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导航
网址导航
东华理工大学教务处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土资源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学优势和核学科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单位,拥有7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其中1个国防紧缺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江西省高水平一级学科;有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并具有同等学历人员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现有68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国家管理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国防军工专业、1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国防紧缺专业、14个江西省品牌专业。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学校1956年由原地质矿产部创建于山西,1959年9月南迁至江西抚州市,先后隶属于地质矿产部、二机部、核工业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学校现有南昌、抚州两个校区,校园总面积2500余亩,在校生3万余人(含留学生)。设有地球科学学院、核工程与地球物理学院、水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测绘工程学院、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法学院、艺术学院、理学院、体育学院、师范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军后备军官学院、国防科技学院(核能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研究生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等20余个教学单位。学校由中国工程院钱七虎院士担任名誉校长,现有教职员工28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00余人,拥有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井冈学者"等在内的一批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拥有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放射性地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际原子能机构参比实验室等多个高水平教学、科研平台,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学术联系。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铀矿地质、同位素水文学高级培训中心,被誉为"中国核地学人才摇篮"和"世界原子能事业的宝贵财富"。作为军工底蕴深厚的高校,学校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民族利益至上的宗旨,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弘扬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的"两弹一艇"精神,传承"明德厚学、爱国荣校"的大学文化,以培养志存高远、坚毅自强、知行合一、追求卓越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己任。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学校正在全面深化各项教育事业改革,大力营造"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学生健康全面成长、教工体面幸福生活"校园氛围,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以工为主、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军民融合,核学科特色鲜明、地学优势突出、引领行业、带动区域、具有国际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jwc.ecut.edu.cn - 2019-12-13 - 收藏江苏第二师范教务处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培养小学和学前师资为重点的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江苏教育学院,是建国初期江苏省较早设立的17所公办本科学校之一。1959年,江苏教育学院在全国省级教育学院中率先举办普通本科教育。文革期间学校一度停办,1978年复办并开始招收普通专科生,1996年起恢复招收普通本科生,2003年起招收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师范生。2013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由省属成人本科学校转设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6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江苏基础教育的办学定位,逐步形成了职前职后融通、教育科研引领、实践取向鲜明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秉承崇德敬业、求真创新的校训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范精神,按照学校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内涵、特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着力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朝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新型师范学院的目标稳步迈进。学校现有草场门、浦口、小行3个校区,占地面积524.32亩,另有占地面积1201亩的溧水校区在建。2015、2016年,溧水校区建设项目作为教育类唯一项目被列入江苏省重大项目,预计2017年底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学校设有14个教学院部、26个本科专业、2个教育硕士联合培养专业,覆盖教育学、文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主要学科门类。现有专任教师410人,另有外聘教师66人。专任教师中其中高级职称者203人,占专任教师的49.51%(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16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348人,占总数的84.88%。学校具有长期举办本科师范教育的教学科研积累。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各1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重点专业3个、特色专业6个、精品课程9门,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重点建设实验室各1个,省级实验教学和实践教育示范中心3个,近年来先后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8项。近4年共发表期刊论文1615篇,其中SCI/EI收录169篇,权威核心论文79篇,CSSCI期刊论文116篇,其他核心291篇。承担科研项目39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4项,省部级项目37项,市厅级项目153项,横向项目18项,校级项目159项。学校教育资源丰富,是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小学校长领航班培训基地和全省唯一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学校组织建设的江苏教育现代化研究院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培育智库,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等均为学校挂设机构,形成了面向基础教育、功能完备的教师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先后与美、欧、亚、非、大洋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国外高校联合建立孔子学院和汉语暨中国研究中心俄语暨俄罗斯文化中心各1个。200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学院基础上组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设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等8个教学科研机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机制。10多年来,省教科院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学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对江苏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研究成果。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表彰,培养了20多万名师范人才,为基础教育输送了一大批中小学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教育行政干部,被社会各界誉为江苏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的摇篮。
jwc.jsie.edu.cn - 2019-12-13 - 收藏内大教务处
