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导航
网址导航
浙江财经学院教务处
浙江财经大学坐落在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浙江省会城市杭州,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艺、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校。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74年的浙江财政银行学校,1987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浙江财经学院,1991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财经大学,2014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拥有下沙、文华和长安3个校区,占地2300亩,总建筑面积98.5万平方米。现有16个学院,1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3个研究院。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学生25000余人(其中独立学院学生近万人)。学校固定资产总值16.8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6亿元,建有专业实验室69个。图书馆有中外文数据库70余个,自建有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文献馆、诺贝尔经济学奖文献馆、浙财文库、政府管制文献馆、浙商文库、专业经典阅读文库等6个特色库,纸质藏书201万余册,中外文现刊2000余种,电子图书250余万种,电子期刊近3.5万种。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设有45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1个省重点专业、6个省优势专业、9个省新兴特色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课程,14部国家级教材、44部省级重点教材,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示范基地,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项,是全国首批31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之一。学校全面实施本科生综合导师制,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保障,不断扩大学生修读双专业双学位和优秀学生、特长学生转专业的比例。近5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科技竞赛中共获国际级奖项21项,国家级奖项100项,省级奖项1200余项,学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核心资源,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实力。拥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在校教职工1443人,其中专任教师985人,具有正高级职称155人,副高级职称38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师资总量54.5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职教师总量55.03%。学校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0人,浙江省特级专家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19人(其中包括重点资助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1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4人;拥有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10人,省高校教学名师5人,省教坛新秀7人,省师德先进个人7人。另聘有10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学校坚持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龙头,大力加强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应用经济学、统计学为浙江省A类一流建设学科,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为浙江省B类一流建设学科,拥有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拥有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学和统计学等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4个,工商管理(MBA)、会计、金融、保险、税务、资产评估、公共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硕士学位点8个,拥有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学校坚持把科研创新作为强校之路,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先后有4位教师的独著或合著成果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近年来,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9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1项;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2项、国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和其它省部级项目681项,哲学社会科学类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数位居浙江省属高校前列。学校大力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推进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拥有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与住建部、杭州市、温州市、丽水市、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正泰集团等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事业单位深入开展战略合作,众多研究成果得到省部级及以上领导的重要批示,为国家部委和省委省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智力支持。学校坚持把开放办学作为桥梁纽带,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现与美国、英国、日本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97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关系,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等国际交流,举办ACCA、CGA、USCPA,以及中加会计学专业、中美市场营销专业、中英金融学专业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先后有56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浙江财经大学秉承进德修业,与时偕行之校训,正在大力实施党建领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文化荣校、校友名校的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财经大学。
jwc.zufe.edu.cn - 2019-12-31 - 收藏滨州学院教务处评教
滨州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兵圣孙武的故乡、渤海之滨、富饶美丽的黄河三角洲腹地现代生态园林型城市——滨州市。学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和谐治校五大战略,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校园占地1970亩,校舍建筑面积44.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08亿元。设有21个实验中心(室),其中2个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58万册,电子图书110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2000余种,电子期刊28332种,拥有电子文献数据库118个。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9000余人,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在校生20000余人。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初步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教、艺术等学科专业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实施品牌专业建设计划、应用型专业群实训中心建设工程,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快,具有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设有20个院(系),54个本科专业、27个专科专业;建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应用型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3个山东省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8个省级特色专业、38门省级精品课程。