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35分类目录!
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网站目录 订阅RssFeed

网址导航

  • 沈阳大学教务处

    沈阳大学教务处

    沈阳大学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5年创办的奉天实业学堂和1906年创办的新民公学堂,迄今已逾百年。多年来,学校秉承厚德重学、至诚至勤的校训和科学办学、民主办学、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求实创新,和谐奋进,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同时拥有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和留学生教育的综合性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52.8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7.1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达到165.1万册,电子图书24余万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5亿元。 学校设有20个教学院(部),拥有1个博士授权点,10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开设本科专业65个,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1个学科门类,各类在校生2万余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73人,其中长江学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11人,教授199人、副教授58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902人。学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已有3个本科专业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现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本科示范性专业2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8个(重点支持专业2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工程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12名。 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55项,其中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42项。陆续实现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零的突破。累计发表SCI、EI、CSSCI、ISTP检索论文700余篇。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2个,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沈阳市高层次人才储备基地1个。2012年,污染环境治理与区域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重大科技平台。 学校注重开放办学,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高等院校及教育机构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目前,学校已成为辽宁省第三家具有HSK考试资格高校,辽宁省唯一一家国家汉办新HSK网络考试授权单位。

    jwc.syu.edu.cn - 2019-12-26 - 收藏
  • 川农教务处

    川农教务处

    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现任党委书记邓良基教授、校长郑有良教授。学校办学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此后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年)、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学校现有雅安、成都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625万册(件)。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现设有学院24个,研究所(中心)14个,涵盖农学、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文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二级学科67个,专业学位授予类别(领域)21个,本科专业86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省重点学科19个。2005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重点高校之一。2012年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中,6个参评学科有3个、2个和1个分别位居全国第4、第5和第7。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教授311人、副教授536人;博士生导师233人、硕士生导师548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1人,国家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0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90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51人,四川省千人计划人选7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3人;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4人,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6人,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4人。学校是全省首批人才优先发展试验区2所试点高校之一。学校育人体系完备、条件优良。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是文革后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9000余人,其中:本科生34000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近4000人。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86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省级一等奖26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提名6篇。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0项。学校是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之一、全国首批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所高校之一和全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6所高校之一。学校科研成果丰硕、效益显著。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6项,四川省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52项。70%左右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建有教育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6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教育部农业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科技部条件平台1个,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创新团队7个,以及四川省重点(高校)实验室2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社科研究基地4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协同创新中心4个。主办的《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学校还是全国首批成立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10所高校之一。学校对外交流广泛、形式多样。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和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是全国首批有条件接受留学生的200所高校之一,还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签约高校。学校建设与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1991年4月和2002年5月,江泽民同志两次亲临学校视察,对学校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2002年1月,温家宝同志批示:川农大精神应该总结、宣传和发扬。2007年10月,温家宝同志再次批示:川农大工作很有成绩,办学经验值得重视。2008年5月,李克强同志亲临学校看望慰问5.12受灾师生员工。2001年10月,李岚清同志亲临学校视察,高度评价川农大精神,充分肯定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始终坚持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办学理念,大力弘扬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继续秉承追求真理、造福社会、自强不息的校训,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持续推进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建设,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jiaowu.sicau.edu.cn/web/web/web - 2019-12-26 - 收藏
  • 内蒙古大学教务处

