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内涵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现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二期项目6项,一级学科省重点学科9个;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最新排名前1%。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务院侨办侨务理论研究江苏基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中共中央编译局江苏师范大学发展理论研究中心、江苏省淮海发展研究院、江苏省先进激光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药食资源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与机构20个。近五年来,共获得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115项,其中国家基金项目356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7项、重点项目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1项;获得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在内的部省级以上科研奖励近65项。在Science 、Nature子刊、PNAS、JACS、BRAIN、《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6400余篇,其中被SCI、EI、SSCI和A&HCI等收录论文1685篇,被CSSCI收录1131篇;出版著作148部,出版教材56部,获得专利161项。通过省武器装备科研与生产二级保密资质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语言科学》杂志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CSSCI来源期刊,并获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专栏获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第二批名栏;《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连续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学校积极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彰显。与徐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了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乡村卓越教师教育联盟;先后与苏北十校共建教学科研联合体;与徐州、连云港、盐城、宿迁、宁夏中卫、内蒙古满洲里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校市战略合作关系;与徐工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建立校地共建载体平台、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基地100余家。获批开设淮海经济区首家雅思考点。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技术转移中心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主动发挥作为苏北地区唯一的江苏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服务功能,不断为推进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积极努力。近年来,我校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综合类一等奖。连续四年获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优秀项目办,连续七年荣获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优秀组织奖。校女子足球队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主力队员曾入选国家队参加奥运会和女足世界杯,以我校女足为班底组建的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队在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亚军,2012年我校女足代表江苏获得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女子足球项目冠军。由我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电视剧《无雨的日子》获得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最高奖——理想杯。教育部简报、《中国教育报》多次报道我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学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连续十一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联合表彰,多次荣获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全省共青团工作创新创优成果奖。学校四次被江苏省表彰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入选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并被授予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多次获省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多个班级获江苏省周恩来班命名表彰,多次获得江苏省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学校已连续十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四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学校,五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2011年,学校被授予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迈入新的发展时期,江苏师大人将继续发扬守正出新,坚志勇为的新时期校园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有品位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jwc.jsnu.edu.cn - 2020-01-02 - 收藏
  • 河北体育学院教务处

    河北体育学院教务处

    河北体育学院1956年始建于天津,1984年恢复重建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1985年由原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建院,是河北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本科体育专业院校。学院学府路校区位于石家庄市北部生态区、美丽的滹沱河畔,占地面积500余亩;正定新区校区占地200余亩,毗邻河北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校园内繁花似海,绿树成荫,错落有致,相映成趣,为莘莘学子学习、训练、生活、成长创造了优美的环境。育人为本,服务社会。学院办学实力雄厚,本科教育开设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英语、舞蹈学、舞蹈表演、休闲体育、物业管理(大型场馆管理)、播音与主持艺术等11个专业。并设有体育教育(高尔夫球和网球方向)、运动训练(3+2)专科专业和成人教育。体育教育训练学为河北省重点学科,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人体科学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为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社会体育专业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学院先后被授予省级本科体育教育创新高地、省少数民族综合训练基地、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等。《田径运动》、《体育科研方法》、《河北民间武术》、《健美操》、《运动生物化学》、《体操》、《运动训练学》等7门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河北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河北省国民体质信息中心、河北省模型运动协会、河北省定向运动协会、河北省地掷球协会总部均设在我院。体育运动学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严以治教,敬业奉献。学院拥有专任教师320人,其中正高级40人,副高级110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教师2名、硕士生导师资格教师16名;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99人,其中博士27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2.2%。具有运动健将资格教师30人;国际级裁判3人,国家级裁判1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河北省教学名师3人;全国武林百杰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担任省级以上学术协会理事以上职务人员30多人;田径运动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崇德砺能,笃学拓新。 河北体育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为主,以体育学科为骨干学科,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教学、科研、训练紧密结合的高等体育院校,承担着国家高水平竞技体育、体育教育、体育管理、全民健身等各类体育人才培养的任务。多年来为河北省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做出了较大贡献。如奥运冠军郭晶晶、蔡亚林、苏惠娟、庞伟,世界冠军张亚菲、任杰、赵颖慧,乒乓球国手牛剑峰等。截止到2012年8月,已毕业本、专科学生13194人。文明、求真、和谐、创新。近五年来,体育学科学术团队共承担各级别课题400多项。其中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课题124项,厅局级课题230项;横向课题75项;共发表论文1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17篇、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23篇;出版专著和教材91部;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9项;有10项成果获国家专利。艰苦奋斗,自强自励。多年来,学院立足一校两区格局发展主线,坚持立足体育、育人为本,顺应时代、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弘扬因拼搏而充实,因进取而快乐的体院文化,明确了教学科研、竞赛训练、大众健身三兼容的办学思路,强化院企联合、学训结合、分段教学、特色培养的办学特色,深化打通基础、专业分流、特色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队伍发展等质量工程,注重后备人才培养,提高服务社会意识,全力打造国内著名、特色鲜明的高等体育院校。在河北省体育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逐步确立了全省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的骨干地位。追求卓越高远,使命艰巨光荣。十二五期间,河北体育学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加快一校两区建设进程,为推动体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体育强国、振兴河北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jwc.hepec.edu.cn - 2020-01-02 - 收藏
  • 怀化学院教务处