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分别高达90%、40%,专科生升本率达到29.47%,本科生考研升学率达到43.6%,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23%,学校被评为2015年山东省最有就业竞争力的8所高校之一。2012—2015年连续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单位,获得立项303项,立项数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学生参加大学生学科竞赛、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等,获国家级项目和奖励1166项、省部级项目和奖励2997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和作品867篇,取得专利授权159项。 国内权威机构麦可思公司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非失业率稳定且高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毕业生对母校推荐度和满意度评价均高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大力开展教师教育,2012年被批准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教师教育基地。与中国科学院、山东大学等21家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是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1355科技创新工程,不断强化优势特色,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学科。建有校级科研机构16个,拥有1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基地)、3个省级(社)科普教育基地、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基地)和24个市厅级创新平台。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81项;获得专利授权467项,取得鉴定成果70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593项。发表学术论文56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81篇;出版学术著作161部。《滨州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名刊,孙子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学校积极服务社会和行业,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两区两圈和民航强国等发展战略,制定实施《服务黄河三角洲区域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服务民用航空业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与山东社会科学院、滨州市政府、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国际机场、济南机场、东营胜利机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研究院等一批服务区域、行业发展的创新平台,与地方政府、企业、行业签订合作协议100余项,合作项目600 余项,服务经费1000余万元;与地方、行业联合培养培训各类急需人才35000余名。学校坚持引育并举,实施三百工程、黄河英才工程、1121人才工程、‘双师双能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现有现有专任教师919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41人,教授、副教授291人,博士、硕士803人;有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全国社科普及专家1人、黄河英才特聘教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优秀教师6人、山东省高校首席专家2人。聘请8名院士担任学校名誉院长、顾问或客座教授,聘任兼职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180余人。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精心打造飞行技术和黄河三角洲生态、黄河三角洲文化、孙子文化研究等特色品牌。围绕服务我国民航事业,2006年设置了飞行技术专业,组建了飞行学院,成为全国第一家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现有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机场学院、乘务学院等4个航空类学院,有飞行驾驶、飞行安全、民航机务工程、空中交通管理与签派、机场运行与管理、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空中乘务等10个航空类专业(方向);先后与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订单式联合培养飞行驾驶、飞行安全、空中乘务等运输航空人才,已有1000余名学生顺利毕业,2010届飞行技术专业毕业生吕吉昌已在山东航空公司升任机长;与山东海若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山东高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4家航空公司联合培养通用航空人才。借助地域地缘和文化优势,建有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高校孙子兵法与兵学研究基地等,积极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文化和孙子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学校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30余所大学、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先后举办了市场营销、学前教育、软件技术等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民主管理,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力于绿色、文明、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平安校园等30多项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民航报》《大众日报》《高教领导参考》《山东高等教育》、光明网、大众网等媒体多次对学校改革发展情况进行报道,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目前,学校正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抓住黄蓝两区开发建设和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机遇,按照顶天立地的发展思路,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向着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而阔步前进!
jwc.bzu.edu.cn - 2019-12-31 - 收藏南通职业大学教务处
南通职业大学始建于1973年,坐落在江海交汇、人文荟萃的江苏省南通市,是一所经省政府、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具有工、文、管理和艺术类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校,是全国办学历史最长的高等职业院校之一。学校面向江苏、浙江、安徽、山西、河南、重庆、四川、广东等八省招生,校园总面积1000多亩,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00多人、各级各类在校生近18000人。学校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办学特色鲜明,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丰硕。现建有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化学与生物工程、建筑工程、汽车与交通工程、经济管理、艺术设计、国际合作教育、技师、继续教育、海门等11个学院;设有58个专业;拥有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教材17套,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建有各类专业实训基地、实验室100多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高职实训基地4个。学校还是教育部、建设部联合确定的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比例达到41.8%,在全省高职院校中位于前列;青年教师中硕、博士研究生比例达到69.38%,已相当于一般本科院校的水平;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占到近90%。学校依托名师工程、教授工程,培养和集聚了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名师、专家、学术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南通市人才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致力于服务地方,积极开展对外科技服务与校企合作。学校建有南通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化工行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站,江苏省农药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研发中心,建筑节能及保温技术、数控机床加工精度两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数控技术、建筑工程、精细化工、楼宇弱电系统科技服务四个市级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项目管理、应用化工、环境工程、民营企业五个研究所。