【历史沿革】内蒙古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距北京400余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学校于1957年高起点创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任首任校长(1956—1968),原高教部综合大学司副司长于北辰任副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耶鲁大学博士李继侗先生来校执教并任学术副校长。党和政府从北京大学等国内十几所著名高校,选派一批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了建校初期高起点的师资队伍,带来名校积淀悠久的治学传统和崇高大学精神,为学校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办学基础和优良学风校风。学校于1962年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共建大学,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高校,201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西部一省一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支持高校、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双一流建设首选支持高校。【机构、学科与专业设置】学校由校本部、交通学院、满洲里学院以及艺术学院、鄂尔多斯学院校区构成,另设有1所新机制新模式独立二级学院——创业学院。校本部设有20个学院和1个体育教学部。学校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拥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另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另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含7个工程领域),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和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现设有87个本科专业,有100个本科教学实验室、58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现有4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西部卓越基层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门国家级精品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在校生人数】全校有各类在校生30305人。其中,本科生19257人、研究生6580人,校本部本科生12287人、研究生6392人、来华留学生年接收量800余人。在校生中,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35%左右。【人才队伍】全校有在编教职工2836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861人,教授275人、副教授581人;校本部有教学科研人员1047人,具有博士学位比例占64.5%,教授218人、副教授337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研究团队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全国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2人;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99人、创新团队16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14个、教学团队23个。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8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9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人;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9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33人;1个团队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科学研究】学校在蒙古学、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等领域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级重点研究平台6个;有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5个。十二五以来,共完成国家和部委科研项目488项、新获批立项759项,完成自治区科研项目624项、新获批899项,到账科研经费6.2亿元。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自然科学重大重点项目45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2项、重大委托项目1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各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哲学科学成果奖187项,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26项。基于Web of Science统计结果,2016年学校学术成果国际影响力增长到2010年的5.2倍。【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在现代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能源与新材料、矿物资源利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民族文化大区强区建设、战略决策与咨询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重要进展,面向地方发展的贡献度与日俱增。实现了牛羊繁殖生物技术体系的完善与产业化应用,建立了牛、羊和骆驼生态养殖新模式;集成草地适应性放牧利用技术、退化草地综合改良技术和刈割草场持续利用技术,进行了现代家庭牧场生态畜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解决马铃薯行业产业中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在传统蒙药基础上,利用现代药学技术开发创新蒙药;针对原矿杂质矿物质提纯分离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系列膨润土深加工专利技术;为自治区发展战略性新兴光伏产业、建设光伏小镇与现代农牧业融合示范基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开发出以蒙古文为主的多语种手机电子词典软件和蒙古文与基里尔蒙古文相互转换系统、国内首款蒙古语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系统等。【对外交流合作】学校与国(境)外的9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师生国际合作交流日益扩大和深入。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设有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内蒙古研究中心,与日本爱知大学合作设有中日共同GIS应用与地域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与英国华威大学合作设有中英企业数字实验室。学校设有蒙古国研究中心、俄罗斯语言文化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与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合作建有孔子学院。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是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学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年接收来自亚、欧、美、非四大洲的蒙古、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巴基斯坦、老挝、越南、乌兹别克斯坦、也门、吉尔吉斯斯坦、波兰、美国、加拿大、加纳、卢旺达、多哥、几内亚、赞比亚等20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800余人。【办学条件】全校占地面积4772亩,建筑面积97.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67亿元。其中,校本部占地面积1845亩,建筑面积61.1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99亿元。图书馆是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联合目录项目)B级成员馆、省级中心馆,全校印本文献372.35万册、中外文数据库95个、电子图书410余万种、全文电子期刊4.6万种。校园网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单位和办公与生活区,校园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内蒙古地区主节点。【办学目标】学校遵循首任校长乌兰夫提出的双重任务办学基本方针:既要注重质量与水平、在全国达到一定高度、成为自治区最高学府,又要承担起繁荣发展内蒙古文化、培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任务;坚持立足北疆、面向全国、育人为本、特色强校办学理念,秉承求真务实校训,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日益成为祖国北部边疆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研究、高质量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面向未来,在党和国家的特别关怀支持下,学校坚持走质量、内涵、特色和国际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实力与水平,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uaa.imu.edu.cn - 2019-12-13 - 收藏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西部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四川省成都市。学校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经过60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000余亩,拥有馆藏丰富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和一批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湖水悠悠,银杏成海,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学校以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精英人才为根本任务,同时,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着力培养世界信息产业和工程界优秀人才,以及卓越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学校设有24个学院(部),66个本科专业,其中14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33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0余人。