    内蒙古大学教务处

    【历史沿革】内蒙古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市,距北京400余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学校于1957年高起点创办,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主席乌兰夫任首任校长(1956—1968),原高教部综合大学司副司长于北辰任副校长,中科院学部委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耶鲁大学博士李继侗先生来校执教并任学术副校长。党和政府从北京大学等国内十几所著名高校,选派一批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成了建校初期高起点的师资队伍,带来名校积淀悠久的治学传统和崇高大学精神,为学校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办学基础和优良学风校风。学校于1962年招收研究生,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2004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共建大学,2012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高校。【机构、学科与专业设置】学校由校本部和艺术学院、交通学院、鄂尔多斯学院、满洲里学院构成,另设有1所新机制新模式独立二级学院——创业学院。校本部设有20个学院和1个体育教学部。学校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拥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动物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生态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有18个自治区重点学科、8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另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另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含7个工程领域),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现设有82个本科专业,有144个本科教学实验室、104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现有4个国家级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西部卓越基层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门国家级精品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1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在校生人数】全校有各类在校生31792人。其中,本科生19781人、研究生6462人,校本部本科生11869人、研究生6305人、来华留学生800余人。在校生中,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35%左右。【人才队伍】全校有在编教职工2727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769人,教授262人、副教授551人;校本部有教学科研人员1040人,具有博士学位比例占62%,教授211人、副教授332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研究团队2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全国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92人、创新团队15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13个、教学团队22个。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8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人;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1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44人;1个团队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科学研究】学校在蒙古学、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等领域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技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部级重点研究平台8个;有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0个。十二五期间,共完成国家和部委科研项目360项、新获批立项626项,完成自治区科研项目454项、新获批741项,到账科研经费5.2亿元。主持或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自然科学重大重点项目45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2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自治区哲学科学成果奖55项、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20项。基于Web of Science和InCites统计结果,2015年学校学术成果国际影响力增长到2010年的3.85倍。【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在现代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能源与新材料、矿物资源利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民族文化大区强区建设、战略决策与咨询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重要进展,面向地方发展的贡献度与日俱增。实现了牛羊繁殖生物技术体系的完善与产业化应用,建立了牛、羊和骆驼生态养殖新模式;集成草地适应性放牧利用技术、退化草地综合改良技术和刈割草场持续利用技术,进行了现代家庭牧场生态畜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解决马铃薯行业产业中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在传统蒙药基础上,利用现代药学技术开发创新蒙药;针对原矿杂质矿物质提纯分离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系列膨润土深加工专利技术;为自治区发展战略性新兴光伏产业、建设光伏小镇与现代农牧业融合示范基地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开发出以蒙古文为主的多语种手机电子词典软件和蒙古文与基里尔蒙古文相互转换系统、国内首款蒙古语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系统等。【对外交流合作】学校与国(境)外的9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师生国际合作交流日益扩大和深入。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设有中美生态、能源及可持续性科学内蒙古研究中心,与日本爱知大学合作设有中日共同GIS应用与地域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与英国华威大学合作设有中英企业数字实验室。学校设有蒙古国研究中心、俄罗斯语言文化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与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合作建有1所孔子学院。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是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高校。学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有来自亚、欧、美、非四大洲的蒙古、日本、韩国、印度、泰国、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也门、朝鲜、老挝、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英国、波兰、美国、加拿大、加纳、卢旺达、多哥等19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800余人。【办学条件】全校占地面积4646亩,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亿元。其中,校本部占地面积1716亩,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8亿元。图书馆是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联合目录项目)B级成员馆、省级中心馆,馆藏印本文献375万册、中外文数据库89个、电子图书410余万种、全文电子期刊3.5万种。校园网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单位和办公与生活区,校园网络中心是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内蒙古地区主节点。【办学目标】学校遵循首任校长乌兰夫提出的双重任务办学基本方针:既要注重质量与水平、在全国达到一定高度、成为自治区最高学府,又要承担起繁荣发展内蒙古文化、培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任务;坚持立足北疆、面向全国、育人为本、特色强校办学理念,秉承求真务实校训,弘扬崇尚真知、追求卓越的内大精神,日益成为祖国北部边疆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成果转化基地和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面向未来,在党和国家的特别关怀支持下,学校坚持走质量、内涵、特色和国际化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实力与水平,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uaa.imu.edu.cn - 2019-12-26 - 收藏
  • 医大教务处