学校与众多行业、企业建有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与振华港机、国核维科等大型企业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与南通建工集团、南通科技、罗莱家纺、林洋电子合作分别建有南通华夏建筑工程学院、南通科技机械学院、罗莱商学院和林洋电子学院,与江山农化、南通星辰被评为南通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组合,与南通科技被评为南通市十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之一。学校在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为南通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双百竞赛活动中被表彰为标兵集体,2009年启动实施的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授进企业的双百工程更是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将毕业生就业创业作为检验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3.6%,连续七次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实现了该项荣誉的大满贯。学校创立了南通市首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孵化基地,首次组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即喜获高职院校中的唯一大奖。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组队参加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勇夺三个全国一等奖。学校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南通市创业孵化基地。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办学道路,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和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和谐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优秀院校、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省高职高专院校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优秀单位、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高校和谐校园、省平安校园、省教育收费规范高校、省公共卫生管理合格高校等称号。学校还是中国高职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和基础课改革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江苏省高职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和人事分配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单位。学生技能证书获证率达到95%,计算机和英语考试通过率遥遥领先于全省平均水平,在数学建模、高等数学、电子设计、大学英语、服装设计等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级别和获奖数量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
www.ntvu.edu.cn/jwc - 2019-12-31 - 收藏天华学院教务处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TIANHUA College)于2005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校,是一所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地处上海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工业基础扎实、技术力量雄厚的嘉定工业区,交通便捷,紧挨沪嘉高速公路 和地铁11号线。学院目前占地面积500亩,教学设施先进,运动场地宽敞,校园环境优美,四周天然河道环绕,绿化面积达10万平方米,常年绿树掩映,花草芬芳,是大学生理想的学习场所。学院设有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理学、艺术学6个学科,目前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旅游管理、国际商务、物流管理、财务管理、英语、日语、德语、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学前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应用心理学、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康复治疗学等25个专业,截止2014年9月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7824人。天华学院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奖、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学院党组织先后被评为教卫党委系统先进党组织,市委组织部授予两新组织五好党组织。2012年,学院党委被评为上海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2014年,被评为上海市5A级社会组织。天华学院的发展定位为:建成以师范类和工科类专业为发展重点,在同类民办高校中形成明显领先优势,兼顾文理和经管专业,积极兴办康复治疗学专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型、应用型的民办本科院校。坚持走文化立校的育人之路,形成鲜明教育国际化特色,培养专、通、雅协调发展,富有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上海及长三角、中西部地区和援疆项目的幼儿园、小学教育服务,为上海各大工业区及长三角地区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服务。
jwc.sthu.edu.cn - 2019-12-31 - 收藏邕江大学教务处
南宁学院(原邕江大学)是南宁市人民政府与民革广西区委合作共办的国有民办二本高校。学校创办于1985年,2013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系教育部批准可向港澳台招收本科生的学校。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总占地面积1374.64亩,实际使用面积1296.28亩,建筑面积395944.1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240.72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02.87万册,电子图书90.91万册。目前具有专任教师651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203人,占专任教师的31.18%;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26人,占专任教师的50.08%;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88人,占专任教师13.99%。全日制在校生14233人。学校设有机电与质量技术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文学与艺术设计学院、交通学院、中兴通讯工程学院、高博软件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共10个二级学院。学校根据广西14+10千亿元产业发展的需求,着力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构建以工科为主体,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重点发展服务型工科专业。学校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招生本科专业17个,高职招生专业21个。专业设置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农学、经济学等七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工学为主,管理学、艺术学为辅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专业建设向工科为主的集群化发展方向聚焦,突出特色的培育与凝练。目前已初步形成2+6架构。2,即重点引领、培育城市产业与公共服务工程、质量技术工程两大跨学科专业特色领域。6,即重点发展6大专业群:交通与物流专业群,机电与先进制造专业群,信息与通讯技术专业群,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群,质量技术工程专业群,城市文化与经营管理专业群。目前拥有广西高校特色专业3个,广西重点专业4个,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个,广西示范性实训基地1个。学科专业建设紧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特别是南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等战略目标高度契合,适配程度比较高。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以自觉自强、厚德厚学为校训,不断践行应用为先,敢做善成、帮助每一位学子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秉承自强、责任、卓越、有用的学校核心价值,实行温馨校园,宁静求学的治校方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积极推进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做人有品格、就业有本领、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3%以上。