学生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6年本科生国内外深造比例为60%,其中出国(境)深造比例为15%,成电学子遍布海内外。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了普惠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学生活跃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比赛、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大专辩论赛、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等国内、国际各类竞赛的赛场上,争金夺银,成绩斐然。学校已建成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精品开放课程、精品教材,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级教学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20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示范中心,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具有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金融、翻译、新闻与传播、药学、公共管理(MPA)、工商管理(MBA)、工程硕士(含13个工程领域)等7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3个。在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有5个一级学科排名进入前10,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排名第1,信息与通信工程排名并列第2。根据2017年3月ESI数据,学校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6个学科进入ESI前1%,其中工程学于2016年7月进入了ESI前1‰。学校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工作定位,努力构建三足鼎立(军事电子科研、以国家各类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与企业合作为主体的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架构,十一五以来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7项、部省级奖励239项,发表论文(专著)36000余篇(部),申请专利6400余项。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机构43个,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5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无锡研究院、成都研究院,致力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300余人,教授500余人。截至目前,我校现有国家级杰出人才总量(不重复计算)达200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IEEE Fellow2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2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计划8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21人(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2人),长江学者3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2017年初学校教师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5人、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15人。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威廉玛丽学院、韩国浦项工科大学成为姊妹学校。自2010年实现留学生规模招生以来,学校已招收来自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名留学生。学校每年主办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选派大批教师赴海外访学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会议。INTEL、MICROSOFT、TI和IBM等跨国公司在我校设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奖学金项目等,直接参与我校的人才培养。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与法国蒙彼利埃二大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孔子学院;与美国和葡萄牙名校开展IMBA和DBA合作办学项目。电子科技大学以求实求真、大气大为为校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己任,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为在本世纪中叶前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www.jwc.uestc.edu.cn/Index.action - 2019-12-13 - 收藏北京印刷学院教务处
北京印刷学院隶属于北京市,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印刷工艺系。1961年文化学院撤销,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印刷工艺系基础上组建成立北京印刷学院。经过59年的发展建设,学校已经成为学科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研究创新、办学格局开阔的传媒类大学。学校坚持特色发展,以特色学科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学校初步形成了传媒科技、传媒文化、传媒艺术、传媒管理四大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数字印刷、数字出版、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构成的新型数字媒体专业群,拥有4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硕士授权点,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0个本科专业。学校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科院化学所、华南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校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部国家级精品教材,4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4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学校是教育部印刷包装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处挂靠单位、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原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北京文化安全研究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动漫创作及人才培训中心。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2016年底,学校教职工共814人,其中专任教师534人,硕博比例达到86%,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8%。学校形成了以两院院士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顶尖人才团队,以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毕昇印刷杰出成就奖获得者为核心的行业领军人才团队,以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人才强教计划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团队。已建成了学历、年龄、职称结构不断优化的人才队伍。2014年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北京市属高校中尚属首例。截止到2015年底,我校在站博士后总计获得各类纵向课题立项42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文章59篇,科研进款共计223万元;截止到2016年5月,我校在站博士后共计34人,其中有6人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有20人获得北京市博士后科研活动项目资助,在市属单位中,我校获批国家和北京市博士后科研项目资助总人数均位列第三,资助人数占在站博士后人数比例排名第一。办学59年,学校已经为社会培养输送了5万余名毕业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在北京市属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大力推进科研工作,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工程。2012年、2013年我校科研经费稳定在7000万元以上。2014年、2015年学校新增科研经费6000万元以上。2016年学校获批国家基金(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项目13项,项目层次和成果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大软科学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千人计划王慰教授承担的千万级类脑计算处理器功能芯片及相关核心技术研究项目。学校强化产学研结合,建立了覆盖新闻出版产业链的科研平台。2010年经北京市批准,学校成立了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大学科技园。2013年,学校成立了文化产业安全研究院、青岛研究院。2014年,学校获批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成立北京印刷学院数字出版与传媒研究院。2015年,中国版权协会版权研究中心、国家复合数字出版工程和版权保护工程落户北印。2016年,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建筑大学3所地处北京市大兴区的北京市属高校携手,成立京南大学联盟。学校与属地政府、20余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兄弟院校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发起成立北京绿色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建京南大学联盟。近三年承担了100余项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学校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被SCI、EI、ISTP、CSSCI检索论文数近800余篇;申请专利470件,授权专利365件。荣获国际国内大奖多项。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大力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14个国家的50余所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签订了本科、研究生以及本科与研究生联合培养、共同授予学位的协议。在国内外百余家出版社、公司、企事业单位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多家企业在我校设立了奖助学金。学校成立校友会,积极利用校友资源,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服务。