    医大教务处

    中国医科大学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院校之一。学校的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1931年1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创建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江西瑞金,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医学院校,中央军委总军医处处长贺诚兼任校长。1932年2月22日,在江西雩都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学校制定了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办学方针,朱德总司令到会讲话。1932年10月,中央军军委决定军医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4年10月,作为军委直属队的一部分从瑞金出发全程参加了举世瞩目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担任救护工作并坚持办学,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医学教育史上写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壮丽诗篇。1935年12月学校到达陕北,在瓦窑堡办学。1937年1月迁至延安,同年8月更名为八路军卫生学校并随总卫生部开赴抗日前线,学校师生参加了平型关战役、阳明堡战役的救护工作。1940年9月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定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1年,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创校以来第十四期)毕业生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这一题词是中国医大人的行动指南,最终成为全国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1945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指示精神,中国医科大学从延安出发挺进东北。1946年7月到达黑龙江兴山(现鹤岗市),合并了东北军医大学(前身为哈尔滨陆军军医学校)。1947年1月合并东北大学医学院和原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部分。1948年陆续建立了四所分校,后第一、第二分校合并发展为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三分校迁回校本部,第四分校发展为现承德医学院。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中国医科大学奉命进驻沈阳,接收、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州医科大学,1911年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和原私立辽宁医学院(前身为盛京医科大学,1883年由英国苏格兰教会建立)。1952年10月,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院系调整的决定,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独立为东北药学院(即现沈阳药科大学)。1954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划归国家卫生部管理;1956年9月根据国务院指示改名为沈阳医学院,1978年1月恢复中国医科大学校名。2000年起由辽宁省和国家卫生部共建;2015年12月成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教育部共建高校。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9万多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高级领导干部和著名医学专家。目前学校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护理学等6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0个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6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7个博士后流动站和21个本科专业。今天的中国医科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校师生团结一致,担当奉献,正在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科强校而全力拼搏。

    www.cmu.edu.cn/jwc - 2019-12-26 - 收藏
  •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

    电子科技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之称的西部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四川省成都市。学校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经过60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占地面积5000余亩,拥有馆藏丰富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和一批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学校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湖水悠悠,银杏成海,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学校以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根本任务,同时,大力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着力培养世界信息产业和工程界优秀人才,以及卓越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学校设有24个学院(部),61个本科专业,其中14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各类全日制在读学生33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2000余人。学生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本科生国内外深造比例在50%左右,成电学子遍布海内外IT领域。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了普惠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学生活跃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艺术比赛、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大专辩论赛、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等国内、国际各类竞赛的赛场上,争金夺银,成绩斐然。学校已建成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精品开放课程、精品教材,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级教学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20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示范中心,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学校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具有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金融、翻译、新闻与传播、药学、公共管理(MPA)、工商管理(MBA)、工程硕士(含13个工程领域)等7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3个。在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有5个一级学科排名进入前10,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排名第1,信息与通信工程排名并列第2。学校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工作定位,努力构建三足鼎立(军事电子科研、以国家各类基金为代表的基础研究、与企业合作为主体的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架构,十一五以来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7项、部省级奖励239项,发表论文(专著)36000余篇(部),申请专利6400余项。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个,省部级科研机构43个,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5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学校设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无锡研究院、成都研究院,致力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2200余人,教授500余人。截至目前,我校现有国家级杰出人才总量(不重复计算)达200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IEEE Fellow21人,万人计划入选者12人(含青年拔尖人才计划8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21人(含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2人),长江学者3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5人。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已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威廉玛丽学院、韩国浦项工科大学成为姊妹学校。自2010年实现留学生规模招生以来,学校已招收来自全球69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名留学生。学校每年主办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选派大批教师赴海外访学进修、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会议。INTEL、MICROSOFT、TI和IBM等跨国公司在我校设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奖学金项目等,直接参与我校的人才培养。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与法国蒙彼利埃二大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建孔子学院;与美国和葡萄牙名校开展IMBA和DBA合作办学项目。电子科技大学以求实求真、大气大为为校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己任,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为建成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www.jwc.uestc.edu.cn/Index.action - 2019-12-26 - 收藏
  • 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