办学30年以来,累计为南宁、广西乃至全国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3万多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从广西相对欠发展的区情和自身国有民办的校情出发,始终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利益共同体的考虑,深入开展校企、校政、校校合作,形成了六种成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即:与南宁市威宁投资集团的互联互通模式、与南宁市轨道交通公司的需求驱动模式、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打通行业模式、与中兴通讯公司、苏州高博教育集团的攀亲嫁接模式、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西分院的厂校一体模式、与中科招商集团、广西新桂商群体的创业就业贯穿模式。这六种模式,已经突破订单培养,设立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制定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互派师资等层次,上升到基于利益共同体的稳定、长效、较深度融合阶段,初步构建起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治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的制度,这六种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打通了应用人才培养的第一校园与第二校园的联系,大大创新与拓宽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特别是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合作共办质量工程本科专业,弥补了广西质量管理学科的专业空白,开创了广西民办与公办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先例,建立了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体系的立交桥,合作将进一步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要继续深入。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的开展,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研究基地、工程中心等的平台建设,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战略部署的科学研究基地共13个。获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1个,自治区教育厅特色研究基地6个,分别为:广西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广西协同育人平台2个,广西示范性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应用技术类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服务区域发展特色基地1个、广西第二批动漫人才培养基地1个;南宁市市级研究基地6个,分别为:南宁市轨道交通人才小高地、南宁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南宁轨道交通模拟驾驶系统平台、南宁市首批动漫人才培养基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与控制实验中心、南宁学院与广西平润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基地。校内研究机构或平台共10个,分别为:新桂商研究院、中国-东盟质量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南宁学院信息安全研究所、南宁学院市场调查研究所、中国-东盟汽车应用技术与服务研发中心、中国-东盟物流研究院、南宁学院教师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东盟质量科学研究院、南宁学院高博软件研究院。学校积极主动对接自治区科技厅、南宁市科技局、邕宁区科技局、自治区科协等科研部门,特别是与邕宁新兴产业园建立了合作关系,校内设立了教授培育工程项目及校级课题项目,开设了不孤湖大讲堂教学科研基本功系列讲座,建立了较完善的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及高质量的论文奖励机制,有效地提升了教职工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水平。学校利用濒临东盟国家的优势,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泰国、英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举办合作办学项目近20个。学校派教师和管理干部多人次到境外学校培训,拓展了教师、干部的国际视野。2014年,我国首个对东盟城市轨道交通的教育服务项目——泰国教师研修班在南宁学院成功举办。26名来自泰国17所高校的教师在我校进行了语言文化和城市轨道、高铁等专业知识学习。支持南宁学院建设全国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力争升格为南宁大学列入了《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这是南宁学院重要的发展机遇。展望未来,南宁学院将继续探索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之路,深化改革,开拓创新,进一步推进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坚持以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优秀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科学研究,服务城市产业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进步,提升城市内涵和品质,促进城市繁荣与发展,走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道路,努力朝着建设全国一流应用技术型南宁大学的办学目标迈进。
jwc.nnxy.cn - 2019-12-30 - 收藏邢台医专教务处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Xingtai Medial Colldge),地处省级文化名城---河北省邢台市,是一所集教学、科研、临床、养老为一体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被教育部、卫生部确定为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64年的河北省邢台卫生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学校钢铁北路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2008年学校成功组建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建成启用,2009年学校开工建设皇寺校区和老年养护中心,2014年皇寺校区投入使用、第三附属医院建成,形成一校三院一中心的办学格局。截至2015年12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占地面积1192.75亩,总建筑面积41.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417.98万元,图书馆藏书84.11万册,共有全日制在校生9332人;有专任教师487人。
jwc.xtmc.net - 2019-12-30 - 收藏四川建院新教务处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全日制高等院校,隶属于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学院源起于1956年成立的成都城市建设工程学校,1958年更名为成都建筑工程学校。1963年迁建至四川德阳,1980年更名为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并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1992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1994年再次被原国家教委确定为重点中专。2001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四川省城市建设学校、四川省建筑职工大学升格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原中国第二重型机械有限集团公司职工大学并入,集四校之力,学院办学实力迅速增强。2004年,学院通过了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级。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受损严重,克服重重困难,夺取了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夯实了学院发展基础。2010年,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验收,获得教育部、财政部最高等级奖励。2013年,成都(青白江)校区投入使用,学院总体办学能力得到提升;同年,学院成为四川省首批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办学砥砺,学院秉承建德明志,筑能笃行的校训,确立了培育鲁班传人,服务城乡建设的办学理念;开创了多方合作、多元共建的办学格局。学院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秘书长单位,建设部确定的中德合作中西部地区建设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教育部确定的 国家建筑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教育部、财政部确定的国家职业教育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四川省率先引入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高校,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学院有德阳、成都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2129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图书122.50万册,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7亿多元。