    怀化学院教务处

    怀化学院创办于1958年,前身为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0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学校坐落于古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之称,现有沪昆高铁,湘黔、枝柳、渝怀铁路,及209、320国道、沪昆、包茂高速交汇的交通枢纽城市——怀化市。学校占地1100余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分东、西两个校区办学。学校拥有馆藏图书123万册,电子图书232万册,中文期刊1941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4亿元。有教职工980人,其中教授78人、副教授234人,具有博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为114人、559人;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7人;15人获得过曾宪梓教育基金奖,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人分别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6066人,成人学历教育学生7100人。学校现有21个学院(部、中心),设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汉语言文学、英语、商贸英语、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工业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制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风景园林、生物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生物制药、园林、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土地资源管理、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54个本科专业,专业覆盖经、法、教、文、理、工、农、管、艺等九大学科门类。拥有教育部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省优秀实习教学基地8个;省级基础课教学示范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9个、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4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发展专项资金实验室42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学校已同美国、加拿大、西班牙、乌克兰等国的高校建立了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并实现教师、留学生互派,形成了开放办学格局。学校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植物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建有省、校级科研机构(平台)37个,含民族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武陵山片区生态农业智能控制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聚乙烯醇纤维新材料与制品湖南省工程实验室,湖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等2个省级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以及湘西药用植物与民族植物学湖南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农村学前教育研究基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等2个湖南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五年来,教师发表的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53篇,获授权专利64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57部;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27项,其中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3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奖及科技进步奖9项,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3项。学校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11万人,其中一大批成为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或国内外知名学府和科研单位的教学、科研骨干。中国科学院院士席南华、著名作家王跃文、青年歌唱家陈思思等优秀人才是其中的代表。面向未来,怀化学院将秉承怀仁化物、立地仰天的办学理念及厚德博学、唯实求新的校训,朝着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稳步迈进。