    四川师范大学教务处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是四川省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成龙、广汉科教园、东校区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400余亩。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7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现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约11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800余人。四川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迁到成都现址。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我校。1978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确立为四川省重点高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我校。学校1979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2006年被批准为博士授权单位,同年,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2012年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我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校拥有一支发展潜力大、学缘结构好、学历结构合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教师队伍,其中先后有7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获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49人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8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4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84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23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人才培养计划,12人获得四川省教学名师称号,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他们的学术贡献和教书育人的业绩享誉海内外,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历经七十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覆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的综合型师范大学。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6个学院,85个本科专业。现有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基础数学等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和教育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同时还拥有教育、艺术、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工商管理、旅游管理、翻译、法律、应用心理、公共管理、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安全工程领域)等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现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研究机构和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覆盖17个专业),4个国家及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国家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国家特色专业,5个国家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国家及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15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开放课程,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施学校;17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20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卓越教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63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开放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双语教学课程、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学校获近两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59项。拥有1所有20余年历史的校中校——四川师范大学美育学校。学校生源遍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建校七十年来学校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为代表的30余万名各类毕业生,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的业绩为学校增光添彩,共同铸就了四川师范大学光辉的历史。十二五以来,学校的科研工作成效显著,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含重大、重点项目)项目128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实际到校科研经费1.52亿元,高级别论文发表数量587篇,授权发明专利63项,实施科研成果转化项目300余项。四川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教育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协同创新中心是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该数量在省属高校中并列第一。四川师范大学科技园是四川省首批省级大学科技园,是西部地区唯一以文化创意为主要特色的大学科技园。现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巴蜀文化研究中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实验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可视化计算与虚拟现实实验室、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多元文化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四川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综合改革研究团队、四川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团队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学校图书馆共有纸质图书357万册,电子图书13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40个。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75亿元。学校设有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四川省高校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四川省分中心、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四川省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管理中心、四川省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四川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等级检测中心等省级培训及研究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高校对外交流中心之一,也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资格和接收澳门地区保送生的高等院校,已与近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目前我校不仅培养各类层次的境外留学生,还拥有各类层次、不同国别的中外联合培养项目。经国家汉办批准,我校分别与韩国延世大学、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建立有日本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中俄文化交流中心、中法文化交流中心、以及与韩国延世大学合办的成都世宗学堂。目前,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和谐,朝气蓬勃,正在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为把我校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jwc.sicnu.edu.cn - 2019-12-26 - 收藏
  • 天津工大教务处

    天津工大教务处

    天津工业大学是教育部与天津市共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的学科始建于1912年,1958年开始独立办学,原名河北纺织工学院,1968年更名为天津纺织工学院,2000年更名为天津工业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纺织高等教育的学府之一,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学校总占地面积约18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3万平方米。学校下设16个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名,其中本科生近24000名,研究生3000余名,在校留学生近1200人次。学校现有6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其中包括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天津市品牌专业、6 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天津市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3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天津市属高校中唯一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分离膜与膜过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6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7个天津市工程中心、1个天津市技术推广中心,1个天津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市级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1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拥有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天津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建有天津市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培养胸怀经纬、求真务实、品高学优、工勤业精的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努力追求本科教学质量国内同类院校一流水平。学校积极推行分层次、个性化、重基础、强能力、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特色人才培养计划,多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并与数十家知名企业开展第二校园合作。学校关心支持学生成长成才,设有十多项奖助学金。近年来,学生每年在学科竞赛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都超过500项,培养出了以全国道德模范徐伟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大学生和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位居天津市属高校前列。近年先后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天津市普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工作示范校等称号。学校创客空间先后被认定为首批天津市众创空间和首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并被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体系。学校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1600余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800余名,特聘两院院士和国外兼职教授50余名,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召集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奖和光华工程科技奖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科技部科技创新推进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以及天津市千人计划入选者、天津市特聘(讲座)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高层次人才100余名。学校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学校倡导科学研究,鼓励自主创新,彰显现代纺织和产学研结合的特色。近年来,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千项,并取得多项标志性和突破性成果,连续9年获得11项国家科技奖,获授权专利1000余项,全校科研经费总额保持稳定增长。初步形成先进纺织复合材料、膜分离技术、特种纤维与产业用纺织品、纤维界面处理技术、机电设备集成制造、半导体照明与材料、工程电磁场与磁技术、电机系统及其智能控制等特色科研优势,构建了以能源材料、生物技术、海洋化工、数字化纺织、功能服装、纳米材料与技术、生态与环境等方向为重点的支撑领域,确立了文化创意、物联网技术、循环经济、纺织经济、工业工程与管理、公共危机管理、应用法学等新兴发展领域。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奔月工程、水处理技术、新材料开发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高科技产业。学校是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与德国、英国、瑞士、芬兰、澳大利亚、美国、韩国等3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60多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交流关系,每年选派本科生、研究生到国外留学,与国外多所院校开展2+2、3+1等多种模式的校际交流,同时接收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留学生来校学习。学校积极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学校秉承教研相长、学能并进的办学理念,弘扬严谨、严格、求实、求是的校训,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工业大学,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jwc.tjpu.edu.cn - 2019-12-26 - 收藏
  • 江财教务处