学院现有教职工1269人,全日制学生17379人,继续教育学生3930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高等学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3个、工程技术创新团队3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省级突出贡献优秀专家3名、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教授40人、副教授176人、双师素质教师331人。博士48人、在读博士39人、硕士686人。学院另有兼职教师343人,均为行业企业知名专家和能工巧匠。学院专业设置以土建大类为主,兼顾交通运输、材料、测绘、机械、电气、电子信息、经济、工程管理等专业大类,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现设16个教学系(院)、2个教学部,开设64个专业。现有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四川省重点专业4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精品教材4本、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29本。主持制订了7个专业的教育标准和7个行业资格标准,参与制订了18个专业的教育标准和14个行业资格标准。主持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主持编制了14本四川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并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荣获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1项。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在国有大型企业就业率保持在40%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率达95%以上,取得了高质量、高就业、高成才的人才培养效果。面向未来,在职业教育、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在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学院将在十三五期间,以稳规模、调结构、提质量、同发展的办学思路,继续深化强基础、重实践、求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持续的执业资格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倾尽全力。
jwxt.scac.edu.cn/jwweb - 2019-12-30 - 收藏吉林师大教务处
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58年,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融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和继续教育学生为一体,以教师教育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现任党委书记许才山,校长杨景海教授。学校建有四平、长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先进,功能配套齐全。现有22个学院,2个教学部,30个研究所,181个实验室。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54亿元,固定资产总值14.5亿元。图书馆藏书236.6万册。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6970人,研究生2362人,留学生234人,专科生1491人。现有教职工1549人,其中教师1279人。教师中有双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84人,教授级285人、副教授级45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选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0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人,省拔尖创新人才17人次,省高级专家3人次,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0人,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12人,省主讲教授2人,省教学名师10人,省优秀教师8人,省跨世纪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后备人选3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学校被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保持本科教学优势特色。现有63个本科专业,覆盖了文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9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院校。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立项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国家级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1项。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个,省级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专业集群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3个,省级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5个,省级精品课程28门,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立项课程4门,省级优秀课程67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学校连续7届获国家教学成果奖7项,是吉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省属高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58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72项。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吉林省大学生文化素质示范基地、吉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基地。学生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等多项活动中屡获佳绩。学校先后8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多次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省五四红旗团委标兵、中国志愿者工作组织奖等荣誉称号。学校大力发展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现有1个满族语言文化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08个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有8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一级学科,其中3个省高校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同时,学校拥有教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出版、法律和旅游管理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培养权。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项目院校,每年招收近20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400余人次,并设有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学校科研事业发展迅速。现有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培育团队,有30个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其中包括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省(部)、厅局级科研项目13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合作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项目54项,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3项,主持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2项, 主持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社科规划、教育部科技、人文社科规划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合计385项。全校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5450余篇。其中被SCI等三大索引收录论文630余篇,CSSCI收录期刊论文3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220余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得授权45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0余项。