jwc.bigc.edu.cn - 2019-12-13 - 收藏上海政法学院教务处
上海政法学院始建于1984年。2004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政法学院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坚持立足政法、服务上海、面向全国,依托政法系统的行业优势,走以需育特、以特促强的创新发展道路,已经形成以法学为主干,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语言文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正为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政法大学而奋斗。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0000余名、二级学院1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9个、本科专业及方向31个、高职专业7个。监狱学、社会工作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法学和工商管理为上海市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基地。法学学科为上海市一流学科。建立了一带一路安全问题协同创新中心,并获批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学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地区学生,分别与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3年9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宣布,中方将在上海政法学院设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近50%;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其中博士占总数的43%。有8名教师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50余名教师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刘云耕同志任学校名誉校长。学校还聘请了国内法学界、经济界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100余人为客座、兼职教授。学校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21万余平方米,被誉为佘山脚下的花园学府。自1999年至今一直被评为上海花园单位,蝉联11—17届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200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2015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www.shupl.edu.cn/html/jwc - 2019-12-13 - 收藏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教务处
河北医科大学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初名北洋医学堂,1894年由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于天津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辛亥革命后,1912年10月民国教育部颁发第十六号令,据此北洋医学堂1913年更名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并开始招收本科学生。1915年学校迁至保定。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被迫停办。1946年1月复校招生。1949年4月更名为河北医学院。1958年学校由保定迁至石家庄。1995年,原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改称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2016年,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建河北医科大学协议。十三五期间,学校制定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发展目标。学校秉承崇德、敬业、严谨、创新的优良传统,历经12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科大学。2005年学校提出了明德 博学 行方 智圆的校训。2015年学校确立了学生为本,教师为先的办学理念。目前,学校有两个校区,五所医院,下设14个二级学院,1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807人。学校建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2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医学教育体系。全校系统共有教职工15000余人,其中正高职专业技术人员1005人,副高职专业技术人员1537人,博士生导师117人,硕士生导师1414人。在这支队伍中有一批学识渊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教授,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优秀(模范)教师8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燕赵学者2人,河北省高端人才4人,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6人,省管优秀专家65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8人。学校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所为三级专科医院,编制床位9139张。另有5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所教学医院和28个实习基地。学校不仅是河北省的医学教育、医疗救治中心,也是河北省的医学研究中心。设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培育学科1个(法医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6个,河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支持学科1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新型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工程中心20个,省级研究所6个。此外,学校还承办编辑出版了国家级及省级学术刊物8种。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河北省对外文化、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比利时、法国等12个国家的27所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聘请了百余名外国专家担任学校的名誉职务,有留学生446人在校学习。此外,学校秉承大学服务于地方建设的宗旨,积极向地方政府与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先后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署合作协议43项,合作内容涵盖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
jwc.hebmu.edu.cn - 2019-12-13 - 收藏长江职业学院教务处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经济管理大学)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教育厅直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地处美丽的南湖之滨、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地段。学校发展饱经风雨,数度变迁。1984年8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创办湖北经济管理大学;1990年10月,省政府决定将湖北经济管理大学划归湖北省教育厅领导;1998年10月,省政府决定将武汉冶金安全技术职工大学并入湖北经济管理大学;1999年7月,教育部批准在湖北经济管理大学基础上建立长江职业学院;2015年6月,省政府决定将创办于1975年的湖北省医药学校整体并入长江职业学院。学校立足中国光谷和武汉科技新城,面向湖北,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办学40余年,已为国家培养了15万余名各类专门人才,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总裁安聪慧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毕业生已逐步成为社会英才。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声誉,人才培养工作引起社会高度关注。2013年,长江职业学院被列为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前100名唯一上榜的高职院校,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85位。2015年中国大学竞争力排名,入围中国专科院校100强,在全国1322所专科院校中排名第44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2000多人,招生进口旺、就业出口畅,毕业生连续三年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96%,位居湖北高职院校前列。