    江财教务处

    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2008年2月6日,温家宝总理与江西财大师生共度除夕,发表了重要讲话,并称赞说:你们学校是所很好的学校,激励着学校永葆奋斗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办学历史:江西财经大学的前身为1923年秋创办的江西省立商业学校,1958年成立江西财经学院,文革期间几经更名并遭停办,1978年复校,1980年成为财政部部属院校,1996年更名为江西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由财政部主管转变为由江西省主管,2012年成为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办学特色:办学以来,学校秉承信、敏、廉、毅的校训和敬业乐群、臻于至善的大学精神,形成了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法德治校,形成了在红土地上培育创业型人才的办学模式,走出了在欠发达地区办人民满意高校的路子,努力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财经大学的发展目标迈进。3、办学条件:学校坐落英雄城南昌,东临赣江碧水,西接梅岭烟霞,北吸锦绣庐山之灵气,南纳雄伟井冈之精神。现有蛟桥园、麦庐园、枫林园、青山园4个校区。占地面积共2200余亩,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馆藏各类图书491万册(含电子)。校园幽香雅静,错落有致,层重叠翠,湖光潋滟,是全国绿化300佳单位之一。4、机构设置:学校设有工商管理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国际经贸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统计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用友软件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国防教育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共16个教学学院,EMBA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创业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4个管理型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设有《当代财经》杂志社、江西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金融管理国际研究院、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共8个独立设置科研机构;有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监测、预警与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江西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共4个省协同创新中心;有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会计发展研究中心、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研究中心、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生态文明与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江西法治政府研究中心、江西省应用统计研究中心共7个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有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财税研究中心、江西省经济预测与决策研究中心共3个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中澳亚太资本市场、现代商务研究中心、创新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江西生态法律研究中心等与学院合署或挂靠学院的科研机构。5、学科专业:学校现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文学、理学、艺术等学科门类;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统计学共5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统计学共5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70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52个本科专业;1998年获批江西省首家MBA办学权,2009年获批江西省首家EMBA办学权;拥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产业经济学)、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政学、法学),有3个江西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7个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3个江西省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6、教学工作:2002年和2007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两次均获优秀等次。2001年和2009年两次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拥有8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双语示范教学课程、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为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和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迄今我校国家质量工程项目总计29项(含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项,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个,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42个,拥有省级实验示范中心达8个。学校于1994年(全国较早)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选修双专业(学位)。2007年学校获得普通高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2008年学校获得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资格。7、科研工作:学校在2015年取得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25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第18次位居江西第一,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29位。近年来,10余项研究成果编入国家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并送中央领导决策参考,百余篇研究成果、调研报告获中央及省部领导批示。具有代表性的是李秀香教授的成果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级领导人的重要批示,其负责的《调查反映我国湿地生态系统面临四大危机亟待国家加大保护力度》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省委和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要批示。学校教师近6年来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00项,在经济管理、法学、计算机等学科领域国际一流刊物,在《中国科学》、《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法学研究》等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600余篇,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西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50余项。学校现有1个江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江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江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当代财经》(月刊)入选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和新闻出版署百强优秀期刊,理论经济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江西财经大学学报》(双月刊)入选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两刊均为CSSCI来源期刊。学校依托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紧密联系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聚焦江西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与建设重大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管理部门提供具有重大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相关论文成果多次获得江西省委书记、省长等省主要领导的批示,充分发挥了我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智囊团与决策库的作用,打造服务地方的江财品牌,提升我校在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力、贡献力与美誉度。