学校对外交流活跃,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目前已与15个国家及台湾地区的7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师生互派、学术交流、留学生教育、汉语推广、合作办学等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2011年来,通过各类项目选派教师赴国(境)外留学进修170余人次,选派学生通过联合培养、交流项目、文化体验、实习实践等形式赴海外交流学习600余人次。学校是吉林省教育厅与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理事单位,在美国索克莱匹兹市莱斯小学设立孔子课堂。学校现与韩国教员大学联合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与欧美高校合作举办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6个。吉林师范大学秉承好学近知,力行近仁的校训精神,努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教师教育类专业毕业生以基础厚、能力强、潜力大、素质好而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在基础教育界享有较高声誉;非教师教育类专业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注重学生职业品格与专业技能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生成。毕业生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自1999年以来,学校连续4次被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评为模范集体。2009年,学校先后被吉林省教育厅和国家教育部授予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称号。2010年,学校被吉林省教育厅授予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称号。2015年,学校被授予吉林省文明单位称号。学校将与时俱进,强化特色,注重内涵,朝着高水平师范大学建设目标阔步迈进。
web.jlnu.edu.cn/jwc - 2019-12-30 - 收藏河北科大教务处
河北科技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多科性骨干大学,坐落在太行山东麓的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1996年由原河北轻化工学院、河北机电学院、河北省纺织职工大学合并组建而成,2002年河北纺织工业学校并入。2013年,成为河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学校占地2617亩,建筑面积89.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4.9亿元,图书馆馆藏文献192万册,数字化信息资源总量达39T。学校现有教职工2318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314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749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428人。全日制普通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21676人。学校设有75个本科专业,涉及工、理、文、经、管、法、医、教育、艺术等九大门类。理工、文史类专业在河北省内全部本科一批招生。具有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涵盖9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学校现有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本科教育创新高地,14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环境工程等3个专业入选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测控技术与仪器等5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环境工程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校外实践基地(共建)成功入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007年,学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大力推进个性化教育教学改革,《地方本科院校个性化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其实践》研究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被评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飞翔创客空间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称号。多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节能减排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科研类)、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等重大赛事中屡获佳绩,获奖数量、层次均名列省属高校前茅。我校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三名。学校现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3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18个。近5年,主持承担了国家973、国家86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军口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00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96项;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成果528 项,2015年,在中国大学评价专利技术转让100强中,我校排名第58位;《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河北工业科技》均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连续三届荣获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学校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建有面向产业的河北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环境污染防治综合防控协同创新中心和河北省通用航空增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与省科技厅、环保厅共建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加入了京津冀轻工类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京津冀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高校联盟,学校技术转移中心被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学校积极组织国防科技工作,通过了国军标质量体系认证,完成国防军工成果300余项,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3等奖2项,获批为河北省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学校先后与78个地方政府及行业组织、研究单位建立了科技教育合作关系,与5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100余个产学研基地。获批3个本科和1个硕士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招生规模、项目数量和层次上都位居河北省前列。目前招收来自18个国家的海外留学生,7个专业实现了全英语授课。河北省首家韩国世宗学堂落户我校。2015年学校被评为河北省引智示范基地。学校大力弘扬进取、协作、奉献的科大精神,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营造了内和外顺的发展环境。目前,我校正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全国知名大学的目标,抢抓机遇、创新发展,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jiaowu.web.hebust.edu.cn - 2019-12-30 - 收藏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
吉林建筑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为特色,理、工、文、管、法、艺、经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吉林省重点建设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吉林省城乡基本建设领域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基地、产业发展决策咨询与技术创新服务基地。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设立的十所建筑类专门学校之一。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定名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开始举办本科教育。1997年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优秀等级。2013年更名为吉林建筑大学。2015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6年8月,吉林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吉林建筑大学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学校成为省部共建高校。学校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净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校园占地94.