    jwc.hhtc.edu.cn - 2020-01-02 - 收藏
  • 湖南大学教务处电话

    湖南大学教务处电话

    通讯地址:湖南长沙市岳麓山 邮政编码:410082 电话:0731-88822818 传真:0731-88822818湖南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位于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她不仅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现任党委书记蒋昌忠教授,校长段献忠教授。学校办学起源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 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十余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李达为新中国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曾先后更名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湖南工学院,1959年恢复湖南大学原称。1963年起隶属国家机械工业部,1978年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98年调整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继承和发扬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为核心的湖大精神,形成了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特色。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长为著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优秀的党政管理人才,师生中先后有34人当选为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居在湘高校第一,并稳居部属高校第一方阵。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3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学科门类。拥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专业学位授权,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2 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学校现有教职工近4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教授、副教授1100余人,院士8人(含双聘院士),千人计划53人,万人计划学者13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青年学者1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3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34人,湖南省百人计划学者64人,湖南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8个,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1个。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5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设有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卓越计划国家级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获得国家精品课程25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近五年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励近1400项,其中包括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 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冠军、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美国SAE方程式赛车新秀奖、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冠军等。第十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获得"理论设计与操作"团体赛总分第一名,并获得唯一特等奖。201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全国一等奖。2016年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三项。在国际上,有本科学生获得了有全球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IF国际设计大奖(iF Design Award)和全球设计界公认最高奖项的德国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Award);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获得金奖等。学校设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与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4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实验室、4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15个湖南省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校目前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牵头建设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近十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8000余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4项、国家专利金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奖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7项,二等奖24项,湖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6项、二等奖60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1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0项。学校还建设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长沙高新区麓谷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建立了56个高水平校地企产学研平台,与32 个省(市,自治区)和上千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学校运营管理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是国家设立的第三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现已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和企事业等近数百家用户单位提供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及大数据处理服务。目前,学校已与世界上1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与交流关系,每年聘请的长短期外国专家达300多人次,全年招收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以及港澳台学生1000余人。与韩国湖南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合作成立了孔子学院,成为湖南省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高校。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53.1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593万平方米。拥有藏书690余万册,其中中外文数字资源本地镜像128TB。全网支持下一代互联网IPV6,万兆骨干地面有线网已覆盖所有的教学楼、办公楼和学生公寓,无线校园网已覆盖南北校区教学区,校园网联网计算机达3万多台,出口带宽6.7G,结合移动技术实现多渠道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及服务,数字化校园建设成绩显著。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充分肯定,刘少奇、华国锋、胡耀邦、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等领导同志来到学校视察,留下了湘楚人才的摇篮惟楚有才,今斯更盛千年学府,百年名校等赞誉。麓山巍巍,湘水泱泱,宏开学府,济济沧沧;承朱张之绪,取欧美之长……历经千年沧桑的湖南大学,将继承和发扬岳麓书院优秀的教育和文化传统,遵循现代大学办学规律,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改革创新,强化特色,为创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jwc.hnu.edu.cn - 2020-01-02 - 收藏
  • 湖北美术学院教务处

    湖北美术学院教务处

    湖北美术学院是我国华中地区唯一一所多学科门类与多学历层次的高等美术学府。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20年的武昌美术学校,后定名为私立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简称武昌艺专)。作为我国最早开办的艺术专科院校之一,我校是中国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在9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始终秉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和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崇德、笃学、敏行、致美服务社会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目前,学校拥有藏龙岛和昙华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00余亩,各学历层次在校生8000余人。学校共设有中国画系、油画系、版画系、壁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系、雕塑系、设计系、服装艺术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水彩画系、美术学系、动画学院等12个院系,及视觉艺术基础部、公共课部、马列主义理论课部、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学校现有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中国画、书法学、绘画、公共艺术、雕塑、视觉传达设计、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环境设计、风景园林、服装与服饰设计、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动画、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艺术史论、艺术设计学、美术学、艺术教育、文化产业管理21个本科专业,33个专业方向,且均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学校与其他高校签署联合培养博士生协议,形成了我国中部地区高层次美术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作为全国首批32所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教育试点单位之一,目前学校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0人,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1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楚天学者主讲教授1人,客座(兼职)教授33人;设有湖北省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IFA时尚艺术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楚美术及中国南方先秦美术形态研究中心等四个省级研究中心,下设9个研究所;学校本科教学现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项目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2门,并建有湖北省省级质量工程与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共33项。此外,昙华林艺术区被授予湖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学校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聘请著名中外艺术家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和特约讲师,每年选派教师出国作学术访问和研修,并与国外部分艺术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合作。

    jwc.hifa.edu.cn - 2020-01-02 - 收藏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