8、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275人,专任教师1599人,其中有教授257人、副教授469人;博士511人;外教38人;博士生导师92人;硕士生导师48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4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全国百千万工程人才2人,全国专业学位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29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3人,江西省高校骨干教师44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何祚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等担任我校顾问;国内外330余名著名学者、专家和企业家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9、招生就业:通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主体,高职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其中在27个省份一本招生,近年来在江西省招生投档线和录取平均分均为全省高校第一。现有各类在籍学生4万余人,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人。全日制本科生有2.5万人。各类研究生近5千人。就业工作保持良好态势,2012年硕士研究生、普通本科、专科初次就业率居江西省第一,其他层次均居省高校前列。获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等荣誉。2010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2年获得国务院表彰的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近五年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先后4次报道学校人才培养及就业工作。10、国际办学: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思克莱德大学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85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现有研究生、本科等各层次学生境外交流项目84个。1998年开始,学校先后获批中美合作培养MBA、中澳合作培养MBA等研究生项目。2010年正式成为国际交换生组织(ISEP)中国大陆首家成员大学,自2011年起我校学生有机会进入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所大学(其中美国175所大学)进行交换学习与交流。学校获批为全国托福考点、GRE考点、ACCA考点。学校2002年成立国际学院,开办本科教学试验班,设有会计学(国际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金融学(国际金融)、金融学(注册金融分析师)四个专业方向,长期聘任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知名高校的教师授课,现有在校生2000多人,学校还在相关学院开设了会计学(ACCA方向)、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涉外专业,教学方式和资源与国际接轨,目前初步形成了教学相长、中西合璧、外引内联、高位嫁接的国际化办学特色。自2003年以来,有1000余名学生于在校期间分赴英国、奥地利、芬兰、荷兰、德国、法国等国高校交换或交流学习,有300余名学生毕业后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排名世界前100名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我校自1999年招收第一批来自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的留学生,目前学校有30余门用英语授课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30余门汉语言及文化类课程、10余门有特色的经济类课程供留学生选择。2015年我校新招收145名留学生,其中学历生64人,交换生19人,语言生62人,至此,我校本学期留学生在校人数达到170人,创历史新高。2015年8月,从国家汉办传来喜讯,我校与英国考文垂大学联合申办孔子学院成功,实现了我校孔子学院建设零的突破,标志着我校国际化办学取得重大进展。英国考文垂大学孔子学院也是我省在英国的第一所孔子学院。我校于2013年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单位资格,由此我校可接收受 中国政府专项奖学金-支持地方政府学历生奖学金、 中东欧学分生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资助的来华留学生。与此同时,江西省政府也为我校提供了 江西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11、党建团学工作:学校按照保方向、凝人心、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多年坚持国旗日日升、好事月月评、红歌年年唱。明德网被评为江西省高校示范性网站。2003年和2007年两次省党建工作评估均获评优秀等次。学生获得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第一名、全球ACCA(英国特许会计师)课程统考全球第一名和大陆第一名、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特等奖和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挑战赛特等奖、用友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一等奖、博创杯大学生嵌入式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一等奖、全国包装设计大赛学生最高奖、世华杯全国股王争霸赛冠军、香港AIA国际双语求职王语文大赛冠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等荣誉,学生社团绿派社获全国百佳学生社团、团中央保护母亲河项目等荣誉,大学生网球队获批为国家高水平运动队。学校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渠道、以勤工助学为手段、以奖、助学金为主导、以社会资助为补充、以困难补助为保障、以学校奖、免、补、缓等各项资助为特色的六位一体多元化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和长效机制,年发放各类助学金4800多万元。学校设立各类奖学金14项,年奖励总金额320万余元,单项奖学金最高8000元/年。12、社会声誉:学校连续19年被评为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全国先进单位,先后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军训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江西省文明单位、江西省高校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高校校风建设文明单位、江西省平安单位、江西省大学生思政工作先进高校、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学校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10余万人,多数学生现已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甚至成为商界、政界、学界的精英。毕业生中涌现出了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科瑞集团董事局主席郑跃文,上海建桥集团董事长周星增等大批知名企业家;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广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危朝安,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龚建华,副省长谢茹、省政协副主席胡幼桃,黑龙江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甘荣坤,甘肃省副省长李荣灿,海南省副省长陆俊华,河北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董仚生等优秀党政干部;著名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著名会计审计学家、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党委书记秦荣生,著名会计学家、广州大学校长魏明海,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樊启淼等知名学者。据资料显示,学校排名中国财经类大学排行榜第7名、中国CFO大学排行榜第5名、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第16名、中国高管校友大学排行榜第30名、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47名、中国大学生创业竞争力排行榜第59名、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第60名、高考生最喜爱的百强大学榜第71名、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排行榜第86名、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第89位、全国毕业生质量排行榜江西省第1名。近三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众多中央和地方媒体对学校进行了近千次的报道。