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4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13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1600余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名,其中,本科生15000余名,硕士研究生1000余名。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3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800余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20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300余名。学校拥有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资深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留学回国人员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长白山学者、长白山技能名师、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一二三层次人选、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跨世纪学术学科带头人、吉林省第一批百名科技领军人才、吉林省首批学科领军教授、吉林省教学名师、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跨世纪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吉林省勘察设计大师等各类高层次专家、学者80余名。学校设有建筑与规划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等16个学院(部);设置建筑与艺术、土木与环境、管理与经济3个学科群。学校是吉林省第一所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土建(建筑)类高校,拥有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设计学、应用经济学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8个,共涵盖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30余个。拥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个,另有建筑与土木工程、工业设计工程、电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安全工程5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以及建筑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建筑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学科为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其中建筑学、土木工程为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建设一级学科。学校开设本科专业48个,拥有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吉林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6个,吉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城乡规划6个土建类专业全部通过全国土建类专业教育评估。学校坚持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和高质量社会服务。学校在松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严寒地区绿色建筑、建筑防灾减灾、城镇化建设规划、设施与不动产管理(FM)、建筑信息化协同设计(BIM)、历史建筑修复与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学校建有包括松辽流域水环境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松辽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吉林省高校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结构与抗震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寒地绿色建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建筑电气综合节能重点实验室、吉林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在内的28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十二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70余项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奖30余项,省部级以上勘察设计奖励20余项。国家住建部授予学校全国建设系统科技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校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着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致力于培养和造就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扎实、思想作风朴实、服务城乡基本建设领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形成了三实型人才培养特色。学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创新创业学会会员单位,设有大学生学术创新竞赛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近年来,学校学生创新智慧、创新能力竞相迸发,参加各类学术创新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50余项,省级奖项近千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的校园风气;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大力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组织开展具有品牌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学校自2010年整体迁入新校园以来,不断完善人文环境、文化设施和景观建设,优化学习环境,满足学生成才需要。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位居省内高校前列,多次被评为吉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近几年毕业生进入全国一线城市的比例达到52%,进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建设集团公司等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的比例为30%以上。学校自建校以来培养的6万余名毕业生活跃在国家城乡基本建设领域,成为建筑科研、设计、施工、管理等领域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美、俄、日、韩、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及台湾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互派专家、学者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协作,并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浸会大学和俄罗斯国立太平洋大学等境外高校开展了本科教育合作办学项目。面对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聚焦创新能力提升,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全校师生员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开拓进取,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域内一流、同类领先的教学服务型社会主义现代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jwc.jliae.edu.cn - 2019-12-30 - 收藏
推荐资讯
推荐站点
- 爱奥尼亚大学
网站简介:爱奥尼亚大学(IonianUniversity)是希腊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克基拉市,1985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历史系、外语系、计算机系等科系。
www.ionio.gr - 巴黎高等商学院
网站简介:巴黎高等商业研究学院(HECParis,巴黎HEC商学院,巴黎高等商学院)是法国著名大学,由巴黎工商会创建于1881年,为巴黎高科成员学校,是法国商界领袖的摇篮。
www.hec.edu - 索非亚大学
网站简介:索非亚大学(保加利亚语:Софийскиуниверситет;SofiaUniversity)是保加利亚的一所公立大学,创办于1888年,是保加利亚最古老的高校,位于索菲亚,为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www.uni-sofia.bg - 皇家热带学研究院
网站简介:皇家热带学研究院(KIT)荷兰独立的专业知识研究中心,于1910年成立,位于首都阿姆斯特丹,旨在研究国际及跨文化合作,设有硕士学位、短期培训等学习项目,包括卫生发展、国际卫生、公共卫生—艾滋病、卫生行业的变革和融资、中低收入国家卫生质量的改善、社区理性医疗促进等领域。
www.kit.nl - 克拉根福大学
网站简介:克拉根福大学(UniversitätKlagenfurt)奥地利公立师范类大学,于1970年建校,位于克恩顿州,以互动教学著称,主要院系包括文学系、经济学系、技术科学系(包括信息学)以及跨学科研究与进修系等,主要提供学位课程及进修课程。
www.uni-klu.ac.at