学校设有12个教学单位(10院1部1中心),即艺术设计学院、财会金融学院、电商物流学院、旅游信息学院、机电汽车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物医药学院、音乐传媒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公共课部、实践教学中心。开设有艺术设计、财经、制造、电子信息、土建、旅游管理、文化教育、生化药品、轻纺食品等九大类50个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646名,其中教授87人、副教授331人。学校拥有一批省级重点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精品课程和楚天技能名师,多次获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和其他各类奖项。近三年来,教师指导学生在国内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捧杯夺筹,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600余项。学校拥有动画制作、市场营销、生物技术、药品食品检验、计算机应用等五个国家级实训基地和全国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牵头组建了湖北省动漫职业教育集团,并获批湖北动漫职业教育品牌建设项目(湖北省十大职业教育品牌之一);校办企业——湖北益康制药厂已经建设成为集产、学、研、训为一体的实训基地。学校先后投资近亿元建成了动漫制作、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汽车电控和药品检测等100多个校内实习实训室和20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水晶石教育集团、吉利集团、苏宁云商、京东、百度、武汉九州通集团、武汉烽火科技集团、新西兰渲奇数字科技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开办有水晶石班、渲奇班、吉利班等32个订单班,有效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极大促进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就业择业能力,充分保障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和就业质量。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拥有湖北省高职院校唯一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校是湖北省高职高专院校党建研究会和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学会首届会长单位,连续五届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最佳文明单位称号,曾获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宣传思想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毕业生就业规范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率先试行的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承诺制和组建12年之久的大学生雷锋连、连续10年评选感动校园人物等事件被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30余家媒体持续、深入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学校本着江通天下、职领未来的办学思想和传承拓新、质量为本、特色发展、开放融合的治校理念,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校风、厚德尚能的教风、笃学善行的学风。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机制活校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适应需求、面向人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技术技能积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良好职业能力、较强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过程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教学内容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适应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机结合,素质教育注重诚信、勤劳、沟通、奉献的八字方针。倡导根雕式教育艺术,相信人人有才,致力人人成才,因时因势发掘潜能,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并走向成功。学校将技术创新、能力拓展、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营造健康、高雅、向上的艺术长职、人文长职、创新长职校园文化,着力打造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全国知名的特色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不断拓宽办学思路,积极加强与国外、境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2所院校建立了国际、境外合作关系。
jwc.cjxy.edu.cn/index.jsp - 2019-12-13 - 收藏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务处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是国家财经类大学之一,主校区坐落于上海历史文化发祥地松江区。学校创办于1960年,55年来学校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对外开放、对外贸易发展休戚与共,学校秉持诚信、宽容、博学、务实的校训,坚持特色发展道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学校迈向新蓝图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理学5大学科门类,设有国际经贸学院、国际商务外语学院、金融管理学院、法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会展与旅游学院、商务信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国际与继续教育学院、WTO研究教育学院等学院。目前学校共有30个本科专业,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本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金融学、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财务管理和国际贸易实务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市场营销学、证券投资分析和商业物流学为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工商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学校现有教职工1000余名,高级职务教师400余名,研究生、本科学生10000余名,各类留学生2000余名。学校是我国对外经贸人才的摇篮,注重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提升学生国际交往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特色鲜明的国际经贸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的国际经贸专业人才中,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对外经贸企业界的领袖人物、跨国公司或涉外企业的精英骨干,在世界经贸舞台发挥才干。建校以来,历届毕业生创业后向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已经超过了历届学生总人数。近年来,学生在国内外举办的各类专业赛事中多次夺魁。学校坚持科研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方向,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数百项。学校在我国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校发起成立了关贸总协定上海研究中心、世界贸易组织上海研究中心、世贸组织贸易政策审议中心、WTO争端解决机制研究中心等机构,是世界贸易组织首批教席院校之一。学校获准建立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等研究平台,学校专家被批准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和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工作室的首席专家和领军人物,系统开展国际贸易领域的高水平研究,服务于上海和国家的对外经贸事业。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100多个国家和境外伙伴缔结合作交流协议,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或交换生项目。建有3所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接收院校以及上海市政府奖学金生接收院校。看今朝鲲鹏正举,新征程铿锵前行。学校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加强依法治校、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发展成为一所高水平、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应用研究型大学。
jwc.suibe.edu.cn - 2019-12-13 - 收藏私立华联教务处入口
私立华联学院,另称广东华联大学,座落于广州天河区东圃小新塘新景路,创立于1990年,由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原广东民族学院)等广州地区部分普通高校离退休教授联合创办。学院于1994年4月26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2009年,学院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学院取得了招收外国留学生的资格。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面积600多亩,在校学生9000人,专任教师230人(包括外籍教师13人),兼任教师202人,设有11个系,35个专业,并设有专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各种考证培训的继续教育学院,学院与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外贸外语大学等高校合办相沟通自考本科学历教育。
www.hlu.edu.cn/jwc2017/jwc2015.aspx - 2019-12-13 - 收藏
推荐资讯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