    jwc3.jxufe.edu.cn/web - 2019-12-26 - 收藏
  • 北医教务处

    北医教务处

    北京大学医学部(PUHSC),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国立学校。 2000年4月3日,原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2000年5月4日,北京医科大学正式更名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北医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为主,学科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六大门类,专业齐全,基础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实行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分为五年制和八年制两种。北京大学医学部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建设的高等学校,是中国最重要的医学创新研究基地和高级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基地之一。

    jiaoyuchu.bjmu.edu.cn - 2019-12-26 - 收藏
  • 南工程教务处

    南工程教务处

    南京工程学院是江苏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目前,学校是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服务特需硕士研究生 培养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主要起草单位,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改革首批试点 高校。学校由两所分别隶属于原国家机械部和原国家电力部的国家示范性高工专——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和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2000年合并组建而成,2001年,原隶属于国家核工业部的南京工业学校并入学院。在传承百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形成并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注重弘扬优良办学传统,走校企合作产学融合的办学道路,为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 以工程院沈国荣院士为代表的10多万名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为我国机械、电力、核工业等行业产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如 今的南京工程学院已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等。学校现有18个教育教学单位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和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康尼学院。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各类建筑面积80多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26亿多元,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5亿多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2万元,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5万多人,其中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近200人。全校教职员工1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多人,具有高级职务的教师占比 49.45%。学校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333工程青年学术带头人13 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0人,省级学术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4个,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 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37人。目前,学校有6大学科门类的75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其中国家级、省级品牌特色和重点建设专业比例达36%。学校现有2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5个省级重 点建设学科。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两大类专业入选教育部CDIO 教育模式改革试点,是国家机电控制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江苏省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个,已建成国家级精品课 程1门,江苏省精品(优秀)课程(群)11门,国家级精品教材5部,省部级精品教材13部,主编出版特色系列教材318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85部,入 选数量在江苏省高校(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排名第三,在全国同类高校排名第一;2000年以来,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2项。学校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现有实验中心33个、各类实验室157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16 个、实习(实训)室76个、校外实习基地96个。建有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点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工程教 育实践中心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学校还依托特色学科和行业优势,积极探索和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与孵化机制,充分发挥产学合作的优势和产业园区的科技孵化功能,实现了学校科技产业的 良性互动发展。学校与企业申报共建了8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江苏省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南京工程学院技术转移中心成为同类高校中首个省级技 术转移中心,并被授予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先后有3项新产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8项产品获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康尼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轨 道交通门系统高新技术企业。校办产业销售总额年均产值近17亿元,在全国高校科技产业中名列前茅。2014年8月,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江 苏省在上证交易所上市的首家校资企业,校资产业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以思想政治过硬、综合素质好、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和 普遍欢迎。学校生源充足且质量较高,第一志愿录取率连年100%,录取分数线基本达到本科重点录取分数线,在多个省录取线超过当地的一本录取控制线;据第 三方权威机构麦可思跟踪统计,我校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就业竞争力突出,荣获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 号。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将切实遵照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全力开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狠抓突出一个重点,构建两大特 色,实现四项提升的工作重点,坚持以工程教育为主体,以本科教育为根本,以应用型品牌专业和工程技术特色学科建设为抓手,突出师资队伍、平台载体和体制 机制三大重点,努力深化内涵建设,不断彰显办学特色,着力打造应用型本科质量名校,确保我校在新一轮改革与发展中继续走在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jwc.njit.edu.cn - 2019-12-26 - 收藏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